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胖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这3个特征容易隔代遗传,有关宝宝颜值,看看你家中招了没
宝宝出生以后,家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观察宝宝的样貌,看看宝宝长得像爸爸多一点,还是像妈妈多一点。其实,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宝宝的样貌跟祖辈的样貌更加相似,如果有这种情况,就属于隔代遗传了。
我们知道,人体的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而隔代遗传就是由隐性基因形成的。如果宝宝有这几个特征,就很可能是由祖辈隔代遗传所形成的,快看看你家宝宝有没有?
1. 五官长相
有时你可能会发现,明明自己和另一半都是双眼皮,可生出的宝宝却是单眼皮,这就很可能是由隔代遗传所造成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当中,有一个人是单眼皮,那这种基因就会传递给爸爸妈妈,但在爸爸妈妈身上却表现为隐性基因,到了宝宝身上就变成了显性基因,所以宝宝会变成单眼皮。五官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只要宝宝身体健康,对父母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2. 体胖
其实,肥胖是一种比较容易隔代遗传的症状,如果家里有老人过于肥胖,这种体质可能会遗传给宝宝。所以,孕妈在孕期里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要出现营养过剩或者体重不合理增长的情况,最好保证均衡营养。此外,每天要适量运动,避免胎宝发育过度。
3. 疾病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那就是疾病,例如:色盲、血友病等。如果爷爷辈的老人患有这些疾病,即使爸爸妈妈没有,隐性基因也可能会遗传给宝宝。所以,如果爸爸妈妈身体健康,而长辈却有疾病,在宝宝出生以后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基因是斩不断的,宝宝的特征除了遗传自爸妈,也有可能遗传自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种血缘亲情是每个人一生的牵绊, 是不会轻易被抹掉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想瘦成一道闪电?先拒绝“千人一方”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患病率和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图源:视觉中国
看到这组数据,相信很多人心头一紧,恨不得短时间内就“瘦成一道闪电”。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学减重门诊专家谭桂军表示:“如今减重也要量体裁衣,根据个体化的科学评估,制定相应的减重处方,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健康减重。”
是否肥胖需科学评估
肥胖素有“万病之源”之称,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心血管、脑卒中、糖尿病、痛风、关节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甚至某些癌症的发生等,肥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很多人减肥的内生动力都是对自身形象不甚满意,是否肥胖也是根据外形进行评估。
“肥胖分为显性肥胖和隐性肥胖,显性肥胖是指肉眼可以看出的肥胖,而隐性肥胖指的是肉眼看不出但是身体内脂肪含量比例已超标。”对此谭桂军主任表示,过去临床上通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来进行评定,超过24就是超重,超过28就是肥胖。“BMI一般适用于成年人,但是要除外一些特定人群,如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孕妇、水肿患者等。”
“现在又增加了一些肥胖的评估指标,比如腰围和腰臀比、理想体重指数(%)以及BIA即生物电阻抗分析等。”谭桂军主任介绍。
腰围和腰臀比:成年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即可认为是肥胖,无论是BMI还是腰围都有其缺陷,都无法直接测出身体的脂肪量。亚洲正常男性的腰臀比应小于0.9,正常女性应小于0.85,超过该指标可考虑为腹型肥胖。
理想体重指数(%):一个男性的理想体重=身高(cm)-105,女性的理想体重={身高(cm)-100}×0.85。理想体重指数(%)=(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如果结果大于或者等于20%即为肥胖。
生物电阻抗分析:使用的工具是人体成分分析仪,它可以直接测量出身体各组成成分的重量,包括脂肪和脂肪占身体的比重,如果脂肪超标以及内脏脂肪量超标基本就可以定性为肥胖了。
“我们在为每一位患者开出减重处方的之前,还要进行一系列减重前的准备工作。”谭桂军主任介绍,比如检测基础代谢率,能了解就诊人一天基本能量消耗;了解就诊人有无基础疾病以及肝肾功能情况;调查就诊人饮食史和生活方式,以便制定出能够被接受的减重方案。
减肥处方,不再是“千人一方”
“需要强调的是,减肥不但是减重,更重要的是减少脂肪,最终目标是减重但不减健康。”谭桂军主任介绍,临床上常用的肥胖治疗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及手术疗法。
医学减重公式一般为饮食疗法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其中饮食疗法是肥胖治疗的基本方法。《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版)》指出,肥胖有三种基本的饮食疗法:即限能量平衡膳食、高蛋白膳食和轻断食模式。
“具体采取哪种减肥模式,就用到了之前的各种精细化、个体化的评估了。”谭桂军主任举例说,比如有些就诊人通过评估,体内各种微量营养素、脂肪、肌肉含量都超标,那么这种就诊人就属于营养过剩型。那么为这类就诊人开出的减重处方就侧重于减少能量的摄入,同时通过有氧运动增加能量消耗,通过抗阻运动保持肌肉的含量。
