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起不了床(长的胖又胖整天不下床)
爱吃不爱动胖小伙血糖飙升诊断为糖尿病
多学科团队为胖小伙制定诊疗方案。
吴萍 摄
“所有指标都正常!”日前,在东湖医院内分泌科,两位家长紧紧握着管雅文医生的手表达感激之情。一张包括运动、药物、饮食、心理调理的处方伴随儿子小王4个月,多学科协作诊疗让这个Ⅱ型糖尿病患者恢复了活力。
■ 不动又爱吃的小伙子血糖飙升
小王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有80公斤,而且不爱运动,一年前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当时餐后血糖最高达20mmol/L,开始注射胰岛素。听说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能够减重及逆转Ⅱ型糖尿病,家长决定带他前去试一试。
经初步专科评估,小王可以进行减重及糖尿病逆转治疗。入院后,管雅文医生组建了营养师、心肺功能康复科医生、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心理咨询师的多学科团队,对小王进行全面评估,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营养、运动及心理支持方案。
营养科医师为他制定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方案及补充微量营养素、纤维素和Ω3鱼油计划;每天有氧运动训练,立式功率车训练和坐式蹬腿训练、坐式躯干稳定训练;出院后坚持游泳和打球及抗阻训练……心肺功能康复师为其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减脂减重处方;糖尿病专科医护在为其进行血糖波动特点、胰岛分泌曲线及并发症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治疗并发症处方及健教方案;心理咨询师在评估其焦虑及抑郁后,定期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曾经动一动便喘气的小伙子逐步变得积极配合,一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开始下降,管雅文医生停用了小王的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三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进一步下降,管医生试着停用口服降糖药,小王的血糖依然平稳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小王再也不用打胰岛素和吃降糖药了! 如今半年过去了,小王的血糖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已经达到了糖尿病临床缓解。
■ 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
管雅文医生介绍,一些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脏和胰腺的脂肪沉积,从而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在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及糖尿病专科医护的精准指导下,通过低热量饮食联合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治疗,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疗效更好。目前,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已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因此医疗费用高昂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以往这类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先后请各个科室医师会诊,分别开具临床处方,可能导致多重用药、过度医疗且治疗不连续,住院日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管雅文说,现在这类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马上召集多学科医师团队,一起进行综合病情评估,经讨论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就医体验、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且单次住院日及就医费用较以前下降。
■ 独创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糖友们治疗需求的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糖尿病成为临床诊疗趋势。同时,对于糖尿病门诊患者,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还开创性地开展了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多学科医师参与的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内分泌科医师收集糖友们在该科糖友群里经常问到的各种问题,定期召集6至10名糖友到门诊参加糖尿病共享门诊。在90分钟内,多学科医师团队会对糖友们的共性问题统一答疑,也会对某一位糖友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解惑,患者从团队就诊中能学到更多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
