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 肥胖(怀双胞胎胖多少斤属于正常范围)
- 1、揭开肥胖的秘密!耗资2100万英镑、研究500多对双胞胎发现:别再相信喝水长肉、狂吃不胖
- 2、终于找到肥胖真凶!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的奥秘
- 3、终于找到肥胖真凶!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会有什么区别?
揭开肥胖的秘密!耗资2100万英镑、研究500多对双胞胎发现:别再相信喝水长肉、狂吃不胖
话说,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怎么吃也吃不胖的瘦子,而每个人生命中也总会遇见一个喝水都长肉的胖子……
这是大多数人一直以来的固有观念:
有些人天生就是胖,或者天生就是胖啊!这肯定是固定在基因里的吧! 哪怕吃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大概因为基因不同,胖瘦的结果也是大不相同。
然而最近,科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研究实验。 邀请了由1000多位双胞胎,共同参与。
而实验的结果,很可能推翻人们长久以来的观念,它用结果告诉世人:
无论“喝水长肉”还是“狂吃不胖”,跟基因关系并不大,变瘦还是长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睡眠是否充足,是否进行规律的锻炼,工作压力是大还是小……
这些生活方式里的各种要素,可能才是决定一个人体重的最重要原因.....
这项实验是由伦敦国王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以及斯坦福大学合作发起的研究项目,耗资总额2100万英镑。由国王学院的基因学教授,营养学和微生物专家Tim Spector领导进行,项目代号为“预言1”。
Tim Spector教授
这一次,Spector教授誓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体质,在对食物的胖瘦反应中,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
“预言1”项目招募了1100个实验对象,所有实验对象都是同卵双胞胎。
选同卵双胞胎的目的在于对比后得出结果:
如果人们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吃了同样的食物是否会出现相同的身体反应结果?
如果有不同的反应,那就说明,决定一个人体重增加与否,首先就可以排除基因这个因素。
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负责实验对象各项细微指标的检测,每次检测都会密集进行一整天。
例如:
禁食一个晚上之后,参与实验的双胞胎会拿到一顿相同的标准早餐,白麦或黑麦面包,带蔬菜的意面和米饭。
午餐则是一些配了番茄牛肉末,或者鸡蛋或者薯片的意式细面。
实验对象们每人都在手臂上穿戴了一个24小时监控的设备,追踪血糖水平的变化,也会接受抽血验血,测量血脂含量及新陈代谢水平,此外还有能反映身体细节的其他指标,如肝功能,大脑化学物质如血清素等。
除此之外,“预言1”还会收集每个人的问卷调查,采集实验对象的生活方式指标,如用餐时间,锻炼习惯等等。
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回家,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内,实验对象们每天都要去医院测试指标。
回到家后,实验对象每天还是要遵照实验指示的要求吃标准餐,血糖监测器也会继续工作,头4天他们需要扎针采血样,一天三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研究者们惊讶地发现:
即便是基因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每天都吃一模一样的东西,身体的反应确实有相当大的差异!
比如:
在吃完了一顿同样的餐之后,双胞胎的其中一个血糖的含量可能是另一个的10倍还多。 也就是说相比双胞胎的另一个,这一餐在这个人身上,食物多转化出了10倍的血糖。 这让他有比他的双胞胎兄弟有更大变肥胖的概率,同时患心脏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再比如,其中一个双胞胎在吃完一顿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午餐之后如果开始锻炼的话,血糖水平完全没有变化,而另一个的餐后血糖,会仅仅因为前一晚没有睡好而飙到吓死人的水平。
再看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35岁的双胞胎姐妹Kinga和Kata就是其中的典型,
两人都来自北伦敦,一起加入了这个研究项目。
Kinga为NHS下属的一个机构做临床医疗信息搜集员。
Kata则是一个项目经理,负责组织一些医疗保健方面的训练。
谈到参加这个实验的目的,Kata坦言是因为好奇:
“加入这个项目的研究是因为我们能提供帮助,毕竟我俩是同卵双胞胎,基因一致,也很乐意查的到自己身体数据,并用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同时我俩也很好奇,我们的身体真的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两人加入了实验,先是完成了调查问卷,问卷表明,过去几年,两人都的饮食似乎都很理性,很节制,也很注重膳食均衡,还一直在有规律地锻炼。
因此,过去的10年前,两人体重几乎完全一样,也都没有任何慢性病。
那么,这一对基因相同,生活习惯又相对健康的双胞胎,到底是不是健康人生的典范呢?
