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性肥胖(盐 肥胖)
盐油糖摄入超标 国人越来越肥胖
央视网消息: 虽然我们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但您知道怎么做、怎么吃才更健康吗?昨天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盐油糖摄入量超标,存在不合理膳食现象。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数值;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42.1克,也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25克到30克的标准值;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的比例达到32.9%,而《膳食指南》中推荐的上限值为30.0%。
世界卫生组织鼓励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到5%以下,或者不超过25克,但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约为30克。3至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由此带来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渐突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2.0%和67.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
铅污染与肥胖密切相关
可引起代谢区域DNA甲基化变化
近日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内分泌科主任陆颖理教授领衔的课题“长三角环境污染与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干预研究”取得进展。该团队研究发现,环境污染与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上升密切相关,目前已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2篇发表在国际内分泌临床顶尖杂志《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JCEM)》上,关于铅污染与脂代谢紊乱的论文近期发表于《自然》旗下杂志《科学报告》上。
陆颖理表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环境污染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近几年,她带领团队开展大型流行病学研究,采集了我国华东地区环境污染情况第一手材料,目前样本总量已达10483人。
陆颖理团队针对上海、浙江、江西、安徽、南京等地的人群和空气、水、土壤、大米、食盐等调查发现,铅含量的超标与国人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动物模型,发现一定浓度的铅污染引起大鼠代谢区域DNA的甲基化变化。甲基化是一种基因修饰方法,研究人员推测脂肪代谢相关的某些基因因为发生甲基化改变而影响其正常表达,最终导致肥胖的发生。“我们在前期调查中发现,我国人群血铅浓度虽然低于国家上限,但显著高于美国;同时,在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的人群中,血铅浓度呈现递增趋势,血铅与肥胖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机制还有待后续研究来揭示。”
同时,陆颖理团队发现,镉等重金属污染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他重金属、有机物等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关系也很密切。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宋琼芳 通讯员程静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澳大利亚近八成儿童摄盐过量 易患肥胖、心脏病
中新网5月4日电 澳洲新快网援引《先锋太阳报》4日刊文称,近80%的澳大利亚孩子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了过多的盐。咸食不仅会导致儿童养成不良的味觉倾向,且提高了儿童在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患病风险。
文章摘编如下:
一项研究发现,因食品公司削减食品(例如麦片、糕点与面包)的加工水平,澳大利亚2~16岁儿童的摄盐量有略有减少。
超过每日推荐食盐摄入量上限的儿童数量,从2007年的95%下降到了2011~2012年的78%。
据了解,咸食不仅会导致儿童养成不良的味觉倾向(喜食过咸食物),且提高了儿童在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患病风险。
来自高校体育活动及营养研究所、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格兰姆斯博士(Dr Carley Grimes)表示,在调查了澳大利亚超过6000名儿童后,其结果显示,他们的摄盐量下降了2%,尽管幅度不大,但令人欣慰。
刊登在学术期刊《营养及膳食学会》(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上的研究显示,对于所有年龄层,来自酱汁、谷物、加工肉类、糕点和面包的盐摄入量都有所下降。
但是孩子们所喜爱的食品,例如奶酪、汤,其含盐量并没有下降。而香肠与饼干的钠盐含量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格兰姆斯表示,要控制超重和肥胖儿童日益上升的比例,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