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容易得结石(肥胖的人容易长结节吗)

中华医学科普 0
文章目录:

肝胆结石,为何好发于胖阿姨

在医院肝胆外科门诊,肝胆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中常常以胖阿姨多见。这些女性患者的特点多为:中老年、肥胖、偏爱甜食与肉食。这是为何?

激素水平是个问题

肝胆结石好发于女性,这是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高,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合成,使得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积,极易形成结石。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

体重超标者多

体重超标的肥胖人士也是肝胆结石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存在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上肥胖者不爱运动,易形成结石。

还不好好吃早餐

经常不吃早餐,是胆结石的易患因素,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变稠,形成结石。另外爱吃肉和甜食也是肝胆结石的易患因素。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偏爱吃甜食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沉积。

肝硬化,结石发生率高

此外,肝硬化患者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对雌激素灭活功能减低,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引起胆囊收缩功能减低、胆囊排空不畅促进结石形成。

肝胆结石要注意什么

作者:马帅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小编:马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这些食物真的会加速结石形成!你可能每天都在吃

食之有理

人一旦有了结石

就有了“软肋”

吃不敢吃、喝不敢喝

生怕“小石头”滚动起来

体会到“痛不欲生”的感觉

根据相关数据

我国肾结石患病率达5.8%

即大约每17人中

就有1人得了肾结石

今天就来聊一聊

肾结石患者

平时都能吃啥、喝啥

↓↓↓

肾里的结石

是怎么出现的?

肾结石是存在于肾脏中的矿物质沉积物,由晶体和有机基质组成,当尿液中的某种矿物质过饱时,就形成了结石。

其中,以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其次是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等。

预防肾结石复发需要对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并且要及时使用针对结石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图源:图虫创意

肾结石患者的

饮食管理

多喝水

对于大部分的肾结石患者,建议每日摄入2.5~3.0L的液体(包括水、咖啡、汤等),保持每天至少有2.0~2.5L的尿量。

水是首选的液体,其次也可以适量饮用茶与咖啡。茶和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具有利尿的效果,可能会降低肾结石风险。

健康tips

注意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上限:建议不超过400mg≈2杯355ml左右的美式咖啡,还要注意摄入的草酸含量,以及不建议摄入可乐、苏打水等含糖饮料和啤酒等酒精饮料。

图源:图虫创意

这些食物要少吃

高草酸食物:草酸是促进形成草酸钙结石的重要因素。草酸高的食物识别较方便——吃起来通常会比较涩口。

常见含草酸较高的食物:菠菜、马齿苋、苋菜、甜菜、鲜笋、杨桃、芝麻、可可粉。

健康tips

焯水或煮沸处理可去除大量草酸。研究显示,180g菠菜置于1000ml沸水中焯1分钟,草酸去除率为43%。若煮沸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草酸去除率分别为43%、50.1%、54.7%、58.9%,煮后记得倒掉汤水以减少草酸摄入。

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嘌呤代谢会产生尿酸,易促进形成尿酸结石。

常见食物嘌呤含量

(mg/100g)

高嘌呤

01

嘌呤含量:150~1000

食物:肝、肾;海苔、紫菜(干);鲭鱼、贻贝、生蚝、海兔、鱿鱼等。

较高嘌呤

02

嘌呤含量:75~150

食物:牛肉、猪肉、羊肉;兔、鸭、鹅;鲤鱼、比目鱼、草鱼等。

较低嘌呤

03

嘌呤含量:30~75

食物:大米、燕麦、荞麦;香菇(鲜)、金针菇(鲜)、口蘑(鲜);豆角、菜花等。

低嘌呤

04

嘌呤含量:<30

食物:马铃薯、甘薯;胡萝卜、油菜、生菜、竹笋;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等。

健康tips

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可适量食用较高嘌呤食物,优先选择较低嘌呤和低嘌呤食物。

高盐食物:腌制食品、加工肉类、酱油等,钠摄入过多会增加尿钙排出,促进肾结石形成。一般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图源:图虫创意

均衡的钙摄入量

摄入足够的膳食钙有助于降低肾结石风险,因为钙能与草酸在消化道结合形成不溶性草酸钙并排出,从而减少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我国推荐成年人每天钙摄入量为800毫克,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南建议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

然而,补钙≠盲目使用钙补充剂。有研究表明,绝经后的妇女每日补充1000mg钙剂和400IU维生素D增加肾结石风险。如需额外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制定方案,避免过量补充。

常见食物钙含量

(mg/100g)

鲜奶:100~110

豆腐:110~140

深绿色叶菜:50~130

贝类海鲜:>200

鱼类:50~150

蛋类:50~60

图源:图虫创意

吃适量的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建议为每公斤体重0.8~1.0克。高蛋白摄入提供的酸负荷可能会增加尿钙,降低尿pH值和减少柠檬酸盐排泄,而柠檬酸盐可与尿钙结合,降低尿液中钙的过饱和度。

多吃蔬菜,适量水果

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碱化尿液和提供柠檬酸盐,但需要注意含草酸高的水果和蔬菜。

适量摄入维生素C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的建议,我国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如果摄入量超过1000毫克可能增加体内草酸盐的生成。

图源:图虫创意

肾结石患者的

生活管理

保持健康的体重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肾结石风险,建议将体重指数维持在正常范围内(18.5~23.9kg/m²)。

适度运动,避免久坐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同时在运动出汗时,需要及时充分地补充水分。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尿常规、B超等,可以在初期发现,早发现早治疗。若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图源:图虫创意

←点击左侧图片查看专辑

食之有理

来源:邵逸夫医院 临床营养科

作者:徐吉利

审校:冯丽君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科普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关注邵逸夫医院

星标3连不迷路哦!

