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豚豚(河豚胖胖)
马上就评|“大码女孩”同样美丽,“肥胖污名化”当休矣
评论员 李文璇
近日,286斤的付豚豚(昵称)坐高铁二等座,引发舆论热议。10月25日,付豚豚接受媒体采访,自述个人经历。她称自己从小便比较胖,成长之路始终伴随着“懒惰”“缺乏自控力”的声音,而今“挑战”坐高铁,是想“让大家看到‘大码女孩’的世界”。
付豚豚“挑战”坐高铁
回首付豚豚的成长历程,她所遭受的负面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对于肥胖群体的污名化:个别人将肥胖者视作“异类”,进而将道德判断加诸其上,为他们贴上贬损性、侮辱性的标签。虽然相关研究早已证明,将肥胖归因于个人意志,不过是种“伪科学”,但无处不在的“凝视”与“语言暴力”,仍会反过来影响肥胖者的自我认同。付豚豚便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自己视作“失败者”,也一度因抑郁状态患上情绪性暴食症。
付豚豚的个人账号评论区
对肥胖者的污名化,会使个体陷入“难以自证”的情绪漩涡,按照主流秩序所设置的公共空间,则为肥胖者“拥抱世界”出了“难题”。如付豚豚所说,“坐高铁”“去游乐园”这类于常人而言稀松平常的事情,对“大码女孩”来说却困难重重:她会“卡在”高铁二等座上,也会压不下游乐设施的安全压杆。由此,“躲藏”曾经成为付豚豚“自我保护”的出路,但这无疑进一步阻抑了她与外界互动的可能。
而今,付豚豚的勇敢尝试和大方表达,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的契机。作为个体,不妨挣脱审美藩篱与刻板印象,对肥胖者少些“注目”与议论;作为公众,也要思考如何通过异质化、人性化的举措,为特殊群体创造更加平等的公共空间。事实上,只要保持身体健康,“环肥燕瘦”各有其美。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容纳更多的“付豚豚”走到“阳光下”。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286斤女孩自曝出行困境,发声本身就是意义
作者:任冠青
最近,一条坐高铁的视频,让“大码”女孩付豚豚(化名)走到了大众面前。视频中,身高170cm、体重286斤的付豚豚需要靠硬挤才能坐到座位上。落座后的她,整个人会被卡住,小桌板也放不下来,虽然已经尽量靠近窗边蜷起身子,但身体还是会超出座位打扰邻座。付豚豚表示,自己曾因体重焦虑而患上情绪性暴食症,不敢出门和面对外界的声音。今年,她决定把平时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一遍,并记录下来,其中就包括两三年没有坐过的高铁。
付豚豚的记录,为人们揭开了“大码”人士那些鲜为人知的出行困境。自在舒适地去逛游乐园、坐地铁、坐高铁,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再稀松平常的事,却可能给他们构成无尽的困扰。最直观的当然是身体上的——常规的座位要么容纳不下自己,即便勉强能坐下,也多半要经历身体全程收缩、动辄被周边设施卡住的尴尬局促状态。
而比生理不适更刺痛人心的,是身边人随时可能投来的戏谑调侃和指指点点。当每次元气满满地出门,却自动成为他人冰冷凝视的对象,被“胖子就是懒惰、不自律”“好吃懒做的典型”等冷言冷语随意取笑,很多人都会像付豚豚此前一样,逐渐选择让自己收缩、闭塞起来,减少出门的次数,尽量不到公共空间“添麻烦”。
于是,在看到付豚豚“出行难”的视频之前,许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大码”人士面临的重重难题。其实,问题一直都没有消失,它们只是被隐藏起来,由“大码”人士默默地自我消化了:坐不了高铁,就尽量去坐汽车;一想到出门又要被异样的眼神打量,兴致就减了大半;游乐设施玩不了,那就索性不去了……一条条有形、无形的枷锁,不仅禁锢着他们物理意义上的行动轨迹,使他们根本无法畅快自如地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更会让自卑、焦虑等情绪潜滋暗长,使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大大降低。
这也是付豚豚通过拍视频勇敢发声的意义所在。她通过视角的转化,让更多人看到“大码”人士生活的点点滴滴,设身处地地体会到那些一直被他们默默承受的尴尬和不便,继而增进共情理解,推动社会观念和公共设施向更包容友好的方向转变。