实验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事实上,两人的身体对食物的反应,有无比惊人的差异。
实验开始后的第一天,她们吃了白面包早餐,
测试结果很快就显示,吃下同样的食物,两人身体的反应差异是如此不同,
在吃下白面包或者意面和米饭之后,Kata的血糖几乎没有变化,Kinga的血糖却飙升了起来。
然而,当第二天两人的早餐都变成了黑面包时,情况却又完全反了过来。轮到Kata的血糖急剧上升,而Kinga的血糖水平保持不变了。
对这个结果,Kata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一直以为黑麦面包是对我很有好处的一种食物…..”
这究竟是为什么?
研究人员觉得,这可能跟他们的肠道菌群有关。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种类越多,消化食物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就越强。而Kinga和Kata两人的都处在一个跟比平均水平更低的肠道菌群数,只是相比之下,Kata的体内菌群数会稍多一点。
这也解释了Kata为什么能更好地消化碳水化合物了。
接下来是每人吃一大块果仁巧克力蛋糕,吃完蛋糕,Kinga的血糖立马升上去了,而Kata依旧保持着之前的水平。
Spector教授认为:
“我们都知道,肠道菌群水平低会导致体重增加,心脏病几率增大的风险,但我们不能说Kata略高的肠道菌群水平能保护她,但这种可能性是更大一点的。”
而这相实验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身体分解脂肪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人们适应不同的食物,
传统理论认为,血脂会在饭后6到8小时升高到某个水平(比血糖慢),然后再开始回落。
“如果分解脂肪速度太慢,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发炎或者变胖。还会妨碍肠道的正常分解进程。”
“因为当脂肪还在血液里的时候,肠道里的菌群是不会工作的,只有没有食物继续进入了,它们才会开始分解食物。因此,如果在晚上吃了一顿脂肪含量很高的晚餐,而你的脂肪分解水平又很低,那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是相当糟糕的结果。
“因此,脂肪分解水平的快慢决定了为啥有人适合低脂食物,而另一些人则适合低碳食物。”
Kinga和Kata两人的清除血脂的速度都比正常人要慢,理论上来说,她们变胖和患心脏病的几率都比一般人要高。作为最先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对食物反映的双胞胎,Kinga和Kata已经在根据这些数据,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饮食了.....
“预言1”实验的数据越来越多表明,人们对食物的反应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到个体分析。
实验里的许多精心测量的数据仍然还在比对分析中,
到后面,我们不仅仅会看到生活方式中的具体因素如锻炼,肠道菌群怎样产生影响,还有关于它们为什么会产生影响的分析。
但是目前的数据结论已经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了,于是,第一批实验的结果也刚刚发表在了《美国人类营养学期刊》上面。
除了同样的食物对不同人的作用,也进一步证明了,不同食物对每个人的作用,需要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各项指标来分析。
Spector教授还认为,这个实验很可能对食品工业造成一定冲击:
食物包装袋上的卡路里和脂肪含量其实没什么用了,因为就现在的结果来看,宏观营养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里只有不到30%的因素归咎于食物,而吃进去以后究竟怎么起作用,更多是取决于这个人....
对于这个双胞胎营养摄入的比对实验,已经能够回答我们之前普遍困惑的一个现象:
“喝水长肉”还是“狂吃不胖”,竟然真的是更大程度取决你怎么睡眠,什么时候锻炼,是不是经常加班,跟遗传基因,真没太大关系….
Spector教授说,未来营养学本身也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未来的营养学会更多考虑个人定制,具体到每个人来分析。”
看起来,究竟什么是健康的饮食?
