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海姆(肥胖海姆立克急救法)

央视网 0
文章目录:

被噎住后怎样自救?急诊医生教你“海姆立克法”

央视网消息(记者/阚纯裕 剪辑/豆瑞华):每一个被异物卡喉的人都忘不了那生死一线的瞬间。一块异物堵在喉间,心跳瞬间加速,身体紧绷,无法呼吸,而自己除了用双手卡住脖子干咳外已无能为力。这时怎样摆脱困境?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目前最常用、最简单易学的解决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方法。不少人对这个名字已经耳熟能详,不过,“海姆立克法”什么时候用,在实践中到底应该怎么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军来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吧!

被噎住之后应该如何处理?海姆立克法对所有人群和状况都适用吗?

杨军:海姆立克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挤压腹部使膈肌上移,压缩胸廓,胸廓的容积改变后会形成气流,气流快速地从气道中冲击出来,就可以把气道里的异物吹出来。

很多人都会强调海姆立克法的4个要点,其实在实践中,真正的海姆立克法强调的是快速有效地挤压腹部,以达到挤压膈肌、胸廓的目的,用拳头向上向后挤压患者上腹部柔软的地方即可。

如果患者是肥胖人群,或者是孕妇,我们无法对其腹部进行挤压,怎么办?我们往往会直接从患者身后抱住他挤压胸廓。

如果患者已经失去意识,可以把他放平,如果发现动脉仍有搏动,我们就不需要做心肺复苏,跨坐在患者身上,手放在患者的肚子上,向上向后推挤,这样也有可能把异物从患者的气道中挤出来。

一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都适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抢救不是越用力越好。尤其是抢救儿童的时候,成人应跪在孩子后方双手环绕,最好是让孩子的双脚刚刚能离开地面,而又不让他完全悬空,力度太大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对婴儿进行急救时,首先把他放在一侧的手臂上,头向下,先拍后背5下,再把孩子翻过来,用手指顶他的胸廓,这也相当于给孩子腹部加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观察孩子的脸色和嘴唇的颜色,如果青紫状况始终没有改善,就要赶紧想别的办法,比如插管或者做气管镜,不能一直重复使用海姆立克法。

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当你做完了海姆立克,看着患者把异物吐出来了,你还要带着他去医院做检查,首先确定气道里还有没有残余的异物,其次要看看有没有因为海姆里克的操作造成腹腔内脏器官的损伤,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要知道,不管是给自己还是给别人,轻易不要做这个操作,因为肚子很柔软,如果在挤压的时候操作不当容易损伤内脏器官。

被噎住后怎样自救?

杨军:首先,千万别慌,做出一些过激的动作只会增加你的耗氧,如果身边有人施救,尽可能地让身体放松,配合他的动作。

如果身边没有人,我们可以自救。上身趴在高背椅的椅背上,用手垫着上腹部,用力地挤压,这也是一个有效的自救方法。

海姆立克法什么时候用?

杨军:通常从发生窒息到心脏骤停的时间约为12分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况,所以海姆里克当然是越早进行越好。因为缺氧窒息所导致的患者危重,特别是造成的呼吸心跳骤停是非常严重、愈后非常差的。

如果我们看到患者出现了典型的海姆里克者征象,做出了发生异物卡喉时最常见的动作,双手卡脖或者单手卡脖,我们就要去关注。

对于儿童来说,从有哭声突然间变得没声了,往往都是气道的问题。

当身边有人出现这种征象的时候,赶紧去问问他,是不是卡住了。如果患者能够配合,比如点头,说明他神志是清楚的,这时马上给他做海姆立克,患者还能配合,往往效果会更好。

但是如果这个人已经出现了意识模糊的情况,给他做海姆立克就有一定的风险。

再向后发展,出现了心脏停跳,我们就不能再做海姆立克了,要马上换成心肺复苏抢救。

如何避免被噎住?

