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药源性肥胖(药源性肥胖指数偏低是什么意思)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药源性高尿酸 因何而起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我国的高发病,发病率高达10%。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密切相关。

老年人用药频繁、品种多,还须警惕药物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以下这些药物易诱发高尿酸血症。

利尿剂

几乎所有的利尿剂都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其中以呋塞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等药物最为明显。这是由于利尿剂具有排钠的作用。当人们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利尿剂时,会使肾小管对尿酸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增高血液中尿酸的浓度,最终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一些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压药,也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抗结核药

抗结核治疗的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其机制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减少尿酸排泄。

巯嘌呤片

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巯嘌呤片(6-巯基嘌呤),在大剂量给药时,其代谢产物会沉积在肾小管内而致高尿酸血症。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当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时可引起尿酸潴留,而当大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时则会增加尿酸的排泄。因此,长期小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肌苷(片)

慢性肝炎治疗的辅助用药。肌苷为次黄嘌呤核苷,又是嘌呤代谢的中间产物,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最后由肾脏排出,若尿酸产生量超过排出量,长期积累即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降糖药

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磺脲类降糖药可影响肾脏的功能,减少尿酸的排泄。双胍类降糖药可使人体内的乳酸积聚,使乳酸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胰岛素可使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故人们长期使用上述降糖药物均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维生素C

主要用于防治坏血病、重金属慢性中毒、贫血、过敏性皮肤病等,对治疗感冒、高脂血症、抗衰老等亦有一定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临床观察发现,若长期超量服用VC(4~12克/日),尿中草酸盐含量可增加10倍,敏感患者可致高尿酸血症。

乙醇

可诱发糖原异生障碍,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积聚。乳酸和酮体中的δ-羟丁酸能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含有乙醇的药物同样可导致人体内的乳酸和酮体发生积聚,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属于抗帕金森病药物,该药进入人体后可代谢成高香草酸和苦杏仁酸。这两种物质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烟酸

烟酸属于B族维生素,可用于血脂异常的辅助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大剂量使用烟酸时,可出现尿酸升高的现象。

药源性高尿酸血症该如何防治呢?

  • 首先,要提高对药源性高尿酸血症的认识。

    对于老年人和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患者,尤其是已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者,应进行药学监护,使其血尿酸水平基本控制在合适范围,同时尽量避免选用可引起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定期测定血尿酸浓度,每3个月1次。


  • 其次,在降低尿酸的同时,应适当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

  • 再次,药物引起的血尿酸升高不需要特殊处理,应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必要时可以加用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常用剂量每日3克~6克。

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什么?吃药还能使人变胖?

文 / 李文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药学博士

良好的身材也是良好外貌的一部分,能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还记得某电视剧中,男主坦胸的那一幕,很多粉丝大喊男神身材不再,形象崩塌,粉不下去了。在网上的鸡汤公众号中,常常提到“连自己的身材都管理不好,何谈管理人生”的观点。

虽然保持身材固然重要,但是因为身材歧视人家却是不对的。部分人是不得已而发胖的,比如服药造成的药源性肥胖或体重增加。那么,哪些药品可能增加体重呢?

图/http://image.so.com/

哪些药品可能增加体重呢?

1糖皮质激素

很多人谈“激素”色变,不过这里的激素指的就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人体分泌的甾体激素,对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及免疫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糖皮质激素的一大不良反应就是通过干扰人体水、盐及脂肪代谢,造成水钠潴留,简单讲就是将应该排出体外的水分和钠盐留在了体内,造成水肿,引起体重增加,进而造成肥胖,造成患者出现向心性肥胖。平常说的“满月脸”、“水牛背”都是这种药源性肥胖的典型特征。

2降糖药

多数降糖药都存在增加体重的风险。常见的降糖药名字中含有“格列”两个字的都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者增加细胞对而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调节血糖。而胰岛素具有促进蛋白质、脂肪合成的功能。因此服用这些降糖药以及长期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也会随之发胖。

另外,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能会担心自己出现低血糖,因此吃得更多了,这也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的原因。

图/http://image.so.com/

3抗精神病药物

目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药物是通过拮抗脑内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5-HT)受体作用来控制病情的,而这种拮抗作用恰好能够让患者食欲增加。抗精神病药物需要长期服用,长期的食欲旺盛会让患者逐渐增胖。

4抗癫痫药物

癫痫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多数抗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妥英、加巴喷丁等会导致体重增加,尤其是丙戊酸。这可能与长期服用药物导致出现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瘦素是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抑制食欲、促进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的作用。但如果瘦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那么人也会随之变胖。

同时,抗癫痫药物也可以改变患者达到能量代谢状态。当我们摄入食物的能量大于代谢消耗的能量,人就会发胖,这也是为什么久宅易发胖,健身能瘦身的原因。丙戊酸能够减少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导致患者发胖。

图/http://image.so.com/

5抗抑郁药物和组胺受体拮抗剂

随着现代社会脚步加快,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抑郁也成为了社会焦点话题。抑郁是一种心理问题,并不意味着所有抑郁的人都是抑郁症,但一旦诊断为抑郁症,必要时候需要使用药物辅助治疗。抗抑郁药——米氮平具有较强的抗组胺(H1)受体作用,使得患者食欲改善,胃口大开,吃下了更多的食物,从而发胖。

同样的,还有一类药物叫做组胺受体拮抗剂。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如特非那定、西替利嗪、酮替芬、阿司咪唑等也通过同样的增进食欲,让长期服用的患者增胖,身材走形。

有些药品能使人变胖,那就不吃了?