这个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改变自己,尽量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喝水长肉”还是“狂吃不胖”,都是可以改变的~
终于找到肥胖真凶!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的奥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面对琳琅满目的甜品,大快朵颐,精致的蛋糕、香甜的糖果,一口下去,满满的甜蜜在舌尖散开;还有人钟情于各种肉食,牛排鲜嫩多汁,红烧肉色泽诱人,让人食欲大增。然而,这些糖分超标的食物和多种肉食,作为高能量食物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都与肥胖紧紧相连。凭生活经验,我们似乎也能感觉到,吃太多这类食物,体重往往就会跟着上升,它们的摄入量与体重之间,仿佛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
但到底是糖还是肉,对肥胖的影响更大呢?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觉得那些卡路里爆表的甜品才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也有人坚信肉食的高热量更容易让人长胖。毕竟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总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旦涉及到吃什么会胖这个话题,更是能吸引无数人的目光。为了弄清楚糖和肉对身体的真实影响,英国的两位双胞胎挺身而出,进行了一项严谨又科学的实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糖和肉哪个是肥胖真凶?双胞胎亲身实验揭秘
故事的主角是英国的一对双胞胎,哥哥 Chris 和弟弟 Xant。在专业医生的严格监管下,他们开启了这场特别的饮食实验之旅。Chris 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坚持严格的低脂高糖饮食,而 Xant 则选择了严格的低糖高脂饮食。
在这一个月的营养评估期间,实验人员为了深入探究不同食谱对两人产生的具体影响,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测试。
首先是一项关于能量摄入对大脑运转影响的测试。实验人员安排两兄弟来到股票交易中心,担任股票交易员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位。要知道,股票交易员的工作对大脑的清晰度要求极高,交易过程中,各种繁杂的数字不断跳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在这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中,Chris 凭借主要摄入糖分的饮食,工作表现异常出色。他逐渐熟练起来,在一天的紧张工作后,成功赚到了八百美金。而 Xant 由于主要摄入脂肪,在工作中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那些繁杂的数字仿佛故意跟他作对,他总是记不清楚,工作开展得磕磕绊绊,最终只获得了二百多美金的收入。
紧接着,实验人员又为他们设计了一次爬山实验,以此来探究体力的变化。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两人骑着自行车奋力向上攀爬。中途,他们按照实验原则进行了一次能量补充,Chris 服用了两块糖,而 Xant 则吃了一小块牛油。这一次,两人的表现和第一次实验相似。Chris 如同充满能量的小火箭,以极大的优势迅速甩开了 Xant,登顶时间比 Xant 快了许多。
一个月的实验结束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实验人员对两人的体重和体脂率进行了详细检查。然而,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在这一个月的高糖或高脂食物摄入下,两人的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都减少了。其中,摄入高糖饮食的 Chris 体重下降了 2 斤,而高脂饮食的 Xant 更是下降了 7 斤之多!这意味着,单纯摄入高糖或高脂食物,都不会导致体重迅速升高。实验最后,研究人员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体重迅速上升,更多是脂肪和糖类食物共同摄入的结果。
从本次实验来看,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进食时,能明显看到 Xant 因为脂肪产生的高饱腹感,食量有所减少。所以,对于那些渴望减肥的朋友来说,限制糖分摄入或许是个更有效的办法。不过,大家也要清楚,这个研究只是一个探索方向,由于实验人数仅有 2 人,且属于观察试验,不排除结果不具有普适性的可能。
同为能量食物,糖、蛋白、脂肪有何区别?
