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食盐 肥胖(食盐长胖吗)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盐油糖摄入超标 国人越来越肥胖

央视网消息: 虽然我们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但您知道怎么做、怎么吃才更健康吗?昨天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盐油糖摄入量超标,存在不合理膳食现象。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数值;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42.1克,也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25克到30克的标准值;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的比例达到32.9%,而《膳食指南》中推荐的上限值为30.0%。

世界卫生组织鼓励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到5%以下,或者不超过25克,但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约为30克。3至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由此带来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渐突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2.0%和67.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

变胖太容易!每天多吃1克盐,肥胖风险增加29% 开灯睡觉、家里灰尘太多都是变胖的原因

吃太咸也会发胖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JCN)》近期发表一项研究称,吃得太咸,也可能是肥胖和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是一项对日本、中国、英国、美国共计4680名40~59岁男女进行的横断面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食盐的摄入量,与日本、中国、英国和美国人的BMI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正相关。

日、中、英、美的志愿者每天多吃1克盐,超重/肥胖的额外风险分别增加21%、4%、29%和24%。

研究人员分析,高盐摄入可能刺激口渴和食欲,导致更多的能量摄入,从而增加肥胖风险,但该机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变胖太容易了

除了摄入过多热量、糖分和盐使人发胖,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也会让你变胖:

开灯睡觉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的一则新研究表明:在睡觉的时候关掉一切“人造光源”可以减肥,包括阻挡窗外的光线,或者关掉电视机。

与不开灯、使用小夜灯相比,喜欢在房间开着电视,或者开灯睡觉的女性更易变胖——她们增重5公斤(或以上)的可能性上升了17%。

不吃早饭

英国《每日邮报》刊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吃早餐的人一年可能增重26磅(约22斤)。

吃饭太快

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与喜食油腻、吃太饱等其他进食习惯相比,吃饭过快更影响体重。

研究显示,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快食”(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

不爱晒太阳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家们指出,体内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脂肪在肌肉内堆积,可体内的维生素D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合成。那些喜欢过“夜生活”的人都有变成大胖子的危险。

周末爱补觉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周末补觉会让人发胖,损害健康,甚至比睡眠不足还要糟糕。研究人员表示,工作日睡不够、周末补觉的人通常会比持续睡不够觉的人吃更多零食,这不仅让人变胖,还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家里灰尘太多

《环境科学与科技》上一项研究显示,家里不干净、灰尘多,会令人变胖。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收集了11间住宅的灰尘样本。结果发现,其中9间的灰尘会刺激细胞分裂、产生大量脂肪细胞;7间会使脂肪细胞转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产生新的脂肪细胞,且该转化不可逆。

常在这四个位置吃饭

美国《健康生活》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吃饭的地点也会影响体重,在四个地方吃饭可能让你变胖。

车内。边开车边吃饭时,为避免长时间一只手握方向盘,经常会狼吞虎咽,吃得更快更多。厨房内。走进厨房就陷入了食物的“包围”,最终吃得会比预想的要多。尤其站在冰箱或食橱前吃,或直接从包装袋里拿出来吃,这样容易让你很难记得自己究竟吃了多少。电视机前。饥肠辘辘的晚上,电视里的食品广告更能能激起食欲。办公桌旁。一边工作一边快速吃饭,会让大脑“记不住”吃下的食物,所以你最后还是感觉饿,还会吃下更多的东西。营养专家的减肥“食谱”

很多人为了减肥主食不吃、热量过高的不吃、含淀粉的不吃……殊不知,这种减肥方法可能肥减不下去,身体也毁了。

主食追求质量

减肥时的确需要减少精白淀粉的摄入量,但不用寻求淀粉低的主食。如果一味地追求淀粉含量低,只喝稀粥、羹汤等,身体会提出“抗议”,让你疯狂投入各种甜食、点心的怀抱,吃起主食来也无法克制。

给食物淀粉含量排个名:

大米、面粉、小米、玉米等淀粉含量大同小异,大多数在70%~80%之间。

一般来说,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略高,淀粉就略少点。比如小麦(面粉)和荞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两三个百分点,它们的淀粉含量就比大米低两三个百分点。

