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自己属于那种肥胖(自己属于那种肥料怎么办)

北大医院李昂医生 0
文章目录:

哪种体型健康风险更大?看看自己属于哪类

脂肪对人体有一定生理功能,但比例需适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我们通过界定正常范围、超重和肥胖等不同状态,来评估其对应的风险。超重、肥胖带来的首要风险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像心梗、脑梗等。这是因为心脏、冠脉、脑血管较细且供应器官脆弱,稍缺血缺氧就易出现问题,这类疾病在超重肥胖个体的不良预后中占比很高。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还伴随着多种代谢问题,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血脂高等。即便还未达到诊断标准,肥胖个体患这些疾病的比例也高于体重正常者。而且,过多的脂肪会加重身体结构负担,尤其是下肢关节,易引发退行性变。此外,肥胖还会增加癌症及慢性炎症等疾病的风险。

不同体型的肥胖,风险也有所不同。我们常说的腹型肥胖,即肚子大,这类人群大多内脏脂肪较多;而皮下脂肪多的人,脂肪主要分布在胳膊、腿、屁股、腰等部位,能摸到皮褶。在体脂率相同的情况下,腹型肥胖的风险更高。这是因为人体皮下脂肪的缓冲能力有限,当脂肪过多时,内脏脂肪就会增加,代表身体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风险增高密切相关。而皮下脂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脂肪,相对来说风险稍小。

超重肥胖状态本身就比正常个体面临更多风险,无论是心脏风险、代谢风险、骨关节风险还是癌症风险,都会集中性增高。因此,我们要重视超重肥胖问题,并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这些风险。

在之前的科普中,我们阐述了评价体重、体质以及不同风险的界定,划分出了正常、超重、肥胖以及消瘦的界限,这为个体评估和管理提供了基础。了解自己的体脂率和体质指数,判断是否存在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超重、肥胖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腰围等方式,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腹型肥胖。如果体重正常但腰围较大,也要警惕潜在的健康风险。

总之,超重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希望大家能对超重肥胖的危害和评价有更深入的认识,测一测、算一算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体状况,关注健康,合理管理体重,远离疾病。

#减肥##减重##医生科普#

你是哪种“胖”?痰湿、气郁、脾虚……不同证型,“瘦”法不一样

前不久,35 岁的张女士因肥胖问题前来就诊,身高160,体重就达到了180斤。近两年来,她的体重持续攀升,尽管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张女士自述平日总感觉身体困重,尤其是晨起时更为明显,整个人懒洋洋的,毫无精神,且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更让她忧心的是,近期体检发现,除了体重超标,她的血压和血糖数值也亮起了红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和高血糖前期。

在现代医学中,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紧密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会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血糖调节异常。

经中医诊断,张女士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综合判断为脾虚湿盛型肥胖。针对她的情况,医生采用了健脾利湿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饮食和运动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女士的身体困重感减轻,食欲恢复正常,大便也逐渐成形,体重开始有所下降,同时血压和血糖数值也趋于稳定。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可见血淤、气滞者。

中医肥胖分型及对应治疗

脾虚湿盛型

症状:形体肥胖,肢体困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缓或濡细。此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食药推荐:可选用薏苡仁、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这些食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功效。例如,薏苡仁粥就是一道简单有效的食疗方,将薏苡仁与大米一起煮粥,经常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虚湿盛的症状。此外,还可将茯苓、白术等煮水代茶饮。

胃热滞脾型

症状:形体肥胖壮实,多食,脘腹胀满,胃脘灼痛,口臭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型多为体壮的中青年肥胖者。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通腑泄浊。

食药推荐:可选用黄连、黄芩、大黄、荷叶、山楂等。黄连、黄芩能清热燥湿,大黄可通腑泄浊,荷叶、山楂则有消脂化积的作用。比如,用荷叶、山楂泡茶饮用,能帮助清除体内积热和多余脂肪。但需注意,大黄等药物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损伤正气。

脾肾阳虚型

症状:形体肥胖,四肢不温,怕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男性阳痿,女性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重度肥胖症患者多为此型。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健脾利水。

