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运动对肥胖(运动对肥胖症的作用)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运动对超重与肥胖人群的影响:科学家发现,不仅仅是减脂那么简单

张先生,45岁,体重超重,工作忙碌的他平时几乎不运动。

一次体检时,医生告诉他不仅血糖偏高,而且肝脏开始出现脂肪肝的迹象。

医生建议他通过规律的耐力运动来改善体质,并强调不仅仅是为了减重,而是通过运动改变体内脂肪组织的功能

听到“改变脂肪功能”,张先生感到困惑:脂肪不就是堆积的能量吗?还能有什么功能?随着医生的讲解,他才意识到,体内的脂肪组织远不止“储存多余脂肪”这么简单,尤其对于肥胖者来说,运动对脂肪组织的重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Therapy

运动对脂肪组织的多层次影响

当我们谈到脂肪组织时,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它的储脂功能,认为脂肪是导致肥胖和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但其实,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库,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负责调节能量代谢、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特别是在腹部皮下脂肪组织(aSAT)中,脂肪细胞的健康与全身代谢状况密切相关。

超重或肥胖的人群,通常会出现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这种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其他代谢性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包括:

  • 细胞外基质(ECM)纤维化: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如Col6a)等成分增加,导致组织僵硬,限制脂肪的健康储存。
  • 毛细血管稀疏:脂肪组织的毛细血管减少,影响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 炎性巨噬细胞的浸润:这些免疫细胞在脂肪组织中堆积,导致慢性低度炎症,进一步恶化代谢状况。

这些变化的结果是,皮下脂肪组织的储脂能力下降,导致脂肪酸过度释放到血液中。这些脂肪酸最终会堆积到其他器官,如骨骼肌和肝脏,引发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等健康问题。

耐力运动如何改变脂肪功能?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规律的耐力运动(如慢跑、骑车等)不仅能通过消耗卡路里来减少脂肪量,还能从根本上改善脂肪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即使体重没有显著下降,脂肪组织也会发生有益的变化。

研究者将长期参与耐力运动的超重或肥胖者与不运动的肥胖者进行了对比,发现运动组的皮下脂肪组织表现出多种健康特征:

  1.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运动使得脂肪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更加丰富,促进了脂肪组织的氧气供应和废物代谢,提高了其功能性。
  2. 炎性细胞减少:运动者的脂肪组织中促炎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这意味着脂肪组织中的慢性炎症被抑制,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 脂肪储存能力改善:运动还能增强脂肪组织的储存脂肪的能力,从而减少脂肪酸的外溢,降低内脏脂肪和其他器官中的脂肪沉积风险。
  4. 细胞外基质重塑:运动使脂肪组织中的纤维化程度降低,胶原蛋白如Col6a的水平下降,这种变化让脂肪组织变得更加柔软、灵活,有助于脂肪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不运动的风险:脂肪组织功能障碍的连锁反应

相比之下,不运动的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则呈现出更多的异常。随着脂肪细胞的持续膨胀,它们最终会失去储存能力,无法有效锁住脂肪酸,导致脂肪酸进入血液,并堆积在肝脏和肌肉等非脂肪组织。这些异常堆积的脂肪最终会引发一系列代谢问题,如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此外,不运动者的皮下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的浸润更加严重,意味着炎症水平更高。这种慢性低度炎症是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重要驱动力。

运动的长期益处:不仅是“减重”

研究还发现,即使体重没有显著下降,长期的耐力运动仍然能够通过改善皮下脂肪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降低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这表明,运动的益处远不止减肥,它更多的是对全身代谢健康的全面调控。

对肥胖人群而言,增加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进脂肪组织的健康重塑,从而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运动通过改善皮下脂肪的储存能力、减少炎症和优化代谢,帮助身体更好地处理多余的能量,避免健康问题的发生。

结论:运动是肥胖人群的必需品

肥胖并不是单纯的体重问题,更是涉及脂肪组织功能失调的复杂代谢疾病。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而言,规律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减少体脂,更是为了让脂肪组织恢复健康功能,从而维持全身代谢平衡。

所以,不管是为了减重还是为了健康,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适度的耐力运动。它不仅能让你感觉更好,还能从细胞层面改善你的健康状况,为你的长期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Ahn C, Zhang T, Yang G, et al. Years of endurance exercise training remodel abdominal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Nat Metab. 2024;6(9):1819-1836. doi:10.1038/s42255-024-01103-x

@头条健康#健康##肥胖##运动#

运动可能让我们更胖?

