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10多年了(糖尿病10严重吗)
得了糖尿病,有活过10年的吗?看网友的评论引起万千共鸣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祝大家事事顺遂
01
一个男的,糖尿病患者,患病已10年有余。他曾在网上发帖询问,是否有其他糖尿病患者活过了10年。没想到,他的帖子引起了万千网友的共鸣。有网友评论说:“我也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已经过了10年,虽然生活不易,但我从未放弃希望。”另一个网友则表示:“我妈妈也是糖尿病患者,她坚持治疗,现在身体还不错,我很为她骄傲。”这位男士看完这些评论,心里倍感温暖,也坚定了自己与病魔抗争到底的决心。
02
03
今天在医院体检,听到医生说我的血糖有点偏高,心里一阵紧张。无意间看到一位大哥在角落里自嘲地说:“得了糖尿病,有活过10年的吗?”大家听后都笑了,但他话锋一转,认真地说:“不过,我也想问问,有哪位大哥大姐活过10年的,能分享下经验吗?”说完,周围的人纷纷沉默,只听他接着说:“因为等下我会少一颗胰岛素针,我憋的焦虑都要出来了。”大家都忍不住笑了,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04
05
以前我患病时,医生说我这个糖尿病可能难以根治,生活琐事都要小心翼翼;现在病友们说他们坚持治疗,有的已经超过10年依然健康生活。这种对比真是让人感慨,以前那个对我不闻不问,只顾自己的病友,如今却能活过十年,这恐怕就是健康的真正含义吧。这才是真正的人生逆转呢!
06
07
得了糖尿病,有活过10年的吗?看网友的评论引起万千共鸣,生成评论: 十年糖尿病路,酸甜苦辣尽尝。每天监测血糖,按时服药,饮食控制得小心翼翼。有时候真的想问,这漫长的战斗,真的能挺过十年吗?看到大家的留言,我仿佛找到了战友,同病相怜的我们,互相鼓励,一起加油。希望有一天,医学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希望,让我们都能健康地活过这个十年,甚至更长!加油,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08
09
得了糖尿病,咋的?熬不过10年可以不熬,大把人等着去挑战这个难题呢。我国最不缺的就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政府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勇敢面对疾病,争取在两班倒的生活中找到平衡,让更多人能够战胜病魔,活出精彩人生。
10
11
【评论标题】:糖尿病患者的坚持与希望,看他们如何战胜病魔 【评论正文】: 糖尿病确实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但看到这些网友的分享,我深感鼓舞。有人已经活过了10年,甚至更久,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科学的治疗,糖尿病并不是绝症。那些在病痛中依然乐观面对生活的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令人敬佩。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至于那些质疑和怀疑,我想说,生活不易,每一个努力生存的灵魂都值得尊重。愿我们都能在病魔面前不屈不挠,活出自己的精彩!
12
13
糖尿病折磨了我十年,每天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饮食,生活变得无比艰辛。看着家人为我担忧,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有时候真想问,得了糖尿病,有活过十年的吗?今天看到网友们的评论,才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我们都在这个漫长的战斗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虽然生活不易,但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我们就能继续前行。祝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战胜病魔,迎接美好的未来。
14
15
我有个亲戚得了糖尿病,刚确诊那会儿也是满心绝望,但后来听说有个患者坚持了十多年,如今身体各项指标都控制得很好,这让他重燃了希望。那患者也很认真地学习了糖尿病的知识,饮食、用药都做到了位。我亲戚看完这个案例,也下定决心要和病魔抗争到底,生活还是要继续,对吧?
16
17
前几年查出糖尿病,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感觉生活都没有了色彩。那天在社区医院复诊,医生告诉我病情已经恶化,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时候,有个患者姐姐,她告诉我她有10年病史了,依然坚强地活着,她鼓励我要有信心,不要放弃治疗。我感慨万分,觉得有她的陪伴,我的路也不会那么孤单。重点是,她给我分享了她的一些养生心得,我现在都坚持着。虽然现在病情还是不稳定,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总会有一天,我能像她一样,活过10年,甚至更久。加油,病友们,我们一起加油!
18
19
有了糖尿病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什么都要小心翼翼,饮食、作息都得跟着调整,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行走在钢丝上,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深渊。看着同龄人轻松自在的生活,我心里满是羡慕。我说一个做一件事,身体就累得不行,我脾气又不好,每天都在生气中度过,生活过得心累。得了糖尿病,我得到了什么呢?我原本的生活自从确诊后就彻底改变了。刚开始治疗的时候还和医生吵了一架,真是无语至极。
20
对于本期话题,大家有什么想聊的吗?
朋友们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吧
大家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10年的糖尿病,竟然自行“痊愈”了!这到底是福是祸?
