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ppt(肥胖PPT下载)

首都儿科研究所 0
文章目录:

【直播预告】儿童肥胖,该如何有效控制?

近年来,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那么,该如何界定儿童肥胖?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该如何防控?下载央视频,关注@医路有你,5月27日10:3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福英做客直播间,和大家聊聊如何为“小胖墩”的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 | 宣传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莒县三小:“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举行

每年5月20日为法定“中国学生营养日”,它以传播健康知识和营养观念、积极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为目的。今年的中国学生营养日以“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为主题,倡导中国学生合理膳食、健康体魄、杜绝浪费。5月20日,莒县第三实验小学借此契机,以倡导合理膳食、杜绝浪费、预防疾病为导向,开展了“中国学生营养日”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此次讲座由莒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莒县第三实验小学驻校医生王立霞主讲。

王立霞医生针对6~18岁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从中小学生营养失衡所诱发的问题、如何做到营养均衡、杜绝粮食浪费、中小学生营养食谱举例等方面展开讲座。王医生倡导同学们每天摄入的食物要多样,多吃蔬菜、水果;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民以食为天,康以食为健”,本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不仅促使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营养健康和均衡膳食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20向健康表白

2021年5月20日

第32个“5·20”中国学生营养日

今年的主题为“珍惜盘中餐 粒粒助健康”

什么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中国学生营养日

来源于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制定的“护苗系统工程”计划,于2001年5月确定,节日时间为每年的5月20日。该节日的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

元气满满的一天

离不开健康的饮食

一起看看怎样才算

均衡合理的一日三餐~

早餐

按照我国学生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左右。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全天食物种类达到25种以上,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到丰富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营养早餐应由粥面类、面点类、肉菜蔬菜类等三部分组成,在餐后加一份瓜果补充维生素。

午餐

学生午餐的营养素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学生营养午餐的食物供给量,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并所占比重分别为65%、10%、25%左右较为适宜。

晚餐

学生营养晚餐营养素的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各种营养素的设计量应以补充有益于促进生长发育的营养素多一些。营养晚餐的食物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禽蛋奶类等三大类食物,所占比重分别为60%、10%、30%左右较为适宜。学生营养晚餐的种类,应在6~10种甚至更多的种类(不包括汤菜料、葱姜蒜调味料)。

健康的饮食也离不开

“减盐、减糖、减油”六字要诀

1减盐

盐的摄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g。

盐与健康

1.高盐(钠)摄入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而降低盐(钠)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

2.长期摄入过量盐分会造成胃黏膜直接损伤,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2

减糖

减糖是减添加糖,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建议每天摄入添加糖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最好不超过总能量的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知识链接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物中的糖类,添加糖主要生产加工食品如饮料、果汁、甜点和糖果等。

糖与健康

1.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导致肥胖。

2.过量摄入糖类可引起龋齿。

3.过量摄入添加糖可降低抵抗力。

4.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导致缺乏维生素。

5.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增加近视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3

减油

脂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4岁以上人群膳食总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

油与健康

1.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高油、高脂肪、高胆固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3.长期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合理饮食倡“三减”

营养均衡早中晚

最后不要忘了

吃得健康的同时

也要珍惜盘中餐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在这物质丰盛的年代,我们的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再加上自身生活不规律,缺乏合理的运动,而导致现在的代谢类疾病普遍增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血脂病。下面就高血脂症,在中医方面的病因病理及辩证论治,做一简单的论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概述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是引发和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

高脂血症的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或阳盛之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放置4C冰箱过夜的血浆外观。

2.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三酰甘油)水平超过正常高限。3或有黄色瘤、动脉硬化证据等。遗传性者可有家族史。

辩证分型

1.脾虚痰积症状:

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证候分析:脾虚湿盛痰积测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脘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2.胃热腑实症状:

形体肥硕,烦热纳亢,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证候分析:阳旺之体,胃热炽盛测烦热纳亢;恣食肥甘厚腻,痰热壅积,则形体肥硕;胃火伤津,则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均为胃热腑实,痰热壅积之征。

3.痰瘀滞留症状:

眼睑处或有黄色瘤,胸闷时痛,头晕胀痛,肢麻或偏瘫。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证候分析:久有痰积,人络致瘀,痰瘀滞留,可见眼睑处黄色瘤;痰瘀痹阳胸脉,则胸闷时痛:入于脑络测头晕胀痛:滞于经脉,则肢麻或偏瘫。音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均为痰瘀滞留之征。

4.肝肾阴虚症状:

体瘦而血脂高,头晕目花,健忘,腰酸膝软,失眠,或五心烦热。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证候分析:年高体弱,肝肾不足,阴不化精,反酿痰浊,留滞体内,则体瘦而血脂高;阴虚于上,清阳不升,脑失充养,则头晕目花,健忘;阴虚于下,肾腑失养测腰膝酸软;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人独亢,心神受扰而失眠;阴虚火旺,则五心烦热;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均为肝肾阴虚,或阴虚火旺之征。

分型治疗

1.脾虚痰积

治则:益气健脾,除湿化痰。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

党参、黄芪、茯苓、白术、扁豆、山药、半夏、陈皮、薏苡仁、生山楂、荷叶、泽泻

随症加减:若口腻口苦,苦转黄腻者,加茵陈,蒲公英,以清热化湿;肢体浮肿者,加猪苓、桂枝,以温运水湿,消除浮肿。

2.胃热腑实

治则:清胃泻热,通腑导滞。

方药:三黄泻心汤加味。

黄连、黄芩、大黄(后下)槟榔、草决明、莱菔子

随症加减;热盛伤津、烦热口渴者,加生地、元参、麦冬,以养阴生津。

3.痰瘀滞留

治则:活血祛瘀,化痰降脂。

方药:通瘀煎加减。

当归、红花、桃仁、山楂、丹参、泽泻、泽兰、蒲黄(包煎)、三棱、苍术、海

藻、昆布

随症加减:冠心病之胸闷时痛者,加延胡索、郁金,以加强理气活血化瘀:头晕胀痛,血压偏高者,加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下),以平肝熄风;中风后遗症者,加黄芪、川芎、赤芍、地龙,以益气活血通络:脂肪肝者,加片姜黄、茵陈、虎杖,以清肝活血理气。

4.肝肾阴虚

治则:滋补肝肾,养阴降脂。

方药: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女贞子、旱莲草、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泽兰、山楂、桑寄生、黄精、

随症加减:头晕目花者,加菊花、石斛,以清肝明目;腰脊酸甚者,加杜仲、川断,以益肾壮腰;夜晚失眠者,加知母、茯神、酸枣仁、五味子,以清热滋肾,养肝宁心;五心烦热者,加丹皮、地骨皮、黄柏,以滋阴凉血清热。

注意 药物治疗只是在治疗本病症中的一个环节,平时还要配合饮食、运动及规律的作息习惯。还要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摄入,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增加粗粮及蔬菜水果的用量。加强锻炼,合理安排作息规律,保持愉悦的情绪。代谢类疾病是一个终身疾病,一般都要靠药物控制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水平,所以一旦发病,就必须勤监测,合理和坚持用药,预防疾病带来的其他一些并发症及由此而引发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