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糯米(妊娠糖尿病能不能吃糯米饭)
孕妇一日三餐都吃粽子 血糖飙升差点害了宝宝
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家住渝中区上清寺的小敏有妊娠糖尿病,端午节当天,因一个人在家,她一日三餐共吃了8个粽子,当晚小敏觉得腹胀难受,头晕乏力,一测血糖,发现飙升至12.5mmol/L,吓得老公赶紧送她去医院。哪些人群要慎吃粽子?孕妇怎么吃粽子才好?昨天,记者采访了新桥医院中医科的赵朝庭医生,他为我们解读了这些问题。
一日三餐吃粽子 孕妇血糖飙升
节日期间,各大超市摆卖的粽子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应有尽有,在原来传统的糯米、绿豆、猪肉馅料上推陈出新,增添了多种新口味,有虾仁粽、咸蛋黄粽、黑糯米粽、蜂蜜粽,还有造型美观的迷你粽等。吃起来更是味道香浓,绵软、淳厚而且鲜美可口。虽粽子好吃,但大量食用可能引发消化不良。
“当时一个人在家,就想偷懒,没想到差点害了自己和宝宝。”昨天,躺在医院的小敏后悔不已,她告诉记者,怀有7个月身孕的她,患有妊娠糖尿病,这几天朋友送了很多粽子给她,前天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干脆选择一日三餐吃粽子,“当时只觉得粽子好吃,又加上孕后期饿得快,一天下来不知不觉竟然吃了8个粽子。”当天晚上,她就觉得腹胀难受,乏力,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还直喊头晕,她老公赶紧给她测血糖,发现飙升至12.5mmol/L。随后将她紧急送往江北区一院接诊,接诊医生表示,当时情况特别复杂,赶紧给她输氧,又打了一些点滴,才慢慢苏醒过来。
黏度高不易消化 吃粽子要注意这四点
哪些人群要慎吃粽子、吃粽子要注意啥?
昨天,新桥医院中医科赵朝庭医生表示,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与油脂。缺乏膳食纤维;肉粽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一般而言,正常人群一天吃,都别超过三个,尤其是肉粽或含猪油的粽子,更不要一次性吃太多。
吃粽子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呢?赵朝庭表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粽子绝不是零食或甜点,千万别让它在餐后出现。不少人在外吃饭会先吃菜和米饭,最后才上粽子,把它当甜点,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难消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别再吃米饭、面条和馒头等。
2.粽子应加热吃。不少市民喜欢把粽子作早饭吃。虽然粽子可以冷食,但会比较硬,应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吃。且早上吃未加热的冷冻粽子,不容易消化,容易胃腹胀痛。
3.别拿粽子当夜宵。粽子属糯米类食物,比较难消化,不宜当夜宵,否则易引发肠胃不适,甚至胃溃疡发作。所以吃粽子应是早晨或中午。
4.不吃过期和发霉变质的粽子,此外,吃粽时应该搭配凉拌青菜、水果沙拉,缓解肠胃不适。
这些人群不宜多吃粽子
饮食提醒
香喷喷的粽子虽然可口诱人,但并非人人都可食用,赵朝庭表示,本身有基础疾病或部分特殊人群,吃粽子的时候更要谨慎,特别是以下六类人群。
1.胃病、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最好不要吃粽子,因为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而且过于油腻的粽子,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胀气,使疾病加重。
2.心血管病患者
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孕妇
孕早期,特别是孕吐反应严重的不要吃,因为此时准妈妈的肠胃比较弱,吃粽子容易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痛,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的摄入;如果是超重、孕期高血压、血糖高的准妈妈,最好要忌口,因为粽子不仅黏性大,而且脂肪多、糖分多、热量高。如果一定要吃,一餐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更不能当饭吃。
4.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一定要吃尽量选择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
5.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6.冠心病、胆囊炎和胰腺炎、胃肠肿瘤等病人
