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短肥胖鲤鱼(鲤鱼太胖了怎么办)
亚洲鲤鱼在美国胖得像猪,入侵多条河流,为何不将它们运到中国?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时,美国淡水水域中浮游植物肆意生长,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河水发臭,原生鱼类纷纷死亡,给当地鱼类带来严重打击。
为了解决浮游植物以及水藻频发现象,美国在1963年时从我国引进了草鱼,之后有陆续从东南个多个国家引进了鳙鱼、鲢鱼等8种鲤科鱼类,它们也被统称为“亚洲鲤鱼”。
刚开始亚洲鲤鱼表现确实很出色,它们勤勤恳恳地工作,为美国清理河道中的水生植物和水藻。然而时间一长,它们的本性就开始暴露出来。
亚洲鲤鱼其实美国在引进亚洲鲤鱼时,还算是谨慎,它们只是将其投放到了南部的部分养殖湖区,养殖湖区与自然水域并不相连,使得亚洲鲤鱼难以逃脱到自然水系。但万万没想到,一场超大洪水淹没了这里,导致亚洲鲤鱼趁机逃到密西西比河中,并开始大量繁殖。
亚洲鲤鱼的食量惊人,而且它们是杂食动物,无论是水生植物还是小鱼小虾等,它们统统不会放过,在这种势头之下,一些亚洲鲤鱼的个头也越来越大,有些甚至达到了50公斤左右。
在我国,亚洲鲤鱼们天敌众多,而且有密集的渔网,导致它们难以有机会长大,即使长大也很少会长到50公斤左右的体重。而在美国,它们不仅缺乏天敌,而且当地人也不喜欢肌间刺众多的它们,使得它们几乎在野外无敌,然而这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首先是亚洲鲤鱼喜欢群居生存,其中一些个体喜欢在河水的上层游动,并且喜欢跳跃,当它们受到惊吓,或者是外界环境变化时,它们会跳跃到水面上。而跳跃之后又会带动其他的个体也开始跳跃。这种现象在我国也非常常见,人们经常能够在傍晚时分看到它们在水面上跳跃。
体重较重的亚洲鲤鱼在水面上跳跃时,一旦击中人类,有可能将其击晕,甚至会导致他们溺水死亡。在亚洲鲤鱼种群数量较多的地区,当地人们发明出了一种独特的钓鱼方式:射箭,射箭的人无需技术有多高超,随便朝向水面射击都有可能射中鱼儿们,这是因为当地的亚洲鲤鱼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而它们听到船的动静后又会纷纷跳出水面。只不过射箭的人也有可能反过来被鱼伤害,一些亚洲鲤鱼在跳跃过程中,有可能会击中正在射箭的弓箭手,狠狠地用尾巴“甩”了几巴掌。2007年时,一名男子突然遭受到了鲢鱼的攻击,导致当场丧命。
曾经有一次,美国军队在密西西比河上进行演习训练时,训练的声音导致河水中的亚洲鲤鱼受惊,大面积跳跃的亚洲鲤鱼严重影响了部队的行动速度,有些队员还被跳到半空中的亚洲鲤鱼击中,导致受伤。
亚洲鲤鱼为何无法根治?亚洲鲤鱼在美国如此猖狂,那美国就没有想办法治理吗?
其实美国想了很多办法,奈何都不管用。首先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捕捞,虽然捕捞能够消灭一定的亚洲鲤鱼,但亚洲鲤鱼的繁殖能力实在是太强了,每年可产卵100万,而野外的亚洲鲤鱼寿命高达20年,这就导致一旦有其中一个漏网之鱼,就会导致亚洲鲤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还有,捕捞也是需要一定成本的,而亚洲鲤鱼在当地的经济价值较低,因为较多的肌间刺以及浓重的土腥味,使得它们不受当地人的喜爱,所以很少在当地人的餐桌上见到它们,只能将它们加工成宠物饲料等,而这又使得它们的经济价值较低,捕捞非常不划算,所以只有国家补贴才能推动当地渔民捕捞亚洲鲤鱼。
其次是电鱼,和捕捞相比,电鱼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杀死更多的亚洲鲤鱼。在国外一艘渔船使用电网捕鱼,刚刚在水里通电后,水里的鱼儿们就集体蹦起来了,拍打着船上的人。
只不过电鱼和下毒一样,都会无差别地杀死附近的鱼类,导致一些本地鱼类也受到波及,所以这种方法很少使用,人们只能采用捕捞以及阻拦的方法,防止亚洲鲤鱼蔓延到五大湖中,为此美国先后已经投入了180多亿美元,但依旧没能将它们赶尽杀绝。
美国也想过将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卖给我国,这样既可以赚钱又能控制亚洲鲤鱼的泛滥。但是,我国虽然喜欢吃鱼,但是我们喜欢吃新鲜的鱼,而且我国自己养殖的鱼类已经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再加上美国千里迢迢送来,运费都比国内的鱼还贵,所以在市场上没人要,就这样,美国鲤鱼仍旧成为了当地的老大难问题。
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重达几十斤胖成“猪”,为什么却没人吃?