现象重要还是本质重要?
前天跟大家分享了“俄罗斯降糖5号”的例子,血糖控制良好的背后,是副作用的风险。如果一味地追求降糖效果,就可能掉进商家虚假宣传的陷阱。
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个患糖尿病十几年的糖友,竟然自行“痊愈”了,现象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为了保护隐私,就用“张洁”这个化名吧。
张洁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患病10年的老糖友。
作为人民教师,张洁对自己要求严格,这种自律也表现在她对待疾病的态度上 。
自从10年前确诊糖尿病之后,她就像一名令行禁止的士兵一样,开始了与糖尿病的顽强作战 。她按照医生的要求,严格控制饮食、每天坚持锻炼、按时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血糖。
在这种严格管理下,张洁的血糖也像一名优秀的学生一样 ,控制得很理想。
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张老师有时也会感到一丝疲倦。她经常跟同事倒苦水:“这糖尿病简直像个牛皮糖一样甩不掉!学生都有毕业的时候,糖尿病什么时候才有办法彻底根治啊!”
想不到,这个愿望居然真的实现了!
今年年初的时候,张洁开始经常感觉心慌、出汗、饥饿感。张老师也是一名老糖友了,根据经验,她判断自己是出现了“低血糖”。拿血糖仪一测,果真如此。
一次两次可能是偶然,但是自那以后,张洁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难道是因为自己控制得好,糖尿病改善了?由于今年带毕业班,工作比较忙,张老师也没时间上医院咨询,就自己把降糖药给减量了,后来看血糖也没有升高,索性就完全停掉了。奇怪的是,血糖也没反弹。
难道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的糖尿病“逆转”了?
可张老师却觉得有点不对劲:降糖药是停了,血糖也不高,可是感觉自己的状态却变差了。整天总感觉乏力、提不起精神、胃口也不好,而且格外怕冷。家人也觉得她气色不太好,面色看上去有些浮肿、蜡黄。
难道是血糖仪坏了?张老师又借了小区邻居血糖仪来对比,完全正常。她觉得可能是自己工作太劳累了,毕竟活生生的血糖数字摆在面前,既不高也不低,能有什么问题。
直到有一天,张老师早上上完厕所起身的时候,突然眼一黑晕倒了!幸好家人及时发现,马上打120把她送到了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张老师的血糖的确不高,但血压、血钠均明显低于正常。
医生考虑她这次晕倒的原因是“体位性低血压”。
但是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却不清楚。因为张老师平时的血压是完全正常的,以前也从来没出现过低血压的情况。
急诊医生觉得这背后还有潜在的病因没有发现,就把张老师收进了住院部进一步检查。
住院后经过检查,发现张老师有几种激素的水平明显降低。再进一步查找原因,发现她大脑的垂体上有个梗塞灶。
至此真相大白:张老师是得了“糖尿病自行缓解综合征”。
经过3周的治疗,张老师乏力、怕冷、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脸色也恢复了正常。
但与此同时,她的血糖又开始升高了。重新用上降糖药后,血糖慢慢达标了。
张洁糖尿病“痊愈”的梦幻破灭了,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仿佛从来没有改变过。
但“糖尿病自行缓解综合征”又是一种什么病呢?
糖尿病自行缓解综合征,也叫“Houssay综合征”。Houssay是阿根廷的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最先发现了这个病,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说到这个病,一切还得从大脑中那个小小的“垂体”说起。
垂体位于大脑底部,形状近似椭圆形,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重约0.6克,相当于一粒豌豆大小。
垂体个头虽小,却“位高权重”,是掌控人体内分泌的“总司令”。
它每天要分泌多种重要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等,对身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的功能进行调节,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当腺垂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病变时,它所分泌的相关激素就会减少。这些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当它们的分泌减少以后,就会导致病人血糖降低及“三多一少”糖尿病症状消失。
张老师的糖尿病之所以不治自愈,就是因为垂体发生了梗死,也就是发生了“垂体卒中”,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升糖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所以,张老师的血糖虽然恢复了正常,却并不是什么好事。背后的真相是“垂体卒中”掩盖了“糖尿病”。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遇到反常的情况,不要麻痹大意,以免耽误了真实的病情。
糖尿病10年了,血糖突然恢复正常!医生却说,病情加重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十多年,血糖突然恢复正常,按理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可医生的反应却让人摸不着头脑:病情加重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样的事情并非罕见,甚至在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血糖假性正常化”。它往往不是健康的信号,而是隐藏着更深的危机。
