中医健康网

男性肥胖颈围(男的颈围一般是多少)

四川名医 0
文章目录:

身上这2处“圆”的人,基本与长寿无缘!快对照检查,超过这数值危险了

每一个追求长寿的人

大概都知道做人不能太“胖”

肥胖是个筐,有太多疾病都能往里装

从体型上来说

身上这两处太“圆”的话,就基本与长寿无缘

肚子圆滚滚—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即我们常说的大肚子,这种内脏脂肪肥胖比全身性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内脏脂肪是存储在腹腔内,围绕在很多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包括肝脏、胰腺和肠等。

当肚子出现“圆滚滚”时,就说明腹部脂肪堆积很多,肚子里的器官也被大量脂肪包裹。此时,就算体重是达标的,身体可能已存在一系列疾病。

腰粗一公分,寿命减一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一级专家童南伟教授就曾在《名医大讲堂》上讲到腹型肥胖的影响:

大量内脏脂肪可能会把胃往上顶,从而引发胃灼热;

会挤压肺的扩张空间引起呼吸困难;

分泌各种物质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

腹型肥胖的影响还不仅于此——

√ 脂肪肝。腹部是肝、胰、胃、肠道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内脏脂肪会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脂肪肝。中国医学前沿杂志曾刊登的一篇研究就指出:中心性肥胖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最重要的因素!

√ 癌症。据奇点网报道,肚子上的赘肉会释放致癌因子,增加癌症的风险。而且,在2千万亚洲人中的调查还发现,粗腰与18种癌症风险升高有关。

√ 心脏疾病。腹部脂肪过多会造成血流量需求增加,从而加重心脏的泵血负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更大。

腹型肥胖者也更易出现不孕不育等问题。这类人生殖内分泌易出现问题,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体内雌激素代谢变化易导致不能诱发排卵。

3种方法,测腹型肥胖

第一种:测腰围

男性腰围 ≥ 85 厘米,女性腰围 ≥ 80 厘米,即为腹部肥胖。

但测腰围判断腹型肥胖的方法,也有局限性。

第二种:测脂肪含量

我们在说肥胖的时候,说的其实是身体里的脂肪含量。

借助仪器,CT 和磁共振是诊断腹型肥胖和身体脂肪含量最精准的方法。

第三种:肉眼看

还有一种最直观的方法:站直后低头往下看,如果肚子比“心窝子”突出,那么即使你的BMI指数在正常的范围内,你也已经达到腹型肥胖的标准。

方法你掌握了吗?快对照看看吧!

脑袋浑“圆”——警惕粗脖子

说起肥头大耳,很多人会自然想到脖子粗。脑袋肥“圆”的人往往少不了脖子粗。

除了关注体重和腰围外,你还需要关注下你的颈围。多个研究发现,脑袋肥“圆”、脖子粗的人健康问题亦太多。

脖子粗一分,疾病风险多一分

√ 颈围越大,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越大。

脖子变粗意味着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更大,要警惕冠心病。双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脏不健康的信号。2017年新医学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就指出:

男性颈围在36.38~37.80cm的人群的冠心病发病风险最高。

女性颈围在33.60~35.35cm区间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42倍;颈围在35.35cm以上的女性,冠心病发病风险则增加了 2.54倍。

√ 睡眠呼吸暂停,加重睡眠意外。

堆积在颈部的脂肪会造成气道活动负荷增加,从而导致并加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的发生

在呼吸科,常会加测颈围,帮助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

√ 糖尿病。即使腰围符合标准,但如果脖子过粗,也容易使血糖偏高,糖尿病风险增加。

脖子粗的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最好定期检测血糖,以预防或尽早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有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在60%以上。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会通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缺氧等问题导致血糖升高。

小康妹儿邀请你参加名医大讲堂~

√ 脖子粗,警惕甲亢。

脖子粗也就是甲状腺肿大,是甲亢的一个典型症状。当出现脖子前面、气管两边肿起来,而且逐渐增大,伴随体重减轻、心慌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咨询医生。

自测颈围,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数

保持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请别人帮忙用软尺测量脖子最细的地方,即第七颈椎(低头时后脖子最突出处)到喉结下方的周长。

正常人的颈围应该是男性<38cm,女性<35cm。

两个数值都超标,肥胖状态没跑了

不论哪里胖,运动都是良方。要减肥,关键还是要管住嘴,迈开腿。

肚子大的人必须少吃点,在以前吃的“量”的基础上,再少一点。

脖子较粗的人,可以每天吃点坚果,因为坚果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辅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动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

《细胞》子刊曾发表一项研究结果:蹬自行车,减大肚腩!

Madsen教授和Helga Ellingsgaard博士团队在人体试验中证实,通过测力自行车(类似于健身房的动感单车)进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减去腹部脂肪。

身体条件允许的小伙伴不妨试试。

大多数中老年人都有些慢性疾病,这类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要将身体状况作为选择的参考标准,有慢性病的人不妨这样选择运动。

高血压病人选择小量和中等量有氧运动。推荐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游泳、骑车、健身舞等。

糖尿病结合柔韧性、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推荐运动:散步、太极拳、自编体操有氧运动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最后可做局部的力量练习,如举哑铃、仰卧起坐等。

一般来说,最适合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是步行,最好走平路,不要爬楼梯。刚开始每周运动3~5天,每天两次,逐渐增加至每天都运动。

#今日互动#

你关注自己的腰围和颈围了吗?

有超标的吗?

内容整合自健康时报、奇点网、养生中国、环球网等,特此感谢!

