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与肥胖的关系(睡觉和胖有关系吗?)
真相|这样“睡觉”,肯定会越来越胖
睡眠环境太亮导致女性肥胖
肥胖不只与吃得多、运动少有关。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睡眠时周围光线过亮或许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一个因素,这可能与光线对新陈代谢的影响有关。
科研人员在调查乳腺癌与肥胖的关系时,发现了睡眠环境中的光线对肥胖的影响。这项调查涉及11.3万名英国女性,跟踪调查时间长达40年。受访者睡眠环境中光线的强度被分为4级:可供阅读,能看清屋内环境但不适宜阅读,伸手可见但看不清整个屋子,以及“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在较亮环境中入睡的女性,其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等指标均高于在较暗环境下睡眠的女性。即使将锻炼身体习惯、睡眠时间等因素考虑进去之后,这一相关性仍然存在。
国外有一项研究发现,睡得少的人确实会发胖。在这项研究中,那些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比睡眠达到8小时的人平均腰围粗了9厘米。
睡得少会发胖:
睡得少会造成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睡眠是人体进行自我修复的一个重要时间,人在睡觉时,体内的各项激素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果睡眠缺乏,体内激素也会处于紊乱状况。比如,当人缺乏睡眠时,血清中的瘦素会下降,瘦素是人体一种控制饥饿的激素,血清瘦素水平一下降,食欲就会变得旺盛。
可尽管熬夜能增加一点热量消耗,但一旦多摄取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减肥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时,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人体的甲状腺功能也会随之降低,新陈代谢变缓,这也会导致发胖。所以,每晚还是给自己八小时左右的高质量睡眠吧,它不仅能让你更健康,还能让你更瘦更漂亮。
睡眠环境和质量与肥胖有很大的关系,这回,你们知道为啥吃的少也容易胖了吧,奥秘就在其中。所以,今儿开始,好好睡觉吧。
胖是因为小时候没睡够?睡眠和肥胖到底有没有关系?
日前,我国学者开展的一项针对6到18岁儿童青少年、随访长达十年的代谢综合征研究结果,在权威国际期刊发表。研究发现,儿童的肥胖和超重与睡眠密切相关。看完这一结论,我们不禁反思,成人的肥胖也与睡眠有关吗?
熬夜或睡眠不足者易发胖
如果你要想保持苗条身材,最好保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这是美国和瑞典两项独立研究的最新发现。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经常熬夜容易使人发胖,主要原因包括:晚上很难找到健康食品;“夜猫子”更倾向于选择高热量食品;晚上活动少,摄取的热量无法消耗;当饮食和睡眠时间与生物钟不相符时,人们的胃口和代谢机制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人们如彻夜未眠,其体内的能耗会降低,以及体内的饥饿激素ghrelin会增多,进而导致肥胖。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9日在《肥胖症》杂志的网络版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跟踪研究了51名平均年龄30岁的人,其中23人是“夜猫子”,他们通常在凌晨3时45分左右就寝,10时45分起床;其他人作息时间正常,0时30分上床,8时起床。
他们发现,“夜猫子”平均摄取的热量要比正常休息的人多248卡路里,这些额外的热量往往是从晚餐和夜宵中摄取的。此外,前者要比后者进食更多的快餐,喝更多的苏打饮料,但水果和蔬菜的食用量要比后者少一半。受此影响,前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普遍要高于后者。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体重是否符合健康标准的一个常用指数,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通常认为这个指数大于30为肥胖。
参与这项研究的健康心理学专家凯利·格莱泽说,如果每天多进食248卡路里热量而活动又不够的话,体重会很容易增加,其增长幅度会达到每个月两磅(约合0.9千克)。
研究人员指出,除了容易长胖外,在不正确的时间进食不健康的食品还会提高患中风、心脏病和肠胃失调的风险。这也表明,饮食习惯和睡眠方式相互影响,何时进食和进食什么同样重要。
乌普萨拉大学睡眠与发胖研究项目负责人克里斯蒂安·贝内迪克特则对媒体说,根据测算,一个人在彻夜未眠并进了早餐之后,其能耗比睡足8小时的人的能耗要低15%,这部分未被消耗的能量将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去年一项研究成果曾显示,睡眠过少容易导致女性腹部和腰部肥胖,而缺少深度睡眠和少梦也容易导致女性肥胖。
压力大,睡眠少,小心过劳肥
实际上除了睡眠外,过劳也会引起身体发福。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凌晨才睡觉、工作超繁忙,这些人不仅没有变瘦,反而越来越胖,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劳肥”。“越忙越胖”正成为都市上班族的“职业通病”。
过劳肥就在你我身边
忙得像陀螺一样“连轴转”,身体却像吹气球一样进入不断膨胀的节奏,你是否也中了“过劳肥”的招?
