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机理(糖尿病机理及中医治疗方案)
人不会无故患上糖尿病?研究发现:患上糖尿病,背后有4点原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这病,不是走路吹了风,不是吃了两块蛋糕,也不是倒霉撞上的。
人不会无缘无故就得上它。好多来门诊的病人,坐下来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也没怎么吃糖,怎么就得糖尿病了?”说实话,这句话我听过太多次了。
糖尿病的本质,说白了就是胰岛素出了问题。要么是身体分泌得不够,要么是分泌了但用不上。可问题的根子,往往不在胰岛素本身,而是生活方式、体质、环境等多个因素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结果。
它不是某一天突然发作的,而是你身体在默默承受,直到有一天撑不住了。
我接诊过一个五十岁出头的男病人,体型偏胖,血糖一测空腹13mmol/L。他一脸懵:“我也没怎么吃甜的啊!平时喝点啤酒,夜宵吃点烧烤,怎么就糖尿病了?”我只能摇头。
你说他吃甜食了吗?可能真没有。但他长年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这些因素凑在一起,糖尿病不找他找谁?
很多人总以为糖尿病是“甜食吃多了”,但这只是极其片面的理解。真正的原因,远比这复杂。遗传、饮食、压力、睡眠、肥胖、年龄,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是糖尿病的“幕后推手”。
第一,大部分人低估了体重的影响。尤其是腹部肥胖,也就是肚子大,腰围粗。这个现象在中年男性中非常常见,他们常说“啤酒肚”,但其实哪怕没喝酒,只要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有研究表明,腹型肥胖的人即使体重不算超标,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比正常人高出好几倍。因为内脏脂肪会分泌一些影响胰岛素作用的物质,使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一旦胰岛素作用不灵,血糖控制就会失控。
第二,饮食结构的改变,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隐患。现在的人吃得越来越精细,米饭白、面食多、蔬菜少、纤维低、油脂高。这种饮食方式会让血糖波动剧烈,胰岛素频繁工作,慢慢就“累坏”了。
很多习惯一日三餐离不开主食的人,尤其是爱吃精白米饭和面条的,如果不注意配合蔬菜和蛋白质,血糖在体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反复起伏。长此以往,胰岛素的敏感性会越来越差,直至发展成糖尿病。
第三,长期精神压力和睡眠不足,是被忽视的“慢性杀手”。这个点,很多人根本想不到。压力大会导致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升高,这些激素会直接影响血糖的代谢。而睡眠质量差,特别是睡眠时间不足,也会扰乱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机制。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35岁的IT男,身材瘦,没家族史,饮食也不算差,但血糖就是高。我问他最近状态,他说:“项目压力大,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我建议他调整生活节奏,结果三个月后,血糖竟然降了下来。有时候不是吃错了,而是活得太累了。
第四,其实最基础、最根本的一点,是对健康的忽视。很多人明知道身体出了问题,但总觉得“没事,撑一撑就过去了”。血糖高一点,不重视;体检查到异常,拖着不去复查;医生开了药,吃两天就停。久而久之,小问题就变成了大问题。
糖尿病不是一口吃成的,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逆转的。它是生活方式和身体代谢之间的“长期对抗”。你的一点点疏忽,就可能成为它突破防线的缺口。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点叫做代谢综合征。这是一组和糖尿病“如影随形”的问题,比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它们像一台机器的多个按钮,只要按下其中一个,其他的也可能跟着启动。很多人得糖尿病前,其实身体早已“亮红灯”。
还有人说,我家里没有人得糖尿病啊,咋我得了?
确实,遗传不是唯一因素,但它在某些人身上确实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也就是说,别人吃炸鸡没事,你吃就升糖;别人熬夜无恙,你熬夜就出事。这不是不公平,而是你身体的“底子”决定的。
说到底,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它不是突然来的,而是你一天天累积出来的。你吃的每一口饭、睡的每一觉、走的每一步路,都会在未来某天,以某种方式反馈在你身上。你今天怎样对待身体,身体明天就会怎样回应你。
有时候我觉得,糖尿病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生活习惯、身体代谢和心理状态。如果你愿意听身体的声音,它其实早就给过你不少暗示。比如饭后特别困、口干多尿、视力模糊、伤口愈合慢……这些都是信号,只是你没太留意。
很多人是在确诊糖尿病后,才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那个时候,其实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预防窗口。真正的控制糖尿病,不在确诊那一刻,而在确诊之前。
控制血糖,并不等于不吃糖,而是要学会和食物、身体和平共处。不要怕吃,而是要懂得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怎么搭配。
运动也是一样,不需要你去跑马拉松,每天快走30分钟,稳定血糖的效果就已经很明显。规律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这是药物也替代不了的。
很多人问我,吃药是不是就意味着一辈子?我说,不一定,但前提是你得真的去改变。吃药只是控制血糖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根本。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忽视。你如果理解了它的本质,其实并不难控制。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对自己负责。
我见过很多患者,从最开始的恐惧,到逐渐了解疾病,到最后把血糖控制得很好,甚至生活比以前更健康。这让我坚信:糖尿病不是终点,而是身体给你一个重启生活方式的机会。
别再问为什么是我,而是要问:从现在开始,我能做些什么?
