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老人肚子肥胖(老人肚子肥胖怎么减)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老年人全身不胖,就肚子胖怎么办?医生教您2招能解决

作者简介:方健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头条号 药师方健,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活动减少,有些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体重日增。这种体重的增加一般不是全面胖起来,而是腹部脂肪厚,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将军肚”。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有“将军肚”的老年人则面临诸多健康隐患,不仅腹部脂肪增多,内脏脂肪也增多,容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

老年腹部脂肪厚对人有哪些危害?

(1)造成“三高”的根源: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脑管疾病制造者,而腹型肥胖则造成了“三高”,“三高”反过来又促使老年腹部脂肪增厚。

(2)脂肪肝的“温床”:如果出现“将军肚”,说明体内存在脂肪代谢过剩的情况,而脂肪代谢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沉积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

(3)影响腹式呼吸:腹部脂肪厚会影响老年人的腹式呼吸,使呼吸变 浅,不能充分变换氧气。

老年腹部脂肪厚该怎样减掉?

减掉老年人腹部脂肪的关键是控制总热量摄入,并非吃得越少越好,而是要让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因此,减掉老年人腹部脂肪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每天摄入的热量和运动消耗的热量。

(1)合理饮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鱼大肉的生活代替了原来粗粮豆腐的生活。过去粗面糙米的生活缺乏蛋白质,而现在生活则是缺失了粗粮提供的维生素B族。缺乏维生素B使代谢不能正常运转变成体内脂肪储存起来。所以,餐桌上应该有丰富的粗粮,如各种豆类、红薯等。此外,应减少碳水化合物如米、面的摄入。否则,多余的热量都转化为脂肪。食用的米和面最好不要太精制,回归原生态比较好。

(2)定期适度运动:

定期做全身有氧运动,最少运动40分钟。因为脂肪要在运动后30分钟才开始燃烧。把多余的热量通过运动来消化掉,葡萄糖才不会转化为脂肪。有专家建议老人采取快走和游泳这两项有氧运动。老人做有氧运动采取分段练习,即运动时间分解为小段,每段10分钟,根据老人自身情况而定。老人的器械训练应坚持小重量、多次数,不要急于求成,过于猛烈。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眺轻度加快、不气短、口唇不发紫、少量出汗、心情愉快为度。此外,经常做腹部按摩,睡前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腹部,可以减掉部脂肪。

总之,老年人要想减掉腹部脂肪,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缺一不可,同时从健康养生角度来说,老年人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可以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比如养花养鱼、喂鸟下棋、唱歌跳舞等,心情好,对自身免疫力、睡眠各方面都好,自然发生疾病的机会就小些。

#清风医生说##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为何老年人更易出现“大肚腩”?

一、新陈代谢迟缓与脾虚之困

中医理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气血流通亦不如年轻时顺畅。这种变化与中医所说的“脾虚”紧密相连。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并输布至全身。脾虚则运化无力,食物不能充分转化吸收,形成痰湿等废物,这些废物排不出去,往往容易堆积在腹部,形成大肚腩。

二、饮食习惯转变与痰湿孳生

有些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可能发生变化,更倾向于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在中医看来,这类食物容易孳生痰湿。痰湿通常表现为黏稠、重浊的特性,它会在体内积聚并阻碍气血的正常流通,这种阻塞不仅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还特别容易导致腹部脂肪堆积,从而形成所谓的大肚腩。此外,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可能会有所减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等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促进腹部脂肪的堆积。

三、运动减少与气血不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运动量也随之减少。中医强调“动则生阳”,运动是调畅气血的重要手段。缺乏运动会导致气血不畅,痰湿等废物难以排出,从而在腹部堆积,形成大肚腩。

四、慢性疾病与腹部肥胖的关联

一些慢性疾病,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导致腹水,使腹部膨隆。在中医看来,这些疾病与体内的水液代谢失衡有关。当水液代谢失衡时,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便形成腹水等病理产物,导致腹部肥胖。而便秘、肠炎等疾病则可能导致肠道内积存较多的排泄物,使腹部异常凸起。这些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减轻对腹部的影响。 (转自:北京老年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老伯六年“养成”大肚子,竟是30斤腹部肿瘤!专家提醒定期检查

近日,年近古稀的钟叔(化名)终于摘掉困扰他6年多的“大肚子”,这其实是重达30斤腹部肿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李文滨副教授表示,腹膜后脂肪肉瘤占所有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5%左右,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女无明显区别,并提醒腹膜后脂肪肉瘤易复发,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

术后钟叔与李文滨副教授合影

这个“将军肚”不是发福,而是巨大的肿瘤

“感谢你们帮我拿走我怀了6年的‘大肚子’,我总算松一口气了!”年近古稀的钟叔(化名)于4月28日出院了,他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王捷教授、李文滨副教授团队表达了感谢。7年前,钟叔曾在外院做了开腹腹部肿瘤切除,病理结果为脂肪肉瘤。当时医生告知这种病很复杂,当时的手术没办法切干净。但从6年前开始,钟叔渐渐出现上腹饱胀、胃口差、间中呕吐的症状,脸和四肢越来越瘦,而肚子却越来越大……之后,钟叔开始夜不能寐,运动后气短胸闷,后来连走路都困难。显然,这个“将军肚”并不是发福,而是巨大的肿瘤。

后来钟叔辗转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却因肿物巨大、血供丰富,术中难以切除或担心术中大出血、休克死亡等原因,被告知无法手术。用药治疗后钟叔的情况更是每况愈下,肚子就像足月临盆的孕妇的肚子。最后,他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就诊。

术前CT显示,肿瘤几乎占满整个腹腔,胃肠道被挤到一角

经检查发现,钟叔的腹部肿瘤巨大,腹腔内肾、脾、肠道等多个重要组织器官受挤压移位,被确诊为后腹膜脂肪肉瘤。李文滨介绍,腹膜后脂肪肉瘤在临床上少见,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此病发病隐匿,早期多无临床症状,一旦发现病灶时,肿瘤多已巨大,边界欠清,手术难度大。若首次手术不能完整切除伪包膜,术后复发率高。”李文滨指出,完全切除肿瘤,是延长患者复发间期和延长患者生命的疗效最确切的手段。

4月9日,在王捷指导下,李文滨团队为钟叔成功实施了“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 双侧输尿管探查 左肾脂肪囊、左肾上腺联合切除术”。肚子里的“定时炸弹”被卸下以后,钟叔的体重由术前136斤降至术后90斤。经过精心的治疗,钟叔康复良好,最终顺利出院了。

专家提醒:腹膜后脂肪肉瘤易复发,定期复查不可少

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恶性肿瘤,却是腹膜后肿瘤中最常见的。李文滨表示,腹膜后脂肪肉瘤占所有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5%左右,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女无明显区别。

腹膜后脂肪肉瘤还很“特殊”,放疗、化疗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作用有限。即使完全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在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的比例仍有50%。“这是因为,腹膜后脂肪肉瘤归根到底是‘脂肪产生的肿瘤’,脂肪组织就是再次复发的潜在土壤,即使在首次手术时尽可能切除肿瘤,也只能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拖延肿瘤复发的时间,并不能很好防止复发。”李文滨提醒,正因如此,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除进行基本的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外,还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李文滨建议,一般来说,患者应在术后1个月复查。术后3年内,每3个月检查1—2次,3年后可每6个月进行1—2次复查。此外,患者应经常进行自我检查,注意异常消化道症状(食欲食量、排便情况等)以及腹部异常包块,以防复发。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李舒敏

通讯员:张阳、彭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