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鲫

光头鱼司令 0
文章目录:

湖北男子钓获罕见巨鲫,兴奋的马上开始数鳞片,数到30想扔了!

对于钓鱼人来说,大多数钓友没有钓获过超过一斤的鲫鱼,并不是鲫鱼长不到,而是鲫鱼的生长速度慢,想要生长到一斤,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但是我国水域内捕捞严重,鱼苗孵化后,要面临地笼的陷阱,地笼号称鱼类的“坟场”不知道有多少幼鱼死在里面,幼鱼逃过迷魂阵后,还要面临撒网、丝网、电捕鱼以及水污染等。

在这种情况下,幸好鲫鱼成熟期比较早,繁殖能力强,要不然也避免不了濒危的下场。因为死亡率太大了,想要生长到一斤,不知道要逃脱多少次的抓捕。

你钓获过一斤重的野生鲫鱼吗?我觉得大多数钓友都没遇到过!湖北一位男子钓获,钓获一条巨鲫,兴奋坏了,以为是野生鲫鱼,下图是视频做成的动图。

视频中的湖北男子钓获这条巨鲫后激动坏了,马上喊上旁边钓友拍照录视频,拍完照片后,把这条鱼放在鱼放在岸边,开始数鳞片。

当数到30后,男子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也不激动了,旁边钓友说:“又是工程鲫”!这时候男子都想把它丢了!

视频中的这条鱼体形并不肥胖,如果不是数鳞片的话,估计很多钓友都想不到它是工程鲫,此视频发布后,引得很多网友纷纷点赞回复。

有网友回复说:“和我预想的一样”!这位网友看出这条鱼鲫鱼不是土鲫鱼,土鲫鱼因野生环境下的自然生长,体型一般偏瘦小,尾巴较短,头部比较小,但是很圆润。

侧鳞有一道线,线上鳞片的数量恰好为28片,排列整齐。 工程鲫属于鲫鱼和鲤鱼杂交而成,虽然外观很像鲫鱼,但是一些细节更像鲤鱼。

比如:头部比较尖不圆润;侧鳞上没有线;尾巴比较宽;虽然没有胡须,但是整体上来看更像是鲤鱼,菜市场售卖的鲫鱼基本都是工程鲫,因为工程鲫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低。

而土鲫鱼的鳞片质地较硬,相对于工程鲫来说,侧鳞少了2片,土鲫鱼的腹部平坦,即使是有籽的雌鱼除了产卵期外,腹部也不显膨胀,并且体内黑色膜层较少。 相比之下,工程鲫鱼腹部更为膨胀,黑膜较多,这种直观的体型差异,让识别变得轻而易举。

有网友回复说:“那种很大的几乎都是工程鲫,野生的极少那种大个体”。这位网友说的不错,野生鲫鱼想要生长到一斤很难,我好几年没有钓获过一斤重的鲫鱼了。

小时候经常遇到,我老家村子内的池塘连接着村外的小河,这些池塘起到排水和蓄水的作用。里面有很多鱼类,草鱼、鲤鱼、鲢鳙等这些鱼类是放养的。

鲫鱼属于野生的,由于池塘内种植有莲藕,里面的鱼类生长速度很快,鲫鱼的个体也很大,但是不让钓鱼,小时候经常在里面偷钓。

池塘内的鲫鱼1斤多的虽然并不多,但是经常能钓获,这些鲫鱼外观很漂亮,烧汤的话真正是奶白色,即使没有太多的调料,也十分鲜美。

如今池塘内没有大鲫鱼了,其他大鱼也很少,因为生活条件提高了,池塘也没人承包了,里面的鱼谁想钓都可以,鲫鱼也就长不大了。

最后:湖北男子钓获罕见巨鲫,兴奋的马上开始数鳞片,数到30后都想把它扔了!虽然它是工程鲫,但是也不能扔,毕竟属于野外钓获,如果按照自然环境来说,它和野生鲫鱼差不多,你说呢?

买鲫鱼,分清“土鲫”和“工程鲫”,味道差大了,学会挑鱼不踩坑

每次去市场买鲫鱼,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看着眼前一堆活蹦乱跳的鲫鱼,觉得都差不多嘛,体型差不多、颜色差不多,卖家的吹嘘也让人难以判断。

你选了一条看起来还不错的,回家炖汤或红烧,结果吃上一口……

嗯?怎么口感不对?明明花了不少钱,为什么这鱼不仅没有那种鲜美的嫩滑感,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泥腥味。

你可能是在买鱼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土鲫”和“工程鲫”

虽然它们外观上看似相像,但本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今天,我就来教大家如何通过几个小技巧,快速识别出真正好吃的“土鲫”,避开那些让你失望的“工程鲫”。

