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老爷爷久久视频(胖胖的爷爷)
老人在大街上摔倒.街头的孤影:老人的艰难时光
前言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之下,隐藏着许多容易被忽视的心酸角落。那天,我就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老人摔倒在街边,身旁散落着两把竹子,那场景,如同一把锐利的刀,直直地刺进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有些慵懒,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各自忙碌。我路过一条略显偏僻的街道,突然听到一阵慌乱的声响。转头望去,只见一位老人摔倒在地,身体蜷缩着,脸上满是痛苦与无助。他的身旁,两把竹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像是在无声诉说着这场意外的发生。
老人的穿着十分朴素,甚至可以说是破旧。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裤子上还打着补丁,脚上的布鞋也已经磨破了边。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一头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头上。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青筋暴起,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手。此刻,这双手正徒劳地在地上摸索着,试图支撑起身体。
我赶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扶起,让他靠在街边的台阶上。老人喘着粗气,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的竹子,我的竹子……”我帮他捡起竹子,递到他手中,轻声问道:“大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怎么不小心摔倒了?”老人抬起浑浊的双眼,看了看我,眼中满是无奈与疲惫:“我想把这竹子拿去卖了,换点钱……”原来,老人已经年迈,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他一个人生活,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只能靠着自己的双手,编些竹制品拿去卖,勉强维持生计。
听到老人的话,我的心里一阵酸涩。在这个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他却还要为了生计奔波劳累。看着街边行色匆匆的人们,很少有人停下脚步关心这位摔倒的老人,我不禁感到一阵悲凉。我们生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活忙碌,却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像这位老人一样的弱势群体。
老人稍作休息后,执意要自己离开。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拿起竹子,一步一步缓慢地向前走去。看着他那孤独而又瘦弱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知道,这只是众多老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老人,正面临着生活的困境,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
我们不能让这些老人在社会的角落里独自承受生活的重压,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政府部门应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为独居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老人,给予他们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帮助。因为,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
回不去的80年代
1980年3月,北京北海公园,羊剪绒帽子、拉毛围巾、军大衣、进口蛤蟆镜一度是北京青年时尚的最爱。
1980年,北京。一群年轻人开着三轮摩托车到郊外,用当时很少见的录音机放音乐跳舞。
1979年9月27日,“星星画会”在中国美术馆东侧公园举办了第一届“星星美展”。他们在铁栅栏上挂满前卫的油画、水墨画、木刻和木雕,艺术家在现场为观众讲解,与馆内正在展出的“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形成截然不同的体验。
1980年6月,北京动物园里的一对情侣。设计师、《洛丽塔》译者于晓丹曾写过一本小说《1980的情人》,“那个年代,物质很乏匮,所以很多随意性的东西会发生。年轻时,不知道身体的底线、精神的底线,很多时候不计后果做很多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十几二十岁离家的少年郎,回到母亲面前时已是白发苍苍。从1987年起,一批批乡音无改的台湾老兵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图为1987年,离别家乡40年的台胞回到浙江省舟山老家时的情景。站在家门口,久久不敢进家门。
八十年代初,蛤蟆镜、喇叭裤和萨特的书并称为三大“精神污染”。图为1980年,北京公园里的时尚女青年,她们人人戴着一副当时流行的蛤蟆镜。
72岁大叔与66岁大妈,没有生理需求,居然搭伙10年,而且感情很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r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r
我叫李明,今年72岁,退休前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我的妻子去世已有10年,独居生活让我感到寂寞。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做义工。
在活动中心,我认识了66岁的寡妇陈亚萍。我记得第一天见到她,她穿着一身淡黄色的衣裙,头发烫着短短的波浪卷,衬托出她的娇小身材。她的举止文静,说话声音柔和,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那天中午,我们坐在一起吃饭,她主动和我打招呼,然后我们聊开了。
“你好,我叫陈亚萍,是这里的新朋友。请问一下,你也来这里做义工吗?”陈亚萍微笑着问我。
“您好,我叫李明。是的,我退休后就来这里帮忙,陪老人家聊天、打牌,也挺开心的。”我回答。
“哦~那我们算是同事啦。我刚搬来这个小区,想多认识些朋友,所以来这里做义工。希望能交到知心的人。”陈亚萍愉快地说。
我点点头:“我也一样。我妻子去世已十年了,独居久了,总觉得空虚寂寞。来这里至少有人聊聊天。”
“啊,我也是丧偶十年了。”陈亚萍惊叹,“看来咱们有共同语言。以后做义工可以一起搭档!”
