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引起蛋白尿(肥胖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世界肾脏日丨肥胖也会引发肾病,建议肥胖者定期做尿检
今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肾病与肥胖”。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副主任医师李新华告诉记者,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主要早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肥胖者应当定期做尿检以早发现早治疗。
当前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滤过形成尿并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水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在肾脏进行过滤重吸收,形成尿液。且人体内的很多代谢产物、废物也会随着尿液一同排出体外。当肾脏受到损伤,会导致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李新华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包括其他代谢相关代疾病性患者(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患者);有肾病家族史者是易患肾病的高危因素。慢性肾病起病隐匿,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就会让很多患者缺乏警惕导致未能及时就诊治疗,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美国纽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发布研究结果称,多数腹部肥胖的青壮年都存在可检测的慢性肾病风险因素,而绝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有发展为慢性肾病的风险。
对此,李新华表示:“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临床发病率的确呈年轻化趋势,这和如今年轻人长期高脂高热量饮食,伏案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导致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导致肾功能衰竭。肥胖除了能直接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外,其伴发的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等问题,也会加重肾脏损伤。”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和分布异常,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和腰围作为评估标准。结合我国人群的体质特点,卫生部疾控司2003年发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定义成人BMI 25-27.9kg/ 为超重,BMI 28kg/ 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为肥胖。
李新华告诉记者:“大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呈‘无症状性’,晨尿如果出现较多泡沫的话就要引起警惕是否有蛋白尿,建议肥胖者3-6个月左右到正规医院做一次尿检,若有异常要进一步检查,有必要时医师会建议进行肾穿刺检查以更好地对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一旦出现肥胖相关性肾病,控制体重,用药物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减少和消除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维持肾功能稳定。”
研究表明:蛋白尿伤肾,这些办法就可以降低肾友的尿蛋白
作者 周逊 肾病科主任医师
经常有肾病朋友在网上问同样的问题:“我的尿蛋白高,周医生有什么办法能把尿蛋白降下来吗?”。由于根本不了解咨询者的病情,所以我一时也没有办法解答。关于如何降尿蛋白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它甚至可以写一本书。但是,如果面对的是具体的肾病患者,则可能相对简单多了。下面,肾为先就来谈这个问题。
蛋白尿有什么危害吗?
蛋白尿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源源不断的蛋白尿流失,将会直接导致肾病进展与恶化,并在临床上引发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高脂血症、内分泌紊乱及易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与合并症。只有及时有效地消除蛋白尿,肾病患者的病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后期发展为肾衰竭与尿毒症。
为什么会发生蛋白尿?
从病理角度看,蛋白尿的发生是因为肾病患者的肾脏内发生免疫炎症反应而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障碍。体内的炎性反应持续存在,则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将持续不断的经损伤的肾脏而漏出体外。
如何解决蛋白尿?
要想解决蛋白尿的问题,就要针对肾病患者体内的免疫性炎症反应进行治疗。从治疗肾病的临床实践总结,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能够针对肾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发挥出有效的治疗,故而激素成为广泛应用于肾病患者消除蛋白尿的有效治疗药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对症处理肾脏内的炎性反应,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从而达到快速消除蛋白尿的目的。
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尿蛋白?