编辑:板栗 图片来源:123rf

点个在看鼓励小康妹儿~

颈围增粗,提示腹型肥胖!上海六院包玉倩等研究

内脏脂肪面积是诊断腹型肥胖的金标准,可准确、直观地反映内脏脂肪聚积,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腹部CT和MRI检查,但由于检查费用昂贵又费时,且有射线辐射风险,不适合在临床实践中常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包玉倩等发现,测量颈围这样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可辅助评估腹型肥胖。

该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颈围的变化与内脏脂肪面积呈正相关。

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多个混杂因素后,分析显示,平均随访2.1年期间,颈围增粗5%以上的人内脏脂肪组织较颈围变化不大(±2.5%)者多26%。

在基线无腹型肥胖的人中,校正混杂因素后,颈围的变化与腹型肥胖(脂肪组织面积≥ 80 cm)呈正相关(OR=1.23)。颈围每增粗5%,腹型肥胖风险增加36%。

在不同性别、体重指数、腰围、年龄分组中,颈围的变化均与随访期间的腹型肥胖风险呈正相关。

该研究纳入1421名24~80岁的上海居民,平均年龄57.8岁,其中男士占40.7%。

基线时,男士和女士的平均颈围分别为38.2 cm和33.7 cm,平均内脏脂肪面积为82.43 cm;平均随访2.1年(1.1~2.9年)后,男士和女士的平均颈围分别为38.1 cm和33.8 cm,平均内脏脂肪面积为84.55 cm2 。

随访期间颈围变化<–2.5%、–2.5%~2.5%、2.5%~5%、≥5%的人分别占28.6%、39.4%、23.1%、8.9%,其内脏脂肪面积中位数分别为80.58、88.5、97.80、101.99 cm2 。

来源:Change of neck circumference in relation to visceral fat area: a Chinese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Int J Obes (Lond). 2022 Jun 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脖子粗细决定你寿命的长短,不合格的要当心了,赶紧去量

北京同仁医院学者研究称

脖子越粗寿命越短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我们常用到的方法是测体重指数、测腰围臀围,很少有人关注颈围。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卒中和其他代谢疾病的风险。近期,北京同仁医院袁申元、杨光燃教授等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脖子粗细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前也有不少研究发现,颈围粗与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相关。

颈围粗心血管病风险高

该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共纳入3009名2型糖尿病患者,8年随访期间,211名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在男性患者中,颈围>43厘米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48%,而颈围<43厘米者仅8.16%。在女性患者中,颈围>39厘米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67%,颈围<39厘米者为5.31%。所有患者的平均颈围为36厘米,男士和女士的平均颈围分别为38厘米和36厘米。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62岁,平均糖尿病病程为10.1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35%。

脖子粗,反映的是颈部皮下脂肪或呼吸道周围脂肪沉积增多,是皮下脂肪蓄积异常。校正多种因素后,糖尿病男士颈围如超过43厘米,女士颈围如超过39厘米,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颈围较小的患者增加1.3倍。

不仅是糖尿病患者,普通人脖子粗心血管病风险也较高。早在2010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就提出,研究对3000多名研究对象进行脖子测量,同时对这些人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检测。

结果发现,脖子越粗的人,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就越大。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8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则说明脖子较粗,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

颈围增加与好胆固醇降低相关

那么,为什么脖子粗与心血管病关系如此密切呢?几年前,美国MRC临床科学中心等机构的专家调查了3300名平均年龄为51岁的志愿者,测量这些人的颈围。

结果显示,男性的平均颈围为40.5厘米,女性为34.2厘米。颈围越大,风险越高。颈围每增加3厘米时,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平均降低0.12毫摩尔/升,女性降低0.15毫摩尔/升。

HDL是我们常说的“好胆固醇”,它能保护心血管。当男性血液中HDL低于1.04毫摩尔/升、女性低于1.3毫摩尔/升时,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

调查还发现,颈围虽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常说的“坏胆固醇”)含量没有关系,但颈围会影响血糖。颈围每增加3厘米,男性平均血糖值会增加0.17毫摩尔/升,女性增加0.12毫摩尔/升。专家指出,HDL偏低和血糖偏高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男性颈围别超38厘米女性别超35厘米

多项人体测量指标可用于评估肥胖,如BMI、腰围和腰臀比等。而颈围作为上身皮下脂肪组织分布的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也有关。研究者认为,上半身脂肪与心脏病密切相关,颈围也是测量人上半身脂肪的“天然方法”,如果腰围和颈围都超标,患心脏病的风险将更大。

杨光燃教授研究中的相关结果显示,颈围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心性肥胖、超重和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该研究显示,男性颈围≥37厘米、女性颈围≥35厘米是中心性肥胖患者的最佳切点。男性颈围≥38厘米,女性颈围≥35厘米是超重的最佳切点。分析还显示,高颈围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之间也存在关联。

不仅如此,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减重及糖尿病外科主任医师吴良平曾在文章中指出,颈围超标还会增加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除心脏病、糖尿病外,还易患这些疾病——

代谢综合征

颈围对预测代谢综合征风险的价值要高于腰围。

★ 脂肪肝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男女,脂肪肝患者的平均颈围比没有得脂肪肝的人群更大。

★ 甲亢

如果发现脖子粗还需要考虑是否患有甲亢。

★ 睡眠呼吸暂停

在呼吸疾病的诊疗中,常会加测颈围来帮助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

★ 肥胖

在体重指数相同的情况下,颈围越粗的孩子日后肥胖的几率越高。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