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导致水肿肥胖(肾虚导致水肿肥胖怎么办)
让你水肿的“元凶” 可能正挂着你家墙上
盛夏季节
一觉起来,脸变这样
↓↓
妈呀,"胖"了一大圈
……
还有眼睛、手、脚、大腿
通通“一个抵俩”!
你以为,汗流得多就不会水肿了?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何青峰医生告诉你——小心,酷暑时节,最易水肿!
1夏季水肿的两个原因
要搞明白原因,首先得知道水在身体里是如何循环的:
(人体水循环图)
水从消化道进入人体,经过脾胃的蕴化,需要的部分被吸收,不需要的部分从汗液、大便、小便三个渠道排泄出去。
因此,造成水肿有两个原因——
内因
夏季时,人体阳气不足,因此脏腑的动力不足,三大排泄渠道“萎靡不振”,不能及时把体内的“废水”排出去,多余的水在身体经络器官间游走,造成水肿。
何医生说,水肿一般发生在下午以后,就是因为上午阳气最盛,从中午开始阳气开始衰减,到了晚上,人体从自然界得到的阳气补充降至最低,因此,这一时段容易出现水肿。外因
夏季人们贪凉,爱食冷饮冰品,常吹空调,这些都容易造成水肿。
空调
在空调房里,人体表的毛孔呈闭合状态,体内的汗排不出去,还容易把空调的冷气和湿气吸收进来,加剧湿气的聚集。
生冷食品到了夏季,本来胃肠就比较脆弱、消化吸收功能差,此时吃生冷食物,不仅直接增加了寒湿摄入,还刺激消化器官造成损伤,使更多水湿残留在体内。
何医生说,古语说“夏吃姜”,就是为了补充胃肠的阳气,增强脾胃功能,现代人反其道而行之,大量吃冰品喝冷饮,导致体内寒湿气加重,不仅水肿,还四肢乏力、胃口极差。
因此,夏季排水的关键,是补充体内阳气,增加五脏六腑的动力,最终让三大排水系统高效的将废水排出去。
2不同的水肿部位有不同的问题
水肿,会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
不同部位水肿,显示出身体的不同器官可能有问题:四肢水肿→ 脾阳虚下肢水肿→ 肾阳虚面部水肿→ 外感风邪、受外寒,膀胱经、胃经或胆经不畅全身水肿型肥胖→ 阳气不足,代谢循环差,脏腑运化水气慢3如何“内外兼修”消水肿水肿,是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
因此,消除水肿,一是防止外邪入侵,二是调理脾胃。
防外邪入侵
尝试少吹空调,少吃生冷食物,如从冰箱拿出来的酸奶水果,偶尔吃一次也控制在100g以内,这样可减少外邪入侵的机率。
去正规的中医院或中医诊所做拔罐、刮痧,从外至内排出多余湿气,用外力将外邪驱除。
内里调节脾胃
何医生推荐了两款“家庭消水肿靓汤”,简单易学,可补充脾胃阳气,排除多余湿气。
1、红糖生姜水 葱白
红糖和生姜加水慢慢炖,出锅之前加入葱白,再煮几分钟即可。
2、红豆薏米水
红豆和薏米加水煮,煮至汤变成淡红色,红豆和薏米软烂即可。
这两款汤在夏季都可以当茶喝,根据自身水肿程度,增减饮用量。
最后,何医生强调,以上方法只适用于偶发性水肿患者,即偶尔出现一次水肿的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调节体内湿气。如果水肿频发,甚至于天天水肿的人,应该到中医内科或西医肾病科或内分泌科寻求专业帮助,还可以找老中医查查体质,让医生根据体质为其进行专门的调理。
水肿多尿是肾虚?关于肾的七大热点问题,在这里都有答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金小洣
如果要评选国民最重视的养生器官,肾一定是名列前茅的。很多人身体不舒服,第一反应就是“我的肾是不是出现问题了?”“我的肾虚了”……
为此,记者特别采访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雷天香,让她就肾病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
图/视觉中国
✦ 尿液有泡沫就是肾不好吗?答:不一定。如果尿道中的分泌物较多、尿液浓缩、小便位置高,且排尿急;进食过多肉类、大量喝酒、熬夜疲惫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泡沫尿。
偶尔尿中有泡沫,但排尿后泡沫很快消失,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尿液中的泡沫细小而持久不灭,就要当心是不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 肾不好,以形补形,多吃腰子可以补肾吗?答:并不能。想通过以形补形并不现实。动物内脏腰子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跟嘌呤,长期吃容易诱发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此外,内脏中含有一定的金属“镉”,大量进食可能会导致男性生殖功能减弱。所以,腰子吃多了不仅不补肾,反而有损健康。
✦ 腰酸痛就一定是肾出了问题吗?答:不一定。很多原因都会造成腰疼,比如腰椎及骶骨的病变(腰椎间盘突出、骨刺);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痛);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都有可能引发腰疼。
肾脏其实是没有痛觉神经分布的,多数肾病患者都不会有腰痛的症状,一般只有在炎症急性期,或者因为肾脏囊肿、肿瘤、积水等,使肾脏变大的时候,会产生腰痛、腰酸、腰胀的感觉。