一直以来,肥胖污名化的偏见都在社会中挥之不去,一些人往往不顾现实情况,就轻率地给肥胖者贴上“懒惰”“无能”“缺乏自制力”等标签。可事实上,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内分泌失调、焦虑情绪导致的暴饮暴食等。看到别人的“大码”体型,不是用尊重、理解的态度善意相待,反倒居高临下地挖苦冒犯,既不礼貌,也缺乏科学依据。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偏见,才是最该被校正的。
从现实的角度讲,如何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和改变,切实解决“大码”人士的出行困难,也是社会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年8月17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专家团队以1580万成年人的巨大调研样本,绘制出“中国肥胖地图”。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数量不容小觑,他们的现实出行需求也不容忽视。
当然,这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比如,对高铁来说,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以及改造成本,重新对座位进行布局固然有现实困难。但是,通过适当的系统调整,为“大码”群体、残障人士、孕妇等特殊人群优先安排离车厢门更近、空间更大的座位,依然可以被考虑。
前两天去商场,笔者意外看到了一场随机舞蹈。十几个舞者中,我一眼就看见了一位闪耀着光芒的“大码”女孩,她舒展着身体,跟着快节奏的音乐律动,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自信。我想,这就是一个包容环境给予一个人的底气:每个人都可以自在从容地生活,不会因“体积”较大处处受限,也不必因单一的美学标准失去自信。(任冠青)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被“卡”高铁二等座的女孩:希望大码人士能“被看到”
今年26岁的付豚豚(网名)笑起来时眼角和嘴角都会上扬。在网上广泛传播的一条视频中,身高1米7,体重286斤的付豚豚,穿着粉色印花的长裙,把自己挤缩在高铁二等座的一角。她笑称,“卡住”“很疼”,肉是“液态”的,有一点占到旁边的位置了,“大码女孩真的太难了。”她在视频中说。
很快,“286斤女生坐高铁二等座引争议”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她也因此遭遇了网暴,指责、谩骂她的留言、私信不断。“猪脚饭”“就是懒”“建议坐集装箱”,也有人建议她买商务座,有评论说“如果设置一个胖子专用座,会不会有人说是歧视胖子?”
生活中,付豚豚与“胖”带来的指责斗争的时间更长。付豚豚称,她患有甲减等病症,身体长期发胖。“有人认为胖就代表人格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暴饮暴食、不爱运动、懒。因为我胖,就好像被完全否定了,找工作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自己也曾陷入过很深的自我否定之中,她试过各种减肥方法,也损害过自己的健康。
“我想要展现大码人士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便,不是希望被特殊对待,相反是希望被正常对待。”付豚豚说,她希望更多的人看了她的视频后,可以了解大码人士生活的不容易,给予更多的包容,平等对待所有的身材。
今年,付豚豚挑战去坐高铁二等座。受访者供图
因上热搜被网暴
新京报:平时会经常坐高铁出行吗?
付豚豚:很少坐的。我上次坐高铁是在两三年前,我当时的体重是220斤左右,坐二等座,觉得那个座位有点挤,但没有影响到旁边座位的人。当时坐在我斜对面的一个男生,用我们当地的方言大声笑话我说,“大肥婆”。我不敢当面反驳,自己回家偷偷哭,之后我就不敢再坐高铁了。
其实我自己生活中因为害怕影响别人或者被人用不好的眼光看待,很少出门,包括坐地铁,人多的时候我很少坐下,怕占据太多的位置;因为我爱出汗,身上黏黏的,也会刻意避开人群。
这次我和朋友在做大码女孩的100个挑战系列视频,聊我不敢做的事情,我提到我不敢坐高铁。我朋友就陪我一起坐。进站时也有一个小插曲,一位陌生的叔叔辈的人对着我和我朋友,大声地说,“一个那么胖,一个那么瘦。”我会觉得很冒犯。我们买了两个挨着的二等座。我没想到我这次体重变大了,整个人卡到座位里。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把乘车的视频发到网上?
