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采访糖尿病(采访糖尿病科技工作者的提纲怎么写)

家庭医生在线 0
文章目录:

曾龙驿“糖尿病周”人物专访: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饮食运动帮助控血糖

由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发起2015年首届“糖尿病周”科普宣传系列活动,推广普及糖尿病知识,希望进一步提升社会对糖尿病的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将对活动提供独家网络媒体支持,专家答疑一连5期邀请内分泌专家在线详解糖尿病的诊治疑难。11月1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曾龙驿主任医师,为糖尿病患者如何合理饮食与运动提出规范正确的指导建议。详情请关注《2015年首届“糖尿病周”答疑专题137期》>>>

糖尿病血糖不稳跟什么有关?为什么一直血糖值都在变动?

曾龙驿主任医师:首先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肯定比正常人要大,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程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差血糖波动会更大。其它影响血糖的稳定的因素,包括饮食及运动不规律,胰岛素治疗等。另外,情绪本身也会对血糖产生影响,比如焦虑、紧张等情绪会引起血糖升高。

糖尿病血糖高早餐吃什么好?家里一直都是习惯喝粥或是煮面条汤,听说这两个都容易升血糖?

曾龙驿主任医师:是的,食物的成分及加工方法都会影响血糖的水平,稀饭和面条对血糖影响确实比较大,建议你早餐也要均衡饮食,除了稀饭、面条以外,建议可以增加肉类、鸡蛋、牛奶、豆浆等。

我妈妈今年60岁,患上糖尿病,近一年来血糖一直在7.0以上,请问医生饮食如何调理?

曾龙驿主任医师: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并不是单纯根据血糖情况决定,需要了解体重、身高、以及现在的饮食运动情况才能决定下一步饮食如何调整,建议你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今年查出是2型糖尿病,一直在吃药,家里人这不给吃的那不能吃的,真的要这么严格要求吗?

曾龙驿主任医师:其实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吃,反而很多东西是能吃的,主要是掌握不能过量,在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范围内可以进行食物的交换,这样可以使饮食丰富多彩。建议你掌握糖尿病饮食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血糖高禁吃什么?是不是甜的东西都不能吃?

曾龙驿主任医师:血糖高的时候单糖、双糖的东西不要吃,同时水果也要少吃。含代糖的食物可以适当食用。

专家简介:

曾龙驿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专长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的诊治。

全球糖尿病患者32年增加6.3亿 联合国官员尼克·巴纳特瓦拉:这不是好现象|独家专访

人物

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机构间工作组秘书处负责人尼克·巴纳特瓦拉。受访者供图

尼克·巴纳特瓦拉(Nick Banatvala),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机构间工作组秘书处负责人,曼彻斯特大学荣誉教授。巴纳特瓦拉曾担任英国卫生部全球事务主管,领导制定和实施了英国政府有史以来首个全球卫生战略。他还领导了一系列关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防治倡议。

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机构间工作组(the UN Interagency Task Force on NCDs),由联合国秘书长2013年设立,工作组联合45个联合国系统机构和政府间组织,支持各国减轻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的负担,使各国政府能制定和实施与更广泛的国家发展计划相一致的有效对策。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突破障碍,弥合差距” (“Breaking Barriers, Bridging Gaps”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从1990年的2亿人增加到2022年的8.3亿人。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患病率上升速度更快。

如何评估全球糖尿病形势?为何需要重视糖尿病?在防治方面,公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封面新闻独家对话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机构间工作组秘书处负责人尼克·巴纳特瓦拉。

“全球糖尿病患者32年间增加6.3亿”

封面新闻:糖尿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如何评估当前全球糖尿病形势?为什么关注糖尿病如此重要?

