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梦游(糖尿病人总是梦魇)
糖友血糖低,易患梦游症
临床中有一位6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前来就诊,接诊医生询问病史得知,老人有糖尿病病史15年余,5年前开始使用睡前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两个月前因血糖不稳定,自行调整了睡前胰岛素剂量,但空腹血糖仍然不稳定。就诊时老人说:“我以前睡眠都还好,但最近总是出现梦游,把我老伴吓了一跳。医生,我为什么会出现梦游?是不是因为梦游所以早上血糖不容易控制?”医生立马警惕起来,让老人当晚务必测一个凌晨3点的血糖。第二天,老人找到医生,告知凌晨三点指尖血糖为3.2毫摩尔/升。于是,医生告诉老人,梦游症状是由于低血糖引起的。
01 糖友低血糖,重则威胁生命
低血糖,顾名思义,就是血糖过低,当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就是低血糖了。早期,患者由于血糖下降,使机体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明显的饥饿感、心慌、出汗、手抖、头晕,进而出现烦躁、全身无力等;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低血糖症状可以进一步加重,表现为行为异常、嗜睡、精神差甚至神志改变;如果再延误处理,就可能出现低血糖昏迷,严重的可出现大脑损伤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除此之外,对于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严重低血糖还可能诱发心梗和脑梗,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果在低血糖出现早期及时纠正,症状可立即缓解。因此,在低血糖早期,可立即进食含糖食物。但如果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就要立即就医。在后续治疗过程中,需要寻找并消除诱发低血糖的原因,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感知低血糖的能力也下降。同时,很多老年患者病程比较长,常常合并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因此发生低血糖时,早期没有症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血糖进一步下降,就可能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表现为行为异常或者昏迷,甚至威胁生命。虽然低血糖纠正后症状可以消失,但是如果出现的严重低血糖症状持续时间长,导致大脑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出现的低血糖昏迷即便在低血糖纠正后也无法好转。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主要的是预防低血糖、早期发现低血糖和尽快纠正低血糖。
02 出现低血糖症状,要立即测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急诊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次严重低血糖或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可以抵消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所带来的一切益处”,这是很多糖尿病医生对患者常说的一句话,也充分说明了预防低血糖对患者的重要性。很多患者非常害怕出现低血糖,甚至杯弓蛇影过度焦虑。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低血糖呢?这就需要症状 血糖测定。
出现低血糖的早期症状时,如果身边有血糖仪,应立即测指尖血糖,如果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就可以诊断低血糖,立即进食含糖食物,然后复测血糖,直至血糖上升到正常水平。如果症状发生时不能及时检测血糖,先按低血糖处理,症状缓解后再到最近的检测点测血糖,了解血糖情况。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病友,建议家庭必备血糖仪。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症状不仅只见于低血糖,还见于长期高血糖患者血糖迅速下降后的情况。由于机体已经适应高血糖水平,当血糖下降时,也会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出现饥饿感、心慌、出汗、手抖、头晕等。此时测血糖,会发现血糖并没有达到低血糖的诊断标准甚至还高于正常,此时可喝水或者进食少量含糖量低的食物缓解症状。随着血糖稳定,后续低血糖症状可消失。如果不检测血糖,就可能误以为是低血糖发生而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不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03 血糖波动时,正确选择降糖药
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年患者第二天随诊,医生立即让她睡前的胰岛素改为16个单位,调整后测凌晨3点血糖为6.7毫摩尔/升,当日空腹血糖为7.1毫摩尔/升。以后维持睡前16个单位的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在7毫摩尔/升左右,餐后血糖在10毫摩尔/升左右,未再出现梦游现象。
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当血糖出现波动时,如果连续两次调整治疗方案都没有改善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尽量选择低血糖风险比较低的药物,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降糖药物分为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根据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低血糖的风险也不同。
口服药物中,磺脲类药物最容易发生低血糖,它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达到降糖效果,这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强弱依次为: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除格列美脲为三代磺脲类药物外,其余均为二代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中,格列本脲低血糖风险最高,由于其半衰期长达6~12小时,而且其代谢产物4-反式羟基格列本脲也具有15%的活性,因此低血糖持续的时间也长,甚至可以在低血糖纠正后再次出现低血糖。对于服用格列本脲产生低血糖的患者,在低血糖纠正后的72小时内仍然要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生。
注射类降糖药物中各种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均有低血糖的风险,长效及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因注射后吸收缓慢,没有明显峰值,低血糖风险相对较小;但在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由于胰岛素代谢减慢容易蓄积,因此需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以防止空腹低血糖发生。而各种短效或速效以及中效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的峰值时间不同,降糖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也不同,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出现低血糖。因此,凡是需要胰岛素降糖的,一定要由专业内分泌或糖尿病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及治疗方案,根据血糖谱调整治疗剂量,尤其是使用每天3次或3次以上的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患者,严防低血糖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作者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慧玲
编辑 || 颜红波
低血糖作怪!老汉“梦游”吓坏家人
近日,70岁的刘老汉经常半夜“梦游”,第二天早晨还啥也记不起来。刘老汉的怪异行为吓坏了家人,本打算将他送精神病院治疗,后在医生提醒下,家人给患有糖尿病的刘老汉测量了血糖。让人意外的是,老人的反常行为竟是低血糖引起的。
“老头子最近太吓人了,一到半夜就从床上爬起来,在地上瞎溜达,嘴里还嘟嘟囔囔的,也不知道说啥。”在鞍钢总院,刘老汉的老伴告诉医生,最近刘老汉出现了很多异常行为,比如往饭锅里面尿尿,骂他就像没听见一样,到了早晨还死不认账。孩子们都商量着要把刘老汉送精神病医院了,但老伴觉得不妥,因为刘老汉患有30多年的糖尿病,如果直接送到精神病院,怕糖尿病恶化,于是,老伴带着刘老汉先来到了鞍钢总院就诊。医生听完病情描述后觉得有些蹊跷,建议家属给刘老汉分别测量半夜12点、凌晨3点以及异常行为发作时的血糖。血糖结果显示,半夜血糖监测在2.3~3.0mmol/L,属于典型的低血糖。服糖水后不久,刘老汉就停止了怪异行为。之后,刘老汉开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糖药物,此后再也没有出现那些怪异行为。
医生介绍,常见的低血糖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就像刘老汉那样出现了精神症状。继续发展则会出现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这时如得不到及时抢救,则可能导致死亡。医生提醒,低血糖危害极大,一旦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必须立即进食含15克糖的食物,进食后等待15分钟后测血糖。如果血糖值非常低,甚至出现神志不清,可以在其口腔粘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糖浆等,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司机“梦游”开上高速,交警到场一问三不知
来源:浙江高速交警
【司机“梦游”开上高速,交警到场一问三不知】#一线微观#8月31日8时38分许,@高速交警嘉兴支队巡逻民警在行经G92杭州湾环线高速上海方向海宁段时,发现一辆SUV停在第一车道,双挑灯、三角警告标志牌等预警措施一项也没有,后方不断有车辆减速避让,十分危险。民警迅速上前查看,看到驾驶员一脸茫然无知、浑似梦游的样子。随后,民警将男子带到应急车道,男子突然倒地。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民警迅速将男子带下高速吃了一碗面条和几颗冰糖,男子称自己连续几天的忙碌,又患有糖尿病和低血糖,身体状态不大好,上高速没多久突然就进入“梦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