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治疗药物)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该怎么治疗?有什么注意事项?

#秋日生活打卡季#

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发生心梗和脑梗的风险很高,应该怎么治疗和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呢?

1,首先,要强调健康生活习惯,例如要合理饮食(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含糖量太多的食物、不要吃太咸、不要吃太肥腻的食物、多吃蔬菜等)、增加运动、把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病)、不要大量喝酒、努力戒烟等。这是降低血压血糖的安全有效的措施。

2,第二,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好好控制血压,糖尿病人的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 mmol/L以下。该用药时就要用药,并且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要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拒绝用药,更不要等出了问题才临时抱佛脚去吃药,那个时候吃药就晚了。

降压药应该重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这两类药物能够有效降压、保护心脑肾、并且还可能对血糖产生有益的影响。

3,第三,谨遵医嘱好好控制血糖,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更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4,第四,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所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脂,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1.8 mmol/L就应该应用他汀,努力把胆固醇降得更低一些。

简单地讲,预防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建议40岁以上的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的人吃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 mmol/L之内。

上面这四个方面,只要长期坚持做到,就能够把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糖尿病科普#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怎么治?降糖清眩方:益气养阴、补肾填精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891篇

大家好,有人问自己糖尿病同时血压高有没有能少吃西药或代替西药的中药方。

给糖尿病同时高血压的中医方法,首先我们要看看按照中医的理解,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是什么原因。这两个疾病有无相似或相同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疾病范畴,病机主要是阴津亏虚,燥热偏盛,核心是阴虚湿热内蕴,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且阴虚可生内热,燥热可灼伤肾阴,两个因素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而高血压呢,属于中医眩晕症、头痛范畴,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失衡导致的。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而肝肾阴虚,肾水不能涵养肝木,阴虚不能推动阳气,阴虚则阳气相对亢奋,还得不到制约,阳亢会上泛于头窍而出现眩晕、头痛。

所以总结来看,可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因为糖尿病的阴虚为本,阴虚不敛阳,肝阳上亢引起。

而中医里肝肾同源,肾水不足,则肝木没有肾水的涵养,肝阳亢奋,还会盗取下面肾水,久之肝肾更虚。肝阳上亢,乃至化风,虚阳和风邪上扰清窍,所以出现眩晕、头痛。

肾水不足,水火不相济,就会导致心火亢盛,火扰心神,或肝火扰心,所以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睡觉不好乃至失眠。

按照五行理论,肾属水,肝属木,水木相生,肾和肝属于母子关系,因此唯有肾水足可涵养肝木,肝木调畅,气机舒畅,则诸症均好。

从病理胡桑,母病及子,子病犯母,肾虚会导致肝失所养,引起肝阴不足,阴虚而阳亢,肝阳亢奋,所以眩晕血压高。

肝失所养,疏泄异常,让肾之固摄异常,津液直达膀胱,大量水谷精微下泄,引起肾阴,尿液血糖高,这就是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的同时高血压的也很常见,反过来也一样,高血压也会引起后期合并糖尿病。

好,现在搞清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病因,调理思路就出来了,因为二者的主要阴虚,所以养阴为根本大法,要立足于解决糖尿病消渴这个思路同时解决高血压的问题,依据古今中医文献结合几十年的临证经验,中医以滋补肾阴为基础,拟定出下面的经验方降糖清眩方,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生地黄、丹参、牛膝、山药、麦冬、葛根、天花粉、天麻、钩藤。

这个方子里,山药可养阴生津、补肾固精。天花粉能养胃生津,清肺润燥,这俩药是治疗消渴症的要药,共为君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能养阴润燥生津,二者配伍能一个走肾、一个走肺,让金水相生,上下可济。葛根解肌退热,滋润筋脉。丹参活血化瘀,二药相合可相互促进,共为臣药。

天麻、钩藤组成天麻钩藤饮,是调理肝阳上亢的经典方,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天麻可平肝熄风止痛,二药是治疗眩晕的要药。

牛膝作为阴经验,滋补肝肾、强健筋骨,导药(火、血)下行。

全方诸药能益气养阴、补肾填精、平肝熄风,可同时调理糖尿斌合并高血压。这个方子重在益肾,标本兼顾,整体施治,所以降糖降压效果好。

如果血瘀严重,可加三七粉、鬼箭羽。

同时生活饮食上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急躁易怒,不焦虑,不抑郁,合理膳食,少钠盐摄入,不喝酒不抽烟,坚持有氧运动,减轻体重。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10年第8期《 山东中医杂志》吕育才等文章《郭宝荣辨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经验》。#春日领好运#。

糖尿病+高血压,有一个基础方

小编导读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两种病,现多见于临床。若单独而论,这两种病也时常让人觉得棘手,治疗起来有一定难度。若两种病合并起来,那岂不是难上加难?虽说有难度,但不要怕,总会有解决办法。我们就来看看于世家教授是怎么对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吧。

