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风险分析(糖尿病风险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注意:血糖高,肝癌风险更大,糖友警惕肝病癌变,需做好3件事
70岁的李叔患糖尿病已经10年,但因为坚持按时复诊和吃药,所以血糖一直都控制得不错。
近一个月来,李叔发现自己不时右上腹疼痛,而且经常犯困、乏力和食欲不振。于是在复查的时候,李叔将这些症状告诉了医生。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告诉李叔,他的这些症状是由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弄不好有可能会演变成肝癌。
李叔一脸疑惑:“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怎么引起的?这么可怕的吗?”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但是,糖尿病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还会变成肝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肝脏疾病更容易癌变数据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75%的患者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为28%-70%。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会使糖友的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肝酶水平、炎症因子进一步恶化,增加肝脏相关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一项中英科学家针对51万人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肝癌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对50万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最开始,这50万名参与者都没有肝癌或慢性肝病史,但是有5.8%的参与者是糖尿病患者。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糖尿病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肝病风险明显更高。其中,肝癌风险上升49%,肝硬化风险上升81%,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上升了76%,酒精性肝病风险上升了114%。
显而易见,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最高。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参与者来说,肝癌、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也随着血糖的上升而上升。其中,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就上升7%。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那么肝癌风险将会增加4倍。
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发生肝病,甚至肝癌呢?一般来说,从脂肪肝到肝癌,中间还要经过肝炎、肝硬化两个步骤。
当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就会不断地被一层层厚厚的脂肪覆盖,不断受到刺激,慢慢地就会开始发炎,然后演变成肝炎。
肝炎一直发作,就会引起肝脏内纤组织增生,发展为肝硬化。随着肝硬化的发生,人体的环境和免疫系统进一步紊乱,使变异细胞无法被正常清除,就会发生癌变,最终导致肝癌。
那么,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应该怎么预防肝病癌变呢?
- 1.发现可疑症状要及时检查。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会出现上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脏肿大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脂肪肝筛查。
- 2.调整生活方式,吃动结合。
在饮食上要避免高热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方式,做到低热量、低脂肪、高膳食纤维。
管住嘴,还要迈开腿,合理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自行车、体操、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将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超重和肥胖。
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的1-2小时,每次约半小时到1小时,一周3次或以上。
- 3.合理选择降糖药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肝脏损伤较小的降糖药,或者使用治疗脂肪肝的药物,也可以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但一定要谨听医嘱,不能私自用药。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对身体的伤害是全方面的。所以,糖友们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按时吃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诊,以免发生了肝病却不自知,造成严重后果。#清风计划##关注她健康##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血糖高,肝癌风险大》.人民网-生命时报.2018-10-17
[2]《留神!一半脂肪肝患者是糖尿病前期》.健康时报.2018-11-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高血糖,增癌症风险
近期,大庆研究(我国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进行的一项领先全球的糖尿病预防研究)长达30年随访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并进展为糖尿病,都会增加癌症风险。
研究发现,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发病率分别为每千人每年6.06、6.77和7.18人。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风险分别增加77%和2.34倍。一旦糖耐量受损进展为糖尿病,患癌症的风险就会加倍。
这些发现表明,当高血糖达到一定水平时,会有更强的致癌作用。
研究显示,在血糖波动大的人群中,血糖水平的升高与癌症的发生显著相关,但在血糖波动小的人群中没有发现这种关联。这提示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可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预防。
研究还发现,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的增加,而非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与癌症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这提示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患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过,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相比,进展为糖尿病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更大。
文/杨进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少患病风险?专家科普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介绍,糖尿病确实和遗传有一定关系,很多研究显示,如果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或者直系亲属当中有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但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2型糖尿病的遗传背景更强。
后天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最主要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郭立新介绍,遗传因素我们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生活方式里,第一个要关注的是肥胖,肥胖对于糖尿病,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和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一旦出现,糖尿病患病风险将增加6~20倍。而且随着肥胖的加剧,糖尿病风险进一步升高。
另外一点是运动,如果进行规律、合理的体育运动,保持身体机能处于非常好的状态,或者增加体内肌肉量,减少脂肪量,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手段。我们倡导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筛查,这样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的糖代谢异常,或者糖尿病前期,我们可以进行及时干预,所以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果我们坚持正确、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史迎春)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