“好呀!”我高兴地说。
从那天开始,我和陈亚萍经常在活动中心一起值班。我们职责是组织老人写书法、下象棋、唱歌等活动。我负责书写报名名单,陈亚萍则帮忙准备棋盘、纸笔等用具。
一次联欢活动中,我们还搭档表演了相声。我扮演一个老脾气的老头,陈亚萍则是个言语夸张的老太太。我们的表演引来一片笑声和掌声。表演结束后,陈亚萍笑着对我说:“明哥,咱们搭档太合拍了!老人家都说我们像一对委屈夫妻,太有意思啦!”
我也开心地说:“是呀,亚萍,咱们很有默契嘛!”
从此以后,每当活动中心的老人提到我和陈亚萍,都叫我们“夫妻”。我们也不否认,只是相视一笑。渐渐地,陈亚萍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
白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心做义工,晚上则常常一起散步、聊天。我发现和陈亚萍在一起非常自在,聊什么话题都能聊得开心。
一天傍晚,我们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里散步。天色渐暗,晚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和银白的头发。
“明哥,跟你在一起,我似乎变开朗了。”陈亚萍突然说。
我笑着说:“是啊亚萍,我也觉得比从前快乐多了。”
“咱们算是找到知音了。”陈亚萍感慨地说。
“是呀,上天眷顾,让我们相遇在这里。”我说。
我们都沉默了一会。然后我鼓起勇气对陈亚萍说:“以后的日子,我们好好过吧。”
陈亚萍点点头,眼里闪着泪花:“好,我们一起过吧。”
那天之后,我和陈亚萍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我们会一起去超市买菜,也会约着做做家常菜。我专门学了几道陈亚萍喜欢吃的菜,经常请她来家里吃饭。吃过饭,我们就坐在一起看电视,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周末我们也会一起去公园散步、跳舞。我脾气比较急,陈亚萍就总是抓住我的手,慢声细语地说:“别急,明哥,慢慢来嘛。”她的声音能让我立刻平静下来。我知道她是真心关照我。
有一次,我们参加了老年趣味运动会。我和陈亚萍组队参加了多项比赛,虽然都没有得奖,但玩得很开心。陈亚萍还在百米跑中摔了一跤,我连忙扶她起来,检查她有没有受伤。她只是笑着说:“我没事,只是老年人体质嘛。”我为她感到心疼,但也佩服她乐观向上的性格。
十年来,我和陈亚萍的感情越来越好。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去陈亚萍家叫她起床,然后我们一起吃早餐,再去活动中心值班。每晚睡前,我们也会互道晚安。我知道,在这段关系中,我们都找到了归属感。年纪越大,心里就越渴望有个知己相伴。每次和陈亚萍在一起,我都感到无比温暖和满足。陈亚萍也常说,我让她的生活重新充满快乐和意义。
我越来越希望能和陈亚萍正式结为夫妻,所以我鼓起勇气对她说:“亚萍,我想和你正式在一起生活。你答不答应?”
陈亚萍显得有些吃惊和踌躇。过了一会,她红着脸说:“对不起,明哥,其实我要搬去美国和女儿一起生活了。上个月她来看我时,我就答应她了。”
我瞬间呆住了,因为陈亚萍一直没对我提起过她要移民的事。看到我的表情,陈亚萍红着眼睛说:“对不起,明哥,我本来想早点告诉你的,但一直没鼓起勇气。我知道这对你很大,可我真的很想照顾晚年的女儿。你能理解我吗?”
我沉默了很久。原来我和陈亚萍的关系一直建立在我的一厢情愿上。她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我不应该责怪她。过了一会,我深吸一口气,对陈亚萍说:“亚萍,你放心去美国吧,与女儿团聚是你这个年纪最应该做的。我一定会想你的。”
陈亚萍流着泪说:“谢谢你明白我。这十年的友谊,我会永远铭记。咱们还可以打电话联系不是吗?”
