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肥胖(重肥胖是引发什么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女子重690斤,每天暴饮暴食,欲突破1500斤,成为世界首胖
在以廋为美的年代,不少的女生都希望自己变得更瘦更苗条。而来自美国的女子Susanna Iman和普通的女孩子有些不一样,她不仅不减肥,还每天暴饮暴食,希望自己的体重能突破1500斤。
Susanna现如今的体重已经达到了690斤,虽然Susanna很胖,但是她有一个非常疼爱她的男友,男友每天给她做许多好吃的,目的就是希望Susanna能成为世界第一胖。
Susanna曾经也想过减肥,后来认识了男友以后,她果断放弃了减肥,因为Susanna的男友喜欢大尺码的女孩,喜欢有肉感的女孩,经过男友的劝说后,Susanna放弃了减肥。
Susanna每天不用上班,她除了吃就是睡觉,如今已经胖到不能走路了,为了不让身体浮肿,Susanna每天会在床上锻炼身体。
Susanna的男友是一名厨师,他为了让Susanna增肥,可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每天换着花样的给Susanna准备美食,在认识男友之前,Susanna的体重只有580斤,认识男友以后,体重直接飙升到了690斤。Susanna称,她现在感到非常的幸福,她不打算减肥,希望自己的体重能突破1500斤,打破世纪记录,成为全球最胖的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仍有近两成超重肥胖——5月20日,又一个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仍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让出席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忧心忡忡。
专家呼吁,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强食育教育,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制定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
“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意味着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一个超重肥胖,2015年这一比例为18%。
专家表示,近年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2002年至2017年的15年间,以我国城市16岁男性为例,其平均身高增长3.9厘米的同时,体重增长了14.8斤。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进入新时代,我国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极大丰富,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老百姓对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知识不足,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膳食结构不合理,隐形饥饿严重,超重肥胖快速增长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营养相关慢性病低龄化发展,居民尤其是学生体质提升任务依然艰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视频致辞中说。
小胖墩,大问题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带来诸多问题:
——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是隐性营养不良。
长期从事学生营养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说,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调查表明,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
“肥胖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很容易存在隐性营养不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米杰说,由于体内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身高发育,还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
——慢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儿童变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祸。“肥胖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高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约24倍。
——伤身,更伤心。
超重肥胖将引发社交和心理问题。马军说,除危及身体健康外,有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带来更高的被欺凌风险和低成绩表现。肥胖儿童还容易给同伴带来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等负面刻板印象,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抑郁等问题。
健康,从加强“食育”起步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科学减重,要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油盐肉摄入过多、蔬菜摄入显著不足,青少年的膳食结构必须调整。”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说。
为“保持健康体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开出“药方”,倡导中小学生“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自我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避免高糖、高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专家呼吁,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盲目满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帮孩子从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运动习惯,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的营养教育还缺乏科学系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策略,缺乏政策尤其法规支持,学校、家庭、社区未建立良好的互动。”朱文丽认为,政府应积极主导,以法律形式确保营养教育顺利开展,逐渐丰富教育内容,发展、完善教育体系。
“从当前实际看,相对于德智体美劳,食育更凸显其基础性和紧迫性。应从提高认知着手,从加强食育起步,全面推进国民营养健康素养的提升。”陈萌山说。
(记者李斌、王君璐、张漫子、林苗苗)
来源: 新华网
身体困重懒动、发胖,到底咋回事?医生指出重要原因→
在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冬季不养脾,来年必大病。”在冬季,寒冷不仅会引发呼吸道问题,也容易伤害到体内的器官。
脾对我们有多重要?
脾为后天之本:我们出生后,生命活动需要的大量能量都要通过饮食来获取。食物在体内经过脾胃消化,化生为水谷精微物质,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生成气、血,气血是人体的支撑和基石。
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的症状:头晕、嘴唇发暗无光泽、面色暗黄、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月经淋漓不断、身体困重懒动、发胖。
在冬天,我们容易出现脾阳虚的问题。脾阳虚时,会有上腹部隐痛、四肢不温等症状。脾阳虚又会导致肾阳虚,会伤害到先天之本。脾肾阳虚百病生,会引发很多身体不适的症状,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黄精炖鸡汤,补脾又益肾吗?
《神农本草经》把黄精划分为上品药材,以补益效果为主,没有毒性。黄精具有补脾、益肾、养肺阴、补中益气的作用。鸡也是补中益气,强筋骨的食材。
黄精炖鸡有润肺、补肾、强筋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亏虚、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肺虚、肾虚等一些情况的调理。
特别提示:非常强壮、内火炽盛的人,纯阳体质的孩子,感冒发烧的人都不太适合食用这道汤。
转自 | 央视财经
来源: 黑龙江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