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易崴脚(胖人崴脚不容易好?)

潇湘晨报•晨视频 0
文章目录:

超200斤女子无故崴脚后又骨折 医生:肥胖惹的祸

配图/视觉中国

53岁的周女士(化名)家住湘西桑植,自从21岁生完第一个小孩之后,就爱上了吃肉,每天三餐都要吃1斤半左右的猪肉,在35岁生完第四个小孩后,体重也从苗条姑娘变成了超过200斤的大妈,血压血脂都升高了。

3年前,周女士在行走时无任何征兆突然就左脚崴了,疼痛明显,后来休息后好了,没有在意。今年刚过完年,周女士又在行走时被一个小树棍绊了一下,一个踉跄人虽然站稳了,但是感觉左踝关节疼痛剧烈,无法行走。在家人陪同下送到当地医院,照片就发现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尤其是胫骨下段,一个锋利的碎片插入皮肤导致伤口形成。

结果在当地医院住了半个月,一个几毫米的伤口逐渐溃烂成5厘米的圆形伤口,发炎腐烂。但因为太肥胖导致伤口局部缺乏血供营养,一直经久不愈。今年2月,转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继续治疗。

在创伤骨科付三清教授和袁志根副教授的精心治疗下,周女士经过3次手术,住院33天后,于近日康复出院。

付三清教授提醒,肥胖不仅仅与高血脂、高血压等内科疾病有关,因外患者长期是过量负重,无论是骨头还是关节,长期的磨损和负重导致骨关节处于“亚健康”状况。一旦再接受一些额外的受力,就会出现疲劳骨折。患者3年前莫名其妙出现崴脚便是征兆,此次骨折已经是意料之中了。即使是一棵小小树枝的牵绊,但对于强弩之末的骨头,已经是可以压倒最后的救命稻草。

专家建议,周女士以后必须注意减轻体重,保持身体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不然骨关节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还会出现其他部位的再次骨折,并且还会引发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又会加大骨折的风险,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通讯员卢婷

黑龙江一高三男生频繁崴脚!医生:小学生中也出现了……

记者从大庆龙南医院了解到

痛风患者正在年轻化

不少中学生开始发病

医生提醒:

莫让痛风成为永远的“痛”

高三男生频繁崴脚?痛风在作怪!

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男生晓宇,平时特别爱运动,动不动就崴脚,而且只要轻轻崴一下脚,踝关节就肿得厉害。频繁崴脚,一次比一次严重,妈妈赶紧带晓宇去医院进行系统检查。

“孩子的踝关节已经有尿酸结晶沉积了,应该是尿酸高了好长时间没有发现,也没有干预。”龙南医院风湿免疫科负责人杨丽说。经过检查,孩子被诊断为痛风。

询问妈妈,杨丽得知,孩子有痛风家族史,而且平时喜欢吃海鲜、肉食,加之比较肥胖,才会导致痛风发生。

据杨丽介绍,仅风湿免疫科一年接诊的痛风患者就超千人,每天都会有痛风患者前来就诊。其中,男性约占95%,女性患者一般是在绝经后发作。

令医生们担忧的是,痛风患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岁左右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中学生,甚至小学生。

痛风越来越年轻化

痛风,缘何越来越年轻化?对此,杨丽提到了“高尿酸血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酸高”。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较好,想吃啥吃啥,长期摄入高油、高盐、高脂肪食物和高糖饮料等,又缺乏锻炼,导致肥胖孩子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尿酸高。”杨丽说,肥胖、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两大致病因素,自己接诊的最小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10岁。

此外,遗传也是致病高危因素。有些有痛风家族史的孩子,即使不胖,也会提前被发现“尿酸高”。

据介绍,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最早期表现。“420umol/L”是高尿酸血症的诊断界值,因此将“世界痛风日”定在4月20日,就是为了提高大家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关注。而尿酸高不自知,或者不去科学控制,势必会导致痛风发作年龄的提前。

痛风只是关节痛?不!可累及全身

在我们身边,不乏有痛风的朋友,病情发作时走路一瘸一拐。但是,你要是以为痛风只是关节痛,那就错了!

据杨丽介绍,痛风发作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关节红肿热痛,尤其是足部第一跖趾关节,也可能累及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等,有患者将这种疼痛形容为“像被什么东西撕咬一样”。

尽管关节的剧烈疼痛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令人担忧的是,高尿酸还会对心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潜在的危害。

痛风是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而形成的结晶所引发的,这些结晶不仅可能沉积在关节中,逐渐形成坚硬的痛风石,还可能悄然沉积在我们的各种脏器里。到了晚期,患者很可能会面临关节功能受损、肾功能异常等严重问题。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一系列并发症,造成身体不可逆的损伤。

对此,杨丽说:“高危人群稍有疏忽就可能被高尿酸和痛风缠上。正确应对,规范治疗,高尿酸和痛风都是可防可治的,怕就怕不去系统干预,延误治疗。”

这些误区很危险

“不少患者都是痛风发作时疼痛难忍就来看看,好了便一切如常,也不改变生活方式,直到出现‘痛风石’或者更严重的后果,才来就诊。”对此,杨丽特别提醒痛风患者,以下误区很危险:

●一好就停药:不少患者经降尿酸药物治疗后,尿酸可短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便认为痛风已好,自行停药,造成尿酸“降而复升”,病情反复,甚至因尿酸水平长期控制欠佳,出现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并发疾病。

●一犯就乱用药:还有的患者在痛风急性期发作时,自行买药服用。殊不知,乱用药物会出现毒副作用,有的会加重病情,有的会导致消化道出血,甚至导致肾衰竭。

“得了,好好治;没得,好好防。”对于如何预防痛风,杨丽给出20字建议:控制体重,规律运动,保证饮水,健康饮食,定期体检。

综合:大庆晚报、新街派 生活报

来源: 龙视新闻在线

鞋子选不对毁关节,以后少穿这4种鞋

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

鞋子到底该怎么选?先问问你的关节

魏芳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足踝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

