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验单(糖尿病检查结果单)

名医汇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降脂的治疗应注意合理饮食

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危症,普遍有合并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经常存在。但常有患者拿着一纸没有箭头的血脂验单告诉医生,我血脂正常,是不是不用降脂药治疗了?在降脂药普遍比较贵的今天,这个问题确实困扰着很多的患者。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先正确验单

首先,我们要首先明确验单“正常”,血脂它是否真的正常。

在普通健康人群,血脂是否正常可以参考验单上的参考值的范围,但是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参考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认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2.6mmol/l就是异常。因此,结果看箭头并不可靠。

然后,没有任何不舒服,不用药血脂检测也一直在理想达标范围是否需要降脂药治疗?

现有的医学研究已明确,40岁以上糖尿病,无论是否有血脂异常,使用他汀降脂治疗均可受益(长期降低心梗、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原因的死亡率),40岁以下糖尿病(成人),若有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吸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情况,或已经有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使用他汀降脂也可受益。

糖尿病某些患者可使用他汀治疗

因此,推荐所有40岁以上糖尿病和有危险因素的40岁以下糖尿病(成人)使用他汀治疗,40岁以下没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可暂不使用。

再次,以前血脂高,经过治疗降下来了,还要继续降脂药治疗吗?

维持降脂药物治疗可以让心血管长期受益,停药则增加风险。

还有,降脂药该怎么选?

降脂药物选择应该参考血脂异常类型及肝肾功能等临床情况,但一般长期治疗方案需含有他汀类药物,他汀是目前唯一单用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药物。

最后,降脂药是否有副作用?

所谓副作用是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的情况,一般概率较低。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严重不良反应是肌溶解和肝损伤,一般停药后可恢复,均少见,全世界已数亿人使用,安全性极佳,注意观察肌肉酸痛等症状风险极低。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糖尿病,降脂药的使用其实不看血脂高不高,而看心血管危险不危险,降脂的目的首先是防病,其次才是治病。大凡慢性病,防治越早,效果越好,成本也越低。当然,不要忘记,降脂治疗的基础是合理饮食、运动跟控制体重。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您!名医汇,让病人家庭轻松一点!提供预约挂号、网上咨询、陪诊服务等多项就医服务,依据患者真实的就医分享与点评,倾力打造“名医排行榜”,精准读取你的就医需求!

更多疾病知识,以及预约挂号、就医咨询等服务,可扫码关注名医汇官方微信“mingyihuinet”(或复制此名称,进入微信搜索添加即可)。

糖大夫讲堂 | 糖尿病的心理障碍,您有吗?

开栏语

做糖尿病的管理达人,当内分泌疾病的调理师。“糖大夫讲堂”由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唐咸玉专家团队主讲,带您走近内分泌世界,为您科普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西医防治知识,分享临床诊疗小故事。为健康助力,为生活增彩。

大部分确诊糖尿病的患者,

都有一段辛酸的“心路历程”,

或否认疾病,或因疾病而恐慌烦躁,

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或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等。

这些负面情绪,

您曾有过吗?

辛酸的“心路历程”

确诊之前——怀疑否认:

“我身体一向很好,不可能得糖尿病!”

“我真的得糖尿病了吗?肯定是化验有问题!”

确诊之后——自责悲观:

“是我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别人不得这个病呢?”

“不能为家庭分担,还要让家人操心,我真是没用啊!”

“惨了惨了,没得治了!”

“我没办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以后什么都不能吃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治疗过程中——痛苦恐慌:

“老要扎手指,太痛了”

“哎,药一旦吃上了,就摆脱不了了!”

“胰岛素一打上,就依赖了,停不了药了!”

