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慢跑(胖人跑步)
台大研究:6种运动可对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呼吸也会胖”的人有救了,台湾大学研究1.8万名有肥胖基因者,发现6种运动可有效对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医师强调,慢跑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建议心脏病患与医师讨论运动处方。
资料图:民众在健身房跑步。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今天举办记者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台大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风险,根据2013年至2016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台湾成人过重、肥胖盛行率高达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遗传、后天生活型态都是肥胖的重要因素,过去文献显示,先天影响约占40%到70%,专家虽然常建议民众多运动,却没有告诉民众做什么运动比较有效。
台大公卫学院、台湾卫生研究院、台北荣民总医院研究团队,利用“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分析约18000多名、30至70岁民众的全基因体定型资料及健康问卷资料,并以此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标,并分析18种运动项目对于肥胖基因的影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万名带有肥胖基因的民众当中,只有41%有运动习惯,相对偏低。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有运动习惯的族群,发现即便带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种运动,同样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6种运动当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显示,过去1年都没有运动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体脂肪增加5.09%、腰围增加7.95公分、臀围增加5.84公分;有慢跑习惯者BMI仅增加2.11、体脂肪3.89%、腰围增加6.2公分、臀围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运动分别为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风舞或国际标准舞。反之,许多民众同样热爱的骑单车、伸展操、游泳、太极拳、气功,缓解肥胖基因效果较不显著;至于重训、羽毛球、台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运动习惯人数较少,无法分析。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广受国际媒体报道。
林菀俞认为,慢跑之所以可对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锻炼,过程中需要摇摆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会参与动作。
台大医院北护分院院长黄国晋表示,慢跑虽然对于对抗肥胖基因效果显著,但不见得适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者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先和医师讨论运动处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风险增加。
黄国晋呼吁,有些运动虽然无法对抗肥胖基因,但对于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建议民众养成每周运动5次的习惯,每次至少30分钟,达到说话会喘的状态;一周最好做2次重量训练,不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问题发生。
跑步不只能改善肥胖,更是这些疾病的“克星”!
如今的国人,肥胖几率在逐年上涨,还伴随着各种亚健康、慢性疾病的出现,这对于健康跟寿命都是极大的影响。
而跑步,是一项强身健体、抵御疾病,提升健康指数的秘密武器。
如果你久坐不动,缺乏锻炼,不如从跑步锻炼开始吧。只需要一双运动鞋,无论是江边、小区还是操场,你都可以跑起来。
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很多疾病会不药而愈,让你收获健康的身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每周跑步3-5次,每次5公里左右的人,能够克服哪些疾病?
1、有效减脂,改善肥胖
中国有50%的人属于超重跟肥胖患者,而跑步可以提升活动代谢,慢跑1小时可以消耗550-600大卡的热量,累计跑步7小时左右可以消耗一斤脂肪,从而改善肥胖问题。
而肥胖伴随而来的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跑步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一项针对数千名跑步爱好者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患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低于缺乏运动的人群。
2、改善糖尿病问题
在跑步过程中,身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促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有数据显示,定期进行跑步锻炼的人群,其患 2 型糖尿病的概率显著降低。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跑步,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3、加强肺部功能
慢跑属于有氧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提升肺活量,增加氧气供应能力,心脏泵血力度也会提升。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可能你一次坚持不了10分钟以上,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你能轻轻松松跑步30分钟以上,这就是心肺功能提升的表现,你的运动持久力会提升,这意味着身体机能更加高效运转,有助于保持年轻状态。
4、改善负面情绪
如今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神经也容易衰弱。
而跑步锻炼可以放松身体跟大脑,有效促进内啡肽跟多巴胺的分泌,帮你制造快乐因子,有效释放负面情绪,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你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研究发现,跑步锻炼对于缓解轻度抑郁有着明显的效果,如果你感觉情绪不佳,心情低迷,不如出去跑一跑吧,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你的心情会慢慢变得开心起来。
5、改善睡眠问题
平时容易失眠、入睡比较困难的人,不妨每天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去跑步半小时,跑步锻炼可以调节你的生物钟,放松神经系统,还能让身体处于微微疲惫状态,从而让你更快入睡,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而晚上睡眠质量好的人,白天的精神状态、体能力量也会更好,思维也会更敏锐,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6、提升身体协调性跟四肢灵活性
跑步需要手脚的协调配合,有助于提升四肢关节的灵活性,跑步的过程中可以促进钙质系数,有效提升骨密度,预防骨折等问题。
尤其是30岁、40岁后的人,骨质会开始流失,关节容易硬化,而跑步锻炼恰好有效预防这种问题的出现,从而抵抗衰老速度,让你老当益壮,保持矫健的状态。
这就是跑步能克服的多种疾病,你坚持跑步后收获了哪些好处呢?
「超慢跑」不累不喘又燃脂,运动减肥新手最适合
来源:39健康网
很多人对跑步都有阴影,不是怕受伤,就是觉得又累又喘,最后打消跑步念头。近年来流行的「超慢跑」跑法,完全颠覆小瘦姐对跑步的印象,到底什么是「超慢跑」呢?
简单来说是种强度低、速度慢、步幅小的慢跑,比跑步更小的步幅及能量消耗,强度控制在个人的乳酸阈值之下,让跑者能跑更长时间,较不容易感到疲累、酸痛,来达到燃烧脂肪、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
什么是超慢跑减肥?
它是一种以超乎想像的极慢速跑步的运动,体力能完全负荷,跑起来轻松愉快,虽然温和但功效却很强,其运动的强度为正常步行的2倍,燃烧热量也是走路的2倍,不但能长久持续下去,还是一项能增强记忆力与思考力的有氧运动。
超慢跑比快走瘦得快?
快走运动,永远会有一只脚是落地,但慢跑无论跑得多慢,会有一瞬间双脚是腾空,身体感受到的运动强度会来得比快走大。而超慢跑运动比走路更容易暖和身体,运动结束后也能暂时维持较高的体温。当人体体温处于高温状态时,基础代谢率就会增加,能帮助体内消耗多余的热量。
超慢跑4大重点
1、想像自己是木偶被线拉着,挺直身体但不要施力。
2、利用手肘的力量,将手臂往后摆动。
3、稍微抬起下巴,直视前方,视线自然往前看
4、骨盆上方略微往前挺。
超慢跑除了运动本身的好处,附加功效不仅能唤回年轻体力,还能燃烧脂肪、体态变轻盈,你还不快加入超慢跑行列?
Q: 体重很重的人也可慢跑吗?
要看下半身肌耐力,体重重的人不见得是胖,如摔角选手、棒球员,体重其实都不轻,但因平时都有运动习惯,所以下半身的肌力强,慢跑一点都不是问题。但若是真的肥胖者,平日没在做运动,建议还是先从快走开始适应。
Q: 吃饭后跑步好,还是跑完再吃好?
没有标准答案!慢跑专家建议,因个人生活习惯不同,有些人习惯晚餐后慢跑,他建议跑步前1小时不要进食;若是喜欢跑完后再吃饭的人,则建议跑后半小时再开始进食,并先从喝汤、青菜、水果、肉最后再吃淀粉类,比较不容易发胖。
Q: 超慢跑的速度应该龟速慢跑正流行跑越慢,越快瘦?
慢跑蔚为风潮,但许多人还是认为运动就得要忍受痛苦、很累很喘。风靡日本的「超慢跑」运动颠覆大家对运动的刻板印象,不但不要求你天天跑,甚至还要你跑越慢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