✦ 多尿就是肾不好?答:并不是。排尿的多少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天气热、大量运动出汗多,那排尿就会少;而大量喝水,排尿次数就会增多。一般尿多的现象会在肾功能发生急性肾损伤时短暂出现。
少尿一般是肾不好的表现,如果尿少到不能满足人体需求时,抽血检查就会发现肾功能异常。此外,像糖尿病、尿崩症也可能会造成排尿次数增多现象。
图/视觉中国
✦ 水肿=肾病?答:不一定。压力大、久站久坐、甲状腺功能低下、心衰、肝硬化、营养不良,或者静脉回流障碍、炎症等都可能引发水肿。因此,水肿了不一定是肾脏出了问题,需要做相关检查才能明确。
✦ 体检发现尿蛋白 ,就是肾功能受损?答:不一定。正常人在某种生理状态下也可能出现“一过性尿蛋白”(暂时性),如剧烈运动、大鱼大肉、发热、精神紧张等,使肾脏的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尿蛋白,但当上述情况纠正后,尿蛋白就会消失。出现尿蛋白别慌张,记得到专业肾科就诊,做个检查就清晰了。
✦ 肾虚=肾病?答:并不是。肾虚是中医的概念,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所以出现头发早白,骨质疏松,精神不佳、尿频尿多或尿少分叉等都有可能和肾虚有关。
肾病是西医概念,肾脏病是西医中仅指肾脏器官的疾病和损伤,包括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等内科性肾脏实质性疾病,也包括肾脏结石、肿瘤、创伤等外科性疾病。
简单来说,肾虚就是依靠症状的判断,而肾病则依靠的是检查指标来判断。
甲减过后身体虚胖水肿?1张经典方子加减后,症状很有好转
甲亢,甲减都是甲状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如何缓解甲减带来的相应症状。
很多甲减患者不仅要不间断地服用优甲乐,身体还会出现各种甲减带来的不良症状,如虚胖水肿,心悸气短,舌淡有齿痕等等症状,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还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工作。
有些患者就问有没有一种方子可以缓解这些症状呢?
这当然是有的,根据不同的情况,治疗的方式也不太相同,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方子叫做真武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有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芍药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等等。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1.用于脾气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疲劳乏力、消化不良、腹胀、大便稀薄或腹泻等。2.用于脾虚所致有形之水积聚的水肿及无形之水积聚形成的痰饮。3.用于气虚引起的自汗。4.用于脾虚引起的胎动不安
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能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最后一种是附子,性味归经: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本品辛热纯阳,峻烈有毒,入心、肾、脾经,药力颇强。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又辛热走散,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治寒湿诸痛常投。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上面这些药材搭配在一起,可以起到缓解甲减症状的作用。
当然了,这属于基础的经典方子,我在平时使用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处理,这样效果才会更好。如果你也被相似的症状困扰,不妨试试用中医调理一下,或许情况就会有一定的改善。
下面看一个医案:
李女士,32岁。患者自2个月前产后,出现面色苍白,体胖肢肿,头昏晕如坐舟车。
曾在某医院检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85wmol/L, 总甲状腺素25.8nmol/L, 诊断为甲状腺机能重度减退, 靠服甲状腺素片维持。
近来病情加重,除见上症外,还有精神极度疲乏,畏寒肢冷,易感冒,食欲不振,月经量少色淡,便溏,每日2~3次,小便清长,夜夜频数。
舌淡而胖,苔白,脉沉细。
最后证属脾肾阳虚,治拟温阳补肾,健脾利水。
用真武汤加味,处方:制附片、桂枝、白芍各,炒白木、茯苓、仙灵脾、仙茅,干姜、防风各,黄芪,生姜。
二诊:5剂后,面浮肢肿骤然消退,畏寒肢冷也感好转,纳增,精神转佳。
药已中的,上方去防风,加潞党参,陈皮,淡附片增至,再进,诸症均有明显改善。
本文的目的旨在说明中药对调理甲减症状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当然,如果你身体的确不适,应该及时咨询相关医生,及时调理改善,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