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脑血栓(肥胖脑血栓)

极目新闻 0
文章目录:

过年在家大吃大喝,200斤男子突发脑梗偏瘫

楚天都市报2月22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尹茜)过年期间大油大荤,聚会熬夜,一名体重200多斤的男子在家突发脑梗偏瘫险些丧命。专家提醒,过节饮食作息不规律,肥胖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脑血栓。

杨成(化名)今年35岁,体重有200多斤,大年三十熬了通宵打麻将,大年初一又接着出去拜年大吃大喝,大年初六中午突然发现左侧身体无法动弹,家人急忙将他送往武汉市普仁医院,医生看诊后确诊患者为急性脑梗塞引发偏瘫,必须立即手术,医务人员立即开通“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介入团队成功将患者堵塞血管开通,达到治愈目的,且未遗留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神经外科医生陈俊介绍说,过年期间除了杨先生外,还有一位180多斤的年轻林女士,也是因为肥胖不运动,过年饮食大油大荤后突发脑静脉窦血栓并颅内出血偏瘫入院。陈俊指出,过年期间喝酒、熬夜、饮食作息不规律已经变成一种“习俗”,这些因素本就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而肥胖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脑血栓,因为肥胖者血液中的组织纤溶激活抑制因子比普通人高,这种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难以溶解,所以肥胖者更容易出现脑梗死。

陈俊医生提醒,脑血管疾病来得突然,发病迅速,所以预防大于治疗,最好改变自己的生活饮食方式,避免久坐多运动、饮食要清淡少盐、多吃蔬菜水果,同时他指出很多老百姓对于肉类饮食也有误区,认为正常人也不宜吃肉,其实正确的饮食应该是少吃高油高脂的食物,像瘦肉、鱼肉、牛羊肉等蛋白质食物还是提倡适量摄入的。

肥胖毁掉的不止是形象,同时也是心血管的“健康杀手”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相信大家都知道肥胖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大多数人眼中肥胖可能只是影响外貌,其实他们忽视了肥胖对于身体的危害,那么肥胖除了影响形象以外,还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危害呢?

一直以来,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相关,肥胖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比体型正常或偏瘦的人群更高,而且肥胖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泵血能力减弱,甚至引发心衰的可能,那么,肥胖究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肥胖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肥胖增加脑血管病变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人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组织纤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这种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难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脑血栓,也就是脑梗死。

肥胖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肥胖增加心脏负荷

有人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这说明肥胖肯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维持着血液的循环流动。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心脏就会相应地增加收缩的力量。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它就无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

综上所述,肥胖不仅仅毁掉的是形象,对心脏、血管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因此,积极减肥不仅仅挽救的是形象,更是对自己身体健康负责。

那么,如何才能健康而有效减肥呢?

一句话:减肥一定要“迈开腿、管住嘴”,每餐不应该吃的过饱,以8分饱最为适合,尤其是晚餐,切忌晚餐吃的太多,饮食上应该以瘦肉、蛋白质和富含纤维的食物为主,这样能够增加胃肠消化系统的蠕动,利于健康。

肥胖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还会引发脂肪肝等,因此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应该重视自己的体重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进行体重管理,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柳叶刀:不良生活习惯是脑血栓的“罪魁祸首”,4点教你有效应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脑血栓,这个听起来吓人又离自己很远的病,因为一篇《柳叶刀》上的研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了。

研究指出,脑血栓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紧密。

不少人觉得,自己年轻健康,脑血栓离自己远着呢,但一旦看清楚背后的“真相”,有些人可能会吓一跳——原来自己已经在“无意中”给脑血栓铺好了道路。

要知道,脑血栓也不是说你随便哪天不小心吃了点辣条就会得,它跟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活习惯不好,脑血栓就“悄悄”来找你。是不是有点惊讶?别急,接下来就来聊聊那些不良习惯,看看它们是如何成为脑血栓的“帮凶”,以及你能做些什么让它们远离。

