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打胰岛素日常(糖尿病打胰岛素能喝酒吗)

重症医学 0
文章目录:

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

如何正确注射

胰岛素?

对全球4.63亿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注射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胰岛素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过高带来的各种健康问题。然而临床数据显示:超约6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注射不规范,65%的血糖波动源于不当注射技术,那些被忽视的胰岛素保存、注射部位选择、日渐增生的皮下硬结等,正悄悄吞噬着降糖效果

因此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确保血糖平稳至关重要。

如何保存胰岛素

胰岛素保存应避免受热或阳光照射,防止震荡。对于已开封的瓶装胰岛素或胰岛素笔芯可在室温下(25℃以下)保存,保存期为开启后28天内,且不能超过保质期,可在瓶身标注开封日期。对于未开封的瓶装胰岛素或胰岛素笔芯应储存在2℃-8℃的环境中,切勿冷冻。

胰岛素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选择

注射部位应选择皮下脂肪丰富且神经、血管分布较少的部位,以减少注射疼痛感。避免在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肿溃疡或感染的部位注射。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分别为腹部(耻骨联合以上约1厘米、最低肋缘以下约1厘米、脐周2.5厘米以外的双侧腹部)、大腿外侧(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部分)、上臂外侧(双侧上臂外侧的中1/3部分)和双侧臀部外上侧。不同的注射部位吸收胰岛素的速度快慢不一,腹部最快,其次依次为上臂、大腿、臀部。

注射部位轮换

轮换注射部位能有效预防皮下脂肪增生(硬结),轮换方式分大轮换和小轮换两种,大轮换为每月在不同部位之间进行一次轮换,即腹部、手臂、大腿、臀部之间的轮换。小轮换为每次在同一注射区域内进行轮换(同一部位的不同注射点)。将胰岛素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按一定方向轮换。无论在任何部位注射,每次的注射点都应与上次的注射点间隔至少1cm。

如何注射胰岛素

通过规范的操作

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吸收效率

3.1注射前准备

注射前应提前30分钟取出放在室温下复温,避免低温刺激引发疼痛。清洁双手,核对胰岛素剂型、剂量、有效期,检查药液有无结晶、浑浊、颜色变化等异常现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硬结、脂肪萎缩、瘢痕、感染、水肿、炎症等,如有需避开。

3.2摇匀

预混胰岛素使用前应将笔颠倒摆动数次,直至产生白色混悬液为止。具体做法为:将胰岛素笔平放在手心中,水平滚动10次并持续5s,然后通过肘关节和前臂的上下摆动,上下翻动10次并持续10 s,使瓶内药液充分混匀,直至胰岛素转变成均匀一致的云雾状白色液体,如果药液中仍有晶状物,则重复该步骤。

3.3排气

每次使用前及更新笔芯后均应排尽笔芯内空气。注射前,将剂量调节旋钮拨至2U,针尖向上直立,手指轻弹笔芯架数次,使空气聚集在上部后,按压注射键,直至一滴胰岛素从针头溢出,即表示驱动杆已与笔芯完全接触,且笔芯内的气泡已排尽。根据医嘱调节剂量至所需刻度。

3.4注射部位消毒

用75%酒精以注射点为中心由中间向周围消毒皮肤,直径约5cm左右,凡酒精擦拭过的范围,不要再重复擦拭以减少污染。待酒精挥发后再注射。禁用碘伏,以免破坏胰岛素活性。

3.5注射手法

短针头(4-6mm)垂直进针,大部分患者无需捏皮;若使用8mm以上针头或消瘦者,需捏皮并45°角进针,缓慢推药,以降低肌肉注射的风险。捏皮是用拇指和食指(或加上中指)捏起皮肤,避免用多个手指捏起肌肉层。

3.6拔针

胰岛素注射后针头应停留10s后拔针,避免造成漏液,影响注射的剂量。如捏起皮肤注射,注射完毕应先拔出针头,再松捏皮。

3.7针头的处理

重复使用针头会增加感染、硬结风险,且涂层磨损会导致疼痛。注射后应单手回套针帽后及时卸下针头,丢弃于专用容器,避免刺伤自己和环卫工人。

总之,规范胰岛素注射是血糖管理的关键防线。正确的保存、轮换与注射操作可显著提升疗效。胰岛素需严格遵循温度要求保存,注射部位应科学轮换避免硬结,消毒、进针角度及针头停留时间等更需精准把控。牢记“一查二摇三排气”的注射原则,杜绝针头重复使用,定期评估注射部位。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操作,不仅能减少漏液、感染风险,更能确保胰岛素吸收稳定,助力血糖长期达标。科学注射,细节决定控糖成败!