你知道吗?有着中国“国鱼”之称的鲤鱼,居然在美遇冷了。
美国人对这种“裂变式”繁殖的鱼类敬而远之,食欲不大。甚至在看到鲤鱼泛滥成灾后,还打起了打包鲤鱼“遣送”回中国的主意。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鲤鱼名字的由来,书云:“鳞有十字纹理,故名鲤”。中国历来对鱼有着极强的执念,中国人的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每到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总会在餐桌摆上一道香气四溢的烧鱼菜品,寓意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鱼)。
古代文人墨客爱鱼之甚,恣意传颂“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借用鲤鱼洄游的壮观场景,表达了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肯定与向往。
鲤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在中国人食谱中不可或缺的。在国人巧夺天工的厨艺下,鲤鱼被做成大补的鲤鱼汤、爽口的糖醋鲤鱼、清脆的香煎鲤鱼。每每说来,都令人馋涎欲滴。在国人好鱼的背景下,几乎很难听到鲤鱼在中国境内出现什么泛滥成灾的现象。
鲤鱼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自然水体之中,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鱼类。鲤鱼头小腹圆侧扁,体背大多为灰黑色、黄褐色,尾鳍呈现别致的叶红色,整体看来十分具有观赏性。
1227年,鲤鱼被当作观赏性鱼类,引入奥地利,专门为贵族服务。彼时,融入异国环境的鲤鱼,被当作权贵的衍生物之一,一时风头无两。
1876年,移民风潮涌动,移民到美国的“万户侯”们发现本土没有鲤鱼可观赏,因此联合上书要求政府引入鲤鱼。几经周折之后,在1877年,美国境内终于引入345条鲤鱼。哪知,这一引入,就如同触发了地雷阵一样,产生了一系列由鲤鱼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鲤鱼非常好养活,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强。光是一条鱼在一年中就能产卵300万枚。并且,这家伙入主美国之后,发现在美国生活安逸得很。
一是没有天敌的追赶和捕食,二是食物充足,栖息空间大。鲤鱼想游多远就游多远,在不断游动的过程中,极为有力地锻炼了鲤鱼身上的肌肉,使其变得更加健硕。
三是美国人对它们实行松懈管理,一开始根本没把鲤鱼非同一般的繁殖速度放在眼里。很快,鲤鱼家族迅速占领了美国的几大湖泊,在平平无奇的水面上留下它们俏皮活跃的身影。
体胖肥圆的鲤鱼为何征服不了“美国胃”?如今美国很多河流里,都能看见肥美的鲤鱼,小点的能有十几斤,而大点重达几十斤,胖得跟头猪似的。
相较于体胖肥圆的鲤鱼,美国人更钟爱的是火鸡、大虾、牛排。为何在我国有着“国鱼”之称的鲤鱼入不了美国人的法眼呢?
其实,鲤鱼的处境并不是一直那么尴尬。早年,在“物以稀为贵”、“物以稀为奇”观念的影响下,鲤鱼也曾是美国中上层阶级的名菜之一。
1890年,纽约市高档酒店供应的鲤鱼菜品就曾经广受欢迎,成为美国食客的尝鲜、品奇的最佳选择之一。鲤鱼“裂变式”的繁殖速度,大有席卷美国之势。鲤鱼市场也逐渐从中高端下沉,许多贫困的美国家庭也能够品尝来自东方的美味。
从表面上看,鲤鱼进入越来越多美国人的口中,可却“触碰”了权贵阶层“专属”的底线。经过5年的波折变动,鲤鱼被富人阶层踢出“名贵珍稀”菜品的行列。
美国上层社会尝鲜的劲头过了,美国底层人民也填饱了肚子,鲤鱼的处境变得尴尬无比。一边是不断出生的幼鱼,一边是继续蚕食当地生态的成年鲤鱼,美国的鲤鱼大军仍旧保持野蛮生长的态势。
深究鲤鱼无法征服“美国胃”的原因无疑有三点。一是美国人没有成熟的处理鲤鱼的经验,导致鲤鱼的鲜嫩口感无法充分发挥。鲤鱼属于河流中下游鱼类,长期生活在河淤积蓄的地方,肉质难免会带上土腥味。
而美国人喜爱原汁原味,不习惯使用太过复杂的烹饪流程和调料,饮食的差异让美国人错失鲤鱼这道原本可以很美味的菜品。
二是美国人的健康意识较强,对于鲤鱼这种生活在中下游富含腐殖质水域的鱼类,存有顾虑心理。担心长期生活在河淤之中的鲤鱼大量吸收堆积在河流中下游的重金属、化学剂,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是入驻美国的鲤鱼,在当地环境与气温的影响下,本身的口感变差,不符合美国人的味蕾。
生态失衡后,鲤鱼该何去何从?鲤鱼在美国已经构成了泛滥成灾的态势,鲤鱼的大量存在严重挤占美国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鲤鱼大量蚕食河流中下游的小鱼、小虾,导致美国本土淡水鱼闹起了“饥荒”。鲤鱼逐渐成为许多美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对于鲤鱼的“入侵”,美国人绞尽脑汁想要消除鲤鱼泛滥带来的影响。既然本土消耗不了,美国人就将算盘打到中国市场上。
抓住中国喜欢吃鱼的特性,将美国泛滥成灾的鲤鱼经过深加工,经过包装、宣传,再运输到中国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售卖。主打的就是一个“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但是美国的操作乍的一看猛如虎,但却忽略了我国优秀的鲤鱼养殖技术以及早已成熟的鲤鱼市场。中国人更喜欢“自己养,自己吃”的模式,满满都是本土的口味,吃得更放心。
另外,从美国进口的鲤鱼加工产品售价比本土鲜活的鲤鱼要高。喜欢吃鲜食的中国人,一般不会多此一举地为美国昂贵的“滞销品”买单。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虽然美国人对鲤鱼嗤之以鼻,恨不得连夜打包外销。但对于国人来说,却稀罕得很。毕竟,鲤鱼在厨艺精湛的国人手中能够带给食客登峰造极的味蕾体验,感谢您的阅读
趵突泉“胖鲤”体型震惊小朋友 网友:它是不是又胖了?
来源:【生活帮】
又大又胖!10月2日,山东济南,趵突泉鲤鱼胖得震惊到小朋友。网友:它是不是又胖了?
本文来自【生活帮】,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