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黄芪降糖尿病(黄芪 降糖)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黄芪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吗?听听药学专家怎么说

黄芪是我国一味历史久远应用广泛的中药,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在多有名的方当中都作为君药来应用,起到了很好的补气作用。黄芪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阴亏的消渴等症。

现代医学对黄芪的研究发现,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对心衰患者有强心作用;对冠心病患者有扩张冠状血管和肾血管作用;对一些肾病、银屑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黄芪有一定辅助治疗糖尿病功效

黄芪也是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药之一。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患者在患病的慢性迁延过程中,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黄芪有补气、补脾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黄芪多糖,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有学者用黄芪多糖冲剂治疗2型糖尿病三十八例,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冲剂能够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与消渴丸相当。

黄芪除降糖外,对于气虚血瘀导致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补气和活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肾血液循环等。总之,黄芪可改善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糖尿病性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黄芪对糖尿病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只能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物,绝对不能挑大梁。单靠黄芪泡水喝,是绝对治不好糖尿病的。如果患上糖尿病,最佳的选择是去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专科医师的专业治疗。而糖尿病治疗的正确操作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监测血糖及糖尿病教育。

作者简介:药师方健 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我的冬日门诊#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糖尿病,黄芪和它是“天生一对”,补气健脾、改善胰岛、降低血糖

常言道:“内行调血糖,外行依赖药”!

在中医的世界里,黄芪不仅擅长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还有调节体内津液、辅助降糖的作用!

然而不少朋友因搭配不当或用法不对,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今天就分享几个黄芪常见搭配方案,对症施治,助力调节血糖、改善体质!

一、黄芪 山药

黄芪补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山药能补脾肺之气,益肾固精,养阴生津止渴

二者搭配既增强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了气血的生成,又有效调节了体内津液平衡,对于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气虚乏力、口渴多饮等症状,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若服用后感觉体内燥热,可能是阴虚体质或中焦郁滞,需调整用药)。

适合被长期糖尿病导致的气阴两虚、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口渴难耐的朋友们

二、黄芪 葛根

黄芪以补气升阳见长;葛根则能生津止渴,并有一定的改善微循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二者结合既增强了机体的阳气,促进了气血的运行,不仅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多尿等症状,还可以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对于糖尿病患者伴有脾胃虚弱、口渴多饮、血糖难控等问题

(夏季服用时可适量加入薄荷以增清凉,冬季则可酌加枸杞以增温补。湿热体质、阴虚火旺者及感冒初期应慎用)

黄芪作为“补气圣药”,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远不止于此。接下来再补充一个临床常用的方子,降糖益气汤

黄芪、山药、天花粉、生地黄、丹参、葛根、知母、苍术、玄参

中医认为糖尿病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进而引发胰岛功能受损、血糖升高

黄芪补气固本,山药、天花粉、生地黄养阴生津止渴,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苍术健脾燥湿助运化,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诸药合用既扶正又祛邪,使阴虚得补、燥热得清、气血得调、胰岛功能得复,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常用加减:

若阴虚火旺明显,可去苍术,加麦冬、石斛以增养阴之力;

若瘀血较重,可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若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可加鸡血藤、络石藤等通络止痛

常有患者询问:“为何每个方子都有辨证加减?剂量也不明确?如何使用?”

这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一无二的

基础方是提供大致的方向,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还需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个人体质的差异进行微调。

来源:脑病医生王彦华

中医院士用药经验:黄芪治糖尿病,5个组方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上文我们讲到了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作为黄芪汤的主药,黄芪的治消渴作用得到了共识,很多读者留言要求再写一写黄芪的方子,今天我们以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用药心得来分析黄芪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经验。

仝小林院士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面建树颇丰,硕果累累,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含有黄芪的7个方剂中,其中常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乌头汤、桂枝加黄芪汤。这五味方剂仝院士都有应用,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本是用以治疗血痹,现代将其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为周围病变涉及肢体、筋脉,以麻、木、凉、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仝院士认为久病入络耗气伤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血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当益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络,标本兼顾 。而黄芪自古就是补气之要药: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则血生,黄芪可益气升提,托疮生肌,对其他并发症如下肢感染、坏疽、糖尿病足等亦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仝院士在应用该方治疗周围病变有自己的见解:黄芪善补经络之气,堪称经络补气之圣药。 此方臣桂枝、白芍而益营,以治不仁;佐生姜、大枣以和营卫。 方中各药配伍切中消渴气阴两虚之本质,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内加用黄芪一两半,《金匮要略》记载功效:“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此方以甘温健脾立法,不仅可充精血,且可复阴虚之阳,能调理气血,补营益卫,平衡阴阳。 糖尿病性胃轻瘫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病机可以概括为中焦气机逆乱,脾胃升降失常。 消渴日久,气阴两伤,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司,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胃轻瘫。仝院士常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针对病胃瘫日久,诸虚渐重,患者一派中焦虚寒之象,当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为治则。

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治卫表不固、外感风邪、水湿泛滥之风水、风湿证,仝院士临床中运用防己黄芪汤为主方治疗痛风急性期发作屡奏良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肾脏微血管病变,可导致肾缺血和肾血流量下降,从而引起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减少,继而引发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可发展为痛风 。《金匮要略》记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基于此,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效果显著。

桂枝加黄芪汤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云:“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该方有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的功效。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影响到汗腺自主神经时就会出现汗液分泌异 。本病属中医汗证范畴,仝院士认为本病多由糖尿病病久,热耗气伤阴所致,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以中小剂量 10~20 g 治疗多汗,并合用煅龙牡,取得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黄芪类经方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病证与降糖兼顾,标本兼治,具有卓越的效果。

参考自赵天宇,郭敬,王明琦等.《仝小林以黄芪为主药辨治糖尿病并发症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 2015,34 (11):8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