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参考(肥胖的最标准的指标是什么)
肥胖基本常识,供大家参考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列入疾病分类名单(肥胖,Obesity ICD:E66.9)。2020年,WHO对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体质指数(bodymass index,BMI)是衡量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超重不仅是肥胖的早期表现,还是肥胖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预防肥胖的关键时期。
超重和肥胖是由于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或数量增加造成脂肪堆积,体内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升高。如果脂肪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如在腹腔内或脏器周围蓄积过多,则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无特殊病因的情况下,体内脂肪过量积累或分布异常均会影响人体代谢功能,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人的体重主要包含体内水分、骨骼、肌肉、脂肪和内脏等的重量。一般成人不仅内脏、骨骼和肌肉的重量不会显著增加,而且体内水分也随内脏和肌肉稳定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因此人的体重水平与身体中脂肪含量密切相关。对人体外表的观察通常可以大致估计肥胖或消瘦的程度,但无法定量评价。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是评估超重和肥胖程度最实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常用于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筛查。但BMI不能区分体内水分、骨骼、肌肉和脂肪的多少和分布情况,在评价肥胖程度或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20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China KadoorieBiobank,CKB)中,我国成人体质指数与主要慢性病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的BMI切点分别为24.0kg/m2和28.0kg/m2;BMI≥35.0kg/m2时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向心性肥胖的腰围适宜切点男性为85cm、女性为80~85cm。不调整BMI时,腰围过大(≥95cm)与全死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进一步调整BMI后,死亡风险随腰围增加而上升,腰围超过90cm者死亡风险明显提高。
若将BMI控制在24.0kg/m2以下,或将腰围控制在男性85cm、女性80cm以下,均可以防止约50%人群的危险因素聚集;将BMI控制在28.0kg/m2以下,则可以防止约20%人群的危险因素聚集。
#武医生科普##健康瘦找武医生##合理膳食增免疫#
关于肥胖,你了解多少?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上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由肥胖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也正在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且随着社会审美的改变,人们不再推崇唐朝以胖为美观念,而是倾向于追求苗条曼妙的身材。所以肥胖带来的社会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减重已经成为了肥胖人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科学健康的减重就必须得先了解肥胖相关知识,下面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认识肥胖吧!
首先肥胖[1]是指体内脂肪细胞总含量增多或者局部含量增多及分部异常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衡量肥胖的标准我们大致可以分为4个,它们分别是体质指数(BMI)法、腰臀比(WHR)法、体脂百分比(BF%)法、肥胖度(OBD)法,我们日常最常用的主要是体重指数(BMI)法、腰臀比(WHR)法,因为它们简单便捷,只需要借助于体重称、软尺就可轻松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体重指数(BMI)法是一个公式,它使用体重和身高估计身体脂肪的含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通常BMI值(kg/m2)在18.5~24.0被认为是正常体重,BMI值(kg/m2)小于18.5是体重过低,BMI值(kg/m2)在24~28之间是超重,BMI值(kg/m2)大于28是肥胖,所以当你的BMI值大于24时就应该要警惕了,你离肥胖仅有一步之遥。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我只有肚子上有肉,我的胳膊腿儿都很细,这算不算是肥胖呢?”其实这也是属于肥胖的一种,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梨形”身材,医学术语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当男性腰围达到90cm以上,女性腰围超过85cm以上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腹型肥胖。有研究表明腹型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2]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简单的小工具和计算方法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
(1)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成肥胖的一大“元凶”。“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常常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写照。油炸食品、甜食、饮料可乐、薯片等零食是我们追剧聊天的必备神器,大鱼大肉是朋友聚会的餐桌“标配”,“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者”已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出门有电梯、吃饭有外卖、购物有网购,这些快捷的生活方式让现代人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大大的减少,更有抽烟、饮酒、熬夜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正在让我们从一个苗条的瘦子变成一个油腻的胖子。
(2)经常有人会发出“为什么喝口水都会胖”、“我吃得比你少这么多,为什么你一点儿也没发胖而我这么胖呢”或者“我每天都运动2小时怎么一点没瘦呢”这样的疑问,其实肥胖不仅和我们的饮食运动有关系也和遗传基因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肥胖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型,父母双方均肥胖的,其子女肥胖发生率约为70%-80%。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自律,而是我们的基因就是如此。
(3)肥胖会对人体各大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肥胖患者更易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肥胖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它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有的人由于自己形体肥胖,躯体自信度较低,肥胖使他们出现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交流,拒绝工作学习,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肥胖,杜绝惨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02):95-96-97-98-99-100-101.