红豆、绿豆、芸豆等杂豆和大米、白面相比,血糖指数低,淀粉含量占50%~60%。淀粉少了,蛋白质就多了。大米只含7%的蛋白质,而各种杂豆高达20%。且豆子顶饿,在节食减肥期间,主食里加点杂豆能做到减热量而不减饱腹感。

马铃薯、甘薯、芋头、山药等薯类含16%~24%的淀粉,如果按干重来算,土豆粉和大米的淀粉含量基本一样,但鲜土豆、鲜红薯水分含量高,平均大概4斤鲜薯才相当于1斤大米的淀粉含量。1斤大米能蒸出2.3斤的米饭,熟米饭的淀粉含量约为34%,所以,1碗白米饭还是会比一碗蒸土豆淀粉多。

提醒:吃蒸红薯、炒土豆丝和拔丝山药等食物时,一定要扣减米饭、馒头等主食,否则两项加在一起,淀粉就吃得太多了。如果用同样数量的蒸土豆来替代米饭,是有利于减肥的。

减肥时不如放弃对淀粉含量的苛求,改成追求淀粉食物的质量。把一部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低的淀粉食物,替换成营养质量高的淀粉食物。

比如,杂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3倍,B族维生素也高很多,钾含量更是高出十几倍。薯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膳食纤维也比较高。用它们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就可以做到减量而不减饱,减量而不减营养了。

控制总热量,低脂饮食

成人应按身高标准体重控制每天总热量的摄入,注意全天热量的合理分配:

早餐占全天热量的30%,午餐占全天热量的40%,晚餐占全天热量的30%。

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每人全天植物油用量以20~25克为宜。

少吃或不吃肥肉,烹调时不用动物油,尽量避免高能量食品,如糖、甜食、油炸食品、肥肉、烧烤、卤货等。

减重时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并忌食腌渍食品。全天食盐总摄入量小于等于5克。

饱腹感强的食物更减肥

很多人容易将饱足感和饱腹感混淆。易吃饱的食物提供的是“饱足感”。在吃完饭一段时间,或者下一餐之前仍能让人不饿的才叫食物的“饱腹感”。

例如糯米食品,吃时胃部负担大,容易饱。但进肠道后消化很快,不一会就又感觉到饿了。提供良好“饱腹感”的常见食物包括:杂豆、蔬菜、瘦肉、水产等高纤维或高蛋白食物。

多喝水

有些人认为喝水会使身体发胖,其实饮水不足才会引起人体不断积储水分作为补偿,并使体内更容易积聚脂肪,导致肥胖。

坚持运动

每天应累计活动30-60分钟以上。注意刚开始的运动量要少一点,让身体慢慢适应,然后再适当地增加运动量,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适感,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

提醒:减重速度不宜过快,控制在每周降低0.5-1千克,使体重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过于快速的减重会伤了骨密度,还会给身体各个部位造成负担。

编辑:顾军

澳大利亚近八成儿童摄盐过量 易患肥胖、心脏病

中新网5月4日电 澳洲新快网援引《先锋太阳报》4日刊文称,近80%的澳大利亚孩子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了过多的盐。咸食不仅会导致儿童养成不良的味觉倾向,且提高了儿童在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患病风险。

文章摘编如下:

一项研究发现,因食品公司削减食品(例如麦片、糕点与面包)的加工水平,澳大利亚2~16岁儿童的摄盐量有略有减少。

超过每日推荐食盐摄入量上限的儿童数量,从2007年的95%下降到了2011~2012年的78%。

据了解,咸食不仅会导致儿童养成不良的味觉倾向(喜食过咸食物),且提高了儿童在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患病风险。

来自高校体育活动及营养研究所、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格兰姆斯博士(Dr Carley Grimes)表示,在调查了澳大利亚超过6000名儿童后,其结果显示,他们的摄盐量下降了2%,尽管幅度不大,但令人欣慰。

刊登在学术期刊《营养及膳食学会》(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上的研究显示,对于所有年龄层,来自酱汁、谷物、加工肉类、糕点和面包的盐摄入量都有所下降。

但是孩子们所喜爱的食品,例如奶酪、汤,其含盐量并没有下降。而香肠与饼干的钠盐含量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格兰姆斯表示,要控制超重和肥胖儿童日益上升的比例,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