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糖尿病(百草糖 糖尿病)
日常控糖 中医有招
明明很小心了,怎么血糖还是一下子就高了?到底该怎么忌口才好?其实,糖尿病血糖升高并不可怕,要命的是可能累及心、脑、神经、肾等身体器官和组织,引发各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怎样控制血糖?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最新一期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敏教授,为糖友讲解中医药对付糖尿病的妙招,并提出日常食疗、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中医药控糖有“奇兵”
刘敏介绍,糖尿病的发病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吃多动少自然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健康管理和良好的生活饮食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糖尿病早期十分隐蔽,往往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不少人等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发生才被确诊。实际上,糖尿病最普遍易识别的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如果一段时间突然有“三多一少”症状出现,千万不要大意。
刘敏说,在降低血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中医药阵营里面不少“奇兵”都有制敌“杀器”,比如,黄连、忍冬藤、翻白草能够以苦制甘;石膏、知母、生地能以寒制热;人参、黄芪、熟附片能够以补制虚;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则有以温祛寒的本领。这些中药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能够各自发挥作用。需要留意的是,中医药的使用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自行服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黄连以苦制甘,但性质苦寒败胃,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就不一定合用了,一定不能自行服用。
血糖指标怎么看?记住“7和11”
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当下我国大约每10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很多人都知道通过看血糖的指标可以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病情控制的效果,但这个指标的多个限定条件很多人其实一知半解。
糖尿病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呢?刘敏介绍,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血糖指标:正常健康的血糖范围应该在3.0-6.1mmol/L之间,如果指标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随机血糖≥1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那就基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这就是血糖的“7和11”标准。
需要提醒的是,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属于疾病的前期,需要拉响警铃;而“餐后2小时”指的是从用餐开始后的两个小时,而不是用餐结束后。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指标的控制标准可以相对放宽——70岁放宽到7,80岁为8,90岁为9。
刘敏提醒,定期监控、记录血糖,做好“功课”,还可以提高就诊效率,让医生快速掌握情况。
另外,患者还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血糖指标的检测很容易受进食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医生诊断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饮食:
对于糖友和有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讲,生活中吃什么不会升血糖?首先要先了解不吃什么。最显而易见的是太甜、含糖量高,一入嘴就感知甜的甜腻食品。其次是稀粥、米糊等,淀粉含量高,容易快速升高血糖,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需要提醒的是,进食不要过饱也很重要,过饱同样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同时不要为了“节约”而经常进食残羹剩饭;也不要只图口感好吃,就只吃精制的大米。
同时避免吃与体质偏性相悖的食物,要多关注食物的偏性。比如体质虚寒者,少吃寒凉性食物,多吃温热食物。“天上飞的”禽类偏温热可以多吃,海底生存的虾蟹是寒性食物,可以少吃,免得拉肚子。食物偏性也可以帮助纠正人体体质的偏颇。虚寒体质还应该少吃花旗参。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刘敏提醒大家,不要神化“药膳”。中药材放太多,影响食物风味,不如直接喝中药,更不要盲目追随偏方验方。
建议多吃五谷杂粮,比如荞麦、燕麦、豆类、番薯(适量)、玉米、山药、粉葛、谷糠饼等,既解决饱腹感又不易升血糖。晨起常喝姜枣茶,生姜能散寒、开胃、解毒,大枣健脾养血、美颜。另外,葱、姜、蒜、花椒、芫荽都是糖友适宜的食物;动则气喘、汗多恶风寒者,可常喝人参黄芪水;心情烦躁、难以入眠者,不妨喝些莲子心水。
起居:
首先要坚持早睡早起、生活规律。辰时起,亥时眠,午未小憩心脑健。按照古人的经验,宜清晨6时闻鸡起舞,尽量晚上11时前入睡。不要熬夜,否则就会引来糖尿病、肿瘤、失眠、疲劳综合征、多汗、盗汗、小便失禁等问题。
日常还要注意适当运动,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心境平和、豁达心宽。(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胡嘉鸿)
