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鹅(肥胖鹅健身房)

娱大蜀黍 0
文章目录:

虐心的美味:鹅肝是肥胖鹅的“脂肪肝”

鹅肝就像清晨时分一个来自爱人的吻,细腻柔和,在舌尖化开。不管你脸上的皱纹增加了多少,她总是一如既往地给你最甜蜜的一吻。好的鹅肝是那么的丝般润滑,完全无需动用牙齿,只要舌尖一舔,它就在你的体温里化开来,洋溢而出的鲜美只能用大胆浪漫的法国方式来表达了。

美味背后的巨大痛楚

法国鹅肝的源头在哪里?

相传鹅肝起源于约公元前25世纪的埃及,当时的埃及人发现野鹅在迁徙之前会吃大量的食物,把能量储存在肝脏里,以适应长途飞行的需要。在这段时间捕获的野鹅味道最为鲜美。很自然,人们马上想到了家鹅也可以被过分喂饲,从而得到肥大的肝脏。随后,鹅肝的吃法被传至罗马帝国,但随着4世纪罗马帝国的衰亡,鹅肝这种食物也几乎失传,只在犹太人那儿保留了下来,直至16世纪传回法国地区发扬光大。目前,法国的鹅肝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

不过,法国人都认为枯燥的史实配不上鹅肝这样的美味。所以,关于鹅肝,法国人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这样的故事:高卢人本想在夜间突袭罗马的丘比特神庙,行动部署得十分隐秘,但是不料惊动了附近的鹅。鹅的叫声惊醒了罗马军队,罗马人苏醒过来,击退了高卢人,最后还占领了高卢地区。于是,鹅便成了当时罗马人的神明,人们热衷于饲养它们。渐渐地,鹅越养越多,加上没有节育,结果泛滥成灾,罗马人最后下狠心开吃也吃不过来。而这些多余的“神明”平时待遇还奇好,吃的都是清热解毒的无花果,正好养肝,结果歪打正着地造就了美味。

罗马殖民者就这样为法国人的餐桌带来了美味的鹅肝。要说最喜欢鹅肝的法国国王,则非“锁匠”路易十六莫属。为了迎合他的爱好,饲养工艺和各种新吃法层出不穷,许多人还争相为鹅肝吟诗作赋。以乾隆皇帝为代表的清朝皇室非常喜欢吃鸭子,还吃出了道“干菜鸭子”。可是,向来“活在味蕾上”的泱泱中华,怎么就没有发现鹅肝这等美味?这已经不可考,但却引出一个很有趣的事实,那就是:中国家鹅与欧洲家鹅的起源并不一样!

鹅其实是一个多样化的物种群,被分成两大属:雁(Anser)和黑雁(Branta),家鹅属于雁属内的灰雁鹅种(Anser anser)和鸿雁鹅种(Anser cygnoides)。

生物学家狄拉卡(J. Delacour)指出,家鹅起源于两种不同的野生雁种,大部分欧洲鹅种起源于灰雁;而以中国家鹅为代表的亚洲鹅种起源于鸿雁,该学说现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欧洲制造肥鹅肝的朗德鹅(Landes goose),其祖先就是灰雁。同样的鹅,命运就是这么不同,鸿雁在中国,那是用来传书的呢!当然也吃,但起码不虐吃。

美味背后的巨大痛楚

为什么说是虐吃呢?欧洲的鹅肝可不是“走地鹅”的正常肝,而是肥胖鹅的脂肪肝。在鹅出生约14周后便开始给它强迫灌食,灌上2~4周,每日2~3次,使用管子将特别调制的粟米浆直接灌入其食管,使大量过剩的脂肪慢慢积聚成肥大的脂肪肝。

培养“脂肪肝”的过程是极其残忍的,鹅所受到的折磨一点也不亚于黑熊活取胆汁、鲨鱼生割鱼翅等做法,可就仅仅因为它来自欧洲,已经是传统的美食,所以并没有多少反对声,这是典型的不公平。虽然一些地区,如美国的加州将于2012年开始全面禁售禁食鹅肝,一些动物保护组织也常发起拒吃鹅肝的运动,但这些丝毫干扰不了法国人的美食神经。他们的议会以376票对150票通过法案,确认肥鹅肝是“一种文化和美食遗产,法国应该加以保护”。

慢慢地,这块“脂肪肝”逐渐将某些人喜好的口腹之欲变成了一种高雅精致的饮食文化。这个在法语中读音像“福娃,歌哈”的“鹅肝酱”(Foie Gras)成为美食中的高频词。隐居在普罗旺斯的英国知名畅销书作家梅尔(Peter Mayle)说,法国西南部加斯克尼(Gascogne)的利沃里姐妹做的肥鹅肝是他吃过的最好的鹅肝。国内著名美食专栏作家殳俏姐说,真心热爱鹅肝的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最挚爱的一款鹅肝,而不一定要听信一家之言。总之,鹅肝是最能反映私人爱好的食物,它测量的是你个人和天堂的距离。

可以这么说,鹅肝在法国菜里的地位如同燕翅鲍之于中国菜。不过,它们的烹饪精神却完全相反。燕翅鲍这些食材因本身基本无味,而靠“食别人味”,功力见于汤汁水,而鹅肝本身就奇鲜无比。法国人对一块鹅肝的最高礼遇就是放在粗盐中,低温缓慢加热12至15个小时,做法越原始越好;或者切成厚片,薄薄地扑上细粉、盐和胡椒,煎成金黄色,再浇上甜味酱汁,配以无花果食用。