01 病因病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为主,兼有气虚、阳虚;标实为痰浊、血瘀、热邪等交互为患。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干多饮、多食、消瘦、眩晕、头痛、心烦易怒、耳鸣、失眠多梦等。

02 辨治经验

在临证治疗中,于世家教授多以平肝潜阳为主,配合补益肝肾、清热泻火之法。方选天麻钩藤饮为主方加减。方中天麻平肝阳,息肝风,善治眩晕;钩藤清肝热,息风止痉;二药相伍以平肝息风。石决明平肝潜阳;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牛膝引血下行,以利肝阳的平降。益母草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利水,入心、肝二经,与牛膝配伍既可引血下行,又可使火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而且在《本草汇言》中特别提到益母草能治“血贯瞳仁及头风眼痛”。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二药配伍牛膝可以加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以解失眠多梦之症。诸药配伍,共奏平肝潜阳、补益肝肾、清热泻火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之高血压患者。

于世家教授注重辨病、辨证、辨人施治,治疗时注意个体差异,依据不同患者的自身情况在组方上灵活变通、随症加减。本病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兼有其他证时,可随症加减。

如兼有阴虚证,可表现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口燥咽干者,可加养阴生津之沙参、麦冬、玉竹;失眠多梦者,可加黄精、珍珠母、酸枣仁、远志等。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肾,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精不但具有降压作用,还有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降低血糖的作用;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珍珠母亦有降压的作用;酸枣仁有养心益肝、安神之功效;远志有安神益智的作用。潮热盗汗者,可加滋阴潜阳、退热除蒸之鳖甲,凉血除蒸之地骨皮,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生地黄。

如兼有瘀血阻络证,可表现为四肢麻、凉、痛甚,可加入丹参、赤芍、川芎。丹参有活血通经之功,与原方中的牛膝配合应用,有活血通经、养血安神、引血下行之功,遵从了古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赤芍有活血通络之用;川芎行气活血,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之意。

如兼有阴阳两虚证,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后背畏寒、四肢欠温、夜尿频数等。因阴阳互根,相互依存,所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治疗不当,过用苦寒伤阳之品,终致阴阳两虚。于世家教授善用巴戟天、菟丝子等温和之品,而不选肉桂、附子等峻补之品,治疗阴阳两虚证时选用枸杞子、山茱萸以滋阴助阳,以期“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而选用巴戟天、菟丝子补阳,则体现了“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如兼痰湿证,加用泽泻、猪苓、车前子等以利尿祛湿,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存在很多肥胖的患者,而“肥人多痰湿”。

综上,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以平肝潜阳、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宁心安神等,从而使诸症消失、血压下降。同时,于世家教授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只重视血压是否达标是不够的,更要注重降压过程中血压是否平稳,从而减少脑卒中等终末事件的发生率。

验案举隅

孙某,男,58岁。因“头晕、头痛1年余”就诊。

患者素体虚弱,3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曾口服消渴丸及二甲双胍(具体用量不详)治疗,后自行停药,亦未监测血糖。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遂来就诊。

入院时症见:口渴多饮,乏力,面红目赤,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查体:血压148/95mmHg,双足背动脉搏动尚可,舌红,苔黄,脉弦细。

理化检查:随机血糖1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6%;血常规正常;尿糖阴性;便常规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肝、胆、脾彩超无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消渴;眩晕(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

治法:平肝潜阳,宁心安神。

处方:天麻30g,钩藤30g,石决明20g,杜仲25g,桑寄生25g,牛膝25g,菊花25g,白芍15g,丹皮15g,珍珠母50g,茯神15g,夜交藤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西药治疗予拜阿司匹林0.1g,每日1次,口服;甘舒霖30R注射液,早10U、晚8U,饭前30分钟,皮下注射。

治疗3天后,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细诸症,监测血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故原方去珍珠母、茯神、丹皮,加熟地黄15g,黄精40g,枸杞子25g。

继服6剂好转,遂停服中药。

出院后,随访2个月,症状无加重。

按语:本案患者久病体虚,消渴日久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从而导致面红目赤、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弦细诸症。治疗时于世家教授采用平肝潜阳、宁心安神的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服药3天后,头晕头痛明显缓解,而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舌红少津之阴虚证明显,故加入黄精、枸杞子、熟地黄补益肝肾,养阴填精。

好书推荐

梁国卿、陈晶、于世家,辽沈糖尿病三位大家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

《益气活血治消渴:辽沈糖尿病三杰经验集》

本书总结了辽沈地区治疗消渴病著名的三位名老中医梁国卿、陈晶、于世家教授的学术经验。梁国卿教授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重视气和脾肾在人体活动中的作用。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以补脾益气为本,慢性疾病除重视培补脾肾外,还重视益气活血等。基于梁老独特的学术思想,现代医家陈晶教授、于世家教授传承这一理论并加以发挥,在治疗消渴病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本书将三位享誉辽沈地区的名家治疗消渴及杂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典型病例加以挖掘整理、传播,对现在及今后的临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益气活血治消渴——辽沈糖尿病三杰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郑曙琴 高天舒 王丽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