在这个实验里,除了两种能量食物对体重的影响,大家还能发现,两人在不同食物摄入下,工作和运动中的表现也有很大差距。实际上,这个实验后来被拍成了纪录片,名字就叫《糖和脂肪谁才是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假设上述实验结果成立,同样作为能量食物,糖和脂肪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我们都知道,人体供能的三大物质分别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先来说说糖类和脂肪。之所以会出现上文提到的巨大差异,关键原因在于,糖才是人体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我们的身体,从重要的器官组织,到微小的细胞,都离不开能量的持续供应,而这些能量,几乎都源自糖分。我们吃进去的糖分,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分解为葡萄糖。随后,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分解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能量,并储存在一种名为 ATP 的物质中,为人体的各种活动提供动力。
而脂肪在我们的机体内部,更多地承担着能量储存物质的角色。脂肪大多由甘油三酯组成,其化学结构决定了,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分能储存更多热量,平均每克脂肪含有的热量是糖类的两倍还多。但脂肪想要转换成能量,可比糖类困难多了。糖类可以直接转换为酮体,进入线粒体进行能量代谢,而脂肪要变成酮体,需要先后经历变为脂肪酸、胆固醇等步骤,最后才能成为酮体,并且这个过程还受到乙酰辅酶 A 等多种物质的限制。这就是为什么双胞胎在脑力和体力活动中会出现明显差距。大脑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糖分酵解,只摄入脂肪的 Xant,能量转换速率明显较低,在爬山这种需要大量能量的运动过程中,这种差异表现得更为突出。
实验中,测试人员给两人进行了血糖测试,结果显示,在爬山中途进行能量补给后,Chris 的血糖浓度迅速升高至 7.1,这些糖分迅速分解,为他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所以 Chris 在上山过程中的表现明显优于 Xant。
再看看蛋白质,虽然它也是能量物质,但在人体中,并不承担供应日常能量需求的任务。蛋白质主要作为结构物质,参与到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构建中,或者形成酶、激素等物质,促进能量代谢,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稳定。在人体的能量供应体系中,糖分供能超过百分之七十,脂肪只是在糖分不足时才进行补充,而蛋白质基本不参与能量供应进程。所以,对于想通过饮食减肥的朋友来说,在限制糖分摄入的同时,也要注意满足身体最基本的能量需求,可别因为过度节食而损害了身体健康。
科学研究:每顿饭吃半饱,保持饥饿感更健康长寿?
最后,我们来聊聊节食减肥这个热门话题。长期以来,对于节食减肥,大家的看法不一。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的快速减肥途径,但它对健康的影响,也一直饱受争议。
近期,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饮食摄入更少的果蝇,平均寿命明显更长。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饥饿感本身可以延长寿命的推测。其实,关于节食延寿的研究并非只有这一项。几年前,德国科学家通过对小鼠进行饮食控制,并记录其机体指标和寿命的实验,得出了饥饿感能够帮助抵抗衰老的结论,这个结论还发表在了《Nature》上。
对于这种现象,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为了满足能量需求,身体内的细胞会发生自噬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身体会将一些老化或病变的细胞清除掉,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供其他细胞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体内细胞的组织构成,降低了衰老细胞释放不利因子的速率,从而起到了抵抗衰老的作用。
不过,我们要明白,这些实验并没有人体临床基础,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将其应用到人体上还存在诸多隐患。比如,实验室中的小鼠运动量和生存压力都很小,患病几率也低。但对于我们正常人而言,每天不仅要面对工作带来的能量消耗,还要抵御外界病毒的威胁。因此,如果每天都保持吃不饱的状态,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尤其是本身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或者病人,盲目尝试,只会加重身体负担,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想要通过饮食来减肥或养生的朋友,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确保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案。特别是减肥的朋友,要科学饮食,并且将饮食调整与运动、良好的生活作息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与美丽 。
终于找到肥胖真凶!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会有什么区别?
真正健康的饮食是怎样的?每个人的标准或许都不一样,但不健康饮食的标准却是统一的。在我们普遍看来,高糖高脂的饮食,是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对我们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那糖和脂肪,究竟哪个对身体更糟?
来自英国的一对双胞胎,Chris和Xant拿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联合7名科学家完成了一场持续30天的疯狂测试,并拍摄下来成为纪录片——《糖和脂肪谁才是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在营养学家的设计下,兄弟二人采用截然相反的饮食方案,Chris采用极端低脂的高糖饮食(精制谷物食品、糖、水果和果汁等),Xant采用极低碳水的高脂饮食(肉、乳制品、鸡蛋和鱼类),并在精密仪器监控下坚持一个月。