来源: 广州日报
揭开“翻白草能根治糖尿病”的谣言
#真相来了##糖尿病辟谣#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说到它的危害,不论是 “糖友E族”还是正常健康人,都知道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但若说到 “翻白草能根治糖尿病”这样的谣言,社会上还真有人信这个谣,不久前,有一则“翻白草能根治糖尿病”的谣言,在微信朋友圈中广为流传。个别“糖友e族”还假扮糖尿病患者现身说法,把翻白草称为自己的救命草等等,针对这个谣言,福建桃花岛陈药师将带你揭开这个谣言。翻白草原药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1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对糖尿病作出了如下定义: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个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未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2019年WHO对糖尿病重新下了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脏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者当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糖尿病与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癌症、免疫缺陷病、慢性肾衰竭、血液病、运动神经元病(渐冻人)、肺结核、艾滋病被等列为世界医学界十大难题,虽然不能根治却可以控制的疾病,所谓“翻白草能根治糖尿病”是彻头彻尾的谣言。翻白草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拉丁学名是Potentilla discolor Bge.它的别名又称反白草、鸡腿根、鸡腿子、白头翁、叶下白、郁苏参、鸡爪参、土洋参等, 其性甘、微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止痢等功效,虽然现代临床也用于治疗属热毒蕴盛型的2型糖尿病,但疗效尚不确切。
维普期刊对翻白草治疗2型糖尿病实验报道
虽然还有吕秀平作者在《翻白草降血糖的作用机理探究》中报道“翻白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作者并针对翻白草降血糖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翻白草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多样性、并且认为有效性充分体现了其对糖尿病有着明确的治疗效果。也许可能是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翻白草能根治糖尿病”这样的谣言的产生,即便如此,一味草药能根治糖尿病也是具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且不说大家公认的糖尿病是世界医学界十大难题之一,也不说翻白草即使实验理论上说对糖尿病有着明确的治疗效果,也是针对2型糖尿病的某个证型而言,更不用说中医诊疗还需要进行辨证论治。
糖尿病证型分类多,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
福建桃花岛陈药师认为,糖尿病证型分类多,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且发病机制复杂,不同患者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临床医师要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发病特点,量身定制一套的治疗方案。不但要考虑年龄、患病时间长短、体重、体力活动等情况,还要看本身胰岛功能、肝肾功能、有无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他的职业和经济条件等情况。怎么可能、怎么可以照搬别人的治疗方案呢?一味草药能治疗某种疾病,也是要视个体情况,或许他是轻症、或许他是某一证型的一个症状对其有效,而不可能说能根治糖尿病,这样误传或夸大就变成真正的谣言了,如果说翻白草能根治糖尿病,那么世界医学界十大难题也就不存在,或许还能得诺贝尔奖呢,你说对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各自的见解!#真相来了#
#糖尿病辟谣#
简便有效的糖尿病泡茶方,让您实现饮茶即可降糖梦
简便有效的糖尿病泡茶方,让您实现饮茶即可降糖梦
r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莲花路门诊部 黎崇裕
r广东省名中医刘志龙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尤其是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诊治具有独到的见解,他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治验,其中糖尿病泡茶方是其临床常用的一个简便方式,符合中医简便、有效的原则。
r笔者在跟随其学习期间,通过挖掘整理成五个泡茶方,为造福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介绍给糖友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泡茶方。
r r方一:苍术10克,葛根30克,生晒参3克。
r此方适用于脾虚患者,常可见饮食稍多则腹胀,食后常困倦思睡、易胸闷呕恶,易腹泻,舌有齿痕。
r r方二:肉桂6克,山茱萸15克,五味子3克。
r此方适用于阳虚患者,平素畏寒怕冷,平素疲倦乏力,四肢不温,性功能减退或易口腔溃疡,舌质多淡。
r r方三:翻白草30克,西洋参3克,葛根10克。
r此方适用于内热重患者,糖尿病三多症状较为明显,怕热喜冷饮,口气重,舌红。
r r方四:天冬15克,麦冬15克,山药10克。
r此方适用于消瘦患者,常口舌干燥,手足心烦热出汗,舌苔干。
r r方五:新会陈皮10克,山楂15克,麦冬10克。
r此方适用于肥胖患者,平素痰多,头晕,四肢麻木,喜肉食,舌苔腻。原文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7月8日养生保健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