食药推荐:可选用肉桂、附子、干姜、山药、芡实等。肉桂、附子、干姜能温补肾阳,山药、芡实则可健脾止泻。如用肉桂、干姜煮水,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既能温阳散寒,又可改善脾胃功能。同时,可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肝郁气滞型

症状:形体肥胖,两胁胀满,胃脘痞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弦。肥胖日久者可见此型。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食药推荐:可选用柴胡、枳壳、白芍、当归、川芎等。柴胡、枳壳能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例如,将柴胡、枳壳、白芍煮水饮用,有助于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此外,玫瑰花茶也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经常饮用。

痰浊内阻型

症状:形体肥胖,身体沉重,头晕目眩,胸闷脘痞,口黏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原则:化痰祛湿,理气消脂

食药推荐: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瓜蒌等。半夏、陈皮、茯苓是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苍术能健脾燥湿,瓜蒌可宽胸化痰。如用陈皮、茯苓煮水,加入适量冰糖,既能化痰祛湿,又可改善口感。同时,应减少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痰浊。

最近有很多朋友说主任分享的一些方子没有标明剂量,不是诚心给的方子。其实,中医治病最看重的就是辨病、辨证、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一人一方。在众多的患者当中,有刚刚患病的,有久病成医的,有理性分析咨询的,有直接拿自己做尝试的。主任秉持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想要和大家分享重多关于中医的知识,所以一定是要为更多人负责的。现在不标明剂量,以后也不会。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请找专业人士,不要私自使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呢?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肥胖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并指出肥胖是通向不健康的大门,而且已经成为导致残疾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再说到体重,可以说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了。身边的同事朋友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电子体重称。那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呢?

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及健康的标准是体重指数BMI ,即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

WHO规定 BMI在18.5—25区间是正常,25—30 属于超重 ,30—35 属于1度肥胖 ,35—40 属于2度肥胖 ,>40 属于3度肥胖 。除测算体重指数外,还可通过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体脂率及体脂分布情况。

体脂率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重量中所占的比例,正常成年男性的体脂率是15%-18%,正常成年女性的体脂率是20%-25%。如果体脂率过高,也说明处于肥胖状态,需要增加肌肉含量,减少脂肪。

肥胖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肥胖带来的危害很多,比如会影响人体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暂停综合症、肾病、癌症、骨关节炎、内分泌紊乱、老年痴呆、不孕不育等疾病。

其中脂肪积聚在四肢及皮下,下半身脂肪较多,也称为“梨形肥胖”也叫外周型肥胖,女性多见。已发生肌少症、肌力肌耐力下降、骨质疏松、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疾病。

脂肪聚集在躯干部和腹内为主,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变粗,四肢相对较细,多称为“苹果形肥胖”也叫中央型肥胖,男性多见,此类肥胖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

体重过大会存在运动的风险吗?

肥胖的人由于体重大,会存在运动风险。

肥胖人群的运动风险有两方面:

1.肥胖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体力活动水平低下的状态,甚至部分人已经因肥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异常而不自知,存在隐秘性健康隐患,如果不科学的开始运动,容易产生心血管事件或加重疾病。建议如果存在体力活动水平低下,如成人年平均每天步行步数少于5000步、儿童青少年每天体育活动低于1小时,或肥胖病史超过5年,成年人安静状态心率85及以上,请至专业机构进行体适评估及运动前风险筛查,包括心电图、血压、心肺耐力、反应时、肌力肌耐力、柔韧性、平衡性、体成分测试、核心功能测试、动作模式评估等。如果存在肥胖伴有其它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医学和运动学评估,开具运动处方,个性化、安全、科学地运动。

2.肥胖患者的大体重使得膝关节、踝关节等承重关节压力很大,如果动作设计不合理,比如在较大体重的时候进行跳跃、负重深蹲等冲击性运动,极易发生关节损伤,并加速关节磨损退化,需特殊设计减少负重的动作,比如水中运动、瑜伽垫上的卧位的训练等。易减少运动损伤。

科学减肥,健康生活。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