当然,一切美味的食物都要适可而止,对咱南方人来说白米饭才是永恒的经典。

奶奶自制“豪华坐骑”走红,用大肥鹅遛娃,网友:高端大气上档次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都说老人带娃有经验,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带娃,帮年轻家长分担压力。但是,很多人也担心年轻的带娃方式与传统的带娃方式之间发生摩擦,使一家人在孩子的事情上发生矛盾,导致家庭不和。

其实,这样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毕竟已经有很多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有一些老人也在与时俱进,争取用年轻人的方式带娃。

奶奶自制“豪华坐骑”走红,用大肥鹅遛娃,网友:高端大气上档次

有网友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个小孩子正一脸开心地坐在一辆“豪华坐骑”上。

原来,这是孩子的奶奶为了哄孩子自制的“坐骑”。

由于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孩子特别闹腾,整天哭着要见爸爸妈妈,乡下地区也没有什么好的玩乐的地方,于是孩子的奶奶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哄孙子开心的方法。

奶奶用木板自制了一个平板的小拉车,然后让家里的大肥鹅“穿上”装备,把小拉车套在大肥鹅的身上。孩子看见这个神奇的“坐骑”,瞬间就停止了哭闹,眼睛睁得大大的,看起来非常好奇。

奶奶便将孩子抱起,放在这个自制的遛娃神器上。也许是看见大肥鹅肥胖的身躯在前面一摇一摆地拉着自己奔跑,孙子破涕为笑,笑得非常开心,大肥鹅看起来也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

有网友说,这娃胆子真的大,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小时候被鹅夹的痛,这车一般人还真不敢坐;也有网友说,见过用狗狗遛娃,没见过用大肥鹅遛娃的,实在是太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其实,这样的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的,鹅毕竟会攻击人,所以老人带娃还是要多多注意。

老人带娃要注意哪些事项?

1. 注意安全问题

很多老人为了让孩子开心, 往往会创造出许多好玩的小物件或者是带孩子去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不论做什么,或者带孩子去哪里,首先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

比如说,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要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以及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不带孩子去有水、有山的地方。

2. 不要过于溺爱

老人溺爱孩子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当孩子哭闹的时候,老人基本上就会放弃自己的原则,立马弯下腰哄孩子。

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学不会自己成长,也会让孩子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说拿不到想要的东西就坐在地上哭闹,不依不饶,或者是家长不同意做某件事就用各种理由逼迫家长心软等等。

老人带娃,除了要做到与时俱进,也要科学育儿,不要让老套的带娃经验耽误孩子,影响了家庭。

今日互动话题:你对奶奶用大肥鹅遛娃的事情怎么看?你见过哪些神奇的遛娃神器?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斤鹅八斤肝,昂贵的鹅肝是怎么来的?手段极其残忍

这是从养殖场捕捉到的画面。一群鹅被囚禁在狭隘的笼子中,饲养员手持一根管子,毫不犹豫地将其插入鹅的喉咙深处,这是为了制作鹅肝。

鹅肝的起源并非鹅本身,而是源自一种名为灰雁的鸟类,它是鸭科雁属的一种。它的外貌颇为奇特,全身覆盖着灰白色的羽毛,唯独嘴巴和双脚呈现出肉黄色。

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便发现了灰雁在迁徙前会大量进食,将能量储存在体内,以备迁徙途中的不时之需。此时,它们的肝脏等器官会变得异常肥大。古埃及人在捕获迁徙途中的灰雁后,发现这一时期的灰雁味道最为鲜美,尤其是肝脏中储存了大量的脂肪。于是,古埃及人开始捕捉灰雁,专门食用其肝脏。

这一饮食习惯逐渐从埃及传播至罗马,再传至法国。然而,由于法国境内灰雁的数量稀少,难以满足人们对鹅肝的渴望。于是法国人想出了一个替代方案,用与灰雁长相相似的朗德鹅来代替。

朗德鹅又称西南灰鹅,原产于法国的朗德省,是灰雁经过驯化而来的品种。这种鹅体型肥大,毛色灰褐,口感与灰雁相近。尤其是其肝脏,质地细腻,味道独特,因此成为了法国人心目中的肥美佳肴专用鹅。

饲养员通过饲养朗德鹅,专门生产鹅肝,而所谓的"鹅巴金肝",便是法式鹅肝的别称。尽管鹅肝含有大量的脂肪,但其营养价值却极为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胆固醇以及多种矿物质。鹅肝的口感鲜嫩,风味独特,与松露、鱼子酱并列为欧美人眼中的世界三大美味,且鹅肝位居榜首,因此价格昂贵,令普通人望而却步。

然而,美味的背后却隐藏着残忍的现实。为了培育出肥美的鹅肝,鹅需要被迫进食大量的食物。这种喂食方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进食,而是用一根二三十厘米长的金属导管,插入鹅的口中,直接将食物灌入其体内。鹅的生活变得只剩下吃和等待吃,上一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一顿便已经接踵而至。

为了减少鹅的运动量,饲养员将它们关在狭小的笼子中,空间狭小得让它们无法动弹,甚至连转身都显得奢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鹅的体型不断膨胀,直到长出肥美的鹅肝才能结束这段凄惨的鹅生。

当你看到这只肥胖的鹅时或许难以想象它的体内大部分都是肝脏,取出的鹅肝如同一块巨大的牛粪,单单一颗就足以供十几个人享用。而被掏完肝脏的鹅变得瘦骨嶙峋,这便是所谓的"石阶鹅巴精干鹅"。它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与灰雁长相相似便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

人类的残忍行为令人痛心疾首,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残忍,是否对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