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会导致腿肿吗(肥胖会腿肿吗)

乳腺甲状腺刘建国医生 0
文章目录:

​得了甲减,为什么会变胖呢?

不少甲减患者,得病后会有便秘腹胀、体重增加的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腿肿甚至浑身水肿,整个人立马大了“一圈”。那么得了甲减,为什么会变胖呢?

首先你得了解什么是甲减?

甲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每100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此病。它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者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

甲减有哪些表现?

低代谢症候群:畏寒、乏力、手足肿胀、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便秘、体重增加等;

女性生殖系统问题:月经紊乱、月经过多和不孕

呆小症:如果甲减起病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会使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明显阻碍,尤其是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俗称「呆小症」

细心的你们一定已经注意到,不是有「体重增加」四个字吗?

其实,这四个字(体重增加)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肥胖」是不一样的。

肥胖通常指的是脂肪组织在体内的过度蓄积,而对于甲减患者,对体重增加做出巨大贡献的,主要不是脂肪,而是水分。确切地说,是含有大量胶原物质和粘蛋白的水分。

脂肪还是【水肿】?

由于甲减不利于水分和钠盐从体内排出,同时,血浆中的胶原、粘蛋白等成分从毛细血管中渗出,于是,毛细血管外的胶原和粘蛋白吸收了潴留水分,并积聚在皮下组织甚至脏器中。

甲减患者「水肿」的话,如果用手指按压皮肤,并不会出现凹陷,医学上称之为「粘液水肿」

甲减导致的「水肿」怎么治?

相对于大多数疾病,甲减的治疗非常简单:按照「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只要给患者补充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可以改善「水肿」的症状,甩掉甲减导致的「肥」。

经过治疗,甲减患者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和运动。

「肥」怎么治?

对于减肥,医生表示:甲减患者切忌乱用减肥药!

当患者出现水肿发胖情况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减肥,尤其是爱美女性,减肥更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为快速达到效果,有些患者就会选择服药减肥,这是不可取的,并且还会适得其反!

药物减肥会有很多的副作用,首先有些药物本身会引起发胖,其次,药物会伤害身体,减肥药物因为不能明确其成分,存在与甲减治疗药物相冲相克的可能,使用不当是会引起病情反复的,如果甲减控制不好,水肿发胖的症状也是不容易消除的。

所以总的来说,想要治疗甲减导致的“肥”,还是要从根源上先治疗甲减,一旦发现自己有甲减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调整自己状态,一定会“减肥成功的”!

肥胖害处多多!西安27岁小伙因“太胖”引发肾损伤

人们常说:“一白遮千丑,一胖毁所有”。近几年,我国肥胖的发生率更是逐年攀升,且肥胖年轻化趋势明显。近期,《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正成为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在西安,就有一位27岁小伙,因为肥胖引发了健康大问题。

1.77高体重260斤

日前,小李匆匆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一进诊室,他的特殊体型便立刻引起了科主任李露的警惕。身高177㎝的他,体重已经高达130Kg,BMI值更是高达43.1kg/m^2。根据我国BMI值测算,小李算得上是重度危险性肥胖。

小李自述,自己近两个月以来出现了双下肢水肿、走路无力并伴有腹胀、头痛头晕、胸闷气短、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最近这几天更是感觉明显,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为此,李露建议小李入院治疗。

入院后,经诊断,小李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腹腔积液、脂肪肝、高血压病2级(高危)、高尿酸血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双肺支气管炎等。鉴于情况比较复杂,病情比较危重,李露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经诊断,小李存在肥胖相关性肾病。

由于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肾功能不全,目前出现腹胀症状考虑为心肾功能不全、水钠负荷所致,肾内科团队第一时间给予保肝护肾、利尿扩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随后,请营养科专家会诊并调整饮食结构,制定个性化食谱;请普外科专家会诊,专家们建议择期行减重手术;最后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会诊后,鉴于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经与家属商定之后,立刻将患者转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继续深入治疗。

经过该院多个学科的共同救治,患者自觉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腹胀及双下肢肿胀的情况也明显缓解,复查各项指标较入院前明显好转。

“出院以后一定要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你看你还这么年轻,医生给你制定的食谱一定要好好执行,我们可是很期待看到瘦下来的你哦!”出院前,李露主任耐心叮嘱。

肥胖害处多多

据了解,肥胖相关性肾病是指肥胖引起机体一系列代谢紊乱,由此导致的肾脏病变。临床表现为肾脏肥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蛋白尿,肾活检病理学特征为肾小球体积普遍增大,常伴有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肥胖通常指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体征。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BMI)超过 30 kg/m2(亚洲人超过28)肥胖者的肾包膜下脂肪紧紧包裹,部分脂肪向肾实质内渗透,造成对肾组织的机械压力,导致肾组织局部缺氧性损伤。另一方面,肥胖者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胰岛素抵抗,这些变化会造成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肾脏的高滤过、高灌注性的损伤。肾脏疾病的发病比较隐匿,临床上往往早期会出现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持续蛋白尿,晚期才会出现肾功能的损伤,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发生,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治疗。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是减少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措施,而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肥胖相关肾脏病的病程进展。减少酒精的摄入、合理饮食、戒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加强运动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包括肾脏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预后。

华商报记者 李琳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宅在家里不运动,小心血栓来袭

近期,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连续收治了多例单侧腿肿的患者,有些肿胀已十分明显,走路都不太方便。经过彩超检查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

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高曌主任中医师介绍,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里凝固形成血栓,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不加重视,很有可能引起猝死。所以遇到下肢肿胀,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主任介绍,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几点不得不说:

1、静脉血流缓滞、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机理。

2、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活动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制动(创伤、卧床),妊娠、手术等等。

3、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单侧肢体肿胀,尤其以左下肢最为常见。老年人在家可以自己关注一下,是否有腿肿,尤其是单侧腿肿的出现。

4、下肢深静脉血栓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静脉血栓脱落,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会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和胸痛咳嗽咯血,发病急,误诊率高,病死率特别高。

5、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来说,防重于治,应该通过预防措施,避免血栓形成。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呢?

1、高龄老人。

2、骨折或其他手术制动以及偏瘫或卧床的人群。

3、肥胖人群。

4、妊娠或产后的女性。

5、血管情况不好的人群,例如吸烟者、糖尿病患者。

预防措施有哪些?

1、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避免久坐,一般坐1-2小时,一定要起来走一走,活动一下。

3、减少吸烟。

4、控制慢性病,例如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减少或避免疾病发作,高血压患者控制好血压。

5、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多饮水,不要大吃大喝,控制血脂,避免高凝状态。

6、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老年人或者卧床病人,可以选择气压治疗仪,或者由照料者定期轻轻拍打。

现在处于战“疫”的特殊时期,户外活动减少了,为了防止血栓,专家提醒,市民居家就可以开展这些室内活动。

1、传统健身操: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

2、老年人群可以在家中适当步行,坐下时,将两足垫高,减少小腿下垂时间。

3、年轻人群也可以使用一些简易的健身用具来进行锻炼,如跳绳、做立卧撑、走凳等等。

4、家中有健身设备器材如跑步机、划船机等可以制订计划,定量训练。

专家提醒大家,如果是一侧腿肿,要警惕下肢静脉血栓,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通讯员 张明 莫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