“刚参加工作时经常加班、熬夜,晚上不可避免地吃些零食和宵夜,体重增长也就罢了。可长到100斤时我已经努力控制饮食了,但还是挡不住,胳膊、大腿、腰上的肉一天天跟吹起来一样,脸色比以前差很多,吃减肥药也不管用。”陈京愁眉苦脸地说。在一家大型旅游在线网站工作的陈京就是过劳肥的“受害者”。陈京已工作快6年了。刚毕业时,身高1.65的她体重才90斤,拥有众多女生羡慕的苗条身材,如今,还未曾经历怀孕生子的她体重已迈向120斤大关,让她难以接受。
而拥有同样苦恼的人不止她一个。一项在网络上对2848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2.0%的人直言身边有不少人“过劳肥”,其中19.8%的人认为“非常多”。75.7%的人认为,“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是导致“过劳肥”的首要原因。受访者中,70后占39.9%,80后占35.0%,90后占3.6%。调查显示,84.8%的受访者表示参加工作以后体重增加,其中33.2%的人体重增加至超重。
缺少睡眠拖慢新陈代谢
美国知名在线求职网站“职业规划”近日汇编出十大最可能让人肥胖的工作:旅游代理商、律师和法官、社会工作者、老师、艺术家和设计人员、行政助理、医生、警察和消防员等安全工作者、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信息技术从业者。
这些职业会榜上有名,工作中高负荷压力和缺乏运动是罪魁祸首。研究人员调查上述工作人群后发现,44%的人整天坐在办公桌前,连吃饭也不离开,体重因此不断增加。此外,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应酬多,容易暴饮暴食;时间紧张,睡眠不足;每天都很累,没精力和时间运动;心理压力大,通过吃东西来减压等因素也容易导致上述职业的从业者发胖,进而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多吃少动与肥胖的直接关系,相信已无需赘言。此外,缺少睡眠不只会使人动作拖拉效率低,而且也会拖慢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造成身体消耗较少能量而发胖。
《美国临床营养期刊》曾刊登过瑞典学者的研究报告,14名大学男生接受睡眠实验,分别历经数天包含缩短睡眠、无睡眠和一般睡眠等各种不同的睡眠状况,研究期间评估他们的食量、血糖、激素浓度和代谢率指标等。结果显示,年轻人一个晚上睡眠不足,隔日上午便会出现新陈代谢的减缓。一旦睡眠中断,年轻男性早晨的血糖、食欲调节激素和压力激素浓度,也显得较高。
链接:
如何跟肥胖说再见?
要打好减肥这场战役,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更关键的是要持之以恒。
首先,要休息好,睡眠充足。
美国艾伯塔睡眠中心查尔斯·塞缪尔博士表示,人们总是期望一些神奇的答案,能够在不改变以为习惯的基础上瘦下来,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是保证运动等其他减肥措施有效的基础。
其次,少吃零食。
有人认为,“我在吃减肥药”,或者“我在运动”,吃些零食也没有关系。这样的想法对瘦身和身体健康毫无帮助,反而可能让你持续长胖。如果想吃零食,就在保证每天摄入的卡路里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最多分20%的卡路里给零食,剩下80%为健康均衡的营养。
最后,运动是王道。
不仅对减肥,而且对身体都是好处多多。减肥到一定阶段,体重保持不变,但腰围、臀围和大腿围和上臂围都会明显变小,于是人看起来就瘦了,这种塑身成果是无法用体重秤称出来的。这也是成功,不要因为体重没能下降,而放弃运动。
文/通讯员 白 禹
新华社记者/高原 吴平
编辑/ 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睡眠不好就会发胖,你知道原因吗?又该如何加强睡眠质量呢?
坐着的时候感觉很困,想睡觉,但是一旦躺在床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神采飞扬,异常精神。看看剧,刷刷微博,玩会游戏后才意识到已经是半夜2点了,可却还是感觉一天什么也没做。
中国睡眠研究协会表示:有超过60%的严重失眠患者都是90后,许多90后还自嘲自己是孤独的失眠症患者。
90后失眠危机似乎越来越多,常见症状有:脱发,发胖。
你为什么说如果睡眠不好,就会发胖呢?
1、睡眠不足会干扰新陈代谢
一方面,睡眠不足会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肌肉生长延迟(过度的压力和饮食也会增加皮质醇分泌)。
另一方面,睡眠不足也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同时降低生长激素的水平。甲状腺激素可以改善神经兴奋和促进新陈代谢。生长激素对减少脂肪或增加肌肉力量很重要,它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
2、睡眠不足会让你吃得更多
一些实验表明,整夜通宵会导致第二天吃更多的食物。
这是因为你体内瘦素分泌减少,而生长素的分泌增加。瘦素可以提醒你吃饱了,有饱腹感,而饥饿素则相反,提示你饿了,应该吃东西了。
注意:瘦素缺乏会让你发胖,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你有更多的瘦素,就能减肥。
睡眠与减肥的关系,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睡得多不一定会让你变瘦,但是睡眠不足会让你发胖。既然睡眠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么做些才能提高睡眠质量呢?
1、保持卧室温度宜人
适宜的睡眠温度是在15-22℃,可以在室内安装电风扇或开窗来通风降温。
2、保持黑暗无光
研究表明,入睡前和睡眠时,如果暴露在光线之下,褪黑素的分泌会减少,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3、屏蔽噪音
如果环境嘈杂,不受你的控制,就会影响休息,可以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器,白噪音机器可以帮助你压制环境噪音,让入睡变得简单。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