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很自律(糖尿病自律可以多久不用吃药)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自律与糖尿病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有一定的自律性,这虽然不是对所有人的刚性要求,但有自律和没自律所带来的生活品质却截然不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生活方式上的自律更是必须的。

糖尿病患者需要自律

作为糖尿病患者,同样需要自律。如果反思一下,相当数量的2型糖尿病病友之所以患糖尿病,生活方式中的种种不自律或缺乏自律难辞其咎。如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节或缺乏有效的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透支了健康,昨日失去了自律,带来今天的自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所有人都面临着超出真正需要的诸多诱惑,我们不能轻易对这样或那样的诱惑下好与不好的结论,但被诱惑所累,必被诱惑所伤。人体正常的血肉之躯对超负荷的名利、营养和好处等,本能上都是排斥的,如果非要人体接纳的话,单从生理上说,出现的就是系列的病态反应,糖尿病症状就是最好的诠释。

法律上有红线,道德上有底线,输电线路上有高压线,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有自律之限。为自己设限,不是要存心和自己过不去,而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试想,如果一味地放纵自己,虽满足了一时的冲动和欲望,但接下来的后悔、病痛折磨和经济负担等负面影响,所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用时间和真金白银来补偿的。任何一位正常人都是经不起病痛反复折腾的,而是需要相对安稳的常态化的休养生息来化解,尤其是已有身心之恙的糖尿病患者,更要减少自戗的频次。毕竟,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已存在瑕疵,再不加自律地犯规,无异于雪上加霜,说得再严重些,就是在不负责任地践踏唯有一次的生命,是自残和自杀。

糖尿病患者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舍得是一个很有哲学思维的名词,糖尿病患者自律的本身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有所舍后有所得,有所为有所不为,鱼和熊掌不求兼得。只有舍弃了那些超出生理之外的各种需求,不去做虽然喜欢但不应该做的事,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这其中需要素质和毅力,需要拿得起,更需要放得下。糖尿病患者是常人,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超人”,自律对其更为重要,而且要持之以恒,这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生命进程的高度负责,是生命尊严的合理诉求。

有志者事竟成,自律犹如立志。当自律和生活与生命质量挂起钩来,其分量立马重如千钧。如何将美好的宿愿变成现实,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自律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刚性需求。多一点儿克制,少一点儿放纵,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平时超自律,还长期运动的女白领,无意中查出糖尿病?咋回事

25岁的小陈(化名)是个年轻漂亮的女白领,她平时严格控制饮食,有长期运动习惯,身材也很棒。今年年初,她刚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最近正打算备孕。

因为有糖尿病家族史,小陈特意到医院检查血糖情况,可结果让她吓了一跳:空腹血糖超过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医生说,这已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我平时很自律,为什么还会被糖尿病找上?这会影响下一代吗?”满脸委屈的小陈,找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牟新主任求助。

在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情况后,牟新主任觉得小陈起病年龄比较轻,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不像典型的1型,2型糖尿病,建议最好筛查一下其它类型的糖尿病。最后,小陈被确诊为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2型(MODY2),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单基因糖尿病。

“网上说这个病会导致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一系列病变。”小陈哪受得了这种打击,只好再次找到牟新主任。

图注:牟新主任日常门诊中(非此病患者)

“别自己吓自己!你这个糖尿病相对‘温和’,完全能控制。”牟新主任介绍,葡萄糖激酶(GCK)主要在肝脏、胰腺β细胞和α细胞及肠道中表达,它作为胰腺的葡萄糖感受器,负责开启糖代谢的第一步。GCK基因突变将导致胰腺对葡萄糖的感受性下降,出现轻度慢性高血糖、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这种糖尿病称为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2型(MODY2),又称GCK-MODY。

此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21%,主要表现为儿童时期开始出现轻度、持续性、稳定性的高空腹血糖,因其起病隐匿,易被漏诊或误诊。

尽管患者有长期慢性轻度高血糖症存在,但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因此也被称为“温和的糖尿病”。

成年型糖尿病2型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一般血糖波动在5.3~8.4mmol/L,血糖水平在数月至数年内保持稳定,极少随年龄增长而恶化;糖化血红蛋白通常略高于正常水平,很少超过7.5%;餐后血糖增量相对较低,70%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期间,2小时葡萄糖增量≤3mmol/L。

医生介绍,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可能不需要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只需要控制饮食,血糖就能够得到很好控制。但要注意的是,妊娠期间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随访,千万不能依靠网络自行诊断。

来源:潮新闻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医生总结了这八项,要注意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既无奈,又难以治疗的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也是每年疾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如果你对糖尿病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那就来看看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吧。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多饮

我们的血液是一种溶质,当中溶解有各种常见的红细胞,白细胞还有其他诸多生命体征需要用到的物质,血管内皮还有很多感受器,其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例如压力以及激素等刺激,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此时会刺激相应的感受器,让大脑产生饥渴的感觉,促使患者产生多饮的动作。

2.多食

因体内的糖分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3.视线模糊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就是视线模糊或有飞蚊症。视线模糊是折射问题,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别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就自动忽略,觉得一切都没事。

4.手发麻,脚抽筋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5.频繁排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尤其是在夜间。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毒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6.体重下降

尽管患者饭量比平时要大,但是体重不会加重,甚至会下降,这还是因为肾脏丢失的葡萄糖过多而导致的,虽然患者吃得多,但是经过消化的葡萄糖却并不能转化为脂肪存起来,而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了。

7.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8.感疲劳,尿液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是明显。尿液呈现出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如果出现了以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比较好控制血糖,并且会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多注意糖尿病,除了在饮食上加以节制之外,还需要在运动上下功夫,每周都应该保证至少5天,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才能让机体的血糖保持平稳,这不但适用于正常人,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