什么是“土鲫”和“工程鲫”?背后的养殖方式决定了口感

要想搞清楚为什么两者之间差别这么大,我们首先得明白这两种鲫鱼的分别。

简单来说,“土鲫”指的是天然生长、接近野生状态的鲫鱼,“工程鲫”则是通过人工养殖、大规模投喂饲料而成的。

1. “土鲫”:天然水域里的珍宝,肉质更紧实

“土鲫”通常生活在天然湖泊、河流水库中。

这些鱼靠吃自然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水草等为食,生长周期较长,肉质纤维更加紧密且富有弹性。

由于它们长期在自然环境中活动,运动量大,这样的鲫鱼肌肉发达,营养更丰富,吃起来口感细腻、层次分明。

2. “工程鲫”:快速增肥,吃的不是饲料就是药剂

与“土鲫”天然生长不同,“工程鲫”主要是在池塘或人工水域中进行大规模养殖。

它们从小吃的就是人工饲料或者含有快速增肥成分的混合物,为了提高产量,缩短生长周期,很多养殖户会使用激素类物质,让这些鲫鱼迅速长肥。

这样的养殖方式虽然降低了成本,让市面上的鲫鱼供应充足,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鱼肉的口感。

“工程鲫”肉质松散,味道偏淡,有时候还会带有明显的泥腥味

因为它们的饲料来源比较单一,加之运动量小,脂肪含量相对更多。

所以,买回去做汤或红烧,往往让人感觉少了点劲儿。

口感和味道的区别:“土鲫”胜在哪里?

如果你仔细品尝,会发现“土鲫”和“工程鲫”的味道截然不同。

“土鲫”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香气,适合用来炖汤,汤色奶白、香浓爽口,喝一口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工程鲫”虽说也能出几分鱼味,但总让人觉得缺少那种“原生态”的鲜美感。

1. 土鲫鱼汤:入口即化的浓郁鲜香

用土鲫鱼炖出的鱼汤,总是能轻松征服你的味蕾。

细火慢炖之后,鱼肉变得异常软嫩,汤底呈现出一种天然的奶白色,带有浓郁的鲜香。

喝一口这样的汤,不仅滋补身体,还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的舒适感。

2. 工程鲫:清淡无味,容易发腥

相比之下,工程鲫的鱼肉常常显得松散无力,即便经过精心烹制,也无法达到那种入口即化的效果。

养殖过程中残留的杂质往往导致鱼腥味较重,有些发酸的异味。

这样的鱼,无论是炖汤还是红烧,都总让人觉得不够香浓,吃完后会有难以消除的鱼腥气。

如何区分“土鲫”和“工程鲫”?3个观察妙招帮你轻松识别

“土鲫”和“工程鲫”差别如此之大,那我们该如何在鱼摊上迅速分辨出两者呢?

它们在外观上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

其实,只要掌握以下3个小妙招,就可以轻松搞定。

1. 观察鱼鳃颜色:土鲫鳃红色鲜亮,工程鲫发暗

鱼鳃的颜色是判断鱼新鲜度以及健康状况的一大标准。

土鲫的鱼鳃颜色通常鲜红明亮,表明鱼的呼吸系统健康,血液循环良好,说明它生长在干净的水域

相反,工程鲫由于长期生活在封闭的人工养殖环境中,鱼鳃颜色往往偏暗,有时呈现出紫红色。

这是因为饲料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呼吸系统负担加重。

2. 看鱼腹形态:土鲫鱼腹平坦,工程鲫肥胖鼓胀

天然环境中的土鲫鱼由于运动量大,体型更为修长,鱼腹相对较平坦,肚子不会特别鼓起。

工程鲫由于长期被强制投喂饲料,没那么多机会锻炼,腹部常常显得肥大鼓胀,看起来“油头满面”,像是刚刚进食过一样。

如果你看到鱼腹特别肥厚的鲫鱼,十有八九就是工程鲫。

3. 捏鱼身硬度:土鲫鱼更结实,工程鲫更软塌

用手捏一捏鱼的身体,可以感受到它的肌肉硬度。

土鲫鱼因在自然界中需要不断游动捕食,肌肉发达,捏起来手感紧致、有弹性。

工程鲫由于缺乏运动,整天待在狭窄的水池中,肌肉组织相对松弛,手感明显柔软许多,有点“软塌塌”的感觉。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高质量的鲫鱼?

