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影响视力(肥胖影响近视吗)

长江日报 0
文章目录:

一胖毁所有!武汉博士发现肥胖与视力受损有明确关系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8日讯(记者刘睿彻)青少年防近视估计今后还要同步防肥胖。最近,来自武汉大学健康学院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新观点:体重指数每增加1,视力受损风险增加20%。

视力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包括盲和低视力。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居世界第二,人数居世界第一。研究表明,儿童近视越早、进展越快,成年后患高度近视及并发症的危险越大。

青少年视力损伤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环境因素和不良用眼习惯是两个重要方面。虽然近视尚无根治办法,但青少年视力损伤具有一定可逆性,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为主的青少年视力综合防控非常有价值。

从2015开始,武汉市黄陂区推行了3年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项目。武大健康学院、黄陂区人民医院等研究团队对该项目进行了调查评估。论文的作者杨芬是武大健康学院博士,依据调查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探讨体重指数(BMI)与视力损伤的关系。

她介绍,调查的对象来自黄陂区24所学校3771名中小学生。 年龄为6—18岁,属于没有先天性眼部病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人群,并取得父母及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据悉,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据中国标准,体重指数在18.5以下为偏瘦,18.5至24之间为正常,24到28为超重,28以上就是肥胖了。

通过统计学方法发现,体重指数和视力损伤之间存在联系。超重/肥胖组的学生视力损伤发生率为64.20%,而消瘦组为17.80%,正常组仅为10.50%。

当体重指数到达拐点19.81以后,发生视力损伤的风险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每增加1,发生视力损伤的风险就增加20%。

体重指数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影响视力损伤的变化和发展呢?杨芬认为,是通过户外活动时间这个中介效应起作用,肥胖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相对也越少,不过,随着体重指数越高,对视力损伤的影响,受户外活动时间影响越小。

该论文指导教师武大健康学院教授谭晓东介绍,这篇论文已通过答辩,部分内容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是国内首次发现肥胖是影响视力损伤的独立因素。

保护视力最简单办法 :户外动起来

每天2 .4小时是拐点时间

杨芬还研究了户外运动时间、做作业时间长短对视力损伤的影响。

据调查,视力损伤组,仅有1.4%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小时,而视力正常组的学生,则有98.6%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小时。杨芬解释,调查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即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越小。

这次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拐点时间,当户外活动时间大于等于每天2.4小时,户外活动对视力的影响达到饱和,影响变化不大。但当户外活动时间小于每天2.4小时,户外活动每增加一小时,发生视力损伤风险就降低94%。

杨芬还表示,过去有研究表明,室内运动时间对视力没有影响,因此有人提出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是最简单有效的视力保护措施。这可能与户外运动让眼球接受更多的日光照射,紫外线促进视网膜、视细胞生长发育或修复,减缓视力损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作业超过2小时 近视风险增六成

长时间做作业,也是导致视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研究发现做作业时间每天超过2小时,发生视力损伤的风险增加60%。学生长时间淹没在题海中,使眼球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睫状肌强直收缩,眼球适应性改变,从而发生视力损伤。

研究也发现,每天做作业时间较长的集中在高中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及周末参加辅导班的学生。

据介绍,采用视力筛查、发放宣传册、改善教室环境及教学生做眼保健操等干预方式,对改善用眼行为有帮助。

年龄越小,干预效果越好,小学生的干预效果要优于中学生;普通学校学生的干预效果好于重点学校;城市好于农村学生;周末不参加辅导班的学生干预效果更好;每天做作业时间少于2小时的,好于超过2小时的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干预效果要差于体重正常的学生;每年的干预次数至少在2-3次,采用多种方式的综合干预效果更佳。

【编辑:王戎飞】

学生肥胖视力不良成问题

2016年本市学生肥胖率达到18.21%,而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较上年度也有所增加,中小学生的肥胖和近视问题较为突出。

《天津市居民健康状况报告(2016年度)》显示,去年,本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肥胖率分别为22.7%、17.2%和13.2%,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中小学生肥胖率比2015年略有增加。

在视力方面,随着年级增加,学生视力不良问题更加严峻。去年本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51.0%、79.8%和85.5%,视力不良率较2015年有轻度增加,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与2015年持平,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黄建高)

人变胖,眼睛度数加深?宅家“云”上课,这份护眼“秘籍”请收好

明天,上海市中小学将正式开启在线教育。

宅家“云”上课时,如何保护好孩子们的视力,抗疫学习两不误?教育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副团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主任许迅给家长们支招。

开启在线教育模式,如何选择电子设备?许迅主任给出解答,尽量选择屏幕较大的电子产品。建议的优先顺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最后为手机。尽量选择分辨率较高的电子设备,屏幕亮度不要太刺眼。

“连续盯手机或电脑屏幕的时间不要太长。”许迅主任表示,使用电子屏幕时要记住“20-20-20”口诀,即建议看屏幕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6米外(20英尺)远处至少20秒钟以上。

让眼睛休息,专家建议,做眼保健操,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同时要做到“穴位到位、力度到位、卫生到位”;做眼保健操前,要记得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其次,看屏幕时,尽量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眨眼,并且要完全闭上再睁开,保证泪液充分湿润眼睛,也有助于眼睛防护。

“目前研究表明,自然光线对预防近视最有效。”许迅主任特别强调,疫情防控之际,减少外出的情况下,尽可能打开窗户享受阳光,或在自家阳台上、院子里接受自然光照,阴天也适用。一般建议每天至少“目”浴阳光2小时以上。

专家还提示,阅读书写要注意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姿势: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桌一拳,书本离眼睛一尺;同时,要严格控制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年龄越小,连续用眼时间应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