我点点头说:“没关系,朋友一场。你在美国一定要幸福哦。距离不是问题,只要你还把我当朋友就行。”
过了两个月,我和其他老人朋友一起去机场送行陈亚萍。当最后广播通知登机时,我们都禁不住落泪。陈亚萍一个一个拥抱大家,最后来到我跟前。
“明哥,这十年多谢你陪我度过。我会想你的。”陈亚萍哽咽地说。
“去吧,照顾好自己。记得打电话回来啊。”我强忍泪水道。
目送陈亚萍消失在登机口,我虽然难过,但没有怨恨。因为上天赐予了我们这10年的友谊,我会永远感激。
时间飞快地过去,转眼陈亚萍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半年。刚开始的日子,我经常望着电话发呆,希望陈亚萍能打个电话回来与我诉说在美国的新生活。可是电话总是静默无声,我的心里也越来越空虚寂寞。
有一天,电话突然响了,我连忙接起,激动地说:“喂,亚萍!”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明哥,你好啊,我是亚萍。”
听到陈亚萍的声音,我好像找到救星一般,连忙说:“亚萍,你终于打来电话了!我好想你啊!”
“对不起呀明哥,我这边忙着办手续,你知道的,刚到异国他乡,事情特别多。”陈亚萍解释说,“但我过得很好,女儿也对我很好,你放心吧。”
我开心地说:“那就好,只要你过得开心就行。”
“我也时刻想着你呢,明哥。我们视频通话吧,我看看你,你也看看我!”陈亚萍兴奋地说。
“好啊!”我也激动不已。
过了几天,我与陈亚萍视频通话。看到她白白胖胖的脸,我高兴极了。视频里她向我展示她在美国的新家,还有女儿为她准备的卧室,每一样陈设看起来都那么温馨。
“亚萍,你看起来状态不错嘛。”我笑着说。
“是啊,女儿对我特别好,我现在觉得生活有意义多了!”陈亚萍脸上洋溢着幸福。
挂断视频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亚萍已经在美国安顿下来,开始新的生活,而我还是一个人在老家。看来我也应该学着向前看,过自己的生活。
于是我重新投入到社区的义工活动中。我发现,和老人家聊天散步也能获得快乐。我还重新联系上老同学,我们经常相约下棋、唱歌,叙叙旧。
我开始关注健康饮食,每天坚持微信视频跟着老师们做运动。可以说,我的生活重新活跃起来,心情也不再消沉寂寞。
六个月后,陈亚萍又打来电话,她的声音听起来很愉快:“明哥,我过得很好啊!这里的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而且有华人超市可以买到中国食材,我经常做家乡的美食,简直太幸福了!”
我由衷地为她感到开心:“太好了亚萍,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好好享受生活!”
“我会的!明哥,你也要注意身体,要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我正在努力呢。生活充实了许多,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满意地说。
这样的通话增进了我们的友谊。我时常会把自己的生活照发给陈亚萍看,告诉她我过得好不好。她也会回馈她在美国的生活照片。虽然相隔千里,但我们的友谊从未减退分毫。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途中的风景虽然各异,但只要心还在,就能感受到友谊的温暖。我知道,上天赐予了我们这10年的友谊,我会永远感激,永远怀念。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80岁高龄。儿女成家后各奔东西,我一个人生活已成习惯。每天我依然起早贪黑,坚持做家务运动,生活自理。所幸社区的老朋友们经常来家里看我,我们一起下棋聊天,说说笑笑,彼此成为生活的意义。
陈亚萍已经在美国生活了5年,我们还经常用视讯聊天。她的头发都白了,但神采奕奕,精神状态很好。她告诉我在美国的生活很滋润,女儿也待她如亲生母亲。我看到她脸上洋溢的幸福,为她感到开心。
“亚萍,你现在就是一个洋妞了!”有次视讯里,我笑着对陈亚萍说。
“是啊!明哥,我现在英语说得比中文还溜!”陈亚萍得意地说,然后用英语说了一大串话,个个词都溜着长音,说得很標準。
“厉害厉害!”我竖起大拇指赞叹。
“我还参加了游泳班和绘画班,生活多姿多彩呢!”陈亚萍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我由衷为她高兴。参加活动对老年人的身心都有好处。