食用粽子都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吃。
记者 刘真
孕期生下巨大儿 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管理很重要
2018-04-27 07:1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黄慧仙 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孙美燕
“我今天特别感动,碰到一位以前接诊过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她把怀孕时学到的糖尿病医学营养管理的理念,都教给了患有糖尿病的爸爸。她爸爸通过这些方式,目前为止都没有吃过药就将病情控制得很好。”一见到记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四科主任陈丹青便分享了一段自己刚刚路上的经历。
落座时,陈主任手中拿着的一杯米棕色糊状食品又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心。“这是我的点心,我虽然不是孕妇也不是糖尿病病人,但平时饮食也按照三大餐三小餐来吃,对预防高血糖很有好处。”陈丹青笑着说。
陈丹青所说的“三大餐三小餐”是妊娠期糖尿病营养理念的一部分。而今天我们要聊的,正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医学营养管理。
据了解,目前全国孕产期门诊中,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在15%到20%之间。对于这样的病人,做好妊娠期糖尿病医学营养管理尤为关键。
因妊娠期糖尿病没管理好 民宿老板娘生了2个巨大儿
在陈丹青接诊过的案例中,有一位生过两胎的民宿老板娘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1米55的身高,体重在120斤左右,40多岁,身材也并没有很胖,这是陈丹青对她的记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着普通的孕妇,几年间,生下的两个孩子却是巨大儿。这样的情况正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
这位民宿老板娘林女士是杭州人,如今她的大孩子已经上高中,二娃也已5岁。
“开店做生意平时应酬多,吃饭不规律,再加上她自己的饮食控制意识也不强,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陈丹青说,像这样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却又不注重营养管理的孕妇,其实是很危险的。“孕妇近期并发症易出现羊水过多,巨大儿,肩难产,难产,产后出血等情况;远期并发症来看,生下的孩子还容易出现肥胖、糖尿病、代谢性综合症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疾病。”
既然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对于准妈妈来说,怎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呢?
陈丹青告诉记者,孕妇可在怀孕24~28周时,到医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三次抽血检验,从而判断自己的血糖指标是否正常。
“空腹的时候测一次血糖,喝下75克葡萄糖加300毫升开水一小时后再抽血检验一次,两小时后再检验一次。”陈丹青说,正常女性空腹时的血糖值一般在6.1毫摩/升以下,但孕妇由于体内高激素水平影响了胰岛功能,其空腹时血糖指标会比普通人低10%左右,正常指标应在5.1毫摩/升以下。
而孕妇在喝下糖水一小时后测出的血糖指标应低于10毫摩/升,两小时的指标则应低于8.5毫摩/升。在这三次检测中,一旦某一阶段的指标高出正常数值,便可以判断这位孕妇有高血糖的情况。
据悉,浙大妇院在示范化糖尿病一日门诊的基础上,专门开设了“妊娠期糖尿病专科门诊”。通过“糖耐量筛查”早发现异常,医师会进行健康宣教,医学营养门诊则辅助指导科学饮食、个体化运动,并要求孕产妇自身定期监测血糖,从而较好控制“糖妈妈”的血糖。
“如果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超标的话,我们医院就诊的孕妇就会收到提醒短信。孕妇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门诊来做进一步诊疗。”陈丹青说,相对来说,有糖尿病家族史,高龄,肥胖,第一胎有妊娠糖尿病的二胎妈妈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会更高。
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该如何做?