杨军:还是建议大家食不言寝不语,吃东西的时候尽量细嚼慢咽,减少风险。

另外,对老年人要特别关注,不好嚼的食物一定要想办法弄软,不然有时老人嚼不了又不舍得吐,往下咽就很容易发生呛咳;在卧床的时候进食,一定要把床头抬高,也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对于儿童来说,进食一定要有大人陪同,一定要坐着进食。

如何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1、自救 如果自己发生呛食,周围又没有其他人能帮助您的时候,可以借助椅子,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来自救。椅子本身有一定的重量,位置相对稳定,不会随意晃动。椅背的高度一般比人稍矮,患者自己通过上半身活动,借助椅背冲击上腹部(肚脐上方两横指),冲击产生的气流把异物顶出气道。

2、孕产妇或过度肥胖的患者 如果孕产妇或者是过度肥胖的人出现了呛食,无法从背后环抱患者,施救者可以使用胸部冲击法。与一般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相同,施救者站在患者的身后,握拳放在胸骨下段,剑突的上方,而不是上腹部。另一只手抱拳,用向上、向内的力量按压胸骨下端。

3、婴幼儿 采取坐姿。首先,要让宝宝趴在施救者的左前臂,施救者的胳膊放在腿上,用腿作为支撑。施救者用手托住宝宝的下颌,起到固定和开放起到的作用。让宝宝保持头部略低于胸部的姿态,用右手的掌根部,拍打肩胛中间的区域5次。拍打5次之后,用右手固定孩子的头部,将孩子翻转,注意左手要始终托住宝宝的下颌,起到固定颈椎的作用。翻转后,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婴儿的胸骨下段5次。重复这两个动作,至异物排出。

4、成人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海姆立克教授去世,他发明的急救手法却继续拯救气道梗阻的人们

气道异物梗阻是生活中的常见意外事件。

进餐时过于急促、或进食时大声说笑,有咳嗽吞咽功能障碍的老人,口含异物嬉戏打闹的儿童,都可能出现异物进入气道,阻塞呼吸,快速进展为窒息、昏迷、心脏骤停。

既往在就餐时突发的死亡,往往被人们以为是心脏病致死,称其为“咖啡厅冠心病”。直到1963年,有医生做尸体解剖才发现死者气管被食物堵塞,窒息才是真正死因。

对于严重气道异物梗阻,无论是送医院还是等待急救车到达现场,都来不及施救。让更多的公众学习现场急救,非常必要。

1974年 Dr. Henry Heimlich发明了海姆立克手法,并进行推广普及,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因其取得的明显效果,这一手法被美国红十字会及美国心脏协会等机构认可,并进行推荐。

2016年12月17日,就在上周六,Dr.Henry Heimlich 因心脏病去世,享年96岁。

让我们重温这项拯救无数人生命的技能,继承大师留下的宝贵急救经验。

严重气道异物梗阻典型征象,见下图:

表现为:

1. 不能说话

2. 不能咳嗽

3. 几乎无法呼吸

海姆立克手法,见下图:

施救者位于伤者身后,一腿置于伤者两腿之间,弓步,身体贴近伤者后背。施救者一手握拳,拳眼对准伤者上腹部(肚脐以上两横指)另一手抓住拳头,用力快速往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或伤者失去反应。此法适用于清醒的、一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对于气道梗阻、失去反应的儿童及成人,将伤者置于平卧位,实施心肺复苏,从胸外按压开始,每按压30次,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有,则小心移除;无,则人工呼吸2次。如此反复,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对于孕妇或者明显腹部肥胖者,可采用胸部冲击法,位置在胸骨下半部分,见下图。

对于清醒的、1岁以下的婴儿,不能使用腹部冲击手法(婴儿的肝脏尚有一部分在肋下,容易受损),而是采用双指胸部冲击(胸部正中,乳头连线下缘)与掌跟背部拍击相结合的方式。胸部按压冲击5次,再背部拍击5次,交替进行,直到异物排出或者婴儿失去反应(失去反应者,采用心肺复苏法)。

自己一人发生严重气道梗阻,如何自救?

理论上,可以自行拳头腹部冲击或者借助圆钝的椅子或沙发靠背冲击上腹部自救,但当严重气道异物梗阻发生时,伤者能不能做出恰当反应,难以预料。

Dr.Henry Heimlich去世,近两日网络各种媒体借机做海姆立克普及,存在诸多错误之处,例如下图这个握拳姿势错误

有意思的是,海姆立克手法诞生40多年来,作为发明者,Dr. Henry Heimlich从未亲身用此手法施救过病人。直到今年五月,96岁的Dr.Henry Heimlich自己使用这个技能,对一个气道梗阻的87岁女性进行施救成功。

也许,大师此生再无憾事。

微信公众号【急诊夜鹰】同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