控制体重、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情绪管理、睡眠充足、定期检查,这些事听起来普通,却是你最真实、最重要的“护身符”。
糖尿病不会无缘无故来找你,它是你过去生活方式的回响。
你不必完美,但你得开始改变。
参考文献:
[1]李玲,王志勇,刘霞,等.我国糖尿病患病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3):201-205.
[2]张春红,李建新.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0):812-816.
[3]王宏伟,陈志敏.睡眠障碍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2):145-149.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进行控糖治疗,预防并发症。
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大。另外,若长期保持高脂肪、高糖饮食,又缺乏运动,可能引起营养过剩,影响血糖正常代谢,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慢性增高,进而引起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若不能有效控糖,随着病情进展,会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危害身体健康。
确诊糖尿病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血糖药控制病情,比如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该药属于新型的DPP-4抑制剂,可通过葡萄糖依赖性降糖机制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超长疗效,两周服用一次即可,患者用药方便,依从性高,且安全性良好,副作用少,肾功能不全及轻度肝功能不全者也可正常用药。
用药方案上,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HbA1c≤8%,可遵医嘱单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来降糖;若HbA1c>8%,且使用其他降糖药控糖效果不佳,可遵医嘱与泰白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使用,能增强控糖疗效。若患者存在脂肪代谢异常,还可将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使用,能同时发挥降糖和降脂的效果。
建议糖尿病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并配合饮食和运动调理,以达到满意的控糖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降糖药又是怎么降血糖的?(糖友收藏版)
如果你有·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视线模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等问题
欢迎来到上海同仁医院找邹大进教授咨询!!!
糖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降糖药又是怎么帮助我们降血糖的呢?今天就用一个简单的快递员送快递的比喻,给大家讲清楚这个问题。
一、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大部分会变成葡萄糖,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这个过程需要一个 “快递员” 来帮忙,这个 “快递员” 就是胰岛素。
胰岛素负责把葡萄糖(快件)送到各个器官细胞里发挥作用。如果葡萄糖没有被送到细胞里,而是堆积在血管里,血糖就会升高。
根据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理解糖尿病发生的几种情况:
特别瘦的糖尿病患者 :可能是 “快递员” 变少了,也就是胰岛素分泌不足。1 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 β 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损伤等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存在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使得胰岛素分泌量不能满足身体需求,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来运输葡萄糖,血糖自然就会升高。
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会释放一些炎症因子等,使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导致葡萄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一开始,胰岛 β 细胞会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但长期超负荷工作,胰岛 β 细胞功能会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快件)就会堆积,血糖升高。
多年糖尿病患者 :不仅可能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还存在胰岛素抵抗。随着疾病进展,胰岛 β 细胞功能持续下降,胰岛素敏感性也降低,导致葡萄糖(快件)堆积如山,血糖居高不下,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二、降糖药是怎么起作用的?既然明白了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那降糖药又是怎么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呢?还是用快递员的比喻来解释:
控制进食量 :就像减少快件的数量。合理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等热量的摄入,从源头上降低葡萄糖的产生,使血糖更容易控制。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运动锻炼 :可以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直接消耗血糖,同时还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让胰岛素(快递员)工作效率更高,更好地运输葡萄糖(快件)。
增加快递员数量 :比如打胰岛素或者服用磺脲类药物等。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胰岛 β 细胞功能严重衰退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补充体内胰岛素的不足。磺脲类药物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胰岛功能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快递员” 的数量,帮助运输更多的葡萄糖(快件)。
激励快递员积极工作 :比如使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药物。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同时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让 “快递员” 工作更积极,运输葡萄糖(快件)的效率更高。吡格列酮属于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扔掉一部分堆积的快件 :列净类降糖药即 SGLT2 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钠 -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使原本被重吸收回体内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相当于清理掉堆积的快件,同时还有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对心血管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等。
三、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的高血糖原因,因此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如 1 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部分 胰岛功能衰退的2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补充体内胰岛素的不足,以满足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发挥作用。
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可能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来减少 “快件” 数量,同时使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此外,GLP-1 受体激动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多年糖尿病患者 :可能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来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如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身体状况等。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方案。糖友们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这个比喻是不是很形象?大家听明白了吗?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糖尿病的问题,都可以告诉我,让我们一起把血糖稳稳地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