有些就诊人,体重正常,通过体成分检测,身体内脂肪含量比例超标,属于隐性肥胖。因此减重处方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侧重于增加运动。
对于那些BMI值超过32.5,且合并糖尿病,或BMI值超过35的肥胖患者,建议进行减重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合并慢性疾病的肥胖患者,还可以联合药物治疗。
“如今开具减肥处方都是‘量体裁衣’,必要时还会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谭桂军主任介绍,营养科与外科、内分泌科及相关科室共同为肥胖患者制定最适合他们的减重方案。同时在减重的过程中,定期监测,随时根据就诊人的身体情况调整减重方案,帮助他们身体各项指标回归正常。
减肥方法应避雷,
核心吃动负平衡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同样也不会“一天减成个瘦子”。
谭桂军主任强调:“最不推荐的就是快速减掉体重,这样减重不仅伤身体,还容易反弹。”许多患者采用不健康的减重方式,快速减重,一旦回归减重前的饮食方式,便快速反弹,有些年轻女孩一月减重30斤,第二月甚至反弹回40斤。
“体重减得快的,其实掉的都是水和肌肉。”谭桂军主任表示,事实上,减肥一开始就“卓有成效”的,往往减掉的是体内水分和肌肉—先是细胞外水分,接着是细胞内水分和肌肉。快速减肥轻则造成身体轻度脱水、头晕、低血糖等,重则内分泌紊乱,更有甚者,会因脂肪被异常消耗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
“在门诊,还曾经有个就诊的女孩一年不吃主食,出现了焦虑、掉头发、睡眠不好、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谭桂军主任说,虽然这种方法前期很见效,但是极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进而对身体造成危害,还会出现皮肤变差,记忆力下降甚至低血压,生理功能紊乱等不好的影响。
此外还有很多减肥误区,让减肥者入“坑”。
长期高蛋白饮食:效果明显,但是对肝肾功能有损伤,不利于健康。
不吃肉类食物:肉类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优质蛋白,肥肉可以少吃但是瘦肉尤其是白肉如鸡肉、鱼肉,每天定量摄入对减肥有益无害。
不吃晚餐:晚餐不吃会导致第二天食欲增加,增加摄入,得不偿失。
迷恋减肥产品:肥胖是吃出来的病,通过日常饮食治疗可以取得很好效果,食物才是我们的根本,如果舍本求末,依赖减肥产品,很有可能被非法添加减肥药而损害健康。
谭桂军主任表示,健康减重需要的是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方案,达到科学的“吃动负平衡”。这需要坚持,绝不可短期内实现,而是通过养成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体重稳定地减少下来。可以说,一个长期减肥的过程,也是一个改掉不良生活习惯的过程。一旦做到了,不仅体重会平稳地减掉,也不容易反弹。同时合理饮食和运动,吃动平衡,预防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的发生也是应该重视的根本问题。
来源:科技日报
5个关于体重有趣事实,早知道,早瘦了
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手,减肥时,总会有很多困惑:为什么体重下降了,但看上去还是胖?为什么四肢都很瘦,肚子比较突出?每天吃蔬菜竟然不减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减妞今天就给你盘点了几个关于体重的有趣事实。
1:靠吃蔬菜减肥,可能越吃越胖很多胖友觉得,蔬菜热量低,还健康,减肥是不是吃它就行了?太天真了。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蔬菜热量都很低,比如常见的“主食类蔬菜”,土豆、莲藕、山药等,这些蔬菜的碳水含量比较高,热量也比普通的蔬菜高出不少,吃了这些相当于主食的蔬菜,再吃米饭、馒头,想想看,能不胖吗?
简单来说,让你变胖的并不是某类食物,而是热量摄入超标。
2:四肢纤细,肚子突出,要小心了很多人明明四肢纤细,但肚子却比较突出,如果你是这样的话,要小心了。
肥胖有显性和隐性肥胖之分,显性肥胖顾名思义,脂肪看得见摸得着,一般人的肥胖都属于这种。而隐性肥胖,脂肪不仅堆积在皮下,也会集中集中堆积在腹部。很可能脏器周围已经油腻腻了,只是看不出来而已。
所以不要忽视自己的粗腰,腰粗肚子大,甚至会增加患癌症的几率。因此,判断是不是内脏脂肪超标,就不能光看体重了,还要看腰围。
成人男性腰围≥90cm,男性腰围≥85cm,就算迈入肥胖界了。
3:减肥和减重不是一回事减肥时,你也许会经历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两个人体重差不多,但身材看起来差很多?这就是减肥和减重的根本差别。
减肥是以降低体脂率,减少体脂肪含量为目标的,但是减重呢,当你上秤的时候,所称得的体重数字,其实是骨骼、肌肉、脂肪、水分等身体组织的总和。而当体重下降的时候,很可能是肌肉和水分流失造成的。
同样重量的脂肪和肌肉比较,前者比后者体积大很多。体重达标了,但身材看上去臃肿,说明你的减肥方式有问题,需要好好反思了。
反之,并不是所有的体重上涨都是坏事,如果你发现体重上涨了,但身材依旧纤细,甚至露出了肌肉,这是减肥成功的标志。
正常的体脂率,男性应该控制在15%,女性在25%,不知道你合格了吗?
4:肥胖会传染如果你和你的男女朋友正在谈恋爱,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相比恋爱前,恋爱后两个人普遍变胖了。
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如果配偶体重肥胖,那么你变胖的概率,也会随之提高,大概37%,而兄弟姐妹如果胖的话,这种概率将会提高约40%。肥胖会传染。
不难理解,恋爱的人,生活习惯会互相影响,比如经常点外卖,平时不爱出门,周末也会在家宅着等等,更不要说爱情中的互相投喂了。这都会让你悄悄发胖。
5:减肥没必要每天称体重之所以不建议你每天称体重,是因为,真的好累啊。一天之内,体重本来就是有变化的,包括你吃饭前后,上厕所前后,体重都会不一样。频繁称重,看着体重忽上忽下,反而会变得特别焦虑,对减肥不利。
综上,最好是每周固定一天称重,早起空腹称重,影响因素少,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