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壶
广东潮州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
张瑞端与他12年来创作的12生肖壶。陈启任 摄
张瑞端与他12年来创作的12生肖壶。陈启任 摄
中新网潮州1月6日电 题:广东潮州手拉壶大师张瑞端:砥砺12年创作12生肖壶贺岁
中新网记者 陈启任
农历猪年将至,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潮州手拉壶大师张瑞端近日推出《聪者猪》生肖手拉壶贺岁,并在第十三届深圳冬季文博会斩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记者获悉,这是张瑞端联合知名雕刻家张春雷连续12年创作的第12款生肖壶。
广东潮州手拉壶大师张瑞端砥砺12年,创作12生肖壶。 陈启任 摄
张瑞端是广东老字号“裕德堂”第四代传人,他从小就爱玩泥巴,跟着长辈学做手拉壶。出身潮州陶艺世家,幼承家艺的张瑞端没有墨守陈规,上世纪80年代,20岁出头的张瑞端赴宜兴拜师学艺。宜兴十年的学艺经历,令张瑞端的作品融汇了潮州、宜兴两地工艺所长,也让他在手拉壶创作上不断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记者近日探访了张瑞端位于潮州枫溪陶瓷城的工作室,看到了新推出的《聪者猪》生肖壶。该壶壶身采用微椭圆形状,暗喻肥胖的猪身,壶嘴以欢乐的小猪头为造型,微微向上翘的猪嘴巴为壶流,两侧的猪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壶身一侧雕刻“聪者猪”文字,另一侧还以瓦当雕刻猪的图案,凸显农历猪年的意趣。
谈及生肖壶系列的创作由来,张瑞端表示,2007年,他萌生了创作生肖壶的想法,与张春雷一拍即合,于2008年农历鼠年创作推出了第一款鼠年生肖壶。
“一开始想着在两三年内做完整个生肖壶系列,但是真正动手创作后觉得,生肖壶应该逢生肖年去做,才更有味道,更有意趣,才能更加用心把壶做好。”张瑞端说。
《聪者猪》生肖壶。 陈启任 摄
在张瑞端的工作室中,记者看到数个不同形态的生肖猪壶,张瑞端介绍,每个生肖壶都是经过反复的构思、设计,才最终定型。以猪壶为例,一年来不断地设计、烧制,先后创作出十个版本而又一一推翻,不断尝试,才有最后的《聪者猪》壶面世。
在潮州手拉壶业界,张瑞端以善于创新得到业界认可,而他首创的生肖壶系列,也让他迅速走红,引来众多海内外收藏家关注。每年的生肖壶在推出前就被提前订购一空,也曾引领当地业界生肖题材手拉壶的创作风潮。
张瑞端说:“手拉壶的创作,只要静下心来做,都能做好。在创作上将传统、民俗、生活等题材融于壶上,才能让茶壶真正成为工艺品,没有承载文化的茶壶只能是生活用品。”
目前,完成生肖壶系列创作的张瑞端正在构思下一个系列题材,而他“95后”的儿子、“裕德堂”第五代传人张泽锋将接班,推陈出新地继续创作生肖壶系列。(完)
王俊凯同款大水“桶”!一桶顶8杯,能喝能健身,拒绝亚健康
大家好,我是所长,是每天买各种新奇好物找小雷当白老鼠的硬核剁手党。
广东成功入夏这事儿,早已不是秘密。
短袖风扇空调已经安排上,就是...
最近这几天,所长一天跑了不下5趟茶水间,比带薪如厕的次数还多。
频率过高,老见不着人影,老板差点以为所长逃工。
还不是因为入了夏后气温过高,整天呆在空调房里办公,喉咙干燥的像撒哈拉沙漠。
不仅700ml的运动水杯不够用,所长多想直接把水桶搬到工位边,这样就不用频繁起来装水了。
可能同是天涯沦落人,下午摸鱼的时候,所长就刷到了国内王姓小鲜肉男性抡着“桶”喝水的壮观场景。
把水桶搬到工位这个想法有些雷人,那换个思路,咱买个mini水桶代替,不就好了嘛。
所长立马上网搜了王姓小鲜肉同款,Bottled Joy大容量水壶。
水壶的容量有多大呢?