有一天,陈亚萍兴奋地告诉我,她的女儿要结婚了,并邀请她回国参加婚礼。
“太好了!你一定要好好享受这团圆时光。”我感到无比欣慰。
“嗯!我已经开始盘算回国后的行程了,一定要去我们老家看看。”陈亚萍高兴极了。
过了两个月,陈亚萍如约回到中国,参加女儿的婚礼。婚礼后,她特地来看望了我。一打开门,我先是愣住了,陈亚萍穿着漂亮的婚礼装,头发烫了大波浪,胖了不少但神采奕奕。
“明哥,我回来看你了!”陈亚萍张开双手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欢迎欢迎!快请坐,我们好好叙叙旧!”我激动极了。
“还记得咱们第一次相遇吗?你穿着淡黄衣裙,头发卷卷的。”我笑着回忆往事。
“是呀!想不到现在我们都老成这样了。”陈亚萍也感慨万千。
人生就像一场梦,风雨过后,还有彩虹。我和陈亚萍的友谊就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彩虹。
这次见面,我们重温了一段美好时光。临走时,陈亚萍依依不舍地说:“明哥,我会想你的,好好保重身体!我们视频时见!”
“好,你也要开开心心地活着!友谊长存!”我目送陈亚萍离开。
上天让我们相遇,也让我们相守至今。我深知这段友谊的可贵,会用毕生的心力去维系。
岁月不饶人,光阴的流逝在我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我已经90高龄,行动不太方便,但还能自己起居。儿女们都劝我去老人院居住,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生活。所幸社区的义工和护工们会定时来照顾我,我也靠视频电话联系朋友们,生活还过得去。
陈亚萍回美国已有一年多。她的腿脚不太方便了,但还能 一些简单饭菜。每次视讯,我都让她高兴地讲述在美国的生活点滴。
“上次社区组织旅游,我们去了华盛顿特区,到处转转,了解美国历史文化,开阔眼界呢!”陈亚萍兴奋地说,“我还买了件印有国会大厦图案的恤回来。”
“那太好了,你一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生活 。”我笑着鼓励她。
“我每周都参加老年人书法班,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但老师说已经有进步了!”陈亚萍开心地展示她的练习册。
“写得很好,继续努力!”我给她竖起大拇指。
见陈亚萍生活丰富,我也很欣慰。虽然她不在身边,但知音依然。
这里我也过得安逸。社区的小护工阿福,每周来给我打扫卫生、买菜烧饭。她个子小小的,脾气好像我们陈亚萍,说话也温温柔柔的。有时我闭上眼睛,妄想那就是陈亚萍在照顾我。
“爷爷,我给你煲了青菜豆腐汤,记得喝了养生啊。”阿福用她纤细的手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好孩子,谢谢你。”我感激地喝了一口,心里充满温暖。
人生就像这碗汤,有苦有甜都要慢慢品尝。我度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味。
就这样,我和陈亚萍都在各自的世界里找寻快乐。人生路漫漫,我们能相伴一段,就是此生最宝贵的经历。
一天,陈亚萍的女儿打来视频电话,告诉我一个噩耗——陈亚萍中风住进了医院。
我震惊而心痛,连忙询问她的状况。得知虽然严重但命无垂危后,我长舒一口气。无论如何,我都会鼓励她勇敢活下去。
“阿姨,妈妈她精神还不错,让我转告您,她一定会康复的。”女儿温声说道。
“好孩子,多谢你照顾亚萍。请告诉她,要保重身体,我会一直关心她!”我嘱咐道。
人生最可贵的是健康。我虽然思念陈亚萍,但更盼她早日康复。上天还给了我们相伴至今的时光,我心存感激。
陈亚萍,我一定会陪你走过人生最残酷的风雨,迎来人生最美的彩虹。
我恨不得立刻飞去美国,陪伴陈亚萍度过难关。但我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长途飞行,只能每天盼望着陈亚萍的女儿打来好消息。
一个月后,女儿终于视频通话告诉我,陈亚萍的状况有了明显进步,已经能下床活动了。我激动得难以言表,连声道谢上天保佑。
“阿姨您放心,妈妈她精神饱满,已经在学走路了。她让我一定转告您,她一定会尽快康复的!”女儿笑着对我说。
我连连点头,端着视频屏幕说:“亚萍,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听医生的话,早日出院回家!我会一直等你好消息的!”