巴纳特瓦拉:2024年11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糖尿病患者从1990年的2亿人增加到2022年的8.3亿人。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患病率上升速度更快。在32年的时间里,全球糖尿病患者增加了6.3亿,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

糖尿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脏病、中风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可能导致死亡,给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根据WHO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糖尿病的死亡率一直在上升。2021年,糖尿病是160万人死亡的直接原因,47%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70岁之前。另外,53万肾脏疾病死亡由糖尿病引起,高血糖还导致约11%的心血管疾病死亡。

我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糖尿病。联合国糖尿病日提供了一个提高人们对这一重大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认识的机会。但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这一问题,更应该思考如何采取行动,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并预防其发生,以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创新糖尿病药物和治疗方法”

封面新闻: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突破障碍,弥合差距”。您如何理解这个主题?

巴纳特瓦拉: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降低患病风险、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障碍,我们需要突破这些障碍,确保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获得公平、全面、负担得起的优质治疗和护理。

首先,确保人们能获得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糖尿病的护理体系也应尽可能地覆盖每一个需要的人,而不受地域或经济条件的限制。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需要重视的环节。针对预防的措施不仅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还要赋予个人进行健康决策的能力。

此外,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糖尿病的科研工作中,应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通过持续研发,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在糖尿病患者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封面新闻:您如何评价近几年中国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表现?

巴纳特瓦拉:整个联合国系统都十分看重在糖尿病防治上的全球合作。作为联合国系统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分享各国的最佳实践。一些国家经常向我们询问其他国家抗击糖尿病经验。其中,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做法很感兴趣。

在我看来,中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首先,中国政府在预防糖尿病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在降低肥胖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另外,中国在糖尿病患者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来进行管理。

我注意到,今年7月,中国国家卫健委联合其他13个部门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其中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线,即到2030年,建立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这也表现了中国政府在抗击糖尿病方面的决心。

全球糖尿病的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尽管中国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推进。

“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

封面新闻:糖尿病的部分成因与生活方式有关。您能给公众一些建议吗?

巴纳特瓦拉:我想明确的是,1型糖尿病是不可预防的,而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的,且2型糖尿病的病例占比最高。

我建议公众保证健康的饮食,减少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增强日常活动量;还需要减少酒精摄入,并且戒烟;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能减少糖尿病的风险,也能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我还想强调,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公众可以借此及时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起到早发现、早干预的作用。

如果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务必要遵循医生建议,按时用药,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胰岛素,并定期检查病情。

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管理,减少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嘉宾访谈丨谷医堂阳吉长:中医“四法八步” 筑起糖尿病防治城墙

红网时刻新闻1月5日讯(通讯员 陈继媛)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进食过多含糖成分较高的食物,引起胰岛功能的受损,从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面对这一难题,作为中医互联网领域的代表企业,谷医堂也把糖尿病放在健康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12月26日谷医堂创始人阳吉长先生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易法银教授做客红网访谈间介绍了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方法。

中医药也能抗糖

据了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在快速升高中,糖尿病不仅是重大慢性病,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易法银认为:“糖尿病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有计划的控制小孩每日的饮食营养的平衡。”糖尿病的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引发各种并发症,不仅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健康损伤,而且对家庭和谐、个人生活甚至工作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据易法银介绍,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在2011年—2021年,我国糖友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亿4000万,尤其是近年来,增幅达56%,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发病率高达12.8%,算下来,平均每8人左右就有一人得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以2型糖尿病为主,情况不容小觑,谷医堂作为中医互联网领域的代表企业,通过中医药去治疗糖尿病,也为广大医生与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案。阳吉长说道:“为了让患者们拥有更好的治疗体验,我们谷医堂组建了一支糖尿病的专病诊治团队。”其中,易法银教授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糖尿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对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有着独特的诊疗经验。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形成的中医辨证加分期的模式形成了血糖调理上的“四法八部”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实现糖尿病的“可防可控”。

中医药抗糖八大优势

阳吉长认为:通过中医药来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新思路。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方面确有八大优势。

第一优势: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不单单着眼于疾病,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治疗上更强调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整体调节,从而恢复脏腑功能,既降糖,又预防。

第二优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历来注重“治未病”的思想,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可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发生。

第三优势: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糖尿病,立足于宏观辨证,以调理病人的整个脏腑功能及整体健康水平为准则,不可认为就是单纯降糖,一定要针对不同病症进行综合性治疗。

