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糖尿病逆转(肥胖糖尿病逆转的可能性大吗)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研究显示严格体重管理可“逆转”2型糖尿病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澳大利亚人报》3月7日报道,研究发现,若通过严格的体重管理计划, 2型糖尿病可以被逆转至少两年时间。

英国一项试验的最新结果显示,在NHS的帮助下,超过三分之一(36%)的患者在经过长达五个月的严格控制饮食后,他们的2型糖尿病在之后24个月,仍然处于缓解期。

科学家称,研究结果意味着2型糖尿病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进展性疾病的时代的结束。科学家表示,显著的体重减轻与病情的持续缓解密切相关。

在英国糖尿病慈善组织Diabetes UK的资助下,研究团队招募了约300名来自苏格兰和泰恩塞德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该试验。其中一半的实验者接受了全科医生的糖尿病护理,另一半人则实行体重管理计划。该体重管理计划包括在护士或营养师的帮助下,将每日饮食卡路里摄入量控制在800卡路里(3350千焦耳)左右,持续时间长达五个月,以保持体重。

2017年,研究小组发布了研究首个年度结果。该结果显示,经过1年的体重管理计划,46%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逆转。

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DiRECT)的最新发现则显示,通过实行体重管理计划减肥超过10公斤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二(64%)在两年后病情得到缓解。试验进行一年后病情得到缓解的患者,第二年仍未患2型糖尿病,且他们的平均体重减轻了15.5公斤。而病情没有得到缓解的患者平均体重也减轻了12公斤。

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罗伊•泰勒(Roy Taylor)教授称:“这些结果标志着医学的重大发展,预示了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进展性疾病的时代的结束。”“我们现在了解这种可逆性病症的生物学特性。但是,每个病情得到缓解的患者需要明白,迄今为止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恢复体重,患者的2型糖尿病就会复发。”

2型糖尿病是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变得过高的常见病症。研究人员表示,体重减轻可以降低胰腺内的脂肪水平,帮助它恢复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实习编译:申雪培 审稿:谭利娅)

胖女孩减重30斤糖尿病逆转,年轻男子患糖尿病不重视拖成肾衰竭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3日讯(记者祁燕 通讯员刘姗姗)26岁胖女孩体检查出高血糖,在医生的指导和积极干预下,成功减重30斤,血糖逆转为正常;33岁男子患糖尿病5年,因疏于治疗和管理,最后发展成肾衰竭。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介绍,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抓住逆转关键期,早期干预,部分患者有很大可能实现逆转。

胖女孩吃出高血糖

减重30斤糖尿病逆转

家住汉口的小吴今年26岁,爱吃甜品、零食和各类“重口味”的饭菜,平时也很少运动。这几年,她的体重一路上涨,身高1米6,体重已高达160多斤。因为肥胖,她变得很自卑,也不愿意出门。三个多月前,她在体检中查出血糖偏高,于是赶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内分泌科医生经过检查和详细问诊后,发现她的血糖、血脂明显偏高,并且出现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BMI)为32,属于腹型肥胖,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

针对小吴的情况,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下,配合药物治疗来达到减重的目的。经过3个月的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治疗,减重效果显著。昨天,她来医院复查时,已经成功减重30斤,血糖也基本恢复正常,胰岛素抵抗也得到了改善。如今的小吴变得开朗起来,重新找回了自信。医生告诉她后期仍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然糖尿病还是可能会卷土重来。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在查房。通讯员刘姗姗 摄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王中京介绍,其实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并非个例。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等食物的大量摄入,缺乏运动等,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糖尿病。但有一部分新发的、糖尿病病程不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人群,通过早期的科学干预,体重减轻后,有很大可能恢复到正常血糖。

年轻男子患糖尿病不重视

5年后继发肾衰竭

33岁的周刚(化名)5年前因口干、消瘦等症状被医院确诊为糖尿病,但他觉得自己年轻,身体扛得住,没把糖尿病当回事,再加上平时工作忙,经常忘记吃药,生活饮食也不规律。近日,周先生出现视物模糊,双下肢浮肿、排尿减少、身体倦怠乏力,这才赶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此时,他的血糖已高达23mmol/L,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值——糖尿病已严重影响他的肾脏健康,引发糖尿病肾病,并且到了肾衰竭的阶段,今后需要长期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疏于治疗和管理,结果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提早出现,周先生对此追悔莫及。

王中京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肾脏、眼底等,对患者有很大的危害。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进行规范治疗和自我管理,定期筛查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早发现、早干预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与进展

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4亿人,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专家在临床上更是碰到过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早早患上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及健康教育,首先需要针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比如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超重或肥胖、妊娠期有糖尿病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久坐缺乏运动及中老年人等,定期进行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有逆转的可能。

如果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却减轻时,要警惕这是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运动、饮食、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这五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对于糖尿病患者,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定期筛查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在疾病的早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华山医院研究和实践表明:外科手术减重可逆转糖尿病

网络配图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肥胖和超重人口约有9200余万人,肥胖会引发众多代谢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最为典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外科减重手术,可改变患者内分泌环境,降低血糖,甚至治愈糖尿病。

肥胖常伴代谢性疾病

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姚琪远探索减重手术已有十余年。他说,糖尿病在我国患病率约为11%。我国肥胖人群呈现两个特点,首先是青少年多、富裕人口多,这两类人群常伴有代谢性疾病;其次是向心性肥胖人群多,“肚子大”导致的问题非常多。

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及伴随的代谢性疾病,表面看是使患者进食减少、体重下降,而实质是体内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多年来,这种治疗的术式变化十分繁多,最终沉淀下来得到认可的就四五种,安全性也得以检验。“在充分把关适应症的基础上,微创减重手术的安全性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差不多。”姚琪远说,华山医院的临床数据表明,患者术后过重的体重下降率达到85%以上,代谢性疾病的缓解率超过70%。

手术减重也有硬指标

“不是所有肥胖人群都适合手术治疗,严格把关适应症,方可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姚琪远说,肥胖人群手术治疗,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是个硬指标。国际指南明确,单纯肥胖者的BMI指数≧35(亚太地区人群≧32.5)、肥胖伴有糖尿病人群BMI指数≧30(亚太地区人群≧27.5),才适应减重手术。此外,向心性肥胖人群的腰围也是一个参考指标,女性>85厘米、男性>90厘米,即可列为手术指征。至于内分泌系统出现问题的继发性肥胖患者,不宜开展手术。

专家表示,减重术式中“袖状胃切除术”占90%。目前,临床还在不断探索,Ⅱ型糖尿病BMI指数>25的患者,随着技术完善也有望手术。

搭建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

姚琪远说,胃肠激素、肠道菌群、节律基因、胆汁酸等均参与了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与平衡,微创减重手术对肥胖及伴有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成功,为研究肥胖发生的机制、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华山医院围绕肥胖及糖尿病的治疗及发病机制,组成了多学科协作团队,搭建了更广泛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

专家提醒,人体平滑肌可以伸缩,术后如一味放纵,胃口撑大,最终会“前功尽弃”。专家还强调,外科手术皆存在一定风险,肥胖人群由于伴有的问题较多,手术如把握不好,会出现包括出血、吻合口漏、贫血等并发症,因此建议有需要的人群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减重团队治疗。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