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症的运动处方(肥胖症的运动处方有哪些)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台大研究:6种运动可对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呼吸也会胖”的人有救了,台湾大学研究1.8万名有肥胖基因者,发现6种运动可有效对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医师强调,慢跑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建议心脏病患与医师讨论运动处方。

资料图:民众在健身房跑步。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今天举办记者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台大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风险,根据2013年至2016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台湾成人过重、肥胖盛行率高达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遗传、后天生活型态都是肥胖的重要因素,过去文献显示,先天影响约占40%到70%,专家虽然常建议民众多运动,却没有告诉民众做什么运动比较有效。

台大公卫学院、台湾卫生研究院、台北荣民总医院研究团队,利用“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分析约18000多名、30至70岁民众的全基因体定型资料及健康问卷资料,并以此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标,并分析18种运动项目对于肥胖基因的影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万名带有肥胖基因的民众当中,只有41%有运动习惯,相对偏低。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有运动习惯的族群,发现即便带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种运动,同样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6种运动当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显示,过去1年都没有运动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体脂肪增加5.09%、腰围增加7.95公分、臀围增加5.84公分;有慢跑习惯者BMI仅增加2.11、体脂肪3.89%、腰围增加6.2公分、臀围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运动分别为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风舞或国际标准舞。反之,许多民众同样热爱的骑单车、伸展操、游泳、太极拳、气功,缓解肥胖基因效果较不显著;至于重训、羽毛球、台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运动习惯人数较少,无法分析。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广受国际媒体报道。

林菀俞认为,慢跑之所以可对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锻炼,过程中需要摇摆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会参与动作。

台大医院北护分院院长黄国晋表示,慢跑虽然对于对抗肥胖基因效果显著,但不见得适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者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先和医师讨论运动处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风险增加。

黄国晋呼吁,有些运动虽然无法对抗肥胖基因,但对于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建议民众养成每周运动5次的习惯,每次至少30分钟,达到说话会喘的状态;一周最好做2次重量训练,不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问题发生。

@新战友,get这份运动处方!体能达标不再苦恼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军号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

入营“满月”的新战友们

也初现“兵模样”、初具“战斗力”

但是体能摸底却让他们心凉一截

直呼“这也太难了!”

别担心,“新病”还需“新药”医

快来听听他们

给大家私人定制的“运动处方”

告别“土方法”,科学助提高

还等什么,快来打call吧!

主诉:单双杠做不了怎么办?

运动处方:简易练习 辅助训练,缓解上肢“乏力症”

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

是新兵军事体育训练重难点课目

需运用上肢和肩背部肌肉群力量

对于“零基础”新战友

力量不足、不会发力是拉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新兵连连长、健身教练赵金结合带训经验介绍

以往传统吊杠、做俯卧撑效果提升缓慢

前期训练应简化动作、由易到难

配合使用弹力带辅助悬垂、上拉

感受发力部位、掌握用力技巧

采取哑铃划船、杠铃弯举、上斜俯卧撑等方法

强化背部肌群、肱二头肌的基础力量

实现0到10的突破

主诉:3000米跑不动怎么办?

运动处方:有氧耐力 循序渐进,改善长跑“综合症”

作为基础体能必考项目

不少新战友听到就发怵

有的在训练中迈不开腿、呼不上气

坚持跑不下来、速度提不上去

东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副主任医师江海洋

结合指导近千人完成淮安马拉松比赛的经验介绍

按运动生理学分类,3000米跑属于长跑项目群

训练中有氧耐力占比约70%

把握“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原则

不能只上强度、速度,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灵活运用长距离慢跑、中距离节奏跑、短距离间歇跑

逐步提高心肺功能、提升训练成绩

主诉:仰卧起坐容易伤到腰怎么办?

运动处方:规范动作 强化核心,预防腰颈“劳损症”

有的新战友在训练仰卧起坐课目后

不同程度出现脖颈、腰背、腿部疼痛

主要原因是姿势不正确、动作不规范、发力不均匀

还有的则因腹部力量不足,动作变形走样

导致运动型腰肌劳损

某大队军事共同教研室军体教员毛志祥在组训中介绍

仰卧起坐要按新标准注意规范动作,保持正确姿势

仰卧时,背部、腰部应触及垫子

向上卷腹时,下颌微收,肩胛骨离地,双臂前移10cm

当腰腹肌群力量不够时

可采用仰卧两头起、吊杠卷腹、平板支撑等辅助训练

强化腹部核心力量

提高成绩同时有效降低“劳损症”

主诉:体型超重不达标怎么办?

运动处方:营养均衡 科学运动,消除身体“肥胖症”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初入军营的“小胖子”也多了起来

有的因训练成绩上不去而节食减肥

导致身体虚弱、肠胃疼痛

对此,江海洋副主任讲到

三分靠运动,七分靠饮食

运动前一餐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

运动中及时补水,适当冲饮乳清蛋白粉等

运动后科学补充碳水、优质蛋白和蔬果

以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

有氧健身 无氧塑形,最终达到增肌减脂目的

主诉:中后期训练伤频发怎么办?

