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受苦吗(糖尿病辛苦吗)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0
文章目录:

节食,可以治疗糖尿病 你造吗?

导语

吃货的世界就是从不顾忌,看见好吃的就吃!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但是偏偏对于我们糖尿病患者来说,却要有“选择的”挑选一些食物来吃。这是多么“苦难”的事情。

-----------------------------------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心声。

为了解决糖尿病患者的问题,小编跑遍南京各大医院,寻求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终于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刘超教授那里获取到了良方!!!

这个特殊的治疗方案就是“节食”。当然节食不是我们经常嘴上说的我不吃不喝就能瘦的那种哦,这里的节食是限食的意思,也就是说限制它总的热卡,限制到我们平时吃饭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就吃这么少!

限食的一个疗程是9天,放弃平时喜爱的喷香可口的美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的确都是很大的挑战。9天限食期这样的食谱一共包含2天缓冲期、5天限食期,再加上2天恢复期。虽短期受苦,但短期这样的限食,对于二型糖尿病却是很有效滴。

小编光说无用,还是看看我们专业的主任医师到底是怎么说的!

当然了,9天限食并非一劳永逸,这个也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要有2-3个疗程还有配合你的运动才可以做到你不用去医院打针,要想保持健康,贵在持之以恒!

科室介绍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院区系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为江苏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实习基地以及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强生糖尿病学院临床培训基地。

由全国著名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刘超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全科现有医师25名,博士生导师1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1人,博士、硕士学位22人、糖尿病专科护士3人、营养专家1人、运动康复专家1人、心理医师1人。学科拥有独立内分泌代谢病院区,开放床位51张。

近三年,科室共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十余项,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2型糖尿病早期干预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方案示范研究》、《中西医结合诊治优势病种(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结节和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示范应用研究》、《甲状腺结节诊疗体系的规范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江苏省糖尿病达标管理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重大课题。

科室已构建“一体化诊疗”平台,在中西医结合诊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及内分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由内分泌医师、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医师和糖尿病护理师组成的糖尿病诊疗团队,实施“消渴病(2型糖尿病)一体化”特色诊疗,指导患者制定营养食谱、合理饮食,对肥胖患者选择低热量饮食疗法;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患者运动康复;建立疾病电子档案,安排专业糖尿病教育服务;开设心理专诊,关爱患者心理健康。

由内分泌科、外科、放射科、超声科及病理科专业医师组成的“甲状腺协作组”,开展甲状腺细针穿刺术、良性结节经皮乙醇注射治疗、局部免疫调节资料、结节微波消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激素脉冲治疗等技术,能显著提高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规范化诊治甲状腺癌,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综合、专业的团队服务。

此外,学科联合临床检验科、肿瘤科等多种学科构建的内分泌代谢病诊疗团队,针对肥胖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垂体肾上腺疾病、代谢骨病、生殖内分泌疾病、妊娠内分泌疾病以及儿童内分泌疾病等实施规范性诊疗。

近6年每年均成功举办了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两项,受到了参会学员的一致好评,为中西医结合在内分泌疾病诊治领域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岁娃精神差总口渴,一查竟是“小糖人”!这种糖尿病容易误诊漏诊→

来源:【厦门日报】

“2岁孩子血糖指数高到爆表,连医院仪器都测不出来,需要终身打胰岛素治疗”……近期类似新闻频发,引起大众关注。提到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会把它与幼小的孩子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各地关于儿童糖尿病的病例不断出现,其中不乏重症患儿,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厦门医院的接诊情况如何?

小男孩精神差总口渴

来厦查出中重度糖尿病

11月3日,厦门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接诊了一名从外地来厦求医的小男孩。才三岁多的他出现明显的酮症酸中毒症状,血糖很高,基本可以诊断为患有中重度儿童1型糖尿病(T1DM)。主治医师谢春表示,该患儿入院时精神萎靡,有比较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消瘦)。

患儿家长说,他们发现孩子最近总是昏昏欲睡没精神,还经常说自己口渴,虽然有些担心,但根本没往糖尿病这个方向去想,直到在当地医院检查出孩子血糖异常升高,才引起重视,赶来厦门求医。接诊医生很有经验,一看孩子的情况,马上安排相关检查,很快就揪出病因。

有的患儿呕吐腹泻

差点被误诊为肠胃炎

谢春医生表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高血糖急症,在未及时并充分诊治的情况下,是儿童1型糖尿病(T1DM)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类似这样的患儿他们每年要接诊二三十例,往往在入院时孩子已患有中重度1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症状,而家长一般对此一无所知。

无独有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连群也表示,近年来该院每年接诊的儿童1型糖尿病病例都有三四十例。有个才六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其他原因住院,医生在常规生化检测中偶然发现宝宝血糖指标异常,一查竟是糖尿病,需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

连群主任说,儿童1型糖尿病往往症状不典型,常以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作为首发表现,或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突发遗尿等,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才被发现。曾有一些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差点在其他医院被误诊为肠胃炎。孩子后来被送到第一医院急诊部,医生根据经验安排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确认是酮症酸中毒,紧急进行治疗。

