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性相关肾病 血尿(肥胖性相关肾病治愈后会复发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1/3慢性肾脏疾病与肥胖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以及由此带来的代谢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1%,大城市超重及肥胖率更是高达30%和12.3%。肥胖对肾脏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国外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中约33.7%伴有慢性肾脏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2017年世界肾脏日将“肾脏疾病与肥胖”列为主题,旨在提高人们对于肥胖相关性肾脏疾病的重视。

脂肪多了肾脏压力大

据介绍,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和分布异常,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和腰围作为评估标准。结合我国人群的体质特点,卫生部疾控司2003年发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定义成人BMI 25-27.9kg/㎡为超重,BMI ≥28kg/㎡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为肥胖。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陈燕医师介绍说,肥胖既可以直接引发肥胖相关性肾病,也可以促进其他肾脏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约23%,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促使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

肥胖相关肾病起病很隐蔽

陈燕表示,大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呈“无症状性”,常通过体检发现。病初仅有微量白蛋白尿,后逐渐加重,出现大量蛋白尿,但很少发生低白蛋白血症及浮肿,无明显血尿,肾小球滤过率多正常或增高,晚期也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速度相对缓慢。肾穿刺活检可以协助诊断,表现为肾小球肥大伴或不伴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性病变。鉴于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隐匿性,肥胖患者定期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十分必要。

减轻体重是肥胖相关性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研究证明可以减少尿蛋白排泄,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首先提倡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来减肥,无效时才应用药物治疗,药物仍无效的高度肥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另外,需要治疗同时伴发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显然,预防肥胖相关性肾脏疾病更重要。减轻体重,远离肥胖,保护肾脏,从现在做起。(胡林)

肥胖与肾脏病的关系

肥胖,如今已是全民公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的发生率更是逐年增高,尤其是青少年肥胖更为盛行。肥胖除了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还与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新发慢性肾脏病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肥胖的伙伴,那么,请别忘了告诉他以下有关肥胖与肾脏病的知识哟!

一起来学习吧

怎么评估自己是否肥胖? 肥胖又如何能伤肾呢?

目前普遍用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是否肥胖的诊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BMI 18.5-23.9 kg/m2,超重:BMI 24.0-27.9 kg/m2,肥胖:BMI> 28kg/m2 。人群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人,发生肾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的3倍和7倍。一方面,肥胖直接增加肾脏负担,可以使得肾脏结构发生改变,肾小球变大、硬化,直接伤肾;另一方面,肥胖可导致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可间接伤肾。

肥胖性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肥胖,肥胖,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胖。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有的不明显,有的严重。肥胖性肾病出现的血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都不明显,肾功能异常也出现得晚。身体胖,身体内的各个器官也会出现胖。肾穿刺活检可表现为单纯肾小球胖,另外一类不仅肾小球胖,还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如果很胖,怎么检查知道肥胖有没有伤到肾脏?

肥胖相关肾病症状比较隐匿,这特点导致肥胖引起的肾病,容易被忽视。如果完全不检查,很难发现。肥胖患者如果从来没有关注过,也没有体检过肾脏相关的检查,可以进行下列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生化、肾脏B超,如果有异常,要找一个靠谱的肾内科医生看一看。

如果肥胖已经伤到肾,会得尿毒症吗?

肥胖性肾病如果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在肥胖引起早期肾病的迹象时就加以控制,肥胖相关肾病不会发展为尿毒症。

如何预防肥胖性肾病?

预防肥胖性肾病的第一要务就是:减肥!在这个全民减肥的时代,我们要“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根据肥胖程度的不同,每日进食的热量要减少500—1000kcal。减少热量要循循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半斤八两”(250~400克/天);提倡餐餐有蔬菜(300~500克/天,深色蔬菜应占一半)、天天吃水果(200~350克/天)。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总量120~200克/天)。避免进食肉汤,动物内脏,豆制品等含嘌呤高的食物,少吃零食、甜食和含糖饮料。多数零食尤其是坚果,如花生、核桃、开心果、瓜子等,含极高的能量和脂肪,不利于减肥。除此以外,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也十分重要,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减少一餐或晚餐进食过多,都不利于减肥。

“迈开腿”:尽量减少久坐时间,至少每小时起身活动,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活动6000步;此外,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不宜过度剧烈运动,注意循序渐进,对于体质较弱者从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各方面都要逐步递增,过度剧烈运动易诱发横纹肌溶解,肌肉溶解的肌红蛋白尿可直接对肾产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如何治疗肥胖相关肾病?

已经出现肥胖相关肾病,除了减肥、改变生活方式,有时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在使用保守减肥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亦可考虑接受外科减重手术治疗。

肥胖相关肾病所使用的药物相对温和,主要是普利和沙坦类,可以改善肥胖引起的肾脏病变。早期一般也无需使用“激素”,因此,药物副作用相对更少。

最后,必须要强调肥胖防治应从娃娃抓起。大量观察性研究证实,许多成人肥胖始于童年。学龄前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的危险度较非肥胖同龄人上升20倍以上。儿童认知和行为可塑性强,若从小强化其健康意识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必将受用一生。

爱护肾脏,从减肥做起吧!

