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腹型肥胖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会有哪些危害?
肥胖是全球范围的健康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大家也都知道,肥胖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就属于肥胖。但其实,即便体重不超标,也有可能是肥胖。家庭医生在线编辑提醒,大家需要警惕腹型肥胖,主要表现为腰围超标,它可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不得不防。
什么叫做腹型肥胖?
肥胖有两个测算标准,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BMI,也就是体重指数。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单位公斤)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国际上认为BMI超过25属于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对中国人而言,理想BMI应在20-22之间。
至于腹型肥胖,主要测量数据就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的腰围应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则不宜超过80厘米,否则即便体重不超标,也可认为是腹型肥胖。还可以计算腰臀比,男性数值大于0.9,女性数值大于0.85,也属于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腹型肥胖患者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走在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顶着大肚子的人,除了少量的孕妇以外,其实大多都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或者说潜在患者。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可带来一些列的相关并发症,严重甚至可以致死,与普通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内脂肪含量更多,因此其危害性也会更高。
首先,腹型肥胖可以诱发脂肪肝,腹型肥胖患者会出现内脏脂肪超标的现象,这些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以肝脏为代表的器官带来损害,从而引发脂肪肝。
其次,腹型肥胖患者也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这是由内脏脂肪太多导致的新陈代谢紊乱以及脂肪肝所导致的。
此外,腹部脂肪过多还可能会压迫到肺部,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的现象,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进而出现全身乏力、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高血压。
为什么现在腹型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都有关系,就目前而言,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久坐不动都是导致腹型肥胖的原因之一,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平常一定要少吃多动,控制体重的同时也要防止腰围不觉一天天增加哦~
体重不重,肚子却“独大”?这是腹型肥胖!想减掉需要注意什么?
这天小蕙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叹了口气:“2020年上半年,我身高163cm,体重50公斤,下半年我的体重保持在54公斤,胳膊腿没胖,但是腰看着就是比以前粗了好多呢?连曲线都没有了!”如果只看数字,这样的身高体重还算是瘦子一枚,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凡尔赛文学”,其实这是「腹型肥胖」的症状!
确实身边有很多人看上去明明四肢不胖、体重也不算太重,然而肚子独大,原因是什么呢?
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腰围每增加1寸,得癌症的风险就比以前更高。
1.不吃早餐:早餐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平衡血糖浓度,并且为早餐到午餐这段时间提供身体必须的能量。应确保早餐是含有高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
2.吃零食:零食、甜品由于它们的脂肪含量高,多食就是导致肥胖现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淀粉多,糖果、甜饮料含糖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3.久坐不动:特别是现在的上班族,整天对着电脑不动,不运动就会导致肥胖。
4.内脏肥胖:腹部肥胖不仅仅是 皮下脂肪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内脏脂肪。内脏脂肪隐藏得深,有的体型偏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所以内脏脂肪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那么,不想「腹型肥胖」日常生活该怎么做?小蕙默默走过:原来我只是有腹型肥胖的倾向,毕竟我的腰围才70厘米。
- 改善饮食:像香肠、蛋糕、饼干之类的高脂肪高热量加工食品,把它们从饮食中去除,是保持健康重要的途径。可以将加工食品换成新鲜水果,减少糖分的摄入。至于正餐,可以将米饭换成糙米、黑米或者谷物,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抗氧化物,还能延长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
-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于腹型肥胖的人群而言,全身性的长时间有氧运动不足以精准地减去腹部的脂肪。因此,与其在跑步机上慢跑半小时,不如进行20分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许多健身软件上面都有详细的教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度训练。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缓解压力,可以减少脂肪的堆积。培养一个能使自己消耗热量的爱好,既能减肥,又能使心情愉悦。一定要吃早餐,很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群腹部肥胖率比每天吃早餐的人群更高。
参考文献:
[1]田成功.内脏型肥胖[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5):6-9. 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04.15.003.
[2]CHANDc,WAll SGF BARR PHdzwcifewaist to hipIatioal ' d body rmi nd Hpredi ct ws 0f di e in Men[ J] Q ( 6) :441-447.
带你全面了解腹型肥胖!“大肚子”怎么减?
目前,中年人占据了我国绝大多数人口,这也导致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大肚子”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当然在医学上,我们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词—腹型肥胖。
只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相比起均匀型的肥胖,单传的“大肚子”肥胖相关疾病风险更高。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测测腰围来粗略判断一下自己是不是腹型肥胖,在我国腰围≥90 cm(男) ≥85 cm(女)可以认为是腹型肥胖。
那么腹型肥胖和那些因素有关?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预防呢?
目前我们认为,腹型肥胖和年龄的增长、性别、性激素、生长激素、甚至是和种族和基因等有关【1】。
当然,上述的绝大部分因素我们都很难甚至是无法做出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普通人在预防腹型肥胖上是束手无策的,绝大部分肥胖的原因来自于我们管不住的嘴和迈不开的腿,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减少油脂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研究表明,在包括其他类型膳食脂肪的等热量设计中,将单不饱和脂肪纳入饮食(地中海饮食)可防止内脏脂肪的增加【2】。
不饱和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种类型,大多存在于一些蔬菜、水果、鱼类、粗粮、奶制品等食物中。
2. 减少含糖饮料、高糖食物的摄入:
含糖饮料的摄入与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改变有关。
有趣的是,含糖饮料中的果糖更具有促进腹型肥胖发生的风险,刺激甘油三酯在非脂肪组织(异位脂肪)的沉积【3】。
3. 改变久坐的生活方式,合理锻炼:
即便是在不改变饮食结构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减轻腹型肥胖,即便是没有达到减重的效果。因此,繁忙之中抽出宝贵的实践锻炼对于健康益处多多。
【1】 Tchernof A, Després JP. Pathophysiology of human visceral obesity: an update. Physiol Rev. 2013 Jan;93(1):359-404. doi: 10.1152/physrev.00033.2011. PMID: 23303913.
【2】 Paniagua JA, Gallego de la Sacristana A, Romero I, Vidal-Puig A, Latre JM, Sanchez E, Perez-Martinez P, Lopez-Miranda J, Perez-Jimenez F. Monounsaturated fat-rich diet prevents central body fat distribution and decreases postprandial adiponectin expression induced by a carbohydrate-rich diet in insulin-resistant subjects. Diabetes Care 30: 1717–1723, 2007.
【3】 Stanhope KL, Schwarz JM, Keim NL, Griffen SC, Bremer AA, Graham JL, Hatcher B, Cox CL, Dyachenko A, Zhang W, McGahan JP, Seibert A, Krauss RM, Chiu S, Schaefer EJ, Ai M, Otokozawa S, Nakajima K, Nakano T, Beysen C, Hellerstein MK, Berglund L, Havel PJ. Consuming fructose-sweetened, not glucose-sweetened, beverages increases visceral adiposity and lipids and de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verweight/ obese humans. J Clin Invest 119: 1322–1334,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