为了观察糖和脂肪可能对大脑的影响,在开始两周后,他们被要求去当一天的股票交易员,这对大脑的脑力要求极高。通过一天的实际工作下来,只吃糖的Chris表现得得心应手,甚至还赚到了800美元。而只吃脂肪的Xant则表现得一筹莫展,他的大脑不能很好的记住繁多的数字,对于股票交易的反应也不能及时响应。
科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转化的葡萄糖是大脑最需要的成分,当人体只摄入脂肪时,也就抛弃了糖分,大脑不能获取足够的能量,反应和记忆力就会相应下降。
之后的第二个测试是糖和脂肪对体力的影响。兄弟二人被要求进行大量的有氧运动,期间记录下血糖变化。在进行了45分钟的单车骑行后,Chris吃了两块糖(代表糖分),Xant则补充了一小块牛油(代表脂肪),并最后向山顶进行冲刺。最终结果Chris将Xant远远甩在身后。
吃了两块糖后,Chris的血糖飙升到7.1,这为他的肌肉提供了足够的力量。而Chris能率先抵达也和这有关,在剧烈运动时,碳水需要和糖分相结合才能转化为能量,而脂肪并不具有这样的功能,Xant只能通过消耗肌肉蛋白转化为氨基酸,间接提升血糖再提供能量。
一个月的实验很快结束,出乎意料的是双方的体重都有所下降。高糖饮食的Chris体重下降了2斤,1斤来自脂肪,1斤来自肌肉。高脂饮食的Chris体重下降更加明显,体重足足减轻了7斤,3斤来自脂肪,4斤来自肌肉。
也就是说单独高糖或者高脂都不会令人肥胖,那到底是什么偷偷给我们增加了体重呢?纪录片最后解释道,其实高糖高脂的双高饮食,才是造成饮食不节制后肥胖的元凶。
回到现实,这个实验样本单一,或许不具有十分强的说服力,但也为我们延伸了思路,提高了对于饮食摄入和健康二者关系的关注度。毕竟,不好的饮食结构对于我们身体的伤害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研究也不在少数。
二、柳叶刀:真正的饮食杀手是这样吃《柳叶刀》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全球195个国家、地区因饮食造成的死亡和疾病负担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仅在2017年全球约有1100万人的死亡与不良饮食习惯相关,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而我国因饮食问题造成的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
在15项不良的饮食习惯中,诱发死亡率最高的并不是我们认为最不健康的的高糖高脂饮食,而是高盐饮食、全谷物摄入不足以及水果摄入不足。想要预防饮食习惯不良导致的死亡率增加,日常要注意做好这几件事。
1.减少高钠(盐)饮食
导致死亡率最高的不良饮食习惯就是盐分摄入过量,所以日常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日均盐摄入量要保持<6g,日常可购买限盐勺或是使用醋等调味料代替盐。
2.增加全谷物摄入
膳食指南推荐日均谷物的摄入量为200~300g,其中要包含杂豆、全谷物等,可适当使用燕麦、黑米、小麦等来代替部分的精细米面,保持1:1的配比即可。注意不要只吃粗粮,否则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反而对健康不利。
3.增加水果摄入
每日水果的摄入量要保持在200~350g,水果内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多酚类物质,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不会导致身体发胖,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当然,日常也要注意不能摄入大量高糖的水果,不然也会导致身体肥胖哦。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健康息息相关,日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健康的维持有很大好处。
1.选对烹饪方式是关键
在食物的选择上要尽量荤素搭配,尽可能购买多的品类,每日保持有至少12种的食物摄入,每周至少25种。烹饪方式要选择蒸煮、清炒、凉拌等相对清淡的方式,减少煎炸、爆炒、油焖等油脂含量高的方式。
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不仅会导致食物内的营养成分流失,在高温烹饪下还容易产生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且脂肪含量较高,容易引起身体肥胖。
2.消化不良少食“硬”
杂粮粗粮相对来说质地比较硬,对于本身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很容易加重自身的症状。在烹饪时,可以提前对杂粮浸泡或是添加部分白米,这样做可以避免主食过硬,有助于消化,还能让身体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营养。
3.第一口吃什么很重要
《临床营养学》上曾发布过一项新加坡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研究指出蔬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顺序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很有帮助。一些人没有这样的饮食习惯,也可以选择先吃蔬菜,然后再肉和主食搭配着吃,这样吃也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4.吃饭速度也决定健康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指出,吃饭速度过快会增加身体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在日常进食时,一定要对食物充分咀嚼后再下咽,避免狼吞虎咽,吃饭时慢一些为好。
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也许我们很难做到完全按照指导的那样来吃,但只要做出一些改变,就能让我们吃得多健康一些,对于延长寿命就会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柳叶刀重磅报告!195个国家饮食结构引发死亡率调查!餐桌“头号杀手”竟不是TA》.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2-02-05
[2]《会选,会看,会烹......这些膳食好习惯,帮你吃出健康》.云南疾控 2022-05-25
[3]《改变饮食习惯,能延寿十多年!越早改变越好!》. 健康时报 2022-03-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