第四优势: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不同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整血糖,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第五优势:改善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容易出现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皮肤瘙痒、腹胀、便秘腹泻、视物模糊等症状,中医可以通过辨证施治,运用益气养阴、调理气血等药物改善机体状态。

第六优势:治疗并发症,中医药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者对某些早期症状具有逆转作用,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可以分期论治,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

第七优势:弥补降糖的“失效”,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中药的内外治法可以协助降糖,减少口服药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相对于西药而言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第八优势:治病求本,不同于西医的诊治思维,中医治疗疾病审症求因,治病必求于本,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这是辨证施治的根本原则,深入疾病的本质,抓住和解决好主要矛盾,对症下药,直达病所,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中西医综合治疗糖尿病是最理想的治疗手段,中西医药物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即可增强降糖效果,又可抑制副作用,就能达到长期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中医药抗糖“四法八步”

中医把糖尿病归结于“消渴”的病症类型,将病程分为上消渴、中消渴、下消渴三个阶段。上消渴是早期阶段,病人表现为多饮,邪在肺胃,宜清热润肺,生津益气;中消渴发展到脾胃,病人多表现为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治疗应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下消渴为晚期,病变在肾,病人尿频量多,腰膝酸软,多从肝肾阴虚、痰瘀互结论治。

“坚持用中医辨证加分期的模式治疗糖尿病。”易法银认为,将糖尿病患者的“虚”分为气虚和阴虚,“实”分为肺燥和胃热,根据病人的体质,运用中医辨证的手段去针对性的治疗,才能把糖尿病控制在“可防可治”阶段,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就如何调理血糖这个问题上,易法银教授提出了“四法八步理论”,四法分别指:清、养、修、固,清则对应:清痰湿、清湿热、清杂质、调体质;养对应:养气阴;修对应修肝脾;固对应固肝肾,护本元。八步根据不同的并发症来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病程也不一样,根据患者不同病程区分为八部,第一部针对肥胖痰湿壅滞的患者;第二部针对湿热内蕴的患者;第三部针对脾肝失和、脾失升运、肝失疏布的患者,第四部针对痰郁化热、壮火食气、损耗气阴的患者,第五部针对气虚不愈、重在脾肺肾的患者,第六部针对阴损及气、气损及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患者,第七部针对阴阳两虚、化为消渴的患者,第八部是针对因虚致瘀、因实致瘀、阻其脉络的患者。

药食同源辅助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关于患者日常生活中吃什么,怎么吃方面也有着诸多困扰。阳吉长介绍到:“谷医堂推出的‘缓释营养餐’很好地满足了糖尿病患者对于降糖食品的需求,这是一种即食谷物粉,主要由葛根、茯苓、山药等构成,食用简单方便,饱腹感强,能有效地起到调理血糖的作用。”通过发挥谷医堂产品在调理糖尿病方面独有的优势,依托医生的临床经验形成特色理论体系,结合中医九大体质,辨证治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糖尿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方案,打造集服务、方案、技术、产品为一体的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这是我在谷医堂一直坚持在做的一件事情。”易法银说道。

在中医的角度,用辩证的方法来控制血糖,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药食同源中药产品进行治疗。比如经过易法银教授以及众多中医大咖论证、在临床中也取得不错成效的“参花玉叶黑茶固体饮料”,它除了能清热利湿、养阴生津,还有调理血糖等作用;而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则可以采用调和气血、增强胃肠功能的中药来辅助治疗。

糖尿病患者想要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可以多喝一些中药茶,如桑叶茶、菊花茶等,有助于清热解毒、降低血糖;同时还可以结合患者不同阶段、症状,进行一些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如拔罐、刮痧、推拿等,有助于调理气血、舒筋活络。

除了中医药的治疗和养生保健以外,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也是糖尿病患者管理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易法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量和进食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发挥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积极作用,造福更多患者,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幸福”阳吉长先生和易法银教授坚定地说,这老百姓对于中医治疗糖尿病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糖尿病“可防可控”,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