1. 不动脑:久坐不动,脑血栓悄悄逼近

可能你天天都在追剧,或者长时间窝在沙发里滑手机,觉得“这没啥吧”。但你不知道,久坐不动,能把脑血栓送上你的“健康账单”。

那些看似悠闲的生活,正是脑血栓的温床。医学研究表明,久坐是导致脑血栓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怎么理解呢?久坐时,血液在腿部和下半身循环缓慢,长时间血液停滞,血管的压力变大,容易形成血块,进而堵塞血管,导致脑血栓的发生。

一个典型的数据是:长时间坐着不动,每天坐8小时以上的人,患脑血栓的风险比那些坐得较少的人高30%!

要知道,长时间坐着不仅让脂肪和糖分在体内堆积,还直接影响到血液流动和代谢。因此,如果你不想让脑血栓找上门,就得动起来。

可以通过简单的走动、伸展、运动来活跃血液循环。比如看剧时,能站起来走一走,喝水时也可以绕着屋子转两圈,稍微动动,血液就能更好地流动,给大脑和身体带来活力。

2. 吃得不对:高盐高油,给脑血栓“开路”

大家都知道,咸的东西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你知道吗?长期高盐、高油的饮食,竟然也是脑血栓的“催化剂”。

想想那满桌子五花八门的麻辣火锅、油炸小食,吃上一顿爽快,结果肝脏和心血管系统就开始“埋单”了。高盐高油的食物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是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流动更困难;而过多的油脂则会让血管内壁产生斑块,形成“油垢”,堵塞血管,从而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血栓就容易发生。

有研究表明,吃太多盐的人的脑血栓发生率,比那些盐摄入较少的人高出40%以上!

也许你觉得自己只是偶尔吃点高盐食物,没啥大问题,但实际上,高盐高油的食物累积下来,带来的隐患很大。

而且这些隐患,往往是在你没察觉的情况下慢慢积累的。想要远离脑血栓,减少盐和油的摄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睡得不够:熬夜折磨肝脏,脑血栓悄悄来

你是不是也觉得:“每天不熬夜,我怎么追得完剧?”或者“工作太忙,怎么可能准时睡觉呢?”但这些看似“不得不做”的熬夜,实际上正在给脑血栓“铺路”。

熬夜不仅让大脑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体内的激素水平也被打乱,血管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时间熬夜,血液中的血小板容易聚集,进而形成血栓。

而且,熬夜还会导致体内的自由基增多,细胞老化加速,对血管的损伤也就加剧。

有一项研究指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发生脑血栓的几率要比正常睡眠的人高50%。

而且,这种风险还会随着睡眠不足的时间增加而增加。如果你每天都习惯熬夜,长时间以这种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生活,你的血管和大脑早晚都会“罢工”。

所以,睡个好觉,对大脑的修复、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每天给自己定个“宵禁时间”,比如12点以后就关掉电子设备,安心睡觉,让身体进入修复模式。

只要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脑血栓的风险自然会降低。

4. 不控体重:胖胖的肚子,脑血栓的潜在“引爆器”

体重超标,大家都有点“怕”,尤其是肚子上的那一圈肉。你以为它只是影响穿衣服的美观,殊不知,肚子上的赘肉也是脑血栓的隐形杀手之一。

过度肥胖会让血压升高,血脂不正常,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这样一来,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就变得不畅,血栓形成的几率也就增加了。

根据多项研究,腹部肥胖的人,发生脑血栓的风险高出50%!而且,体重过重本身就会给心血管带来压力,这样你不仅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可能出现心脏病。

只要开始控制体重,减掉多余的脂肪,血管的压力自然能减轻,脑血栓的风险也会降低。

当然,控制体重并不意味着要去做什么极端减肥,而是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保持健康体重。

减少高热量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在一个健康的范围内,就能有效降低脑血栓的发生率。

那么,减肥到底是不是“万金油”呢?如果减肥不成功,会不会加重脑血栓的风险?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蒋宏杰,骆斌.不同体质类型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性、微循环观察分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0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