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肥胖种类(肚子胖的几种形状)
【豫健科普】长“瘦”之道02:肥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体重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形体美也是健康的一种体现。肥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如何保持健康体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课题。
关于肥胖,很多青年男女只关注肥胖带来的身材走样的问题,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承受肥胖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困扰。减肥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先了解自己的肥胖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措施。
根据肥胖原因分类
根据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医源性肥胖等。
1.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关。据统计,我国约99%的肥胖者是单纯性肥胖。按照起病年龄的不同,可以把单纯性肥胖分为幼年期起病型肥胖、青春期起病型肥胖以及成年期起病型肥胖。
2.继发性肥胖:也叫获得性肥胖,是由于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属于病理性肥胖,一般占总肥胖人群的1%,在原发性疾病被治愈后,继发性肥胖也会明显好转。
3.医源性肥胖:是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因为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医疗手段而导致的肥胖。
按脂肪的分布部位分类
根据脂肪在身体分布部位的不同,单纯性肥胖又可以分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两种。通常我们用腰围或腰臀比值(腰围/臀围)来粗略判断肥胖的类型。
1.腹部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或男性腰臀比值>1.0,女性腰臀比值≥0.85。腹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组织以及腹腔内脏,如肝、胰、胃肠等器官周围和内部。过多的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还会扰乱新陈代谢,引发糖尿病等。
2.臀部型肥胖:又称为梨形肥胖,其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腿部。腹部型肥胖的人患并发症的风险要比臀部型肥胖的人高。研究发现,腹部型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时内脏脂肪的聚积还可能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肾、脂肪胰等,最终使得这些内脏器官出现功能异常。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协和专家医学减肥处方完全执行手册》,主编陈伟,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来源: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
供稿:融媒体部
责任编辑:杨华
【健康】腰围大一点,油腻多一点!腹型肥胖要注意→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夏肥还没减完
你就开始“贴秋膘”了?
贴秋膘
是希望通过增加饮食来储备能量
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
然而
你会不会只是局部“贴膘”?
尤其肉长在是肚子上
不仅影响美观
还有健康风险
01
什么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顾名思义,是指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导致的肥胖。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
腹型肥胖可分为几种类型:
1. 上腹凸起:这通常与内脏脂肪过多有关,常见于暴饮暴食、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的人群。内脏脂肪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会释放炎性物质,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2. 下腹凸起:这多是由于脂肪积累过多,加上便秘和运动不足导致的。下腹肥胖者往往肠道功能不佳,需要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来调理。
3. 腰侧赘肉:常见于产后女性,由于肚皮松弛,腹直肌分离,导致两侧肌肉下垂。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体型,还可能影响腰部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4. 整体凸起:这通常意味着体重超标,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均过多。全身性的肥胖需要全面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来改善。
02
如何判断腹型肥胖?
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腹型肥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
测腰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即为腹型肥胖。
测腰臀比: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5,提示中心性肥胖。
看身形:苹果型身材(肚子大、四肢瘦)是典型的腹型肥胖,而梨型身材(下半身胖、上半身瘦)则相对安全。
03
腹型肥胖的危害
腹型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
心血管疾病: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糖尿病: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糖不稳定,增加糖尿病风险。
脂肪肝:过多的腹部脂肪会堆积在肝脏周围,导致脂肪肝,影响肝脏功能。
高脂血症:腹部脂肪比其他部位的脂肪更活跃,更容易进入血液系统,引发高脂血症。
内分泌失调:对女性而言,腹部脂肪堆积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子宫肌瘤、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风险。
癌症:研究表明,腹型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04
如何消除腹型肥胖?
面对腹型肥胖,科学的方法是关键:
控制饮食: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建议摄入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减少油炸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等有助于燃烧全身脂肪,而针对腹部的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则能增强腹部肌肉,改善腹部线条。同时,定期按摩腹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分解。
改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避免长时间久坐。工作间隙可以适当起身活动,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专业指导:对于严重腹型肥胖者,建议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减重,避免盲目节食或过度运动带来的健康风险。
贴秋膘虽好
但应以健康为前提哦!
编辑:温嘉林 程焕映
责编:陈广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腹部肥胖比全身胖更厉害?这几个方面都会受到危害,你有吗
在一个寻常的家庭聚会上,李叔叔的形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曾经苗条的他,现在腹部明显凸出,走路时略显笨拙。当被问及健康状况时,他笑着说自己只是“发福”了。然而,这种“发福”并非无害。几个月后,李叔叔因为血压升高和糖代谢异常,不得不开始服用长期药物。这个真实的故事,不禁让我们深思:腹部肥胖,真的只是外表的问题吗?
腹部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的问题,它关乎健康的大敌。不同于一般的体重增加,腹部肥胖特指那些主要分布在腹部的内脏脂肪。这种脂肪不同于皮下脂肪,它直接环绕在我们的重要器官如肝、胰和心脏周围,对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识别腹部肥胖的方法既简单又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测量腰围。对于男性而言,腰围超过102厘米(40英寸),女性超过88厘米(35英寸),则进入腹部肥胖的范畴。除此之外,腰臀比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这些简单的测量,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健康风险之中。
在了解了腹部肥胖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后,不难发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美观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内脏脂肪的堆积会导致一系列代谢疾病的风险增加,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糖代谢异常、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等。因此,识别腹部肥胖并非为了自我羞辱,而是为了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腹部肥胖,特别是内脏脂肪的累积,对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内脏脂肪不同于皮下脂肪,它直接包围在我们的重要器官如肝、胰和心脏周围,释放出有害物质,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1. 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威胁:**内脏脂肪能增加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水平和降低好胆固醇(HDL)水平,加重心脏负担,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糖代谢异常:**内脏脂肪的存在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使血糖水平失控,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概率。
**3. 呼吸功能受损:**腹部脂肪的增多会对膈肌产生压力,影响肺部扩张,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4. 消化系统负担增加:**肥胖增加了胆囊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影响到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对抗腹部肥胖,需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包括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1. 饮食管理:**采用低糖、高纤维饮食模式,增加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和饮料。小分多餐,避免过度饥饿导致的暴饮暴食。
**2. 有效运动:**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力量训练则着重于提升核心肌群的力量,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每周进行2-3次。
**3. 生活方式的改变:**定期调整坐姿,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睡眠不足会干扰荷尔蒙平衡,增加食欲,促进脂肪积累。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不仅能有效地减轻腹部肥胖,还能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预防由此引发的各种疾病。实践证明,即便是小的生活方式调整,也能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