“小胖墩”胡吃海塞

当心2型糖尿病找上门

连群主任表示,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老年病,其实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得糖尿病。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其中1型糖尿病(T1DM)占10%左右,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比较高,约占90%左右。但在儿童糖尿病中,1型糖尿病(T1DM)占比高达90%。在我国,15岁以下人群的T1DM发病率在过去20年增长了近4倍。

1型糖尿病(T1DM)是由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通常在几天到几周内迅速起病。

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儿,大多是胃口很好、体重控制不住的“小胖墩”。近年来,随着“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2型糖尿病等发病率也在迅速增长。2型糖尿病一般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孩子超重或肥胖,同时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或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一定要高度注意。

医生提醒>>

切勿听信偏方以免延误治疗

谢春医生表示,大多数儿童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由于发病时患儿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竭,因此必须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请家长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或不法商家的欺骗宣传,随意停用胰岛素,去试用什么“祖传秘方”,以免延误治疗。

市儿童医院曾接诊过一名患儿,孩子首次发病后,医生再三叮嘱家长要规范治疗,按照医嘱长期给孩子使用胰岛素。不想家长求医心切,又心疼孩子每天打针受苦,竟听信所谓偏方,给孩子停了胰岛素,改为服用来源不明的汤药,导致孩子再次发病,病情较原来更为严重。

新闻背景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而不仅仅关注血糖,从而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厦门日报记者 杜晓蕾)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老公被查出糖尿病 我想离婚 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真的是太累心了

李伟站在厨房的门口,看着窗外的街景,心中涌现出一种说不清的空洞感。他的思绪飘回到几周前,那个改变了一切的日子——医生沉着脸告诉他,他患有了糖尿病。自那以后,每一天对于他来说,都变得充满了挑战。

“老伟,你今天的血糖怎么样了?”王艳边将晚餐准备好,边轻声问道。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心,但眼神里隐隐透露出疲惫。

“还行,就是有点高。”李伟尽量用平静的声音回答,尽管他知道王艳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感到多么累心。

王艳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清楚,这一次的“还行”可能意味着需要进一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晚餐时,她细心地为丈夫准备了一份低糖低盐的餐盘,每一道菜都是精心挑选,保证对血糖的影响降到最低。

李伟看着这份特别的晚餐,心里既感激又愧疚,他深知妻子压力之大。在饭桌上,他们相对无言,王艳担心的眼神偶尔与李伟的目光相遇,那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和陪伴。

饭后,王艳坐在沙发上,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她的身心已经变得十分疲惫,受到糖尿病这个噩耗影响,家里的氛围也变得愈发凝重。她常常独自承担起照顾李伟的重担,从挑选食材到精打细算家庭开支,每一个细节都无法放松警惕。

李伟走过去,轻轻搂住王艳:“老婆,对不起,是我让你受苦了。”

王艳抬头,强颜欢笑:“没事的,我们一起面对。”

但李伟知道,这背后隐藏着多少无声的牺牲。这段时间,他清楚地感觉到王艳变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脸上的笑容少了,眼里的忧郁多了。而李伟自己也变得暴躁,他不想成为妻子负担的源头,所以他也尽量把情绪藏得深一些,但这样的疾病,这样的生活,他的心也越来越沉重。

餐桌上的沉默,起居室里偶尔的心照不宣,晚上翻来覆去的失眠,一切都在提示着这个家的平衡正在被慢慢打破。王艳感受到了那种不为人知的痛苦和无助,而李伟则试图隐藏自己的恐惧和无力。

晚上,在准备睡觉前,李伟看着镜中的自己,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他深吸一口气,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加坚强,至少,为了他的老婆,他应该更加坚强。

王艳则在床边默默祈祷,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也许并非所有故事都有完美的结局,但至少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她必须相信明天会更好。

周末的午后,王艳坐在阳台上,父母的电话刚刚结束,她的心情很复杂。她回想着父亲关切的声音,妈妈偶尔穿插的叹息。父亲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艳艳,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要是有需要,随时告诉我们。”

“其实没什么大事,爸爸,母亲,我只是最近工作有点累。”她并没有告诉父母李伟的病情,她知道若是说出来,他们会更加担心,亲情的厚重她不愿拿来增加家人的负担。

“工作累可以休息,但是别让自己太压抑了。”母亲的话语温柔而坚定,王艳感到一阵鼻酸。

结束通话后,王艳依旧处在沉思中。她知道,不仅仅是工作的压力,最让她疲惫的,可能还是和李伟之间的这段关系。

一周内的某个晚上,王艳加班回家较晚。她轻手轻脚地进门,不想打扰到已经入睡的老公。但是,她发现李伟还没有睡,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神情有些凝重。

“老婆,这么晚了还在外面,辛苦你了。”李伟站起身,轻声说道。王艳看到他眼屑未干,似乎是刚哭过。

“老公,你怎么了?”王艳顿觉心中一紧,放下手中的包,走过去紧紧握住李伟的手。

“没,没什么,就是感觉这段时间压力大,有时候真的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李伟试图轻描淡写。

王艳感觉到了李伟的无助,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她需要一个出口,一个可以让她摆脱现实压力的途径。

