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子宫切除与肥胖(子宫切除与肥胖有关系吗)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研究:切除子宫保留卵巢的女性 罹患心脏病风险大增

中新网1月5日电 台湾《中时电子报》5日刊文称,调查发现,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但保留卵巢的女性较未切除子宫者,出现肥胖、动脉阻塞、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机率更高。其中,心脏衰竭机率增加4.6倍,冠状动脉疾病增加2.5倍。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35岁以前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即使仍保有但卵巢,长期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大为增加。

据报道,梅奥诊所(Mayo Clinic)针对美国2000多名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但保留卵巢的妇女的调查发现,接受手术的女性20多年后,出现肥胖、动脉阻塞、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机率,较未切除子宫者来得高。

报道指出,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但保留卵巢的女性,高血压风险增加13%,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升高33%不等。其中,心脏衰竭机率增加4.6倍,冠状动脉疾病增加2.5倍。

妇女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但保留卵巢,可避免女性提早步入更年期,被普遍视为在可行情况下的最妥当选项。

而研究报告主要执笔人、梅奥诊所妇产科医师劳夫林·托马索表示,女性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后,即使双侧卵巢都保留,长期仍有致病风险。(徐秀娥)

我院妇科成功为230斤肥胖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近日!婺源县妇幼保健院妇科程铁容团队挑战难度成功为一名230斤的肥胖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为患者解决了疾苦

49岁的患者俞女士,发现子宫肌瘤病史10余年,此后未定期复查。近半年以来出现月经改变,表现为经期延长(有时长达数月),经量增多(贫血88g/L),超声提示子宫增大(110x106x70mm),且可见多个肌瘤回声,最大者约66x66x57mm,故来院要求切除子宫。患者体型肥胖,体重指数高达49kg/m2(正常体重指数在18.5-23.99),既往有一次剖宫产术史。入院后程铁容副院长带领妇科团队精心拟定诊疗方案。在考虑肥胖患者开腹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感染、血栓高危、切口脂肪液化等手术难点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成为最佳选择。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妇科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及护理团队进行多学科会诊,从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手术体位、第一个TROCA穿刺部位选择、手术器械准备、术中情况预判及术后护理措施等各个方面,反复推演、充分论证,最终制定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方案及整套手术护理计划。术中见子宫增大约孕3个月大小,大网膜肥厚且与子宫后壁致密粘连、术中空间和术野狭小。经过2小时15分钟的默契配合,妇科团队成功将患者肌瘤、子宫粉碎后分次取出,本次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平安返回病房,4天后痊愈出院。

我院妇科可熟练完成各种宫腹腔镜手术,年宫腹腔镜手术台次在500台左右,在整个妇科手术中占比达70%以上。微创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编辑:金 燕

医生联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一次性解决子宫和肥胖问题

原标题:医生联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一次性解决子宫和肥胖问题

医生搭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9日讯(记者 李丹)因为月经期间的大量出血,39岁的成都女子梁红(化名)已出现中度贫血的状况。经检查,被确定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而子宫出现的问题又与其自身的肥胖有关。

日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的联手之下,利用目前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以微创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了子宫和肥胖的问题。

月经异常 女子连续晕倒

月经量异常的问题,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发展到近来,出血量更是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因为出血太多晕了两回。见状不妙的梁红,赶紧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经过检查,梁红每次的出血量可达约1000ml,长此以往已经发展为中度贫血。而大量出血的原因,在于异常增厚的子宫内膜。后经进一步检查,已处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手术切除病变的子宫,是防止病情恶化威胁生命的最有效方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田莉表示,虽然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极大地改善了创面大、恢复慢的情况,但是它在妇科手术的应用中仍旧存在“短板”——腹腔镜器械无法转弯,限制了手术操作中的灵活度,对于一些解剖位置特殊的治疗而言,也不是最佳的选择。

针对梁红的病情,医院决定利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以微创的方式完成对子宫的切除。田莉说,“机器人”的超长杆器械不仅解决了距离问题,更是保留了外科医生手部操作的灵活性,可以利用其540°的关节活动,改善过去面临的诸多局限问题。与此同时,主刀医生通过控制台上的三维高清内窥镜带来的裸眼3D及10倍放大的视觉效果,可以轻松获取患者腹腔内三维立体的解剖构造,进而极大程度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

一次手术 解决两大病因

而这,只是梁红整个治疗计划的一个部分。除了要解决子宫癌变风险之外,还需要解决另一个相关联的危险致病因素——肥胖。身高1.6米的她,体重达216斤,BMI值更是高达42.3.

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发病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BMI、腰围的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主任刘雁军博士解释说,肥胖影响子宫内膜病变发病及病情进展的机制,主要是与雌激素的持续刺激有关。也就是说,梁红子宫的问题,与她自身的肥胖也是有着密切关联。除此之外,跟她同时出现的高血压、重度脂肪肝、2型糖尿病等问题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此,多学科团队制定了“一招制敌”的方案——利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同期完成子宫切除、袖状胃切除以及肠旷置三项治疗。这样一来,梁红仅需接受一次治疗,即可完成一系列的手术,避免了因多次手术带来的手术打击。4月6日,妇产科、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麻醉科等团队联手,顺利完成了手术计划。经过康复,梁红将于本周出院。

(图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记者 李丹)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