转自:护享长征

胰岛素注射是个“技术活儿”,这些要领要知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朋友都面临着糖尿病的困扰。为了控制血糖,医生会建议患者注射胰岛素。但胰岛素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麻烦,如注射部位不当可能引起皮下脂肪萎缩、剂量把握不准血糖忽高忽低,危及健康。所以糖友一定要掌握胰岛素注射的基本功,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认识药物分类,正确选用是关键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用的是哪种胰岛素,胰岛素可分为:

1.速效。餐前皮下注射,起效快(约15分钟),作用时间短(2—5小时),适用于餐时血糖控制及高血糖的应急处理。常见品种: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等。

2.短效。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起效较快(约30分钟),作用时间较短(3—8小时),适用于一日多次注射方案中餐时血糖的控制,常见品种:普通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等。

3.中效。可单独使用或作为基础胰岛素与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混合餐前使用。常见品种: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等。

4.长效。注射后体内药物浓度相对稳定,无明显高峰,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每日注射1—2次。

掌握注射要领,安全使用有门道

在注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准确把控剂量以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是3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1.注射部位。常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有腹部、大腿前外侧、臀部和上臂后侧,这些部位的皮下脂肪层厚度和血流丰富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通常,腹部注射吸收速度最快,大腿和臀部次之,上臂则相对最慢。无论选择哪个部位进行注射,都应避免在同一“点”重复扎刺,以防止局部脂肪萎缩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较为松弛,在注射时应轻轻提起皮褶,并垂直进针,以避免药物误入肌肉层,从而影响吸收效果。

2.注射剂量。剂量的控制同样至关重要,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根据饮食、运动等实际情况,准确分配全天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切记不可擅自增减剂量,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影响治疗效果。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剂量,务必先咨询医生,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3.注射要求。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注射前后应洗手,对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并且每次注射都应使用新的针头,以严防感染。同时,还要确保胰岛素在适宜的环境中储存,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以确保其疗效。

来源:摄图网

警惕并发症,未雨绸缪免后患

尽管胰岛素注射能有效控制血糖,但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提高警惕。其中,低血糖是比较常见且危险的急性并发症,表现为饥饿、乏力、心慌、出汗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要立即口服糖水、糖果等,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并及时就医。

平时要准备好应急的食物,随身携带糖果。此外,还要注意其他如注射部位感染、脂肪萎缩、胰岛素抵抗等慢性问题的发生,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

把握监测要点,血糖控制更精准

在胰岛素治疗中,坚持定期、规律地测量血糖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样做,患者可以准确把握血糖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为药物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在监测过程中,患者应特别注意规范操作血糖仪,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如实记录血糖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除了日常的自我血糖监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还需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机体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它能为评估胰岛素治疗效果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视角。

此外,要实现血糖控制目标,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还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与医护团队保持密切而长期的配合,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来源丨《家庭医药》2025年4月 第8期

作者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陈丽丽

编辑丨李家华

校对丨刘松雨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刘林明

注射胰岛素的糖友,这5件事务必注意

胰岛素被人称之为治疗糖尿病的“核武器”,只因它的降糖效果强,没有胰岛素降不下来的血糖。但现在,胰岛素已经成为了治疗糖尿病的常规武器,滥用胰岛素的现象也很常见。

所以,我今天写给正在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人们这篇文章,希望下面的5件事你务必能注意到。

一、胰岛素不是万能的

胰岛素从“核武器”变成常规武器,有医生的原因,也有患者的原因。有的医生过于追求快速降糖,以显示自己的医术高超。这些医生对本可以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人也使用了胰岛素,这是导致胰岛素使用泛滥的一个原因。对于患者来说,不经常到医院复诊,有的情况是医生暂时给你使用了胰岛素,等血糖下降后会重新制定控糖方案,但患者打完胰岛素就在外面重新买下,也不到医院复查,这是胰岛素使用泛滥的另一个原因。

实际上,胰岛素根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也有其使用适应症,不能盲目使用啊,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二、胰岛素种类繁多

目前,胰岛素至少有速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预混、双胰岛素等类型,还有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组成的复合制剂如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等,每种胰岛素的降糖目的都不一样,不能混用,更不能乱用。我见过好几个糖尿病人,预混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一起打,也见过这次买的是这种胰岛素,下次又变成了其他厂家的胰岛素等等。

胰岛素可不是二甲双胍,乱用会出现大问题的。因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人务必搞清楚自己的胰岛素类型,必要时每次找你的主治医生开胰岛素。

三、胰岛素针头必须勤换

经常有糖友告诉我:“田医生,我的胰岛素笔坏了,打不出胰岛素来了。”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先问他们多长时间没有换针头了。很多糖尿病人打完一次胰岛素才换一次针头,这样真的不行。

胰岛素针头必须勤换,正常应该是打一次换一次,长期不换针头能带来注射疼痛感,还可能堵塞针管,还以为是注射笔坏了呢。

四、胰岛素的储藏

已经开始使用的胰岛素常温下保存即可,室温30摄氏度以下,不要太阳直射。未使用的胰岛素要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但不能冷冻,否则胰岛素就失去降糖活性了。

很多糖尿病人是不管已经开始使用的胰岛素,还是未开封的,一律都在冰箱里放着,这很不科学。注射“冷”的胰岛素不仅能引起疼痛,还会降低降糖效果的。

五、胰岛素不能随便停用

有的糖尿病人爱走极端,有时候会突然停用胰岛素。虽然胰岛素不会成瘾,突然停用胰岛素不可能出现“戒断综合征”,但突然停用胰岛素可能使血糖失控,有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所以还是非常危险的。故停用胰岛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结:本质上胰岛素和其他的降糖药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糖尿病人要掌握正确使用胰岛素的方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