来自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结果称,运动会降低基础代谢水平,因此也降低了运动带来的燃脂效果。该研究于8月27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这是不是在说,运动可能会让我们变得更胖?

研究人员解释说,其实是一种运动过后身体产生的补偿机制在“作怪”。也就是说,“管住嘴,迈开腿”这话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并没有错,但人们虽然迈开了腿却常常管不住嘴,因此才出现了“运动反而变胖”的说法。这种现象在肥胖者和老年人中最为显著,其中对肥胖者的影响最大。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双标水数据库,收集到1750名成年人的身体质量数据,发现这些人的BMI值(身体质量指数)分布在12.5到61.7之间,但分析他们的运动状态后发现,肥胖者(BMI较高)运动燃烧的热量约一半都被“抵消”掉了,静息代谢甚至减少了49%。相比之下,BMI正常的个体只有28%的运动耗能被“抵消”。所以,研究人员得出了“运动会降低基础代谢水平”的结论。

换句话说,就是与不胖的人相比,肥胖者的运动效果会更差。

研究团队调查了运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以及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后,发现这种现象可能是所谓的“运动的补偿效应”所致。即运动增加了能耗,但肌体会从其他方面补偿总能耗的增加。造成这种补偿效应的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由于运动增加了食欲,导致人吃得更多;二是运动降低了人体其他方面的能量支出,比如静息代谢,以降低运动的能量成本。

所以,靠运动减肥的效果其实一直因人而异。对于肥胖者来说,只是运动就想减肥其难度会更大。研究人员甚至表示,肥胖水平决定了补偿机制的个体差异。肥胖的人运动量越大,静息代谢水平越低。

该研究为未来针对减肥的个性化运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建平)

来源: 羊城晚报

运动减肥,为何越胖越难

“管住嘴、迈开腿”一直被奉为减肥的铁律。但对一些人来说,“迈开腿”的效果却很“玄学”:有人运动了也不见得瘦,有人运动完反而更胖了。

8月27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一项研究指出,由于身体自带的“能量补偿”机制,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础代谢水平,从而让运动的燃脂效果大打折扣。对本身就比较肥胖的人来说,这个折扣打得更狠——近乎5折。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越胖的人越难通过运动来成功减肥。

残酷真相:胖人运动减肥难

“一个残酷的反转:运动会让肥胖者休息时燃烧的卡路里减少”——约翰·斯彼克曼在介绍这项成果时,用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

他是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联合国际团队开展的这项研究探讨了人体能量补偿机制与肥胖的关系。

这项研究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双标水数据库收集了1754名成年人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些人的BMI值(身体质量指数)分布在12.5到61.7之间。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一般来说,当BMI在20至25之间为正常值,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于肥胖。

研究发现,肥胖者(BMI较高)运动时燃烧的热量大约有一半都被“抵消”掉了,因为运动后他们的静息代谢竟减少了49%。相比之下,BMI正常的个体只有28%的运动耗能被“抵消”。

具体来说,当一个肥胖者通过运动每消耗100卡,其静息代谢就会减少49卡,那么总能量支出只增加了51卡;而一个不胖的人运动每消耗100卡,其总能量支出会增加72卡。也就是说,与不胖的人相比,肥胖者的运动减肥效果更差。

“这对肥胖者来说是一个残酷的结论。”就连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斯彼克曼都不禁如此感慨。

读懂能量补偿:减肥还有希望吗?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对BMI值进行分层研究发现,胖的人比瘦的人补偿效应更大。为了进一步明确肥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他们在同BMI人群中,把脂肪量作为连续变量进行了交互分析,发现脂肪含量的确影响了能量补偿效应。

“造成补偿效应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运动增加了食欲,导致吃得更多,另一种则是运动降低了人体其他方面的能量支出,比如静息代谢,这样运动的能量成本就降低了。”斯彼克曼说。

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罗汉普顿大学路易斯·哈尔西教授总结道:“世界各地都倾向于通过运动和节食减少500~600卡的热量,来达到减肥的效果。然而,他们没有考虑到维持人体基本功能所燃烧的卡路里的减少,而这是身体为了补偿运动所消耗的卡路里所造成的。”

尽管是一项“扎心”的研究,但论文还是指出了一条有希望的路:既然人们已经发现,花样繁多的减肥计划和不断涌现的减肥风尚很少能带来长期、实质性的体重变化,那不妨对有关减肥的公共卫生策略进行必要的修订。随着科学家对各类人群能量代谢机制的认识加深,未来有望像“精准医疗”那样,结合不同个体能量补偿的遗传倾向打造个性化运动减肥计划。(见习记者 刁雯蕙 记者 李晨阳)

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