结石是“吃”出来的?提醒:不想结石越长越大,需要注意这3点

“哎吆,我这肚子好疼呀,赶紧送我去医院!”

周女士今年35岁了,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她却工作了十年。为了让自己早晨多睡一会,周女士就干脆不吃早饭。

最近一段时间,周女士总是感觉到肚子疼。由于肚子疼的程度不厉害,所以她一直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然而,今天早晨,周女士像往常一样去了公司。到了公司以后,周女士就感觉肚子疼的厉害。这个时候,周女士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肯定出问题了,于是她就跟同事说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周女士的同事看情况不对,就赶紧拨打120把周女士送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以后,医生在仔细询问了周女士的情况后,就给她开了相关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提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周女士得知了情况后,她就感觉到比较困惑,所以就询问医生自己为何会得了胆囊结石!医生听到周女士的提问后,就解释道:这个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和您长期不吃早餐有关!这个时候,周女士才恍然大悟。

就目前来说,人们的生活普遍都好了。但是,像胆胃结石、肾结石、胆囊结石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却有明显的提高。结石听起来不厉害,但是真得了这类疾病时,却是真的很痛苦。网上有一些言论认为,结石是“吃”出来的?那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为了让大家对其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结石真的是“吃”出来的吗?

客观来说,结石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要说结石是“吃”出来的,那就有点片面。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结石的形成,确实可能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为了让大家对结石和“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特地总结为以下几点:

胃结石:

在我还没有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不能空腹吃柿子,否则容易长胃结石。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个观点不认同。

后来,随着学习了一些医学知识后,我发现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是因为,柿子中含有比较多的鞣酸,如果空腹吃柿子时,鞣酸可能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结石,从而导致胃石症。

其实,不光是柿子,只要是富含鞣酸的食物(比如山楂、李子等),都有可能会引起胃结石。为了降低胃结石的风险,我们尽量不要空腹吃这类富含鞣酸的食物,而且一次性也不要吃太多。

泌尿系统结石:

一些研究证实,泌尿系结石和我们的饮食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高蛋白饮食。

从一些现实情况,也能看出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会增加泌尿系结石的风险。我们都知道,在建国初期,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都不怎么好,吃肉成为了一种奢侈。在那个时候,我们很少听说有谁得泌尿系解释的。但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患病人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其实,高蛋白饮食会增加泌尿系结石的风险,从理论上也能解释得通。当我们吃了很多的肉以后,它会造成人体内一过性的代谢性酸中毒,而这会抑制钙在肾脏的重吸收,从而造成钙在尿中的浓度增加。与此同时,富含蛋氨酸或者其他硫氨基酸的蛋白质更容易形成高钙尿。

另外,吃肉吃得太多,就容易造成尿酸生成增多,而这无疑增加尿液中尿酸的浓度。在上述的这三大机制的作用下,就会泌尿系结石的风险。

因此,我们平时在吃饭的时候,应该做到均衡饮食,避免摄入太多的蛋白质。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成分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它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就是胆固醇。可以说,胆囊结石和我们的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比高糖、高脂肪饮食等。如果我们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那就可以降低胆囊结石的风险。#健康2022#

另外,胆囊结石还和不吃早餐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而胆囊是负责储存胆汁的。胆囊的容积是比较小的,而胆汁却一直都在分泌。胆囊为了装下胆汁,就不得不浓缩胆汁。

在早晨的时候,胆囊内胆汁的浓度是比较高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吃饭,那胆囊就会继续浓度。当胆汁浓缩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有固体物质析出,从而形成胆囊结石。当然了,一两次的不吃早饭并不会得胆囊结石(人体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是长期不吃早饭,就会增加患胆囊结石的风险。#真知新坐标#

3.不想结石长大,需要注意以下3点:

注意均衡饮食:

我们平时在吃饭的时候,应该注意均衡饮食,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适当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多喝点水。这里注意,这里说的水可不是饮料,而是开水或者矿泉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该不低于1800毫升。对于那些患有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的人来说,需要限制水的摄入量。#健康科普大赛#

坚持吃早餐: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应该能看出,不吃早餐会增加患胆囊结石的风险。

为了避免或者延缓结石长大,我们应该坚持每天吃早餐。早餐可以吃得比较少,比如吃一个胡萝卜、一个鸡蛋,但是一定要吃早餐。

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研究表明,肥胖本身会增加结石的风险。如果坚持锻炼身体,那不仅有利于减肥,还能帮助人体正常地运转,这无疑有利于避免或者延缓结石长大。

对于那些肥胖的人来说,单纯靠运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控制饮食,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像米饭、面条、饮料、甜品等,需要控制摄入量,可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蔬菜等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