付豚豚:一方面,我想做成大码人士的出行攻略,因为我知道很多大码人士像我一样,不敢出门,担心被别人说。回程时,我买了一等座,确实宽敞舒适了很多,就在视频中推荐像我这样的大码人士买一等座。另一方面,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大码人士生活中的种种不容易,在公众场合遇到大码人士,不要再用不好的眼光看他们,减少对大码人士的歧视。
我也想过,如果单独给大码人士设置特殊座位,会不会有其他歧视存在?我本身是不希望被特殊对待的,我只是希望可以被当作普通正常人对待。
新京报:“286斤女生坐高铁二等座引争议”上了热搜,你怎么看?
付豚豚:我是突然收到朋友转发给我的上热搜的信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被网暴了?我自己甚至不敢上网看评论。
我之前拍了“大码女孩的尴尬瞬间”系列视频,当时就有很多人私信骂我。比如,我的名字叫豚豚,是因为我爸爸开玩笑说,我好像一只海豚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也有朋友说我像豚鼠。有的人私信留言,根据“豚”,联想到“猪”,骂我。
包括这一次,上热搜之后的那两个晚上,我一直失眠。除了视频下面的评论,还有人私信给我,有太多难听的话了。一个粉丝在网上留言帮我说话,被七千多个网友骂。我不明白,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也没有伤害任何人,为什么要这样骂我。
去年下半年,付豚豚参加减肥训练营,每天运动5小时,汗水可以打湿3件衣服。 受访者供图
希望被理解,被平等对待
新京报:你做这一系列视频的初衷是什么?
付豚豚:我是从今年7月份开始做大码女孩的尴尬瞬间系列视频的。我和朋友聊天,他们会觉得看似简单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很难,又尴尬又惨又搞笑,就建议我拍出来。视频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比如今年我在公司坐坏了两把椅子,之后我每次坐椅子就特别小心,尤其是塑料凳子;还有去年我租的出租屋的床板塌陷过,此后我每次出去住酒店,都会检查一下酒店的床板。
我觉得可能这是大码人士平时都会遇到的,大多数人是不能理解的,甚至会嘲笑我们、歧视我们。我就希望把我的日常生活拍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
新京报:你觉得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大码人士?
付豚豚:是的,比如我前段时间去游乐场,有一位叔叔一直盯着我看,问我多少斤,怎么这么胖之类的话,我会觉得很不礼貌。
我从小就被说胖,初中时,我身高1米68,体重120斤,会有男同学说我的腿很粗,我当时也觉得自己要减肥了,每天晚上去跑步。但后来体重还是一路涨到160多斤,班里的男生会给我起很难听的外号。
有一些人认为胖代表人格上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暴饮暴食、不爱运动、懒。找工作也会遇到麻烦,面试时会被问是不是怀孕了?肥胖会不会导致精力不足,影响公司形象。甚至有一次,我在面试的签到环节,就被告知已经不招聘了,我会自然而然地想,是不是因为我的体重问题。
事实上,这种问题不是我一个人遇到的,也会有大码姐妹问我,体重比较大的话,适合做什么工作?
我也经常和一些大码女孩交流,不管是在上学、谈恋爱、结婚备孕阶段,体重都会被拎出来说,就连一家人吃着饭也会被拎出来说。前两天有一个大码姑娘告诉我,她因为肥胖和家人闹翻了,她本身就因为体重很焦虑了,家人的声音让她更加崩溃。
新京报:你自己是怎么看待减肥这件事情的?