1.5L、2.5L、3.78L一共三种尺寸能选。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一天需要饮水2500ml,加上日常饮食会额外摄入的水分,男性每日饮水1700ml以上,女生每日饮水1500ml。
有了大水壶之后,现在一壶顶8杯,一天喝这一壶就够了。
也就是说,早上装满一壶水,能够一天的饮水量,不用频繁去装水,能省下不少时间,最适合懒人了。
不过对于成年人一天饮水量来看,1500ml还是比较小巧,如果想要一天只装一次水的话,另外两款更大容量的水壶会更合适。
运动量大的朋友建议选容量2500ml这个尺寸,容量足够,拿取不会太费力。小情侣共享的话,直接选容量最大3780ml,一步到位,不用为了谁去装水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互相指责。
在我们看来,水壶是为了躲避每天数次往返茶水间,尽可能减少运动量。
但在大神面前,水壶有一个极其实用的作用——哑铃,随手拿起就可以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械。
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别人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而我们日渐肥胖的原因。
所长查了一下,这位兄弟是三届世锦赛男子健体的冠军,郑少忠。摸着良心来说,他练得真不错,胸肌饱满、背阔肌宽阔,慕了。
所长自我检讨了一下,以后工作的间隙就随手举一举,活动一下身体,权当娱乐了。
或者家里也备上一两个,自己组件家庭小型健身房。下了班不想去健身的话,回家也能训练。
运动累了,抡起大水壶“吨吨吨”及时补充水分,健身补水两不误,太方便了。
别看水壶的体积这么大,其实开盖超简单的,单手就能打开,力气小的女孩完全可以轻松搞定。
可能大家对Bottled Joy不太熟悉,考虑到水壶每天喝水都要用,咱不能乱买呀。
其实Bottled Joy从2006年开始生产水杯,至今已有十几年的生产经验了。
日常合作的品牌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品牌,比如沃尔玛、迪士尼、麦当劳、乐购等等。
能成为大品牌的合作商伙伴,就说明Bottled Joy 的水杯质量和品质足够好。
Bottled Joy还上过CCTV-5,2020年一度创下日销10000 的销售佳绩,实打实的硬实力。
这款大水壶用的是优质食品级——Tritan材质,环保耐高温,遇上高温不容易变形,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材质比一般的塑料材质要安全许多。
Tritan材质是经过SGS检测,婴幼儿可使用的安全材质,不含BPA。
水壶的可耐热范围在0℃~85℃区间,这个天气用来装温水完全没有问题,夏天能装冷水,大家放心使用。
密封性也不错,满满一壶水,任由我们怎么摇晃,没有一滴水渗漏出来。
除了能抓着把柄,大水壶添置了加固抠绳,不方便抓取的话拎在手上,平时不用的话就挂在墙上,很节省收纳空间。
清洗也很方便,直接旋开顶部的盖子,重点清理和口腔亲密接触的壶口。
所长用了这么些天,对大水壶是十分满意的。每天订个小目标,喝完这一壶水。
按照壶身的刻度线,提醒自己及时摄入水分,太贴心了。
看看买过的人这样说,一水的夸赞!
这么大一个水壶,单是外观就足够亮眼,满足了所长对新奇酷产品的占有欲,实用和噱头兼具,买它很值。
而且价格还不贵,1500ml卖 70元,2500ml卖 80元、3780ml卖 90元,不过百元就能get,好玩又好用,当然不能错过啦。#头条好物##品牌好物#
文博日历丨萌!6000多岁的壶长在了现代人的审美点上
前方高能预警
大家手机里不用的表情包
可以删一删了~
因为你即将认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山东博物馆最萌选手
红陶兽形壶
01
六千多岁的萌宠挺会保养
皮肤是美拉德配色!
万万没想到
古人6000多年前做出来的壶
一下子就戳中了现代人的心巴
一个字“萌”!
你看它拱着鼻子、张着大嘴
样子憨态可掬、精神抖擞
仿佛下一秒就要说
“主人,啥时候干饭?”
要猜它是“小猪佩奇”的家人们别急
仔细看,你会反悔
脑袋和肥胖的身体像猪↑
四肢和上翘的尾巴又像狗↓
原来竟是个“四不像”?
难怪取名为“红陶兽形壶”
虽说名字是草率了点儿
但皮肤可是认真保养过的
嫩肤磨皮、打光擦油
色号是时下流行的“美拉德”
材质是耐火、耐用的“夹砂红陶”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主要的品种
色泽如血如火
反映了原始先民对血与火的崇拜
一般原料是黏土
掺入沙粒和蚌壳粉后
既能煮水又能温酒
02
看完这只壶的使用说明
我服了古代设计师
欣赏完萌萌哒外形
这只千年老壶该从何下手?
产品设计师给出了一份使用说明书
步骤1
从尾巴前的筒状口注水或酒
(“小猪”自白:肚子大,量管够!)
△来源:好客山东之声微信公众号
步骤2
给注满水或酒的壶加热
(“小猪”自白:别看四条小短腿,更适合加热养生!)
△来源:好客山东之声微信公众号
步骤3
拎起拱形提手轻松将水或酒通过“小猪”的嘴巴倒出
(“小猪”自白:这下知道仰头张嘴的秘密了吧!再也不用担心平放漏水、倒水费劲啦!)
△来源:好客山东之声微信公众号
脑补完以上说明书
不由得惊叹古人真是有点东西
陶壶的所有用途巧妙地融入造型之中
集实用与仿生艺术于一身
不愧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代言人”
此外,有研究认为
根据红陶兽形壶的形制特点
应该是由陶鬶(guī)发展变化而来
在胶县三里河遗址
发现了跟它长得很连相的小伙伴
猪形陶鬶、狗形陶鬶
03
“猪=房产?”
古代版的财富象征
猪在新石器时代就是“香饽饽”
如果你问一个老乡家有几头猪
就相当于问人家家里有几套房产
△来源:纪录片《从河说起》
“谁家猪多,谁家就有钱”
同样从甲骨文的演变中
我们也可以看得出猪的地位
△来源:纪录片《从河说起》
有住处、养得起猪,才能算作“家”
︎ =️
大汶口文化先民们饲养的最主要的
两种家畜就是猪和狗
△原来长这个样子不怪你呀,猪猪和狗狗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这只红陶兽形壶的出现
是大汶口文化家畜饲养业
和制陶业高度发达的体现
猪作为财富的象征
用以陪葬,来彰显墓主人的高贵
有考古研究表明
在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墓葬中
三分之一以上有猪骨随葬
1956年
在泰安大汶口墓地发现的133座墓葬中
有43座墓出土了96个猪头
最多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14个猪头
彩蛋来啦!
承诺给大家的表情包新鲜出炉
作为智商在动物界排前十的猪猪
当代打工人的精神状态
6000多年前轻松拿捏✌
欢迎评论区留言
看看哪个表情包戳中了你~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林琦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山东博物馆 总台山东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贾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