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肥胖者运动处方(一般肥胖者运动量是多少)
台大研究:6种运动可对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呼吸也会胖”的人有救了,台湾大学研究1.8万名有肥胖基因者,发现6种运动可有效对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医师强调,慢跑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建议心脏病患与医师讨论运动处方。
资料图:民众在健身房跑步。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今天举办记者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台大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风险,根据2013年至2016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台湾成人过重、肥胖盛行率高达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遗传、后天生活型态都是肥胖的重要因素,过去文献显示,先天影响约占40%到70%,专家虽然常建议民众多运动,却没有告诉民众做什么运动比较有效。
台大公卫学院、台湾卫生研究院、台北荣民总医院研究团队,利用“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分析约18000多名、30至70岁民众的全基因体定型资料及健康问卷资料,并以此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标,并分析18种运动项目对于肥胖基因的影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万名带有肥胖基因的民众当中,只有41%有运动习惯,相对偏低。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有运动习惯的族群,发现即便带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种运动,同样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6种运动当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显示,过去1年都没有运动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体脂肪增加5.09%、腰围增加7.95公分、臀围增加5.84公分;有慢跑习惯者BMI仅增加2.11、体脂肪3.89%、腰围增加6.2公分、臀围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运动分别为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风舞或国际标准舞。反之,许多民众同样热爱的骑单车、伸展操、游泳、太极拳、气功,缓解肥胖基因效果较不显著;至于重训、羽毛球、台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运动习惯人数较少,无法分析。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广受国际媒体报道。
林菀俞认为,慢跑之所以可对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锻炼,过程中需要摇摆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会参与动作。
台大医院北护分院院长黄国晋表示,慢跑虽然对于对抗肥胖基因效果显著,但不见得适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者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先和医师讨论运动处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风险增加。
黄国晋呼吁,有些运动虽然无法对抗肥胖基因,但对于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建议民众养成每周运动5次的习惯,每次至少30分钟,达到说话会喘的状态;一周最好做2次重量训练,不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问题发生。
台大研究:6种运动可对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呼吸也会胖”的人有救了,台湾大学研究1.8万名有肥胖基因者,发现6种运动可有效对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医师强调,慢跑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建议心脏病患与医师讨论运动处方。
资料图:民众在健身房跑步。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今天举办记者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台大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风险,根据2013年至2016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台湾成人过重、肥胖盛行率高达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遗传、后天生活型态都是肥胖的重要因素,过去文献显示,先天影响约占40%到70%,专家虽然常建议民众多运动,却没有告诉民众做什么运动比较有效。
台大公卫学院、台湾卫生研究院、台北荣民总医院研究团队,利用“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分析约18000多名、30至70岁民众的全基因体定型资料及健康问卷资料,并以此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标,并分析18种运动项目对于肥胖基因的影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万名带有肥胖基因的民众当中,只有41%有运动习惯,相对偏低。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有运动习惯的族群,发现即便带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种运动,同样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6种运动当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显示,过去1年都没有运动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体脂肪增加5.09%、腰围增加7.95公分、臀围增加5.84公分;有慢跑习惯者BMI仅增加2.11、体脂肪3.89%、腰围增加6.2公分、臀围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运动分别为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风舞或国际标准舞。反之,许多民众同样热爱的骑单车、伸展操、游泳、太极拳、气功,缓解肥胖基因效果较不显著;至于重训、羽毛球、台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运动习惯人数较少,无法分析。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广受国际媒体报道。
林菀俞认为,慢跑之所以可对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锻炼,过程中需要摇摆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会参与动作。
台大医院北护分院院长黄国晋表示,慢跑虽然对于对抗肥胖基因效果显著,但不见得适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者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先和医师讨论运动处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风险增加。
黄国晋呼吁,有些运动虽然无法对抗肥胖基因,但对于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建议民众养成每周运动5次的习惯,每次至少30分钟,达到说话会喘的状态;一周最好做2次重量训练,不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问题发生。
50%的糖友腹型肥胖,减腹请收好这份运动处方
很多人以为,得了糖尿病体重就会减轻,出现消瘦的症状;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偏胖的。
据《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管理专家共识》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超过40%(体重指数BMI>24),肥胖比例约25%(BMI>28)。也就是说,在所调查的2型糖友中,约2/3患者体重超标。我国的标准,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在2型糖友中,腹型肥胖者约占50%。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是脂肪集中堆积在腹部以及腹腔内脏的一种肥胖形式,常表现为腰围大于臀围,四肢则相对较细,从外观上看,体型很像苹果,故又称苹果型肥胖。腹部及内脏脂肪过多,会对肝脏、心脏、肺脏等器官造成损害,扰乱代谢,能导致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多种病症。
减重和减腰对防治糖尿病意义重大
《糖尿病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如果在一年内降低体重和腰围,糖耐量很有可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腹型肥胖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还会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患者如果能降低体重,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并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重3%-5%,就能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均显著降低。
由此可见,无论是糖尿病前期还是已经患糖尿病的超重(肥胖)者,减肥是必须的。
专门减肚子的运动处方
除了日常管住嘴,迈开腿外,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减肚子的运动。
1
空中蹬腿
空中蹬腿是减腰围很有效的运动之一,因为腿部在进行动作时,要运用到腰腹部的力量,蹬腿动作越到位,对腰腹部的锻炼就越有力。具体做法为:仰卧在垫子上,双腿抬起,保持上身贴地,然后双脚屈膝,交替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蹬的时候,幅度要大,动作要从慢到快,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晚上睡前练习即可。
2
平板支撑
平板支撑能有效减小腰围,消除腹部肥胖。其动作非常简单:俯卧,两肘与肩同宽,肘关节支撑到地面,上臂和躯干尽最大能力保持90°,将两脚尖并在一起,让支撑面积减少,自然伸直颈部,眼睛看向前下方,挺胸,同时收紧腹部肌肉、盆底肌,让头、肩、髋、下肢保持在同一平面,坚持到不能坚持为止,稍微休息8~10秒后,重新做1遍。要注意,练习过程中要自然呼吸,不要憋气,且当支撑动作开始变形时,就务必停止,别硬撑,练习应循序渐进,缓慢延长练习时间。有脊柱疾病者不宜。
3
U型操
U型操能有效锻炼腹部、背部、臂部、腿部等多部位,消除多余的脂肪。具体做法为:仰卧在地上,两腿垂直伸向天花板,两手轻轻环绕抱头,收紧腹部,把肩胛骨向天花板方向上提;同时,绷脚使脚跟向上提,身体成U字型,持续5秒钟后放松,恢复仰卧的姿势,然后进行下一次,建议每日持续练习,从少到多,循序渐进。
小贴士
以上运动应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以免发生意外。有严重心脑病症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