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可引起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糖尿病。

医学上说,负面情绪会导致下丘脑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因此在对抗“糖魔”的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以下是几点建议。

1. 与其怀疑,不如接受:

多数患者被确诊时都觉得无法接受,特别是在没什么不舒服的情况下,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最近吃某种食物多了?是不是验单出差错了?否认自己的疾病,不控制饮食,不监测血糖,也不去治疗。这种心态应该尽快摆脱,拖的越久,越贻误病情,当你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其实控制糖尿病也没有想的那么难。

2. 抑郁、自责没必要:

“一辈子都要吃药、打针,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不能为家庭分担,还要让家人操心,我真是没用呀!”糖友们要走出这样的认识误区,吃药、打针能够有效帮助您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学会和糖尿病一起生活其实没那么难,就像每天都要刷牙洗脸一样,养成习惯就好了。糖尿病虽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可以照常生活、工作、学习。

3. 消极治疗、放任自流不可取:

“治不治就那样了,反正治也治不好了。”“既然并发症都出现了,抓紧时间享受生活吧。”糖友们要明白,坚持治疗可以让身体情况好转,放弃治疗才是彻底服输呢!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延长生命的长度,提高生活的质量。

如何成就健康心理

1. 客观地了解病情:

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因不了解病情而引起的担忧和顾虑。

2. 知己知彼:

学习糖尿病知识,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只要正确、有效地治疗,血糖达标了,就一定能明显延缓或减少并发症。

3. 培养豁达坦然的心态:

糖尿病是常见病,慢性病,也是可控疾病。日常生活中既要避免无所畏惧,大大咧咧放之任之,也要杜绝闻糖色变、寝食不安的焦虑状态,以一种豁达坦然的心态积极面对。

4. 多参加户外活动:

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使病友的心情舒畅,有利于病情的稳定。

5. 亲友的帮助是一股力量:

亲友的帮助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督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帮助做好病情监测。

6. 病友鼓励渡难关:

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结识病友,和病友分享抗糖路上的点点滴滴,对新病友渡过心理难关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您在抗糖道路上少走弯路,摆脱心魔,成就身心健康的自己!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 何柳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别让血脂化验单误导了,看完这篇有关血脂问题就都明白了!

#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过五一#

血脂化验单一般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这些指标对我们健康有什么影响?化验单参考值正常范围就是健康吗?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甘油三酯

临床意义:甘油三酯增高对血管的损害虽然不及胆固醇,但长期增高仍然能导致血管粥样硬化,重度增高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诊断治疗:化验单上参考值是0.4-1.8mmol/L,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诊断高甘油三酯血脂应>2.26mmol/L。当甘油三酯超过5.6mmol/L重度增高将诱发胰腺炎。因此,甘油三酯重度增高,应立即应用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治疗。如果轻度增高可先控制饮食、运动,如果仍不能降至正常范围,可给予他汀类药物。

二、总胆固醇

临床意义:胆固醇是动脉血管健康的“杀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机制。

诊断治疗:化验单上总胆固醇参考值2.4-5.7mmol/L。如果看到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就以为很健康,那就错了。如果是糖尿病病人总胆固醇超过3.1mmol/L发生心脑梗死的风险就很高了(从专业角度说这类人群属于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就需要立刻治疗了。另外,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人如果胆固醇超过7.2mmol/L,也应启动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意义:在所有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因为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越高心梗、脑梗风险越高,而把LDL-C显著降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机会就越少。

诊断治疗:化验单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范围是2.07-3.1mmol/L,这个参考范围可以说不但无用,反而有害,有些患者一看自己的化验在正常范围内,便自行停药了或拒绝吃药。实际上很多患者应需要立刻治疗。比如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LDL-C超过1.8mmol/L就需要治疗,极高危患者超过1.4mmol/L就需要治疗了。

四、脂蛋白(a)

临床意义:脂蛋白(a)常常与遗传有关,不受饮食等因素影响,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证据来源于2009年的一项Meta分析,认为脂蛋白(a)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诊断治疗:很遗憾,目前没有有效手段控制脂蛋白(a),烟酸及鱼油有少量报道可以减少脂蛋白(a)值,但不很确切。

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意义:一直以来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可以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到肝脏降解。高密度胆固醇除了受遗传影响外,肥胖、吸烟、缺乏运动、肝炎患者常常较低。

诊断治疗:基于上述机制,有氧运动、减重、戒烟限酒等都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方法。

所以说,看病不能单看化验单正常值,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心脑血管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