健康教育、医学营养管理、适当运动、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及自我血糖检测被称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的“五驾马车”。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控制怀孕期间的血糖,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入口的食物着手,做好饮食管理。
在陈丹青看来,除了学会食物交换份以外,还必须了解食物中的血糖生成指数(GI)和生糖负荷(GL),这些知识对于在饮食上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谷类食物中,糯米饭和大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较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早餐比较喜欢采用白粥搭配馒头的吃法,这种‘主食搭主食’的方法其实容易使血糖升高,白粥搭鸡蛋的吃法会更好。”陈丹青说,在水果中,西瓜的GI也很高,平时在饮食搭配中也需要控制量。
那么,到底如何用食物的GI来控制血糖呢?陈主任也为我们支了几招。
首先,不要将粗粮细作。陈丹青举了个面包的例子。白面包的GI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后的面包GI就降低到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其次,遵循“简单就好”的原则。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谷粒能整粒就不要磨,如煮大豆粒的GI为41,灌装黄豆就只有14。“现在很多孕妇生活都比较精细,明明可以直接吃水果,却还是喜欢把水果榨成汁再喝,果汁的升糖指数会比单纯水果高很多,对于孕妇血糖的控制其实是有不利影响的。”陈丹青说。
在日常食谱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增加主食中的优质蛋白,在烹煮食物时急火煮、少加水,吃些醋等,都是降低每餐食物中升糖指数,从而起到控制血糖作用的方法。
“为了降低餐后血糖,每餐主食应少于100克,饥饿时则采用加餐的方式。主食中添加一些杂粮,减少米面的摄入,坚果和水果可作为放在两餐之间的加餐。”陈丹青说。
至于具体的食谱制定,还是需要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们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相应的公式测算出每个孕妈每天需要吃的量。
除了饮食,适量的运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很关键。
专家表示,患者可选择主要由机体中大肌肉群参加的持续运动,如步行、上肢运动、原地跑等。运动时间则可以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到30分钟,建议餐后进行运动。
“妊娠中期是开始运动的最佳时机。如果既往没有运动习惯的孕妇,可以从每天5分钟或每周3次每次15分钟开始,再逐渐增加;如果以往经常运动的孕妇,则可以在原来运动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再逐渐进行调整。”陈丹青说。
科普知识 ▏当妊娠期遇上高糖期
当前“三孩政策”已在我国全面放开,孕产妇数量出现剧增。研究发现全球育龄女性GDM发病率越来越高。在糖尿病孕妇中有6%-9%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其中约90%是妊娠期糖尿病,好发年龄为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5.1mmol/l,则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与胎儿均有较大危害,对母亲可能会造成流产、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难产、产道损伤、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对于胎儿可能出现致畸、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因此,积极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方法
饮食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首要手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目标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想要血糖控制达标,绝不是靠饥饿疗法,饮食方式及种类选择至关重要。那么根据以下参考,合理分配每日膳食。
1) 计算每日总能量: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2) 确定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分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三大营养素分配原则为:
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保证以上摄入量为前提,餐次分配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为原则。每日可选择3-6餐,加餐热量占总量的5-10%,避免发生餐前低血糖。
3) 碳水化合物--主要供能物质(1g碳水化合物可产生4kcal热量)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谷类:大米、面食和五谷杂粮;糖类:葡萄糖、白砂糖、水果糖等;水果类:苹果、梨、桃子、橙子等;部分蔬菜:豆类(黄豆、绿豆等)、淀粉类(土豆、山药、南瓜等)。主食类尽量少选用小米粥、玉米粥、白米粥、糯米类、米粉类食物。
4) 脂肪—高热量来源(1g脂肪可产生9kcal热量)
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肉类及植物种子。植物油、鱼类脂肪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又称为(好脂肪),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摄入过多禽畜类脂肪(坏脂肪),可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5) 蛋白质—需每日充足补充(1g蛋白质可产生4kcal热量)
蛋白质对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细胞更新有重要作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常十大优质蛋白来源:鸡蛋、牛奶、鱼肉、虾、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及大豆。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属于平衡膳食,每位准妈妈们应维持标准体重,选择摄入和各自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切不可为了追求血糖达标,采用饥饿办法,这样会使得自身营养被消耗,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不利于糖尿病控制,反而加重病情。如果在饮食、运动基础上仍不能达到理想血糖,建议及时内分泌及代谢科室专科治疗。
最后,祝愿每位准妈妈都能拥有健康、可爱的宝宝。
文:内分泌科
编辑:宣传科 毕祯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