付豚豚:我基本上从初中就开始减肥了,各种减肥的方法我都试过,甚至一些很不好的建议我也试了。比如有段时间我每天只吃水煮菜,不喝牛奶,不吃米饭,也不吃肉,一天只吃一两顿。那段时间确实瘦得很快,一个半月减了二三十斤,但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是飘的,眩晕、月经不调、脱发,一抓一大把。我当时以为我得了什么大病,又不敢问别人,身边也没有跟我一样胖的人。等我恢复正常饮食之后,体重就迅速反弹了。
去年12月,我在一个减肥训练营待了三个月,每天都吃得很少,可能一个星期加起来吃的米饭还不到平常的一顿。我瘦了二十多斤,但离开训练营,恢复正常饮食,也是立刻反弹了,涨幅非常惊人。
当时训练营的教练觉得我的减重速度要比其他人慢很多,就建议我去检查身体。那次检查,我才查出有胰岛素抵抗和甲减,所以会很难瘦下去。也很难说是这些指标不好导致的肥胖,还是早些年各种极端的减肥方法造成的疾病。
医生给我开了药,我吃完之后配合运动和饮食,会瘦一些。但吃那个药副作用很严重,我的情绪会很低落,有一种世界被关了灯的感觉,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现在我如果不吃药,每天吃很少的饭,甚至一天只吃一顿,也不会瘦,甚至体重还会上涨,很奇怪。我把这种情况说出来,别人还会说我是骗人的。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劝我减肥,包括我的父母,但很多时候人们不了解情况,甚至有人推荐我抽脂割肉,说实话我还真了解过,查阅到这种方法对健康的危害很大,就没去做。
我现在也在继续看医生,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想先把我的身体往健康的方向调,我也不会再用极端的伤害身体的方式去减肥。
付豚豚挑战坐过山车。受访者供图
和自己和解,继续做下去
新京报:面对周围人的不理解,你一般会怎么做?
付豚豚:之前面对这种情况我会默默听着,晚上自己偷偷哭。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矛盾,甚至会自己和自己吵架,我也会觉得我没有持续瘦下去是我的错,不瘦就是有罪的。有时候面对这些指责,我情绪很不好,还会暴饮暴食,但吃过之后又会陷入后悔、自责之中。
2021年前后,我的工作、感情都不顺利,身边的人又一直对我的身体指指点点,当时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我封闭了自己,不见家人、朋友,电话也不接。我感觉我的人生全完了。
那个时候会很煎熬,我打过医院心理咨询的电话,也看了差不多200多本书,看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为什么我会长胖,为什么我会陷入情绪内耗中,去思考。我自己觉得还挺有用的。我也慢慢开始和我的同辈亲戚聊天,告诉他们我的感受,他们也比较能理解我,鼓励我多出去走走。
新京报:现在走出来,和自己和解了吗?
付豚豚:这两年,我会做一些我一直不敢做的事情,慢慢地,我觉得其实我还行,有一种鼓励自己的声音出现,不会像以前那样说,这个你不行的,放弃吧,不要试了。
今年年初我所在的公司组织团建去玩越野车,之前这种活动我都不敢去的,因为我怕各种意外,当众出糗。去之前我就开始担心,越野车会不会承受不了我的重量。当大家已经骑上跑了一百米开外时,我的车子还在原地不停地熄火,教练就说,“你不要玩了,我们退给你车票和门票,你这样子看上去很危险的。”我的一个同事就过来鼓励我,还帮我换了一个教练。然后,我的车子真的启动了,但开出去十多米,车子又熄火了。其实那时候我已经想放弃了,“我不行”,又出现在了我的脑子里。但我还是告诉自己,再试最后一次。我歪歪扭扭的,竟然开出去了,中间遇到泥路陡坡,我也会害怕因为体重问题翻车,但我都很顺利地过去了。我就想虽然开局时被打败很多次,但也许再试一次,就能成功了,这可能也像我的减肥路一样,再坚持一次,是不是就会有转折?
今年上半年,付豚豚参加公司团建,骑越野摩托车。受访者供图
我现在也会呼吁,不是只有瘦才是美的,胖也是一种美,不应该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我也不希望因为我胖就被完全否定,我也有很多优点呀,我比较喜欢帮助别人,平时也很幽默,也有很多其他兴趣爱好,我希望我的这些闪光点也被看到。只不过我把这个观点发到网上后,有人评论说,你自己胖就胖,你凭什么定义美。
新京报:之后有什么计划吗?
付豚豚:目前没想好,还会坚持拍一些关于大码女孩的视频吧。大码人士“被看到”的机会不多,我会觉得我做的这件事情也许能让更多大码人士的困境被看到,所以我也想坚持做下去。如果说你们身边,家里人或者同事、朋友有胖胖的人,他(她)也许正在经历这些麻烦。希望你们看了我的视频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她)们,不要有那么多的偏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体型。
我也想挑战自己坐飞机去一趟北方,我之前是不敢坐飞机的,因为我听说飞机的座位很窄,所以还在考虑。
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编辑 胡杰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