血糖突然变正常,真的是好消息吗?先别急着高兴,反常的现象往往藏着问题。就像你看到一条干涸的河流突然涨满了水,第一感觉可能是雨水来了吧。但如果旁边没有下雨呢?你就得想,是不是上游的堤坝崩了。
血糖突然恢复正常,也可能不是“雨水”的功劳,而是“堤坝”出了事。
很多长期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超过10年的老糖友,身体的代偿能力会逐渐下降。所谓“代偿”,就是身体在疾病初期还会努力调节,试图维持正常状态,但时间一长,精疲力竭,调节能力就会减弱。
这时,血糖可能看起来正常了,但背后的原因却是胰岛功能已经彻底衰竭,身体根本没能力再产生过多的血糖,而不是糖尿病好了。
为什么血糖恢复正常反而意味着病情加重?这里我们得稍微“刨根问底”一下,聊聊血糖调节的背后机制。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在于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简单来说,胰岛素是个“搬运工”,它负责把血液里的糖分搬进细胞里供能。
如果胰岛素“不听话”或者“搬运工”数量不足,血糖就会积累在血液里,形成高血糖。
但长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会随着时间逐渐衰退。当胰岛彻底“罢工”时,血糖可能会出现假性下降。
这种现象有点像工厂关闭后,生产线停止了,表面上没有废气排放了,但实际上工厂已经彻底瘫痪。
这种“假性正常化”往往还伴随着其他危机,比如体重急剧下降、酮症酸中毒等。
尤其是1型糖尿病或长期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突然下降,却出现乏力、口渴加重、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已经进入了危险的代谢失衡状态。
老王是我的一位老病人,55岁,糖尿病已经跟他“纠缠”了12年。
平时他血糖控制得并不好,空腹血糖常年在10-12之间,偶尔还会飙到15。可有一天,他来复诊时,血糖竟然降到了6.5!他一边乐呵呵地告诉我:“医生,我是不是快好了?”一边还得意地说:“最近都没怎么吃药,血糖自己就正常了!”
但我一看他的脸色,就觉得不对劲。他整个人瘦了一圈,眼窝深陷,走路都没什么力气。
于是我赶紧给他做了几项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为零,尿液里还查出了大量酮体。
这意味着什么?老王的身体已经进入了糖尿病晚期的“胰岛功能枯竭”阶段。他的血糖降下来,不是因为病好了,而是因为身体已经失去了调节能力,连高血糖都“维持”不住了。
血糖“自愈”的背后,可能是哪些危险信号?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发现血糖突然恢复正常,一定要警惕以下几种情况:
体重骤降
如果在短时间内体重快速下降,很可能是脂肪和肌肉组织被过度分解,身体“烧自己的油”来维持能量。
这往往是代谢紊乱的表现。
酮症酸中毒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是糖尿病晚期相当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有烂苹果味,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多尿、多饮、乏力加重
即便血糖看起来正常了,但如果这些症状反而加重,那就说明身体的代谢已经出了问题。
并发症的加速发展
血糖突然正常,可能掩盖了一些并发症的进展,比如肾功能衰竭、神经性病变等。
糖尿病的管理其实是一场“持久战”。
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吃甜食、不喝糖水,血糖就不会高;但糖尿病的控制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还要全面管理血压、血脂、体重、饮食和运动。
就像一辆车出了问题,不仅看油表,还得看发动机、刹车系统、轮胎是否正常。很多糖尿病患者忽视了这一点,觉得血糖一降就万事大吉,结果反而让病情更加恶化。
定期体检,动态监测胰岛功能
不要只盯着一个数字看,尤其是长期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胰岛素释放功能、C肽水平等指标,了解胰岛的“工作能力”。
关注体重变化和代谢状态
突然瘦了,不是减肥成功,而可能是身体“吃自己”。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体重的变化比血糖的数据更能反映问题。
个性化治疗方案
每个人的糖尿病都不一样,不要盲目跟风吃药或调整用药。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保持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运动、作息规律是糖尿病管理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即使血糖看起来正常了,也不能放弃这些基础管理。
糖尿病这种病,虽然名字里带“糖”,但它的本质是代谢系统的全面紊乱。这让我想起一个历史故事:古代欧洲的铅中毒。很多贵族用的餐具是铅制的,时间一长,他们的身体逐渐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精神错乱、肾衰竭等,但当时的人并不知道是铅的问题。
糖尿病就像那个年代的“铅”,如果我们不去深入了解它的本质,可能会被表象迷惑。
结语糖尿病是一场漫长的战斗,血糖的波动只是表面的风浪,真正的暗流是身体深处的代谢变化。血糖突然恢复正常,不一定是“柳暗花明”,可能是更大的危机的前兆。糖尿病患者需要做的是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管理,避免被假象蒙蔽。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内分泌学与代谢》医学出版社
王建华等,《糖尿病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相关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