运动处方:充分热身 有效放松,缓解训练“后遗症”

当前新战友训练进入“爬坡期”

有的骨干为提高训练质量

到了训练场就开始上强度

毛志祥教员及时叫停

根据以往新训经验他谈到

训练伤发生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一致

训练前未充分热身、训练后未有效放松

是训练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通常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

热身运动要达到15分钟以上

以动力性全身整体活动为主,侧重于受训部位

让身体保持微微出汗

放松运动要达到10分钟以上

以调理呼吸、按摩放松肌肉为主

侧重于训练负荷较重部位

放松结束后,可以用热水淋浴或泡脚

有效缓解肌肉紧绷酸痛,降低训练伤发生率

有了这份“运动处方”

体能达标不再苦恼

加油吧,新战友!

让青春在强军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中国军网·中国军号出品)

@新战友,get这份运动处方!体能达标不再苦恼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

入营“满月”的新战友们

也初现“兵模样”、初具“战斗力”

但是体能摸底却让他们心凉一截

直呼“这也太难了!”

别担心,“新病”还需“新药”医

快来听听他们

给大家私人定制的“运动处方”

告别“土方法”,科学助提高

还等什么,快来打call吧!

主诉:单双杠做不了怎么办?

运动处方:简易练习 辅助训练,缓解上肢“乏力症”

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

是新兵军事体育训练重难点课目

需运用上肢和肩背部肌肉群力量

对于“零基础”新战友

力量不足、不会发力是拉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新兵连连长、健身教练赵金结合带训经验介绍

以往传统吊杠、做俯卧撑效果提升缓慢

前期训练应简化动作、由易到难

配合使用弹力带辅助悬垂、上拉

感受发力部位、掌握用力技巧

采取哑铃划船、杠铃弯举、上斜俯卧撑等方法

强化背部肌群、肱二头肌的基础力量

实现0到10的突破

主诉:3000米跑不动怎么办?

运动处方:有氧耐力 循序渐进,改善长跑“综合症”

作为基础体能必考项目

不少新战友听到就发怵

有的在训练中迈不开腿、呼不上气

坚持跑不下来、速度提不上去

东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副主任医师江海洋

结合指导近千人完成淮安马拉松比赛的经验介绍

按运动生理学分类,3000米跑属于长跑项目群

训练中有氧耐力占比约70%

把握“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原则

不能只上强度、速度,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灵活运用长距离慢跑、中距离节奏跑、短距离间歇跑

逐步提高心肺功能、提升训练成绩

主诉:仰卧起坐容易伤到腰怎么办?

运动处方:规范动作 强化核心,预防腰颈“劳损症”

有的新战友在训练仰卧起坐课目后

不同程度出现脖颈、腰背、腿部疼痛

主要原因是姿势不正确、动作不规范、发力不均匀

还有的则因腹部力量不足,动作变形走样

导致运动型腰肌劳损

某大队军事共同教研室军体教员毛志祥在组训中介绍

仰卧起坐要按新标准注意规范动作,保持正确姿势

仰卧时,背部、腰部应触及垫子

向上卷腹时,下颌微收,肩胛骨离地,双臂前移10cm

当腰腹肌群力量不够时

可采用仰卧两头起、吊杠卷腹、平板支撑等辅助训练

强化腹部核心力量

提高成绩同时有效降低“劳损症”

主诉:体型超重不达标怎么办?

运动处方:营养均衡 科学运动,消除身体“肥胖症”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初入军营的“小胖子”也多了起来

有的因训练成绩上不去而节食减肥

导致身体虚弱、肠胃疼痛

对此,江海洋副主任讲到

三分靠运动,七分靠饮食

运动前一餐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

运动中及时补水,适当冲饮乳清蛋白粉等

运动后科学补充碳水、优质蛋白和蔬果

以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

有氧健身 无氧塑形,最终达到增肌减脂目的

主诉:中后期训练伤频发怎么办?

运动处方:充分热身 有效放松,缓解训练“后遗症”

当前新战友训练进入“爬坡期”

有的骨干为提高训练质量

到了训练场就开始上强度

毛志祥教员及时叫停

根据以往新训经验他谈到

训练伤发生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一致

训练前未充分热身、训练后未有效放松

是训练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通常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

热身运动要达到15分钟以上

以动力性全身整体活动为主,侧重于受训部位

让身体保持微微出汗

放松运动要达到10分钟以上

以调理呼吸、按摩放松肌肉为主

侧重于训练负荷较重部位

放松结束后,可以用热水淋浴或泡脚

有效缓解肌肉紧绷酸痛,降低训练伤发生率

有了这份“运动处方”

体能达标不再苦恼

加油吧,新战友!

让青春在强军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摄影:徐自强、秦琦)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李昊 郭飞翔 徐自强 秦琦 责任编辑:韩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