[2]姬淑云,杨慧萍.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01):31-32.
[3]刘皓晖.浅谈肥胖的成因与危害及运动干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6):231 234.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16.231.
最新男女身高体重标准表,或许你真的不胖
你还在焦虑自己的体重吗?还在想如何快速减重吗?也许你真的不属于肥胖人群呢?
分享最新的男女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看看你的体重是否超标了。
根据身高170cm的男生,标准体重68kg(136斤),所以如果大于136斤,身材就是微胖的身材,如果是超过了140斤,身材也就是肥胖身材了,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了。标准体重(健康体重)如果超过太多,比如身高170cm的男生,体重达到183斤,那就是妥妥的土肥圆了。
根据女生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你会发现女生们盲目地追求两位数的体重是不健康的,南方平均身高160cm的女生们,标准体重是56.2kg(112.4斤)是健康体重,如果盲目地追求两位数的体重,看起来就会显得很干瘪。
小编的一位女性朋友身高160cm左右,但是体重只有42kg,看起来就很瘦小和不健康,所以不要过分追求体重的降低。一个人身材的好看与否和个人的体脂率相关,而不是体重,体重作为身体健康的参考值,而不是作为减肥的标准。
这两张身高体重对照表并不适合健身的人群,健身的人体脂率低,但是体重不低,身材更好看更迷人。而体脂率高的人,脂肪越多,身材越胖,体重也大,所以降低体脂率才是减肥的关键。
如何科学地降低体脂率,让身材瘦下来,保持好看的身材曲线,控制体脂率上升,控制体重上升?
1,控制好热量的摄入
三餐规律饮食,控制好热量的摄入才是关键,只有控制热量才能够让身体更好地消耗热量,加快身体的运转和代谢,加快身体消化和吸收,让身体保持燃脂减脂的状态,控制好体脂率的上升。
2,戒掉零食和饮料
三餐按时吃,戒掉零食和饮料,减少热量和糖分堆积,避免脂肪堆积,有助于加快身体的代谢和运转,让身材更快地瘦下来。管住嘴,才能够让身材更快地瘦下来!
3,三餐不要吃撑,适当保持八分饱
三餐不吃多不吃撑,有助于提高肠胃的蠕动能力,加快身体的代谢和运转,促进身体的循环,加快身体消耗热量,所以三餐不能吃撑,八分饱肤感就最多了。
4,每天主动地喝水
每天保持8-10杯水,每天喝足够2000毫升水,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促进肠胃的蠕动能力,提高身体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加快身体的代谢。比如三餐饭前喝一杯水,提高饱腹感,降低食欲,减少食物的进食,避免热量堆积。
5,避免久坐,多起来走动
每天工作和学习都会导致久坐,但是久坐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比较大,比如身体出现健康问题,阻碍了血液循环,抑制了身体的代谢和运转,让脂肪堆积的速度加快,从而身材越发肥胖,还会诱发高血压风险。
6,每天有意识地提高身体的运动量
每天都要有意识地提高身体的运动量,比如出门的时候选择多走楼梯,而不是电梯,进出地铁口,多走走楼梯,而不是排队等扶梯等,在家也不要总是坐着,做家务活,或者是跳几分钟的开合跳,提高身体的消耗。
7,晚上坚持早睡
早睡让身体恢复更快,可以让身体躺着都在消耗热量,维持身体旺盛的代谢状态,让减肥的速度加快,促进身体燃脂减脂的速度。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