另一方面,患者之间通过“坦诚布公”分享自己治疗疾病的经验,互相学习促进,也互相监督改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管理。“这样的共享门诊,还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树立起抗病的信心”,一位年轻糖友在诊断后,整天谨小慎微、怨天尤人,在一次共享门诊见到了10年甚至30年的老糖友可以把疾病控制得很好,他向老糖友取经,对治疗糖尿病也慢慢树立了信心。
文/毛茵 吴萍
来源: 长江日报
不能再胖了!448斤“90后”胖墩开启手术缩胃减肥之路
26岁的小欧来自安徽宣城,身高1.74米,体重却达到了448斤,正常BMI指数( 即体重指数,公式为体重/身高的平方)超过32就属于非常肥胖了,小欧的BMI 指数飙升到了76。
7月18日上午10点钟,鼓楼医院普外科的医护人员将病区里承重量最大的病床,移到了急诊区域门口,等待小欧的到来。普外科的一名医生介绍,因为小欧体重大约450斤,无法站立超过一小时,更不用说走路了。所以,他们将病床转移到了急诊门口。
10点15分,一辆安徽牌照的面包车停在了急诊门口,一名体态臃肿的年轻 人下了车,直接躺在了准备好的病床上。
称体重 找血管 医生克服重重困难
医护人员一路推着病床,从急诊区到达了普外科病区,医生首先要为小欧称体重。小欧蹒跚着下了病床,然而,两腿浮肿十分严重,两脚无法并拢站在体重机上。医生只能让小欧半蹲着把体重给称了。
“224公斤!又胖了!”称完体重的小欧自言自语道。在半个月前,他刚称过体重,当时的数值是208公斤。
小欧住进了病房里,面对这名特殊患者,病区的护士长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小欧来之前,就准备这张病区里承重量最大的病床。“这张电子床的最大承重量是440斤,小欧体重在这个临界值,要是再重,他就没床可睡了。”为了方便各项检查,首先,必须给小欧的手臂上放置留置针,然而,小欧的手臂上全是脂肪,根本看不到血管。“只能凭感觉、凭经验!”花费了20多分钟后,护士长才将留置针放置完毕。
为啥能长这么胖 暴饮暴食 吃的太多是关键
小欧的体重如何飙升到448斤,吃绝对起了最大的作用。小欧的妈妈说, 从7岁起,儿子就是个小胖墩,随着年龄的增长,胃口就越来越好,特别喜欢吃烧烤、炒饭、炒面、快餐。常常一顿饭至少吃到正常人的两倍到三倍,而且吃饭的速度也非常快。
小欧回忆说,他也尝试减过肥,中午什么都不吃,结果到了晚上就会狂吃 。“最多的一次外卖点了三份炒饭、两份炒面和一份鸭血粉丝,全部吃完, 越吃越香。”小欧向记者描述他吃的最多的一次经历。
一动就喘 不能下床 胖墩终于下定决心手术减肥
由于体重过重,这些年他也尝试了很多减肥的方法,但是效果一直不理想。健身、控制饮食、吃减肥药……一次次失败,还越减越胖。
这段时间,小欧胖得根本下不了床,一动就喘气,甚至连翻身都不能。“再这样下去,我觉得我快死了。”小欧坦言。
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冯文焕检查完小欧的身体表示,“小欧的身体水肿比较明显,需要评估一下心脏以及肺功能的情况,看有没有血栓的风险。”目前,小欧的身体状况比较糟糕,需要先进行内科治疗,等身体状况调节好了之后,再考虑进行手术缩胃减肥。
500斤小伙胖到半年没下床!关于肥胖,医生这么说…
“我要减肥”是现在不少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前段时间,在广东阳江就有一名小伙子,胖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还因肥胖危及到了生命,这该怎么办呢?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管理中心主任 陈笑梅:这名“胖友”给我打电话求救,说他已经四五百斤重,上不了秤,腰以下完全动不了,希望我们能来救救他。
在众人的合力下,这名“肥胖”的男子被送上了救护车,从阳江前往广州接受治疗。
记者在医院看到了他。他叫小龙,今年35岁。家人说,两年前,小龙的体重是380斤,现在的重量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他已经有半年没下过床,生活上几乎完全无法自理。
小龙的姐姐 陈女士:他一直都胖的,但是去年更胖了,脚痛走不了,就一直胖下去了,连上楼都上不了,我们都很担心他,爸爸都担心死了,每天都哭。
小龙说,自己也曾试过减肥,虽然成功过,但后来又反弹了。
患者 小龙:那时工作比较累,要搬货,出汗,自然就瘦了。从武汉回来后,就不干什么重活累活了,慢慢又反弹了。
入院之后,医生初步检查发现,小龙不止是肥胖,而且出现了心衰。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管理中心医生 陈文辉:目前他可能有500斤了。结合他的情况,可能心脏损害达到4级了,4级是最严重的情况,表现就是双下肢水肿,其实全身组织都有水肿,睡觉基本靠口呼吸 ,严重睡眠打鼾,睡眠会引发肥胖猝死。
按常规,小龙要接受缩胃手术治疗,但是因为他体重太大,心肺功能太差,医院暂时只能先保守治疗,稳定他的各项指标。
患者 小龙:吃饭一顿就一碗饭加一点菜,但是没有理由会这样啊,我也没想到,我喝水都会肥。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管理中心医生 陈文辉:他说三餐吃得并不多,但是他平时会喜欢吃零食,基本没有运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龙肥胖呢?医生说,因为小龙体型过大,各项仪器检查都很难进行,所以还不是十分清楚。医生还提醒,如果家族有肥胖史,作息和饮食又不规律的人群,要尤其注意。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管理中心医生 陈文辉:衡量身体的肥胖程度,最常用的就是BMI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中国成年人大于25就是超重了,大于28就属于肥胖了。
新晚报综合GRT今日一线、西湖之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