过了两周,陈亚萍亲自打来了视频电话。当看到她熟悉的面容出现在屏幕上,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明哥,我康复得很好,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陈亚萍脸上的笑容是我见过的最灿烂的。
“太好了!亚萍,你真是个勇敢的女汉子!”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骄傲。
“在医院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咱们的友谊。是你给了我勇气活下去的,明哥。”陈亚萍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我们相互鼓励,这就是友谊的力量。春夏秋冬,我们一路走来,不也坐实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我也不禁湿润了眼眶。
陈亚萍点点头,用手帕抹去眼泪:“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康复,争取早日回到正常生活中。我们的故事还长着呢!”
“对,还长着呢!”我微笑着重复。
人生就像一本书,没有到最后一页,怎能断言它是悲剧或喜剧?我和陈亚萍的故事远未完结。
两个月后,陈亚萍终于出院回家。她还在使用助行器,但已经能够独立生活了。
“明哥,我过得很好,女婿孙子们都很照顾我,你放心吧。”一天,陈亚萍视频里如此告诉我。
“太好了!你要注意休息,别操之过急。”我叮嘱道。
“知道啦,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早日恢复行动自如,有朝一日再回中国看你!”陈亚萍眨着明亮的眼睛说。
我也衷心祈盼她早日康复,来一次久违的相聚。
人生易逝如朝露,我们能相伴至今已经是莫大的幸福。昔日种下友谊的种子,今日终成参天大树,映着夕阳洒向远方。这棵树会伴我们度过余生的风雨,直到人生的终点。
亚萍,路还很长,我们一起走下去吧。相信前方会有更美的风景在等待我们!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流逝,转眼我已经100高龄。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儿女把我接到他们家中照顾。虽然我日子过得很安逸,但还是时常想念老社区的一砖一瓦。
有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爸,我们把你送进秦岭华夏养老院吧!那里环境优美,还有专业医生长期照顾。你去那里生活质量会更好。”
我沉吟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自己一个人也确实难以生活自理了。
第二天,儿女就把我送进了养老院。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每间房间都朝南,阳光充足。院长和护工们也很和蔼,我的生活起居都被精心照料。
住进养老院一个月后,有一天,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房门前。
“明哥,我来看你了!”是陈亚萍的声音。
我惊喜交加,仔细看去,陈亚萍头发全白了,但神清气爽。她告诉我,她早就从女儿口中得知我住院的消息,所以特地飞回国看我。
“亚萍,你身体可好了?飞那么远来看我,真是辛苦你了!”我激动地说。
“我现在腿脚灵活了许多,生活自理没问题。来看你是应该的,我们的友谊历经风雨,怎能轻易断送呢!”陈亚萍眼里噙着感动的泪花。
我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断了联系那么多年,陈亚萍还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从那以后,陈亚萍每天陪我聊天,把我最喜欢吃的家乡味道带来给我。和她在一起,我感觉精神为之一振。
“我们还记得穿着红领巾的少年吗?记得我们第一次相遇吗?”我们常常这样忆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亚萍,和你在一起,我的人生充满诗意。”某天我感慨地说。
“是你让我的生活重新有颜色。”陈亚萍也握着我的手说。
就这样,我们又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重拾友谊。岁月沧桑,未曾侵蚀我们骨子里的真情。
又过了几个月,我的身体每况愈下,终日卧床不起。陈亚萍寸步不离守在我床前。她喂我吃饭,唱歌哄我睡觉,轻声细语地诉说着往事。
“亚萍,我活了一百年,最开心的就是遇到你这样一位朋友。”我轻声对陈亚萍说。
“明哥,你给了我生命第二春。这一生,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陈亚萍泪水盈眶。
我微微一笑,没有再说话。我感觉到生命的灯火即将熄灭。只盼这最后一程,我和陈亚萍能继续携手同行。
人生百年,浮生交会,我和陈亚萍的故事永远留在时光里。感谢上天,感谢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