这几种鞋子伤膝关节

1. 高跟鞋

无论鞋跟的形状和高度如何,都会对膝盖造成一定的损伤。《骨科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无论是穿10厘米以上的细高跟鞋,还是5厘米~10厘米的粗跟鞋、坡跟鞋,走路时都会对膝盖施加额外的压力,为患上膝骨关节炎埋下了隐患。

2. 硬底运动鞋

如果鞋底过硬,鞋底的前端和中部的结合部位不易弯曲,这会妨碍跖趾关节活动,前足不能顺利完成推进动作,这时候膝关节承受应力将增大,导致疼痛。

3. 厚底运动鞋

过于厚底的运动鞋会导致脚部对地面的感知能力下降。在不平地面行走时,容易出现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导致膝关节疼痛。

4. 木底鞋

市面上很多女士厚底鞋、凉鞋、高跟鞋或拖鞋等的鞋底采用不易变形的木底。这种鞋底没有弹性,走路时不会随着脚步的动作而贴合脚面。因此,穿着这种鞋走路会给膝盖施加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关节炎患者,走路非常容易导致膝盖疼痛。

什么样的鞋子最合脚?

所谓合脚的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小合适,二是结构合适。

大小合适:指鞋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鞋太大,脚在里面得不到充分固定,来回摩擦容易造成损伤;鞋太小,会对脚的各个部位造成挤压,从而产生物理伤害。比较合适鞋的大小应该是最长的脚趾尖和鞋尖内侧边缘间有1厘米的间隙,也就是脚趾与鞋尖应留有一横指的距离。

结构合适:指鞋的各个组成部分设计和选材合理。比如鞋面,应该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否则容易捂脚、臭脚。鞋底,应该选择有弹性的材料。鞋的设计应重视对足弓的支撑。

人在衰老的时候,足从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改变

老年人易足弓塌陷

如何选择一双合适的“老人鞋”呢?

老年人选鞋三不要

1.不要鞋底太软

能够“扭成麻花”或者很容易就能够对折的鞋子,不适合老年人穿。过于柔软的鞋底对足弓起不到足够的支撑作用,会增加崴脚、扭脚和足底的损伤的风险。

2. 不要鞋底太平

老人脚后跟脂肪垫变薄,缓冲能力变弱,过于平坦的鞋子极易因为路面不平而引发足跟的疼痛,发生足底筋膜炎的几率也会变高。

3. 不要绒毛太长

鞋子内里的绒毛过长,脚底容易出汗,足部卫生就可能得不到保障。特别是糖尿病人,末梢循环和神经感知较差,如果足部溃烂,鞋内绒毛过长不利于创面恢复,有可能加重病情。

如何选适合老人的鞋子?

1. 合脚!试过之后才能选

一双合脚的鞋的前提是不挤脚。脚趾前留出的空间基本在0.5cm~1cm左右,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让脚趾有充分的空间活动,鞋的尺寸要以最长的脚趾(主要是二脚趾)的长度为主。“老人鞋”合不合适,不能凭经验,一定要试!

注意:傍晚(大概17:00-19:00之间)是一天之中脚部最浮肿的时候,也是试穿鞋子的最佳时机。试穿时至少要穿十几分钟,来回多走动一会,不磨脚再买。

2. 防滑!橡胶颗粒鞋底是关键

好的防滑底一般都有三个特点:橡胶大底 左右横纹 表面粗糙。橡胶是所有材料中防滑性能最好的,以天然橡胶为首选。此外,选择鞋底沟纹深且多的鞋子,既不容易卡砂石,还能帮助排水。宜选择横向向左右两边延伸,并在边缘处设计为开口的款式为主。最后,选择鞋底的表面粗糙的鞋子,鞋底越细小越粗糙,其防滑能力就更强。

3. 减震!买前按压鞋底测一测

老年人走路时脚步重,长期穿着减震不好的鞋子,便会对脚底板造成冲击,造成足部炎症。尤其对肥胖者、扁平足的伤害尤其明显。

●如何判断减震是否合理?

很简单,按压鞋底,手指按下去之后,鞋底有一定的形变,然后又能感觉到一个力量回送过来。

良好的回弹性能才能更好地保持行走过程中缓冲、减震的效果。

4. 支撑!试时左右翻一翻

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足弓塌陷,鞋跟处和鞋垫足弓处要有足够的支撑才行。如果鞋子后面的支撑不够,走路极其容易崴脚。

●如何判断支撑是否合格?

这就需要试穿过程中,站立时双脚向左右两侧翻一翻,来测试鞋子的稳定度。

如果脚踝部分很容易翻过去,建议不要购买,否则穿上容易崴脚。

5. 方便灵活防绊倒

一般老年人行动不是很方便,弯腰十分困难,手指也不太灵活。使用粘扣带对他们来说会更方便的,穿脱都比较容易。另外也会避免由于鞋带松开,产生绊倒的危险情况。对于老人而言,一双好鞋必须 “脚鞋一体”。特别是有了病理改变的老人脚,例如拇外翻、平足、高弓足等,这些脚需要去医院配置特定的矫形鞋或鞋垫。

小贴士

扁平足:应该选择有足弓支撑的鞋子,且鞋底不要过软,建议选择系带的鞋子,稳定性更强。

拇外翻:前端不要太窄,鞋底也不要太软,鞋跟高度在2.5厘米~3厘米。

容易崴脚:选择高帮鞋,对脚踝有一定的保护和稳定作用。

部分来源:京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