【世界肥胖日】别让肥胖“拖垮”青少年的肾脏

每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2025年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Changing Systems, Healthier Lives)”,呼吁将关注点从个人转移到塑造我们健康的系统上。

刘同学从小体格偏胖,因为备考,近一年长期缺少运动,一直没有不舒服,可最近发现小便泡沫比较多,经化验检查发现蛋白尿,家长非常着急,“孩子不爱运动,平时总是想着多补充营养,多学习,胖点也没关系,没想到居然因为长胖肾脏出现问题了”。

一、肥胖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也严重危害肾脏健康

肥胖相关性肾病是肥胖导致的肾脏疾病,早期可表现为代偿性肾脏排泄功能增加,进而出现蛋白尿等表现,晚期可能发展到肾衰竭。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肥胖率激增,青少年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隐匿,且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若不及时干预,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终末期肾病。

二、肥胖为何伤肾?

1、血流动力学“超负荷”。肥胖导致肾脏长期处于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球逐渐硬化,出现蛋白尿甚至肾功能下降。

2.代谢紊乱“三重打击”。一是胰岛素抵抗:肥胖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高胰岛素血症加速肾小球硬化。二是脂肪因子风暴:脂肪组织释放炎性因子,直接损伤肾小球足细胞,破坏滤过屏障。三是氧化应激:内脏脂肪堆积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肾脏细胞凋亡。

3.机械压迫“隐形伤害”。腹型肥胖者内脏脂肪包裹肾脏,物理压力导致肾组织缺氧和纤维化,这一机制在腰围超标(男性≥85cm,女性≥80cm)的青少年中尤为突出。

三、有何临床表现?

1.蛋白尿与血尿。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部分患者可能在体检时才发现尿检异常进而就诊。主要症状之一为轻中度蛋白尿,有研究资料显示,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以中等量蛋白尿多见,也可出现肾病范围的蛋白尿,但较少出现低白蛋白血症。部分患者会出现镜下血尿。

2.肾脏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当排除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时,可诊断为肥胖相关性肾病。

3.其他表现。同时还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糖耐量低减等情况。

四、如何早期识别?

建议要警惕这些“无声信号”:

1.尿液异常:晨尿泡沫增多、尿检发现微量白蛋白或临床蛋白尿。

2.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症时需高度警惕。

3.隐匿性水肿:晨起眼睑或下肢轻度水肿,容易被误认为“青春期发胖”。

筛查建议:体重指数≥28(中国标准)或腰围超标的青少年,应每年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及肾脏超声。

五、如何早期防治?

“四联疗法”是逆转肾损害的关键

1.减重。肥胖是本病之源,减重是治疗关键。低热量饮食、加强运动等综合措施,不仅可以使尿蛋白减少,延缓肾功能进展,而且可以减轻许多相应的其他代谢紊乱。推荐阶梯式减重计划(两个基本要素):

①饮食干预: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橄榄油等食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加工肉、奶酪等食物的摄入;注意低热量膳食,推荐能量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30~35kcal,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能量摄入可减少500~750kcal,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kg/㎡之间;限制脂肪摄入,每日烹调用油10~20g,宜用植物油,少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脑、内脏;饮食维持均衡,主食、蔬菜、水果、肉类按比例合理搭配,鼓励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改变烹调方式,食物应以蒸、煮、炖、拌、卤等少油烹调方法制备为主,以减少用油量。

②加强运动:有氧运动包括游泳、骑行或快走等运动方式,每周5次,每次30-45分钟;抗阻训练包括弹力带或自重训练等运动方式,每周3-5次,增强肌肉代谢。

切记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减重计划,避免极端减重对身体造成伤害。

2.纠正胰岛素抵抗。减肥及运动本身可以改善C肽水平,增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

3.减少蛋白尿。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减少蛋白尿,减轻炎症反应和保护肾功能。

4.其他。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尿酸,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损害肾功能的药物,定期接受体检。

六、预防优于治疗——建立三级防御体系

1.一级预防(全体青少年):推广“5210”法则:每天5份蔬菜水果、屏幕时间≤2小时、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0含糖饮料。

2.二级预防(超重人群):实施“3-6-9”计划:3个月饮食调整 6个月运动强化 9个月行为巩固,目标体重指数下降5%-10%。

3.三级预防(已确诊患者):采用“RAS抑制剂 生活方式干预”联合方案,每6个月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变化。

七、注重家庭-学校-医院联动

1.家庭:建立“无屏幕就餐”规则,避免高糖饮料和零食触手可及。

2.学校:将体重指数纳入年度体检,开设营养与运动选修课。

3.医疗机构:建立肥胖青少年肾病专病档案,每3个月随访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肾功能。整合内分泌科、肾科、营养科及心理科资源,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青少年肥胖相关性肾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其核心在于打破“肥胖-代谢紊乱-肾损伤”的恶性循环。通过早期筛查、科学减重及多学科管理,多数患者肾功能可显著改善。家长需摒弃“小时候胖不是病”的误区,帮助青少年建立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牛铁明

来源: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编辑:王宝瑞 黄迪

校对:陈泽明

初审:邹蔷薇

审核:崔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