在工作中,王艳结识了新来的同事张强,张强的出现像是给王艳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总是能在工作上给予她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她感到备受尊重与关怀。

“王艳,最近你好像心事重重的,需要帮忙吗?”张强在某次下班后,关心地问。

“哎,家里有点小事,感觉心累。”王艳并没有透露太多,却足以让张强感受到她的不易。

张强放下手中的文件,认真看着王艳:“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记得我随时都可以倾听。”

王艳的心中掠过一丝暖意,她没想到在这样一个陌生人身上,居然能找到一点安慰。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强对王艳的关照越发细致,王艳也逐渐依赖起他的陪伴和鼓励。王艳开始不自觉地想要多和张强相处一些,他们之间的暧昧感愈加明显。

但每当回到家,看到李伟那疲倦且依赖的眼神,王艳的心又不由自主地收紧。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而她,似乎已经忘记了最初和李伟在一起的那份简单和快乐。

一次晚饭后,王艳和李伟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播放着悠扬的音乐,王艳觉得应该和李伟说说她的苦恼。她摇摇头,感受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挣扎。这样的感觉,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

李伟那天晚上熬夜处理文件,凌晨时分才疲惫地走到卧室。他看着沉睡中的王艳,深感心疼。一直以来,她都在默默承受压力,他知道自己的病情给老婆带来了太多负担。

第二天,家里迎来了久违的亲戚聚会。餐桌上的气氛似乎愉快,但在王艳的心中,却掀起了一场暴风雨。朋友和亲人们不停询问李伟的病情,每次王艳微笑回答都像是在做无尽的演出。

饭桌另一端,李伟的小侄子不小心打翻了果汁,搞得一地狼藉。李伟起身帮忙,却因为疲劳有些笨手笨脚。王艳在帮忙擦拭的时候无意间说出了一句:“小心一点好不好?”话语虽然不重,却带着一丝不耐。

李伟紧张地看着王艳,感到了一丝陌生:“老婆,我…”

“对不起,大家,我有些不舒服。”王艳打断了李伟,然后突然站起身,逃离了饭桌。在过道的尽头,她靠在墙壁上,捂着脸,努力压制着情绪。

李伟跟了出来,蹲在她的面前,轻声问道:“老婆,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你告诉我好不好,我们可以一起解决。”

“解决?你知道每天我有多累吗?你知道我每个夜晚是怎么度过的吗?”王艳开始哭诉,她的控诉如同涓涓细流,汇成狂澜。

“我知道你累了,我真的很抱歉,老婆,我会努力的。”李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恐惧。

王艳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努力?现在的努力又能怎样?我感觉要崩溃了,我们…或许…或许离婚是个解决办法。”

这句话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宁静的夜晚中爆炸开来。李伟愣在原地,他感到了心脏被掏空的痛。

“老…老婆,你…这是什么意思?离婚?”李伟的嗓音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聚会的喧闹声逐渐远去,两人在走廊的一角陷入了沉默。王艳望着李伟的眼睛,那里满是迷茫和恐慌。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是太累了,需要呼吸。”王艳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辛酸。

李伟不知如何是好,他只能紧紧抓住王艳的手,试图在这份即将破碎的关系中找到最后的依靠。他的眼中满是哀求:“老婆,我们试试看,再试试看好不好?”

王艳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仿佛要做出她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

那天晚上的争吵,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刮过后的宁静。王艳坐在床边,手里紧紧握着李伟的,感受着那份安心。她深吸了一口气,似乎要把所有的混乱和疲惫都释放掉。

“老伟,我对不起,我不应该在那么多人面前失去控制,我…我只是有些累了。”王艳的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

李伟紧紧地回握着王艳的手:“老婆,是我不好,我的病给你带来了太多压力。我们都有累的时候,我...我会加油,我们一起加油好吗?”

望着丈夫的眼睛,王艳看到了他的真诚和努力。她想到了两人走过的风风雨雨,想到了他们共同绘制的美好未来。是的,他们都累了,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难道就不应该去守护吗?

“老伟,我们一直都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难道我们就不能一起面对这个问题吗?”王艳轻声问道。

“当然可以,我知道我们可以的。”李伟眼神里流露出坚定。

夜深了,王艳靠在李伟的肩膀上,两个人就这样相依相偎。外面的夜色愈加宁静,而他们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艳和李伟都在努力适应。李伟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他不再总是依赖王艳,而是主动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他的这种改变让王艳感到欣慰,也重新点燃了她对未来的希望。

王艳也在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她意识到无论生活有多艰辛,只要两个人同心协力,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开始更加珍惜与李伟的每一分每一秒,感恩于他给予的支持和爱护。

他们的关系在这次风波之后,变得更加成熟稳固。当困难再次来临时,他们知道,只要手牵手,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人生的旅途总有起起落落,王艳和李伟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力量,在一起的日子,无论甜蜜还是苦涩,都是最宝贵的记忆。如今的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对方,更加坚信彼此就是最好的伴侣。

在这个家,爱从未离去,它只是在平淡的日子里,静静地流淌,等待着被发现,被感激,被更深地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