值得一提的是,服用药物改变体重,往往是因为长期服药的缘故短期内使用并没有太大影响。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疾病,也不应该因为单纯爱美想要保持身材而拒绝规范的药物治疗。无论胖瘦,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图/http://image.so.com/

通过上面的介绍,是不是觉得药物很神奇,还能改变一个人的身材。这也告诉我们,面对肥胖的人,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也许他们在痛苦的和病魔作斗争,也许他们也在努力尝试减肥,但还没有取得成功。

我们给予他们最好的支持,就是平等的对待他们,不歧视,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男子为治病使用激素导致肥胖 病愈后却更胖 医生提醒:肥胖还需积极就医干预

“我吃饭、活动都很注意,为什么还在持续地变胖?这两个月又胖了10多斤!”老金慕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肥胖专病门诊,满怀困惑。 原来老金自己也是一名内科医生,4年前查出患有成人Still病,一种少见的风湿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激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包括激素导致的“药源性肥胖”。所幸经过仁济医院南院风湿科4年多的规律治疗,病情控制稳定,终于可以采用小剂量免疫抑制药物替代激素治疗。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激素停用后,体重却依然在不断增长,血压、血糖也像进入了“牛市”,一路走高,服药也很难控制。尽管他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然而情况愈加严重,白天总是昏昏欲睡,走路步伐稍快就会气喘吁吁,睡觉呼声震天让家人身心饱受困扰。 仁济医院南院肥胖症MDT团队接诊后,一致认为老金“胖”得确实很蹊跷,基于老金复杂的风湿病病史,以及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团队敏锐地发现老金的胖并不是“躺吃”而来的单纯性肥胖,可能是病理性肥胖,病理状态不解除,减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肥胖症MDT团队采用标准化肥胖临床诊疗路径,通过细致问诊,排除了肥胖症常见的病因,怀疑可能是由于垂体疾病导致的,便邀请垂体疾病MDT团队会诊。结合专科化验和检查,发现造成老金肥胖的“元凶”果然是颅内生长隐匿的垂体肿瘤,肿瘤不断分泌一种名叫ACTH的激素,作用于全身,导致老金出现了一系列症状。 病因查清了,治疗又是一个新的难题。老金的颅内肿瘤,理论上只要转入神经外科做手术将肿瘤去除就能解决问题了。但是两个难题摆在老金和团队的面前:第一,老金的风湿疾病稳定,可能是因为肿瘤分泌的激素替代了原来服用的激素药片,要是手术切除了肿瘤,他所患的成人Still病会不会复发或者恶化?第二,老金的肥胖已经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包括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高血压、高血糖,同时肿瘤导致的高皮质醇血症状态增加手术后感染、血栓等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围绕这样的疑难特殊患者,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以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为此,仁济医院南院肥胖症MDT团队、垂体疾病MDT团队及风湿病MDT团队,三大“天团”一起开展病例讨论,围绕老金的手术方案、围手术期内分泌管理、围手术期风湿疾病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制订综合管理计划。科室间打破壁垒,通力协作,为老金实施了精密的颅内微创手术。随后,团队密切的围术期监测和管理使老金快速恢复,各项内分泌激素和生化指标明显改善,血压、血糖恢复正常,术后1月体重就下降了整整10公斤。 老金激动地表示,我是一名行医几十年的医生,这次以患者的身份住院,我切实感受到仁济医院南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仁心”,体会到多学科间精诚合作的“妙手回春”,这段就医经历也给我的行医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仁济医院南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胡耀敏指出,老金是幸运的,因为他是一名医生,特别关注自己打呼、憋闷、白天嗜睡等症状,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其实,这一系列症状是由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导致的,很多胖友都深受其害,有些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在睡眠中呼吸停止,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所以肥胖问题不可忽视,需要积极干预治疗。而肥胖症MDT团队的建立,正是通过明确肥胖病因、评估全身代谢情况、系统筛查肥胖相关并发疾病,帮助患友制定个性化科学减重策略,进行综合性医学管理。

专家提醒,减肥并不只是靠“节食 运动”,弄清楚肥胖的病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减重。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吕春璐 通讯员杨嘉麟 编辑:山巍 责任编辑:金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