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超市里,学会挑选鲫鱼是一项必备技能。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精准地挑到优质的鲫鱼。

1. 优先选择“土鲫”,味道更佳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购买天然生长的土鲫鱼。

它们的价格可能略贵一点,但绝对物有所值,尤其是在炖汤或做一些需要保留鱼原味的菜肴时,土鲫的优势更为明显。

询问卖家鱼的来源,并结合之前教给大家的观察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够找到真正好吃的土鲫。

2. 坚持选择新鲜、健康的鱼类

无论是工程鲫还是土鲫,新鲜永远是第一位的。

购买时可以用鼻子闻一闻,健康的新鲜鱼往往没有特别的腥臭味,那些存放时间较长的鱼可能已经开始散发异味。

如果鱼的眼睛浑浊,鱼鳞脱落,最好不要购买。

3. 注意季节性挑选

对于土鲫鱼来说,春秋季节是最佳的捕捞时间,此时的鱼处于一年中最鲜美的阶段,肉质紧实,味道也更加浓郁。

夏季由于水温升高,鱼的活性较低,肉质可能偏松垮,口感稍逊。

买鲫鱼时,分清“土鲫”和“工程鲫”,才能保证你端上餐桌的是真正的美味。

虽然土鲫鱼价格稍高,但它的肉质紧实、口感丰富,是家常炖汤、红烧的不二之选。

这种野生鲫鱼,现在有钱都很难吃到

烹饪漫长,静静欣赏,总有一道菜,温暖心房。不论时光如何流转,守住美食,美好就会一直,陪伴着你!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野生鲫鱼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在野生鲫鱼的数量越来越少,品质也难以保证。因此,即使有钱也很难吃到高品质的野生鲫鱼。

但是,现代养殖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通过养殖来获得饱满的鲜美鲫鱼。而且,现在市面上也有许多品质好的鲫鱼养殖场和供应商,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正规的渠道来购买到高品质的鲫鱼。

另外,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些替代品,比如草鱼、青鱼、鲤鱼等,在制作烤鱼、清蒸鱼等菜品时都可替代野生鲫鱼,味道同样美味。

鲫鱼是一种很常见的食材,但在长江下游的湖泊山涧里,还有一种野生鲫鱼,味道远比普通鲫鱼鲜美,而且十分难得。它,就是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石鲫。

石鲫小档案

石鲫鱼的学名是似刺鳊鮈,属于鲫鱼的一个品种,在太湖周边地区俗称石鲫。

与一般鲫鱼不同的是,石鲫体型瘦尖,个体不大,最大达1.5市斤,整体呈银白色,背部稍带灰色,腹部色浅,略带黄,体侧无斑,还有部分品种会呈现出一面青白、一面赤黑的奇特颜色,不过它们的腹、臀鳍及尾鳍都是带橙至红的色泽,而这也是石鲫鱼最主要的辨别标准。

石鲫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湖泊中,以太湖、澄湖出产最多,也要部分品种会生长在山中溪涧之中。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欢迎,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太湖、澄湖名优鱼类品种,每年的4月到8月,是石鲫鱼最肥美的时候。

不过,作为当地的特色河鲜,石鲫虽然价格不高,却十分难采购得到。这是因为这种野生的鲫鱼,靠着石头里面游,很难抓捕,出水就死,而且目前也只有野生的品种,无法实现人工养殖。厨师朋友要想采购,就只能到当地和渔家打好招呼,才能拿到。

石鲫鱼终生生活在石墩间,不远游,不它徙,在长江中下游丰富自然资源的孕育下,最终长成一条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石鲫。

营养价值

石鲫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且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鱼类,经检测,其含有较为丰富的鲜味氨基酸,而且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钙镁含量较高。

除了食用,自古石鲫就有取肉入药的传统。在中医看来,石鲫具有健脾胃、利小便、解热毒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后饱胀、水肿胀满等症状也有治疗功效。现代科学也表明,食用石鲫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减少肥胖,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

石鲫的烹饪

石鲫的肉质非常细嫩,比普通鲫鱼要鲜许多,鲜得清澈,是活水好水里养出来的证明,清蒸石鲫鱼就是最为简单且美味的烹饪方式。蒸的时间恰到好处,可以使得鱼肉特别的细腻鲜美,但是鱼刺比较多,而且多为细小的,吃起来还是要小心的。

石鲫鱼腹蒸豆腐

这道是石鲫鱼的位上,只取最肥美的鱼腹,底下铺满日本豆腐。石鲫鱼腹的丰腴肥美,搭配着清淡的日本豆腐,两者相得益彰,十分美味。

冬菜蒸石鲫

这道冬菜蒸石鲫保留了鱼的肉质细嫩、咸鲜可口,少许的冬菜配着鱼的汤汁,鲜爽肥美,把石鲫的鲜味演绎得淋漓尽致。

你有吃过石鲫么?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