0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与甲强龙等,抗炎与免疫抑制作用强,但副作用相对较大,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02.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及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作用强,必须密切观察其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03.雷公藤多甙片: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副作用相对较小且可控;
04.沙坦及普利类降压药:它们有降血压之外的降蛋白作用,长期使用效果更佳,副作用多可控(注意高钾与咳嗽);
05.虫草制剂:如至灵胶囊与金水宝等,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起到辅助降蛋白效果;
06.他汀类降脂药:如氟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等,它们有降血脂之外的降蛋白疗效;
07.中成药类:如健康胶囊、肾炎康胶囊及黄葵胶囊等等;
08.控制好血压:血压控制达标本身就有助于降低蛋白尿;
09.控制好血糖: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是治肾病降蛋白的基础与前提;
10.减肥:肥胖本身可导致肾脏超负荷工作,引起蛋白尿。因此,减肥有时能起到比药物还好的降低尿蛋白的效果;
11.低蛋白饮食:大鱼大肉等高蛋白饮食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而低蛋白饮食则有助于降低尿蛋白;
12.治疗感染:如合并感染,则可加重或诱发肾病出现尿蛋白。因此,及时治疗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尿路感染及口腔与扁桃体炎症等等,有助于降低尿蛋白;
13.不要吃得太咸:低盐饮食不仅有利于控制血压,而且对降低蛋白尿也有益处;
14.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我们经治的肾病患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我们发现:通过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西药带来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可以起到降低尿蛋白的效果。
总结一下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一些降尿蛋白的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体到肾病患者,还必须结合病情。最好去正规医院找肾内科专科大夫通过相关检查确诊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于《肾为先》微信公众号
身体肥胖不容小觑 28岁姑娘因此患上尿毒症
最近,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病房收治了一名年轻的尿毒症患者,是一位28岁的未婚姑娘,暂且叫她小A。
小A来的时候,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急查结果连医生们都吓了一跳,血肌酐高达1200umol/L!而正常范围在40-110umol/L,大于707umol/L就意味着是尿毒症,已经没有任何中西医保守挽救的余地,只好直接进入了透析阶段。更加可惜的是,小A在一年前单位体检中,就发现有蛋白尿,但因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一直没有重视,直到如今酿成苦果,已是后悔莫及。
“只有28岁,年纪轻轻,还未成家,怎么就患上尿毒症呢?”小A的父母难以接受残酷的现实。
肾科孙伟主任在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后,排除了遗传、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最终考虑与肥胖有关。原来小A身高1米6,体重却超过200斤。其实,她小时候算是个标致的小美女,上了高中后,因为学习压力大,喜欢吃东西缓解压力,时间一长越来越胖。上了大学后几次想减肥,均告失败。
那么肥胖为什么会导致肾病呢?孙主任解释说,人体内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有四分之一的血液经过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肾小球就像一个筛网一样,上面有很多的小孔,正常情况上只能经过一些中小分子,大分子不能经过。然而肥胖患者体重增加,相应的肾脏也会增大,肾小球也跟着被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筛网的孔径变大,能漏出的蛋白变多了。时间长了,肾小球发生了一段一段的局灶硬化,毛细血管网就会产生斑痕、纤维化,也就失去了本身的功能。久而久之,肾脏失去了代偿功能,水液和毒素蓄积在人体内不能排出,最终导致尿毒症。
值得注意的是,过于肥胖的人群往往伴有缺氧、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并发症,这些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损伤肾脏。
“其实小姑娘可以完全避免发展到尿毒症。”孙伟主任表示,早期肥胖造成的损害虽然非常隐匿,不容易发现,但依然有蛛丝马迹可寻,如检查时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出现蛋白尿。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及早去正规医院的肾内科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所以,对于肥胖者来说,定期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传统上关于血压、血糖、高脂、高血尿酸固然要注意,对肾小球高滤过引起的蛋白尿也应引起警惕。有时,肥胖患者也会容易发生高血压,这也是一个特点。
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孙主任建议中西结合,以中医为主。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中药治疗可以延缓肾病进展,延迟透析,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简称三延一高。“有些患者通过坚持中药治疗,可以实现逆转,肌酐恢复正常,大多数则病情可以长期稳定,即便病情发展,也会明显延缓,生活质量明显较好。”
孙伟主任介绍说,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作为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自从开设慢性肾病的慢病管理中心以来,将慢性肾脏病患者有组织地管理起来,提高了患者诊治的依从性,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升。”
另外,适当的生活调养也十分重要。首先要控制饮食,少吃油腻荤食和高蛋白食物,均衡饮食,另外要增加活动量,多运动,必要时可以服用药物,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双胍类降糖药等。中医也有很多治疗肥胖的方法,既有补法,健脾益气、益气补肾法,又有泻法,化湿、利水、祛痰、通腑消导。同时针灸、穴位埋线等也是减肥的不错选择。(李一林 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